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揚州市經濟建設概況

2014年,揚州認真落實省委“八項工程”和省政府“十項舉措”的部署,積極應對複雜的國內外巨觀經濟環境和下行壓力,全力以赴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堅持改革激發活力和增強內生動力雙驅動,做大增量和做優存量雙促進,統籌協調和分類指導雙結合,最佳化政策和狠抓落實雙推動,保持定力,精準發力,全市經濟呈現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

相關檔案有《2015年揚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以來,全市經濟呈現高開穩走、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指標匹配性增強,結構性指標最佳化,質量效益明顯改善,就業、收入穩步增長。2014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97.9億元,可比價增長11%,其中第一產業240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1886.26億元,增長11%;第三產業1571.63億元,增長12.1%。人均GDP突破8萬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4年揚州市經濟建設概況
  • 報告時間:2014年
  • 報告地點:江蘇揚州
  • 報告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 相關檔案:《2015年揚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特點,三次產業保持穩定發展,轉型升級進程加快,統籌發展穩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推進,深化改革取得突破,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需要關注的問題,對策建議,

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特點

2014年以來,全市經濟呈現高開穩走、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指標匹配性增強,結構性指標最佳化,質量效益明顯改善,就業、收入穩步增長。2014年揚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97.9億元,增長11%,增速居全省第1位。全市人均GDP突破8萬元,達到82660元,這是揚州人均GDP第一次達省均,也是揚州在蘇中蘇北地區率先超省均;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95.19億元,增長13.9%,增幅列全省第二;其中稅收收入242.22億元,增長13.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80元,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15255元,增長11%。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80億元,增長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0億元,增長12.8%。建築業總產值2760億元,增長12%。獲魯班獎1項。高郵獲“中國建築之鄉”稱號。全市工業增加值、開票銷售、入庫稅收分別增長13%、13%、12%。

三次產業保持穩定發展

1、現代農業加快推進。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240億元,增長3.5%。糧食生產實現“十一連增”,糧食總產314.1萬噸,增長0.6%。全年生豬出欄137.22萬頭,家禽出欄4334.11萬隻。農業產業化穩步推進,新建高標準農田24.26萬畝,新增設施農漁業16.7萬畝、農業園區面積10.4萬畝,6個50億元產值連片特色產業基地持續推進,農業綜合機械化作業率達到82.2%。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迅速發展。新增規模經營15萬畝。創成國家級示範合作社16個、省級示範家庭農場10個。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銷售增長15.6%。
2、工業經濟提質增效。2014年在汽車產業強勢引領、重大項目支撐帶動以及光伏、船舶產業恢復性增長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工業經濟穩中有進。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9457.2億元,增長11.5%;完成工業增加值2145.7億元,增長12.0%。汽車及零部件、機械裝備、船舶及配套件、石油化工、新能源和新光源等五大千億級產業實現產值6951.6億元,增長11.2%。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2810億元,增長15.5%,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29.6%。質量效益明顯提升,全市工業實現開票銷售4196.5億元,增長10.4%;工業入庫稅收186.8億元,增長10.5%;工業用電量147.9億千瓦時,增長6.3%。
3、服務業發展質態良好。2014年全年服務業增加值1571.63億元,增長12.1%,高於GDP增幅1.1個百分點,占GDP比重提高1.5個百分點。物流、軟體與信息、現代金融、商務、文化創意與研發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完成增加值728億元,占服務業比重47.3%,比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旅遊收入突破560億元,增長17.7%,旅遊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7%,成為全市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軟體與信息服務業業務收入增長50%;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8%,存貸款餘額穩步增長。全市人民幣存款餘額4296.75億元,增長11.3%。其中,儲蓄存款餘額2117.09億元,增長9.6%;人民幣貸款餘額2732.42億元,增長16.7%。
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達865家,新增429家;實現營業收入322.3億元,增長15.9%。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8500萬噸、貨櫃55萬標箱。

轉型升級進程加快

1、需求拉動推進轉型升級。投資拉動效應持續顯現,全市固定資產投資2416.7億元,增長19.3%,其中服務業投資增長25%,快於全市投資增幅5.7個百分點。房地產完成投資360.4億元,增長14.1%。民間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增長21%,占全市投資比重達71%。工業技改投入增長27.5%,占工業投資的比重達59.4%,比去年同期提高7個百分點。消費市場呈恢復性增長,促進消費增長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軟體服務業、文化消費、信息、休閒等消費熱點在蓬勃發展,汽車、黃金類以及健康類等選擇性消費繼續擴大。2014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32億元,增長12.1%。按行業分:批發業173.61億元,增長10.8%;零售業939.42億元,增長15.3%;住宿業13.64億元,增長15.9%;餐飲業105.33億元,增長18.8%。新業態加快發展,電子商務交易額230億元,增長40%。進出口總值邁上百億美元新台階,進出口總額100.1億美元,其中出口76.82億美元,分別增長5.3%、1.7%。外貿商品和市場結構逐步最佳化,主導產品、重點企業、重要地區的出口都保持穩定增長,化工、鋼管、光伏等重要出口商品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2、項目建設推動轉型升級。堅持把重大項目建設貫穿全年,項目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全年新開工10億元或1億美元以上重大工業項目50個、重大服務業項目40個,新落戶世界500強項目8個。上海大眾新增10萬輛整車項目和30萬台發動機項目開工建設;江淮10萬輛皮卡及SUV項目建成投產;101萬平方米的Y-MSD項目開工建設;總投資50億元的中航工業園、50億元的海底電纜項目簽約並即將開工;日本尤妮佳二期項目建成投產。大力推進企業資產重組和資本合作,江都科進船業與廣船國際、亞威工具機與德國庫卡、市城控公司與中船總公司等61個項目相繼實施,涉及資產資本總額超過150億元,創歷史之最。
3、科技創新推動轉型升級。創新型城市加快建設,深入開展“科教合作新長征”活動,清華大學揚州智慧型裝備、東南大學、揚州大學等科技園揭牌開園。培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新增省級以上研發機構62家,牧羊集團創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專利授權1萬件,其中發明專利400件。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獲批高新技術企業92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較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科教合作新長征”計畫深入推進,清華大學揚州智慧型裝備科技園、東南大學科技園、揚州大學科技園正式開園,新開工科技產業綜合體8個,引進省級科技創新團隊5個、省“企業博士集聚計畫”人才86名,位居全省前列。
(三)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1、財稅收入量增質優。全市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95.2億元,增長13.9%;稅收收入242.2億元,增長13.9%,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比重82.1%。主體稅種穩步增長,增值稅39.8億元,增長13%;營業稅84.7億元,增長20.5%;企業所得稅25.3億元,增長14.7%。其中,國稅總收入217億元,同比增長12.6%。重大項目支撐強勁,全市列統61個重大工業項目入庫國稅30.1億元,增幅54%,占總增量的44%。上海大眾儀征分公司入庫各項國稅收入32.7億元,增長68%,成為全市唯一納稅過30億元的企業。2014年全市地稅實現各項收入347億元,增長10.2%,其中稅收收入224億元,比上年增長10.9%。
2、居民收入穩步增加。2014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22元,增長9.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83元,增長11%。儲蓄存款餘額2117.09億元,增長9.6%;人均儲蓄存款47325元,比上年增加4110元。推進創業富民和高質量就業,新建創業孵化基地12個,創業帶動就業1.23萬人,新增城鎮就業7.2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86萬人,期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08%。上調全市最低工資標準,市區和縣市分別達到1630元/月、1460元/月。

統籌發展穩步推進

1、保障水平持續提高。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均達98%。全面實施城鎮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推進全市社會保險“一卡通”。連續10年提高全市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人均每月已達到1955元。市區城鄉低保標準統一提高至每月535元。
2、民生工程穩步推進。市場物價基本穩定,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2.1。新辟、最佳化公交線路21條,實行公交持IC卡1小時內免費換乘。市區公交分擔率22.6%,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建成主城區公共腳踏車租賃系統,設立租賃服務點310個,投放車輛1萬輛。整治“城中村”15塊、老小區60萬平方米,公房解危4.5萬平方米。新增住房公積金繳納人數7.8萬人。新改建農貿市場15個。新建蔬菜生產基地2000畝。城鄉居家養老服務覆蓋率分別達100%、80%。
3、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教育事業穩步推進,普通類本二以上達線率達58.4%,創歷史新高;成立職業教育集團,建成7個省級以上示範性實訓基地。文體事業有序推進,京杭大運河申遺圓滿成功,全市10個遺產點、6段河道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揚州鑒真國際半程馬拉松賽三度蟬聯國際田聯金標賽事。基本建成城市社區“10分鐘健身圈”。民生城建順利實施,瘦西湖隧道建成通車;“不淹不澇”工程紮實推進,整治市區18個積水點;180項民生幸福工程全面完成。

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推進

我市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省前列,編制生態文明建設規劃(2014-2020),出台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成功獲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範區,揚州和江都、邗江、寶應、高郵市創成國家生態市(縣、區)。全年新增成片造林面積2.9萬畝、城市綠地102.5萬平方米,順利完成“綠楊城郭新揚州”建設任務;生態中心有序推進,新增綠化造林5600畝,恢復保護濕地1200畝。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建設開局良好,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能源結構持續改善。成功入圍國家首批新能源示範市,江蘇華電揚州電廠煤改氣項目順利獲批。實施節能技術改造項目120項、減排項目116個,實現節能20萬噸標煤。單位GDP能耗下降、PM2.5平均濃度下降、主要污染物減排完成省定目標。

深化改革取得突破

1、跨江融合發展有序推進。深化與上海、蘇南對接,全市開發園區與上海14家園區簽署合作協定,落戶億元以上項目16個;18家蘇南企業參與海峽兩岸(揚州)農業合作試驗區建設。《寧鎮揚同城化發展規劃》獲省批准。完成寧揚城際鐵路交通前期工作。
2、行政體制改革加快實施。清理並公布行政審批事項、行政權力、部門專項資金、行政事業性收費4項清單。改革食品藥品管理體制,整合部門職責,執法重心下移。推進中介機構與行政機關、事業單位脫鉤。對行業協會、商會等5類社會組織實行直接登記,試行註冊資金認繳製備案登記。所有縣(市、區)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實現就地辦理。
3、經濟體制、社會領域改革不斷深化。推進國有資產監管全覆蓋,完成市級行政事業單位所屬國有企業清理整合工作。完成市屬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項目41個。實行工商登記“先照後證”和放寬市場主體住所登記條件等多項舉措。民營經濟迅速發展,新增私營企業1.9萬戶、個體工商戶3.9萬戶、民營企業註冊資本金553億元。

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過去的2014年,在面臨嚴峻挑戰和各種困難的情況下,全市經濟保持了穩定發展的良好態勢,各項主要預期目標基本實現,但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大壓力”不斷加大:一是經濟下行壓力。從揚州近幾年的經濟發展看,GDP增幅由2007年的15.7%回落到2014年的11%,呈現由快速增長向中低速增長區間換檔的走勢。企業利潤空間也在收縮。房地產市場交易也在下滑,今年以來商品房銷售一直處於負增長,房地產市場的不景氣對稅收收入、土地收益、上下游相關產業將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船舶產業依舊存在產能利用率低、船價低、毛利低,融資難、用工難、交船難等問題;石化產業延伸產品價格與成本倒掛,少數企業虧損額較大;鋼鐵產業受產能過剩影響,資金回籠和融資難度較大,企業“盈利難、轉型難”。二是轉型升級壓力。服務業占比、居民消費率、R&D占比等相關指標均低於省均水平,結構調整依然任重道遠;在高成本發展階段,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貸款存在利率上浮和變相收費等現象,“融資難、融資貴”沒有根本性解決,人工工資、社保等費用逐年上漲,給全市消化高成本帶來巨大壓力;能源消費、污染物及碳排放總量依舊維持在高位,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治水治氣治亂的壓力較大。三是居民增收壓力。近幾年的城鄉居民收入增幅持續下行,分別從2011年的13.8%、18.5%回落至2014年的9.5%和11%。受巨觀形勢的影響,外貿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以及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受到影響,企業用工減少,就業難度加大,以工資為主的居民收入增長受到嚴重抑制,居民增收壓力加大。

對策建議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開局之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揚州建城2500周年的喜慶之年。下一階段,要理性看待巨觀經濟步入新常態的現實,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既要看到巨觀經濟複雜環境的嚴峻性,也要看到我市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繼續堅持“穩中求進、進字當先,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基調,確保經濟運行在一個合理的區間。
1、繼續推進項目建設,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繼續堅持“項目為王”,圍繞“產業項目升級年”,加快推進項目開工建設,堅持新開工50項重大工業項目、40項重大服務業項目目標不動搖,進一步提升項目建設的質量和效益。要狠抓達產達效,重點強化重大項目的要素保障和生產協調。要圍繞科技創新、產出貢獻、就業拉動、資源消耗等最佳化考核導向,以考核指揮棒的調優來引導項目質量的提升。要提高項目的門檻,杜絕涉及到生態紅線、落後產能的項目。要加大項目信息收集、跟蹤,提高項目招商的針對性和精準度。加快跨江融合發展,加強與上海、蘇南地區對接,深化園區結對,強化項目的承接。要加大政府主導的公益型、民生類和基礎性項目建設進度。
2、著力推進轉型升級,擴大經濟發展規模。
推動先進制造業高端發展,加快推動汽車、機械、石化、船舶等五大千億產業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提高產業的智慧型化、精細化、特色化水平,使之成為穩定經濟成長的基本面。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推動新光源、新能源產業向套用端拓展,培育發展高端裝備製造和生物醫藥產業。要依託大運河遺產資源,發展城市度假旅遊,做精做響古城、古運河、瘦西湖旅遊品牌;推進軟體與信息服務“一基地三板塊”和“智慧城市”建設,促進信息消費;推進生活性服務業轉型升級,打造高端健康服務集聚區;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健康、養老和體育等設施建設和運營。推動現代農業高效發展。著力提升農業設施化水平,持續壯大特色農業產業基地,規劃建設揚州農業科技園。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3、努力擴大消費需求,增強經濟發展動力。
切實擴大消費需求。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成長的基礎作用。主動順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趨勢,完善擴大消費的長效機制,促進收入分配結構調整,大力增加城鄉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民眾收入,提升居民消費能力。貫徹落實信息、網際網路、健康等消費政策,改善消費環境,大力培育電子商務、文化旅遊等新型消費業態,不斷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消費需求。著力增加有效投入。積極鼓勵引導民間投入,著力拓寬投資領域、降低投資門檻,激發民間投資的巨大潛力。大力拓展融資渠道。全力促進出口回穩。落實外貿穩增長政策意見,主動適應國際市場變化,加快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
4、著力深化改革創新,釋放經濟發展活力。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簡政放權,完善4張清單、1個平台、8項相關改革舉措的基本架構。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構建市區新型財政關係,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推進預決算公開。探索政府公益性項目融資機制創新,開展PPP試點。加快金融改革創新,支持農村商業銀行、現代金融控股集團等本地金融企業做大做強。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進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加快科技綜合體建設。推進跨江融合綜合改革試點。落實好《寧鎮揚同城化發展規劃》,啟動交通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環境保護、公共服務等四個同城化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
5、加快建設生態文明,著力推動綠色發展。
提升生態環境水平。加快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實施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和三年行動計畫。繼續推進“七河八島”等生態中心建設。實施環境綜合治理。嚴格執行能源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方案。開展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強化溫室氣體排放管控,推動高耗能企業溫室氣體排放線上直報。實施“清水活水”綜合整治三年行動。嚴格執行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建立完善生態文明制度,制定出台生態紅線區域生態補償政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