2015年桐城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5年桐城市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3月1日在桐城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代市長陸應平代表桐城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5年桐城市政府工作報
  • 報告人:安徽省桐城市代市長陸應平
  • 報告時間:2015年3月1日
  • 報告背景:桐城市第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
  • 報告地點:安徽桐城
  • 報告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政府工作回顧,2015年工作任務,建設法治政府,

2014年政府工作回顧

2014年,在中共桐城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一系列重要決策,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積極應對巨觀經濟下行、各種不利因素交織的影響,堅持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基本完成年度主要目標任務。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7.5億元,增長9.5%;財政收入22.66億元,增長0.5%;規模工業增加值124億元,增長13.1%;固定資產投資221.4億元,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1億元,增長13%;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53元,增長10.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13元,增長13.1%。
(一)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
工業經濟提質增效。規模企業三年翻番順利完成,新增規模工業企業31家,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519.4億元,增長14.2%。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完成工業投資157.7億元,增長18.5%;技改投資115.7億元,增長51.4%。中建材一期、雨潤生豬屠宰加工及生物製藥項目竣工投產,盛運垃圾焚燒設備、丹鳳2號池窯、萬信光電、風力發電等項目快速推進,抽水蓄能電站通過水規總院預可研審查。“兩化”融合成效明顯,兩家企業進入國家試點。
農業基礎持續穩固。全年糧食產量42.25萬噸,實現十一連豐。農業產業化效益提升,農產品加工企業產值達133.7億元。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正式獲批,新增部級畜禽標準化養殖示範場1家、水產養殖示範場1家。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面積持續擴大,全市土地流轉總面積42萬畝。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2100多家,新增國家級示範社2家。糧食流通穩健有序,政策性收購政策有效落實。完成農飲水安全工程30處,解決3.9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龍眠河城區下段治理、新店河防洪工程全面完工,掛車河新安渡段治理工程開工建設,完成5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6.78萬畝。農機化裝備和作業水平不斷提升,糧食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67.5%。
第三產業加快提升。外貿進出口穩步增長,實現進出口總值2億美元,增長7.5%。桐城電子商務產業園投入運營,阿里巴巴桐城產業帶正式上線,2家企業成為省級電子商務示範企業。嬉子湖水產養殖公司成功創建國家級漁業休閒示範基地。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1.6億元,4家建築企業晉升一級資質。中信銀行桐城支行開業,銀行業金融機構增至11家。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88.1億元,比年初增加30.1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65.9億元,比年初增加15億元。
科技創新得到加強。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家;實現高新技術產值80.7億元,增長20.4%。新增省級技術中心2家、省專精特新企業2家。申請專利1088件,其中,發明專利521件,增長97%。實施國家、省級科技計畫項目8項,攀登集團研發套用項目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經濟技術開發區入選省級智慧財產權示範培育園區。新增友源、百世佳2件中國馳名商標
(二)改革創新深入推進,內生動力明顯增強
各項改革紮實有效。經濟技術開發區實現擴容,國有資產投資運營公司重組成立。市場監督管理局掛牌運行,國家級質檢中心持續建設。工商登記制度改革順利實施,新註冊登記私營企業905戶,增長53%。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有效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穩步進行。涉企收費清單公布實施,政府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編制完成。安慶首家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正式成立,黃甲鎮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圓滿完成。殯葬改革穩妥推進,公益性公墓建設進展順利。桐城成為全省城鄉基本服務銜接並軌工作試點市。
企業上市步伐加快。中科自動化、白兔湖動力在新三板首批掛牌上市,其中,白兔湖在全省率先發行私募債7300萬元;霞珍、貴吉等6家企業在省中小企業股權交易中心掛牌;長林科技登入上海股權交易中心Q板;上市掛牌企業總數達到11家,多家企業進入上市輔導期和後備梯隊。
開放合作不斷深化。全市實際到位境內市外資金54.3億元、外資1024萬美元;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0個。融入合肥經濟圈步伐加快,雙新、包河共建園區等項目穩步推進。校市合作成果顯著,先後與安徽工程大學、安徽農業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定。園區實力不斷增強,印刷包裝產業園躋身“安徽省印刷包裝產業示範園區”。全市開工建設標準化廠房40萬平方米。
(三)基礎設施建設紮實開展,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
城市功能得到完善。《桐城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年)》和《桐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獲批。文昌城中村改造工程完成規劃和前期拆遷,老城區背街小巷及老舊小區改造工程、“三街一巷”修繕保護工程有序進行,同安路、紅星路、沙塘路等整修改造如期完成。徵收房屋13萬平方米,新建續建安置房近10萬平方米。西郊公園、盛唐中路、文昌大道綠化提升改造,同康路照明工程獲阿拉丁神燈“優秀工程獎”。電網建設有序推進,35KV青草變投入運行。“三線三邊”環境整治、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持續開展,桐城成功創建首批“安徽省森林城市”。
綜合交通加快建設。引江淮濟鐵路、合安九鐵路桐城段前期工作進展順利,206國道改造升級工程啟動實施。農村公路建設紮實推進,建設通村公路80.6公里,改造危橋3座。桐(城)龍(眠)路、沿庫路三期加速建設。向前大橋主體工程完工,鐵路“平改立”有序啟動。公路客運市場整合成效初顯,城鄉公交一體化破題開篇,城區至孔城、城區至大關、汪洋至高黃公交線路開通運營。
鎮村面貌日益改善。新渡鎮孔城鎮獲批全國重點鎮,嬉子湖濕地公園通過省級驗收,孔城鎮躋身首批“安徽省宜居小鎮”。呂亭鎮大關鎮創建“省級森林城鎮”,大關王集等10個村成為“省級森林村莊”。雙港練潭入選全省首批傳統村落名錄。桐城榮獲2013年度“安徽省美好鄉村建設先進市”稱號,楊安、玉嘴、樟楓獲評“安慶市美好鄉村建設模範村”,第二批11個省級示範村建設成效明顯。農村清潔工程實現全覆蓋。
(四)社會建設得到加強,人民生活持續改善
民生工程穩步實施。33項民生工程全面完成,投入財政資金8.3億元。保障性安居工程穩步推進,完成棚戶區改造4227戶,建設保障性住房270套。新增城鎮就業4600人,開發公益性崗位430個。開展大病保險補償,新農合基金抗風險能力增強。城鄉低保、五保供養等社會救助標準提高,農村五保供養機構新增床位600張,“家和尊養”老年護理院正式開園。“銀齡安康保險行動”啟動實施,全市80周歲以上老人獲得高齡津貼,老民師、老村乾等“老字號”群體生活補助全面發放,23戶以船為家的漁民全部上岸安居。
人文興市深入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有序推進,建成農民文化樂園4個。黃梅戲《驚天一蘭》在國家大劇院隆重上演,《驚天一蘭》、《青山鑒》兩劇目獲田漢戲劇獎,我市被評為安徽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成功承辦省十三運部分賽事,在省運會獲得6.5枚金牌。高中布局調整穩步開展,城鄉教育資源最佳化整合,望溪職校獲批“國家中職改革發展示範校”。
各項事業協調發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繼續深化,基本藥物制度全面實施,市醫院入選全國首批500家全面提升綜合能力建設縣級醫院。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331對夫婦申領單獨二孩生育證。大氣污染防治得到加強,黃標車輛淘汰有序開展。第三次經濟普查紮實推進,統計基層基礎進一步夯實。社會幫扶力度加大,扶貧開發“千村整推工程”繼續實施。《桐城市志》獲得全省地方志成果一等獎。人防、體改、物價、供銷、氣象、郵政、通信、廣播電視、圖書發行、菸草管理、地震、檔案、民族、宗教、外事、僑務、科協、工商聯、文聯、工會、婦女、兒童、青少年、殘疾人、老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第九屆村民委員會成功換屆。“一村一警”社區警務機制正式建立,我市被列為全省農村社區建設試點。精神文明建設成果豐碩,桐城榮獲首屆安徽省文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市稱號。建行、新渡鎮、香山村蟬聯全國文明單位,宋福應當選年度“心動安徽·最美人物”。信訪代理制度全面推行,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社區矯正等工作鞏固提升。森林防火、安全生產工作紮實開展。雙擁、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工作不斷加強,社會大局持續穩定。
(五)政府建設繼續加強,公共服務進一步完善
依法行政推進落實。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聽取人民團體意見。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20件、政協委員提案125件,辦結率100%。財政性資金和行政經費使用規範有效,審計工作作用增強,“三公”經費支出繼續下降。規範性檔案申請審查制度得到落實,法律顧問制度不斷完善,行政複議渠道暢通。
為民服務最佳化提升。認真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決執行改進作風、密切聯繫民眾各項規定,機關作風建設取得初步成效。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紮實有效,取消精簡行政審批項目71項,政務服務中心成為全省政務服務標準化示範單位。政務公開持續完善,部門預算全面公開,招投標、投融資機制進一步健全。監察工作有序推進,作風效能同步提升。

2015年工作任務

2015年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規劃收官、“十三五”規劃謀劃之年。當前,巨觀經濟形勢仍然錯綜複雜,國內經濟發展進入速度變化、結構最佳化、動力轉換的新常態,我市正處於爬坡過坎、攻堅轉型的關鍵時期。為進一步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我們既要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部分行業、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的現實,又要加速桐城崛起、實現彎道趕超,在發展取向上,必須更加注重提高發展質量,促進經濟成長和結構調整相統一;我們既要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清理各項優惠政策,又要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在發展動力上,必須更加注重改革開放,促進市場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相統一;我們既要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又要壓縮落後產能,加強生態資源和環境保護,在發展舉措上,必須更加注重創新驅動,促進調優存量和做強增量相統一;我們既要落實國家結構性減稅政策,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又要加大社會民生投入,突破土地資金等要素制約,在發展保障上,必須更加注重破解發展難題,最佳化發展環境,促進穩增長和防風險相統一。
2015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以上,財政收入增長6%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以上,進出口總額增長9%以上,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確保完成節能減排任務
(一)聚力轉型升級,提升工業經濟發展質量
最佳化產業結構。以技術改造、信息化、智慧型化為抓手,實施《產業轉型升級中長期規劃(2015-2030)》,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汽車零部件、機械製造、印刷包裝、家紡服裝等產業向精深加工延伸、向終端產品拓展。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強節能環保、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核心競爭力。支持規模企業做大做強,以產權為紐帶,引進戰略投資者最佳化重組;促進小微企業組團發展,引導產業聯盟建設,實現產業集群化發展。
推進項目建設。以項目為支撐,推動經濟總量擴張。重點實施150個千萬元以上工業投資改造項目,完成投資120億元。重點推進丹鳳2號池窯、中建材二期、白兔湖二期、盛運垃圾焚燒設備等項目建設。瞄準國家重點發展方向,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支持,促進項目落地建設,早日達產見效。
強化創新驅動。以創新為引領,推動企業最佳化升級。繼續推進國家級質檢中心建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6家、創新型(試點)企業2家、產學研示範企業2家,爭創國家級小微企業創業基地,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研發機構。加強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與保護,新增發明專利申請量600件。
實施“暖企”行動。以服務為保障,推動企業加快發展。繼續實行市級領導和市直部門掛鈎聯繫重點企業、重大項目制度,分類指導,精準幫扶,著力解決中小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困難。發揮政府性資金撬動作用,用好企業發展助保金和過橋資金,擴大小微企業融資擔保受益面,提振企業發展信心。
(二)強化農業農村工作,加快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
堅定不移轉方式。全面完成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加快經營方式向適度規模經營轉變。扶持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引導種養大戶、家庭農場開展專業化、集約化生產,由“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繼續發揮“新網工程”作用,促進電子商務進農村,打造農產品綜合電子商務平台
堅持不懈強基礎。推進全國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建設,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6.4萬畝。啟動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完成示範區規劃編制。強化水利基礎保障,落實省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5588”行動計畫,紮實推進第二批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農飲水安全等工程,啟動雙(港)新(渡)片區排澇工程建設,全面完成掛車河新安渡段河道治理。強化科技支撐,加強良種繁育,推廣節水、節藥、節肥生產技術和模式,推進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
持之以恆抓產業。以“工業理念”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產品加工業、涉農服務業聯動發展。實施農業產業化主導產業提升行動,做大做強糧油、畜牧、水產三大支柱產業和茶葉、棉花、油茶、苗木花卉等特色產業,提升“青草香”、“桐城小花”品牌影響力。引導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高標準農產品生產基地,提升農產品區域化、規模化、產業化水平。加大“糧安工程”建設,增強糧食收儲能力。擴大蛋鴨、水產等特色農業保險覆蓋面,降低農業經營風險。
(三)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強化規劃引領。實施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完善規劃體系,即時修編完善東部新區、南部新區、12個鎮總體規劃,推進城市道路豎向、地下管網等專業規劃編制。依法依規編制控規,推進控規全覆蓋。嚴格履行建設項目先規劃後建設程式,嚴肅查處無規劃建設和隨意變更規划行為。
構建綜合交通。積極配合引江濟淮、合安九高鐵涉桐工程開工建設,推進206國道升級改造、南外環橋及南環線、鐵路“平改立”連線線工程,啟動客運南站建設。完善縣鄉道路升級改造和通村公路建設,加大農村公路管護力度。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全面開通市區至各鎮的城鄉公交。
完善城市功能。有序推進東部新區建設,實施安置房、三水廠、桐城師專、中醫院、高中等重點工程。推進文昌城中村等棚戶區改造工程,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住房4032套(戶)。實施望溪路下穿連線線、盛唐南路延伸段、西三路工程,建設二中人防綜合工程,加快城市市場改造步伐,擴大城區背街小巷道路硬化及養護覆蓋面。實施綠化提升行動,創建全省園林綠化模範市。完善城管工作機制,發揮“數字城管”高位協調作用。著力推進環衛保潔市場化,規範物業管理,分步實施老舊小區綜合改造。
提升鎮村建設。立足產城融合,加快南部新區建設,推進鎮、區共同發展。謀劃南部新區“二鎮一區”道路、給排水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推進污水處理廠、伊洛大道延伸工程。完善新渡、孔城以及擴權強鎮公共服務和市政公用設施,提升城鎮承載能力。以土地整治、農村危房改造、農村清潔工程、“三線三邊”環境整治為抓手,整合各類資源,推進美好鄉村重點示範村建設,健全美好鄉村長效管理機制。
建設生態文明。繼續實施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爭創森林城鎮2個、森林村莊10個,建設森林長廊25公里。嚴格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加大水源地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紮實抓好森林防火。推進節能減排,防治大氣污染。按照“不新批、不延續、不擴界”的要求,進一步整合採礦權。做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工作,開展閒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專項清理,爭創國家級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市。
(四)推進改革開放,增創體制機制新優勢
全面深化改革。深化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精簡權力事項30%以上。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三證”合一。穩妥實施大部門制,推進衛生計生系統整合。穩步實施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銜接並軌。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改制步伐,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強政府債務管理,最佳化債務結構,積極運用PPP模式推進基礎設施、公益服務設施建設。改革財稅體制,全面實施零基預算,進一步擴大“營改增”範圍。
提升園區建設按照“全省一流、全國領先”目標,全力推進經濟技術開發區擴容升級;探索建立與蘇浙滬國家級開發區合作共建機制,加大產業轉移承接力度;加大基礎設施投入,開工建設南五路、南六路。積極探索園區合作共建之路,提升雙新開發區起步區配套服務水平,推進與上海松江區、合肥包河工業園合作共建,開展聯合招商。加快標準化廠房建設,推動工業企業進園入區。
切實招大引強。最佳化投資環境,創新招商模式,實行產業招商、精準招商。圍繞農業裝備、發動機製造、環保設備、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瞄準大企業、大集團,開展“點對點”、“一對一”合作,力爭全年引進億元以上項目25個,實際利用境內市外資金120億元、外資3000萬美元。整合招商要素,合理布局和調整駐外招商辦事處。堅持招商引資工作調度會制度,建立市領導領銜負責制,提高招商績效。
(五)全面活躍三產,推動現代服務業提升突破
豐富商業業態。啟動新一輪《桐城市商業網點規劃》修編,引導商業整合集聚發展。發揮阿里巴巴桐城產業帶、“農夫商城”村級電商服務站等電子商務平台作用,實現線上與線下、實體與網路有機融合。發揮物流協會作用,支持飛騰、辛順、雙新物流園發展。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引導教育醫療、健康養老、文化娛樂、體育健身等服務性消費,鼓勵傳統服務業利用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實現改造升級。
拓寬融資渠道。加強銀政企、銀政擔合作,完善政府性資金存款考核機制,支持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和服務。多層次開展銀企對接活動,一企一策,加強對實體經濟支持,力爭信貸淨投放增長20%以上。縱深推進農村信用體系試驗區建設,支持商業銀行逐步設立中心鎮支行和社區銀行。遴選優質企業,充實上市後備資源庫,推進綠福農業科技、匯通汽車部件等企業上市融資。依法打擊非法金融活動,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打擊惡意逃廢債行為,最佳化金融生態環境。
加快旅遊發展。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紮實推進北大街修繕保護與利用,提升六尺巷觀光品位,爭創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充分利用歷史人文資源,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統籌謀劃嬉子湖生態旅遊區、孔城老街、玉雕文化產業園、仙龍湖等重點文旅項目,打響歷史文化游、鄉村游和休閒度假游品牌,讓桐城旅遊文化有“說頭”,有“看頭”,更有“賺頭”。
(六)強化公共服務,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突出民生保障。繼續實施民生工程,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積極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最佳化創業環境,擴大就業範圍。堅持片區開發與精準扶貧相結合,突出抓好扶貧攻堅“千村整推工程”。加強社會救助能力建設,抓好城鄉低保並軌試點。啟動建設養老服務指導中心,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搭建社區管理平台,按照事權財權統一原則,加大社區經費保障力度。
繁榮文化事業。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工作,加快文博館展陳工作,籌建桐城美術館。繼續辦好文都講壇、嚴鳳英戲迷俱樂部、周末大舞台等文化品牌活動。加強“非遺”挖掘、研究和保護工作,推進廣電“村村通”工程,提高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水平。繁榮文藝創作,推進桐城派研究,努力推出一批精品力作。
均衡發展教育。實施學前教育三年提升計畫,促進公辦、村級、民辦幼稚園協調發展。實施中國小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推進高中教育布局調整,提高教育質量。推進中職教育校企合作,創建桐城技師學院,培養專業型、實用型人才。加大教育投入,加快薄弱學校改造,全面完成學校標準化建設。實施呂亭國中、開發區三小、盛唐國小、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等重點工程,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如期通過國家級驗收。
最佳化衛生服務。深化醫改成果,試行醫聯體服務模式,建立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制度,實施村衛生室門診處方集試點。改革現行衛生院財政保障模式,鼓勵社會辦醫,做好疾病防控、婦幼保健工作,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水平。逐步完善利益導向體系,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發展社會事業。貫徹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綱要》,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創建全國科普示範市。完善體育設施,促進民眾體育發展。鞏固殯葬改革成果,加快市、鎮公益性公墓建設,提高殯葬服務質量。加快檔案館建設,選址建設回民服務中心。提升統計信息化水平,認真做好人口抽樣調查和常住人口登記工作。開展陽光優撫行動,做好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工作。加強工會、婦女、兒童、青少年、殘疾人和關心下一代工作,抓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地方志、廣播電視、氣象、地震、郵政、通信、菸草、供電、圖書發行等各項工作。
強化社會治理。健全法制宣傳教育、公共法律服務、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特殊人群教育管理“四大格線”。創新社會治理,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引導民眾依法理性表達合理訴求,著力維護社會穩定。嚴格落實“一崗雙責、黨政同責、齊抓共管”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和重大決策、重大項目安全評價機制,防範重特大事故發生。強化食品藥品監管,確保“舌尖上的安全”。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完善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救援機制,努力打造平安桐城。

建設法治政府

全面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進一步堅定法治信仰,增強法治意識,強化法治思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強化權力監督制約,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堅持領導幹部帶頭學法、模範守法,推動人人尊法、學法、用法、守法。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行使權力。全面推行政府權責清單和負面清單制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曬在監督的“陽光”下。創新政府服務管理,最佳化政務服務方式,加強電子政務建設,不斷提高行政效能
健全政府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式,確保決策制度科學、程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完善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建立重大行政決策績效評估機制,加強重大行政決策實施跟蹤反饋和監督檢查。加強與人大、政協以及各人民團體的溝通協商,認真聽取意見建議。
強化權力制約監督。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議案、政協提案。加大政務公開力度,推進政府預決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項目建設、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信息公開,繼續辦好“問政桐城”、“973陽光熱線”,主動接受人民民眾和新聞輿論監督。加強行政監察,落實行政問責制。強化公共資源配置、公共資產交易、工程建設等重點領域預算審計和管理,著力從源頭上防治腐敗
持續改進工作作風。鞏固和拓展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認真踐行“三嚴三實”,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國務院約法三章,嚴控“三公”經費支出,完成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完善目標管理考核機制,加強督查督辦,堅決治庸、治懶、治散,杜絕“為官不為”,確保政令暢通。建立政府重點工作領導負責制、集中調度制、定期督辦制,以目標倒逼任務,以時間倒逼進度,以督查倒逼落實,確保各項任務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