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我代表黃埔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七屆政府工作回顧
2003年以來,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搶抓機遇,開拓創新,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和諧黃埔和廣州東部新城區建設不斷邁上新台階。
一、區域經濟實力不斷增強
明晰了“優二揚三”的產業發展思路,加速產業結構“四個轉變”,即資源利用由“築巢引鳳”向產業置換轉變,產業布局由產業多元向產業集群轉變,產業結構由勞動密集向技術密集轉變,產業業態由價值鏈低端向價值鏈高端轉變,提升了區域經濟競爭力。2005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84.03億元,比2002年增長68.72%,年平均增長19.05%;人均生產總值19.99萬元,居全市各區前列。工業總產值 933.96億元,比2002年增長87%,年平均增長23.2%,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七分之一。今年1-9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83.31億元、工業總產值773.2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39%和11.64%。人民生活質量得到提高,2005年職工年人均工資35476元,比2002年增長51.18%,年均增長14.77%。
——產業集群效應顯現。加快培育汽車及零部件、現代化工兩大產業集群,2005年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產值464億元,現代化工產業產值254億元,兩大產業產值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76.88%,與其對接、配套的油品交易、汽車銷售等服務業項目營業收入75億元,初步形成了集群效應。
——高新技術產業較快增長。成功爭取設立國家網路遊戲動漫產業發展基地廣州黃埔園區,引進了士丹尼、四方源創等企業,網遊動漫產業起步發展。新增了8家高新技術企業和11家民營科技企業。2005年高新技術產品產值521億元,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55.79%,占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的三分之一。
——第三產業持續發展。廣州國際玩具禮品城正式對外營業;廣東金屬物資市場、廣東魚珠國際建材市場分列廣東十大批發市場的第五位和第八位。南方物流和大潤發等企業總部落戶我區。大沙東路品牌店日漸增多,引進了百佳、國美、蘇寧和廣州酒家等知名企業,豐樂北飲食街被列為廣州十大美食街之一,大沙地“回”字型商圈已現雛形。200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61億元,商品銷售總值274.2億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42.69%和148%。2005年旅遊總接待人數128萬人次,比2002年增長89.2%。適度發展房地產業,多個大型住宅小區陸續建成,人居環境不斷改善。
——內外源經濟協調發展。制定產業置換扶持措施並推進試點工作,盤活了招商資源。引進了通用磨坊、博虜思格、三洋等世界500強企業和廣州南玻、三一機械等國內知名企業。民營經濟發展有新亮點,11家民營企業被評為市優秀民營企業。2003年以來外貿出口總值19.14億美元,引進國內外項目428個,實際利用區外資金4.22億美元。
——轉制社區穩步發展。組織研究制定了我區轉制社區城市化、城市社區現代化的目標體系。進一步完善了轉制社區集體經濟組織管理機制,紮實推進狀元山、將軍山等產業用地開發前期工作,滄聯汽配園招商取得成效。搶修娥眉沙堤圍,成功抵禦了百年一遇珠江天文大潮的侵襲。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促進城郊農業向都市農業的轉型。2005年集體可支配收入5.17億元,比2002年增長45.6%;轉制居民人均股份分紅4941元,比2002年增長8.4%。
——公共財政框架初步建成。適應財稅體制改革的變化,積極促產培財,財政收入穩步增長。2005年地方一般預算收入6.97億元,按區口徑計算比2002年增長33.1%;可支配財力9.8億元,比2002年增長28.7%,預計今年可支配財力超過10億元,財政運行躍上新平台。推動公共資源配置向人民民眾關心的領域傾斜,逐步將轉制社區納入公共財政體系,2005年區財政投入轉制社區資金1.22億元,比撤村設居之前的2001年增長了5.2倍。妥善處置歷年債權債務,追回原農金會債款6323萬元,三年多來處置債務總規模達到4.4億元,樹立了誠信政府的良好形象。
二、城市面貌明顯改善
加強了城市規劃設計。明確了構建廣州東部新城區的目標定位,完成了廣州市黃埔分區規劃的整合修訂。積極推進了長洲島、南海神廟、文沖“城中村”改造等一系列重點區域的規劃設計;編制了旅遊發展、商業網點、公交系統等專項規劃。
加快了城市建設步伐。積極配合省、市重點項目建設,妥善做好征地拆遷和居民安置工作,大沙地污水處理廠、捷運5號線、東二環、廣石化(擴建)等項目建設順利推進。三年多來共籌措資金4.7億元,建設、改造完成了金洲大道、廣新路等19條道路。建成黃埔汽車客運站和首條人行隧道,新開通13條公交線路。組織實施“十進社區”工程,啟動“改水”試點,基本完成轉制社區內街內巷路燈建設。加快了珠江涌等河涌整治和景觀改造。新建、擴建了龍頭山森林公園等10個公園和一批綠化景點,實現轉制社區“一社區一公園”的目標,全區新增綠地61.4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6.29平方米。
改善了城市環境。深入開展了創建國家文明城區、衛生城區、環保模範城區活動,三年多來共整治“六亂”28.9萬宗,清拆“兩違”64萬平方米,連續六年被市評為“城中村”環境衛生管理第一名。文沖街和魚珠街被評為市模範衛生街區。加大環境保護工作力度,強化工業脫硫和飲食服務業油煙治理,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減少了三分之一。重點整治無證照生產經營行為,實施了“放心早餐”工程,全面完成室內肉菜市場升級改造。
三、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文化建設成果豐碩。建成新圖書館,兩個街道文化站被評為省特級站。爭取市投入近億元加快長洲歷史文化旅遊風景區基礎設施建設;順利接管南海神廟,推進南海神廟民俗文化景區開發,再現廟前濱水風貌,出色組織了“哥德堡號”仿古船重訪廣州系列活動。深入挖掘文化內涵,首次評選出“黃埔八景”。成功舉辦廣州民俗文化藝術節暨黃埔“波羅誕”千年廟會、第十一屆廣州(黃埔)國際詩人筆會等文化活動240多場,豐富了民眾文化生活,擴大了黃埔影響力。
科教並舉戰略順利實施。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科技、教育、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見》。三年多來共投入科技三項費用7343萬元,扶持完成了138個科技項目。高分好評通過省教育強區的督導驗收,接收了石化中國小等8所企業辦學校,市86中學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建設順利通過初評。加快建設區人才庫,加大了人才資源開發力度。
衛生計生服務得到加強。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黃埔院區達到三級甲等醫院水平,完成區中醫院住院部改造,建成區婦幼保健院和7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初步建立區級醫院與市級醫院的雙向轉診制度,進一步完善了醫療救治體系、公共衛生體系和疾病預防體系。成功應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取得了“四無一少”的好成績,被評為廣州市抗擊非典先進集體。在廣州市率先推行免費婚檢,全面完成省市下達的計生任務,被評為省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區和省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一類地區先進單位。
社會和諧程度逐步提高。建成區勞動保障綜合服務大廳,設立了53個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免費為失業人員和轉制居民提供技能培訓和推薦就業,連續三年城鎮登記失業率在3%以內。按市的統一部署落實“農轉居”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政策。強化企業工資支付監控,三年多來妥善調處各類勞資糾紛1818宗。完成77個“星光計畫”項目,成立黃埔慈善會,充實重症兒童基金,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加大對困難民眾的救助力度。逐步擴大免費服務範圍,為流動人員提供免費計生“四術”、免費法律援助等服務。推進殘疾人康復中心建設,成為全國殘疾人社會保障示範區。建立健全了扶貧濟困長效機制,實行了低保對象實物救助、“五保戶”政府供養、居家養老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困難民眾的生活保障水平。較好地解決了“外嫁女”等特殊群體的權益維護問題,認真實施婦女兒童發展規劃,得到國務院婦兒工委的充分肯定。
其他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舉辦了黃埔地區第五屆運動會和兩屆龍舟賽,建成廣州市首個社區體育公園,黃埔街被評為全國城市體育先進街道。順利完成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人武和雙擁工作得到加強,妥善安置軍隊轉業幹部和隨軍家屬,被評為省雙擁模範區。編制了“十一五”規劃,增強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前瞻性和科學性。圓滿完成了第一次經濟普查,被評為全國第一次經濟普查先進集體。物價、糧食、愛衛、外事、僑務、對台、民族、宗教、人防、檔案、編志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四、改革創新能力得到提高
各項改革順利推進。實施了街道環衛站、公證處等事業單位改革,完成了區屬中國小校、紅十字會醫院等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制度改革試點,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取得成效。全面完成原鎮屬企業改革轉制,平穩完成轉制社區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合作制完善工作。
自主創新能力逐步增強。建立了廣州生產力促進中心黃埔分中心,扶持和培育了天賜矽膠等一批自主創新、自有品牌企業,廣州機械研究院入選首批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目前全區共有企業研發機構35個,其中國家級2個;三年多來申請專利409件,專利授權239件,有2個自有品牌入選全國500最具價值品牌。
政府服務方式不斷更新。以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設為突破口,搭建和逐步完善了社會事務管理、城市管理、經濟管理、政務管理四大管理框架。在全市率先建成覆蓋至全部社區的寬頻電子政務網路,開通95100政府服務熱線,初步建成網路會議及其督辦系統,率先探索實施了電子政務績效考評辦法。被國家信息產業部定為國產公共信息平台開發及套用示範區,電子政務系統被評為2004年廣東省信息化示範工程,榮獲“中國政府上網工程科技創新獎”。
五、民主法制和廉政建設紮實推進
政治文明建設得到加強。主動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堅持重大事項向區人大報告、向區政協通報制度。重視辦理落實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意見,共辦理1088件,辦復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99.8%。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及社會各界的合理化意見和建議。建立區—街—社區—經濟社四級信訪網路,越級上訪量在全市最少。認真排查調處各類糾紛,南崗街司法所被評為全國人民調解工作模範司法所。實施政務公開,認真做好行政複議工作,依法行政經驗在全省推廣。順利通過“三五”依法治區規劃和“四五”普法規劃的檢查驗收,被評為實施“廣州市依法治市第三個五年規劃”先進集體。
社會治安和安全環境得到改善。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出租屋流動人員綜合管理信息化平台,實現出租屋管理由“人屋關聯”向“人屋工商關聯”轉換,工作經驗在全市推廣。完善人防與技防相結合的治安防控體系,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刑事案件立案數逐年下降。旗幟鮮明地防範和處理邪教組織違法行為。南崗派出所被評為全國一級公安派出所。開展專項打私、打假行動,市場經濟秩序逐步規範。加強交通防火和安全生產工作,三年多來未發生群死群傷重特大火災、交通、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事故。
廉政建設成果得到鞏固。積極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和排頭兵實踐活動。認真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進一步增強了領導幹部的拒腐防變能力。強化行政監察,加強審計監督,深入開展糾風專項治理和民主評議行風活動,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被評為省經濟責任審計先進地區和省教育收費規範區。
各位代表,上述成績的取得,是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區人民共同努力、紮實工作的結果,是各個方面支持和幫助的結果。在此,我代表黃埔區人民政府,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全區幹部民眾、老同志、企事業單位和部隊官兵、公安幹警,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及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黃埔建設和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三年多來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薄弱環節:一是區域產業發展面臨結構調整、最佳化升級的挑戰,土地資源的使用效益有待提高,自主創新的推動作用有待進一步增強;二是轉制社區基礎設施有待完善,城市空間布局有待最佳化,環境質量需進一步提高;三是維護社會穩定的任務比較繁重,治安環境與人民民眾的要求仍有差距;四是行政管理的效能仍需提高,公共服務職能的發揮還有差距。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將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今後五年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
未來的五年,是全面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重要時期,是建設和諧黃埔的戰略機遇期,是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做好這五年的工作,意義重大。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和區第八次黨代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建設和諧黃埔為總目標,以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加速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營造和諧創業環境;完善城區功能,營造和諧人居環境;激發社會創造活力,營造和諧創新環境;發展公共事業,營造和諧人文環境;最佳化公共管理服務,營造和諧社會環境;強化公共行政,營造和諧政務環境,努力形成全區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推動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今後五年的總體目標是:預期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5%,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以下。力爭經過五年的努力,黃埔在城市景觀、服務功能、社會和諧、區域綜合競爭力等方面有新的提升,初步構建五大發展組團的基本框架,廣州東部新城區建設取得重要的階段性進展。我們將在如下七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努力做強做大,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
以降低對土地資源的依存度為著力點,切實提高技術、資本、品牌等要素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打造創新推動、集群發展、節能降耗、最佳化升級的廣州東部先進制造業基地。力爭產業置換取得重大進展,低端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基本形成汽車及零部件、現代化工產業的集群發展,增長方式更加集約,形成傳統產業升級與新興產業發展互聯互動,內源經濟與外源經濟和諧共進的先進制造業發展格局。
培育產業集群,增強競爭優勢。圍繞廣州東部石化、汽車基地建設,強化服務,千方百計幫助企業解決征地拆遷、居民安置和有關歷史遺留問題,積極為石化、乙烯擴產項目落戶黃埔、加快建設創造條件;密切聯繫,爭取廣汽集團自主創新汽車項目及零部件生產在我區布局,有效擴大經濟總量。加快工業基地開發建設,力爭引進一批汽車零部件、精細化工等與我區產業集群對接、關聯度高、互補性強、技術密集、清潔環保的項目,逐步推動價值鏈提升,即從粗加工向精加工、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從生產普通零部件到關鍵核心部件的集群創新升級。
加速產業升級置換,拓展發展空間。充分利用現有大中型企業在產業基礎、籌資能力、規模效應、發展空間等方面的優勢,採取“一企一策”的措施,推動產業升級置換。主動服務,力促重點電力企業通過整體更新設備、提升技術含量、提高環保標準,帶動區域電力行業發展上新水平;密切與化工集團、明珠集團、市建總等企業的溝通聯繫,研究高污高危低效項目易地發展、用地功能轉換等重點難點問題,力求產業置換有新進展。
創新招商模式,協調發展內外源經濟。按照“政府引導、社會投資、市場運作”的模式,推進狀元山、將軍山、姬堂、橫沙、南基門口坦、雲埔工業區南崗片等產業用地開發。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引進支撐型、骨幹型製造業項目。引導現有企業實施增資擴產、裝備升級、產品換代或置換高端項目,加快“二次招商”步伐。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積極引進和培育具潛質的民營企業,鼓勵民營企業從事專業化生產和特色化經營,成為黃埔經濟成長的生力軍。
二、加快發展步伐,構建東部現代服務中心
按照錯位發展、補齊短板、深挖潛力、增創優勢的思路,加快發展與東部先進制造業基地相對接、強互動、共繁榮的現代服務業,逐步將我區打造成為廣州東部生產服務中心和生活服務中心,形成第三產業與第二產業協調發展、生活服務業與生產服務業齊頭並進,拉動消費需求與增加就業機會相互統一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格局。
努力拓展現代物流業,增強輻射能力。以港口為龍頭,整合發展傳統倉儲運輸業;依託區內具有實力的物流企業,配套製造業基地,發展第三方物流;嘗試開發臨港到岸商品交易市場,打造黃埔國際樞紐物流園區。繼續加快發展玩具、木材、鋼材、機械裝備等專業市場,大力引進現代化管理的大賣場,加速傳統批發市場改造升級,逐步推行集中展銷、集中管理、集中開票的批發市場經營模式,提高專業市場的綜合效益。積極發展船務代理、貨運代理、投資諮詢、法律服務、會計審計、經紀中介等專業服務,進一步匯聚各類專業服務人才,提高專業服務水平。
大力發展商貿服務業,促進功能升級。按照突出重點、打造商圈、擴大輻射、集約發展的構想,完成《大沙地“回”字型商圈規劃》編制工作,通過產業置換,加速商圈範圍的“退二進三”;通過內圈層辦公場所的易地改造,最佳化商圈核心地帶的資源配置;通過捷運和主幹道沿線商業開發,增強消費聚集效應。重點策劃開發公園西、豐樂北(軸承廠地塊)綜合性休閒商業項目。推動大沙地商業布局由街市向商圈轉變,由單圈層向多圈層轉變。按照增強特色、錯位發展、規劃先行、改善功能的要求,積極推進南崗、長洲、魚珠茅崗等區域商業用地和“宜商”資源的開發利用,對商業街、臨街商鋪、集貿市場進行立面改造,提升經營檔次;對具備條件的廠房倉庫進行產業置換,最佳化發展載體,加快商貿業發展步伐。
積極發展創意產業,培育總部經濟。以政府適度扶持為助力,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前來設立研發中心,加快培育“專、精、特、新”的民營科技企業,促進網遊動漫產業、軟體產業和創意產業跨越式發展。以市場機製作用為導向,積極引進大型商場、購物中心、星級酒店、行銷中心和企業總部。設立重點項目前期策劃專項資金,引導轉制社區轉換經濟發展模式,加快整合資源,推動物業型經濟的內涵發展和集約發展。
加快發展文化旅遊業,提升綜合效益。全力打造以“一園”、“兩區”、“三主題”為主要內容,融文化、休閒、娛樂於一體的文化旅遊產業。以廣州國際玩具禮品城為載體,深入挖掘其旅遊、休閒功能,建設文化旅遊商貿園。加快建設海事博物館,完善南海神廟商業配套,豐富傳統文化內涵,打造主題鮮明的民俗文化景區。主動配合建設辛亥革命紀念館和新一軍紀念公園,推進長洲生態觀光農業開發,拓展會議中心、培訓基地、休閒度假功能,改善黃埔軍校周邊旅遊條件,加強軍校游與大學城游的旅遊線路銜接,加快建設長洲歷史文化旅遊風景區。精心策劃好歷史文化游、工業文化游、嶺南文化游,整合“黃埔八景”旅遊資源,挖掘南灣水鄉、文沖古民居、橫沙書香街的旅遊價值,加速文化旅遊業發展。
三、圍繞“兩個適宜”,營造和諧舒適的人居環境
強化規劃的龍頭作用,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滿足人民民眾實際需求,促進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營造功能清晰、環境舒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適宜創業居住的和諧人居環境。
最佳化空間結構布局。細化最佳化“五大發展組團”,實現整體聯動發展,構建廣州現代化大都市的“東大門”。進一步強化大沙地中心城區的地位和功能,編制並實施大沙地中心城區專項規劃,把大沙地建設成為配套完善、商業發達、文化繁榮、環境優美的區域性行政、文化、商業中心。深化南崗地區發展策略研究,精心打造“一區兩帶三走廊”,即南崗商貿區,沿東江大道商貿發展帶和南海神廟——龍頭山文化旅遊帶,沿廣深公路、開創大道、開發大道的工業和服務業走廊。穩步推進魚珠舊城規劃、改造,結合捷運站點建設布局商住項目,將魚珠茅崗片建設成為宜商宜居的西部組團。積極爭取上級在布局重點歷史文化項目時向長洲傾斜,力促長洲開發有突破性進展。加快推進北部產業用地的開發利用,將北部組團打造成為我區兩大產業集群發展的核心區。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緊緊把握省市重點市政工程項目建設的契機,完善城區道路網路,積極推進護林路三期、大沙東路三期、豐樂北延長線和海員路二期等道路的建設,加速我區主幹道與天河、蘿崗、番禺路網的連線。力促捷運5號線按期投入運營。調整最佳化城市公交系統,加快公交站場建設。深入實施“青山綠地、藍天碧水”工程,規劃建設南崗體育公園、長洲新擔涌體育休閒公園等綜合性公園,綠化美化環境。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積極創建國家文明城區、衛生城區、環保模範城區,運用行政管理告知制度互動系統,加強日常檢查,理順條塊關係,明確管理職責,健全和完善多部門聯動的城市綜合管理機制,實現綜合管理執法常態化。嚴格控制和查處違法建設和違法用地,重點整治城區主幹道、市場周邊、視窗地區“六亂”現象。加快環衛作業市場化,提高環衛保潔水平。提升市民素質,培育城市現代文明,營造整潔有序、文明祥和的城市環境。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持預防為主和綜合治理的原則,強化環境保護與污染控制。加強大氣污染、噪聲污染治理,依法從嚴查處民眾反映強烈的環境違法行為,主動協調上級環保部門推動黃埔周邊地區重污染源的整治。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總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許可證制度,健全項目篩選機制,嚴格限制高污低效項目發展,關閉淘汰環保不達標企業。鼓勵發展循環經濟,積極推行清潔生產,減少污染物排放。建成大沙地污水處理廠,提高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處理率。實施水系改造工程,完成烏涌等河涌綜合整治,恢復河湧水生態。制定實施環境保護規劃,構建環保生態體系,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家園。
四、推動改革創新,建立充滿活力的區域創新體系
大力倡導和弘揚崇尚創新、寬容失敗、敬業務實、追求卓越的創新文化,不斷深化財政體制、公有企業和事業單位改革,基本實現轉制社區城市一元化管理,形成有利於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有利於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有利於協調各種利益關係的和諧創新環境。
強化自主創新。致力於構建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人才為支撐、以服務製造業為重點的技術創新體系,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積極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促產培財模式由地價補貼為主轉向風險準備金扶持、科技三項費用投入、孵化基地租金補貼等,運用財政槓桿推動自主創新。鼓勵大型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研發機構,圍繞重點產業和重點領域進行科技攻關,提高企業原始創新能力;發揮汽車、現代化工等龍頭企業的創新示範作用,帶動行業技術升級,逐步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向集群創新轉變;完善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機制,提高企業的技術改造創新能力;結合先進制造業基地的特點,加強工業設計創新,提高終端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建設網遊動漫產業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孵化一批原創型、科技型的企業,促進玩具、網遊、動漫產業鏈的融合。
深化各項改革。堅持政事分開、管辦分離,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以產權制度改革為主線,繼續推進區屬公有企業改革。建立健全公共財政框架,最佳化公共服務組織形式,加大財政資金向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社會保障、轉制社區城市化等領域傾斜。進一步完善國庫集中支付、政府採購、重大建設項目管理監督等制度。加強國有資產的統籌整合,完善激勵、約束和考核機制,提高國有資產運營效率。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以改革促和諧,讓更多的民眾在改革中得實惠。
加速轉制社區城市化。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從體制上、管理上、發展上、環境上解決城市化進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加快推動城市產業體系向轉制社區輻射,城市基礎設施向轉制社區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轉制社區覆蓋,城市現代文明向轉制社區滲透,基本將轉制社區納入城市現代化建設和管理範疇。加快實行“議行分設”,推進轉制社區集體經濟組織經營體制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全面落實“農轉居”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工作,探索實施醫療保險制度,初步建立轉制居民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增加投入,加快轉制社區道路、綠化、環衛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成轉制社區“改水”工程。積極推廣“城中村”物業化管理,加快推進文沖“城中村”改造試點。發展都市型農業,拓展綠色園藝產業和休閒產業。最佳化轉制社區生活發展環境,逐步提高轉制居民生活質量。
五、突出以人為本,加快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步伐
大力發展科、教、文、體、衛等各項公共事業,積極建設和諧文化,以文化促文明,以文明促和諧,逐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範,營造以人為本的和諧人文環境。
繁榮文化事業。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增強區域發展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鞏固社會和諧的道德基礎,牢固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形成“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促和諧”的良好社會風尚。以傳統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等為基礎,打造“一街(社區)一品牌”;基本建成黃埔文化中心,完善街道文化站、社區文化室建設;整合歷史文化資源,力爭按期建成省和國家級“文化先進區”。
堅持“科教並舉”。充分利用科技三項費用的引導、放大作用,結合區域特點,鼓勵企業建立博士後工作站和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積極開展科普進社區活動,推動科普基地建設。優先發展教育,完善教育投入機制,整合教育資源,基本完成中國小布局調整。完善學業質量監測體系,提高教學質量。加快職業技術教育發展,黃埔職業技術學校爭創國家級重點職中;規範民辦教育,實施特色社區教育,實現教育均衡發展。
發展其他社會事業。把握亞運機遇,完成區體育中心運動場、區體育館的升級改造;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逐步提升競技運動水平,建成省體育先進區。以創建國家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區為目標,完善人口和計畫生育公共服務體系,促進優生優育。全面完成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探索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管理模式,為社區居民提供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畫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的綜合衛生服務。創新人才培育、選拔和激勵機制,搭建人才服務平台,改善人才生活環境,吸引各類人才到黃埔創業發展。加強人武和雙擁共建工作。繼續紮實做好統計、物價、糧食、外事、僑務、對台、民族、宗教、愛衛、檔案、保密、編志、工商聯、工會、婦女、兒童、人防等工作。
六、體現公平正義,創造平安有序的和諧發展環境
進一步最佳化公共管理服務,切實解決好人民民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形成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諧社會環境。
以公平維護和諧。統籌兼顧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合理利益訴求,讓更多的民眾成為和諧發展的受益者。構建區—街—社區三級再就業服務電子網路,提高勞動保障服務水平。全面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多渠道、多層次開發就業崗位,鼓勵、扶持下崗失業人員、轉制居民、“4050”人員和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鎮職工社會保險制度,實施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探索開展農民工工傷保險、母嬰保健、文化娛樂、免費免疫接種等服務,逐步向流動人員開放公辦學校,維護流動人員的合法權益,將流動人員納入當地和諧社會體系。
以關愛促進和諧。進一步落實《關於建立健全扶貧濟困工作長效機制的意見》,完善特困家庭分類救濟、低保對象實物救助等制度,提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水平,探索建立“愛心超市”等公益慈善綜合服務平台,按省一級標準辦好區福利院。關心殘疾人群體,避免因殘致貧。加快推進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加強社區老年人服務工作,培育民間公益組織,提高社區服務水平,努力形成互相關愛、和衷共濟的人際關係。
以穩定保障和諧。積極探索社會管理資源整合的新理念、新方式和新途徑,建立健全大防控、大調解、大信訪體系,實現社會管理由突擊整治向制度化、規範化、日常化的長效管理機制轉變。完善出租屋和流動人員綜合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動態管理能力。深入開展平安和諧社區創建活動,建成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網路。嚴厲打擊“兩搶”、“兩盜”等多發性犯罪,堅決掃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依法打擊各種經濟犯罪活動,保一方平安。完善群體性事件的預警和調處機制,創新政民互動方式,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保一方穩定。細化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充分發揮應急處置專家庫的作用,提高快速反應能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健全社會誠信體系,營造和諧的政企關係、勞資關係。加快城市防洪和農田水利建設,防禦自然災害侵襲。有效防治急性傳染疾病,確保食品藥品和公共衛生安全。切實加強交通防火、安全生產、環境污染事故防治,落實責任,加大宣傳力度,杜絕群死群傷重特大事故發生,保一方安全。
七、堅持求真務實,健全廉潔高效的公共行政體制
堅持依法治區,深化行政管理改革,形成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公共行政體制,增強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營造和諧政務環境。
建設法治型政府。堅決貫徹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堅持重大事項向區人大報告、向區政協通報制度,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認真辦理人大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意見,拓寬知情知政的渠道,虛心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發揮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的作用,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建立健全決策諮詢制度、法律顧問制度、決策失誤問責制度,實現決策科學化、民主化。規範執法程式,提高執法水平,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廣泛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增強法制觀念和民主意識,推進依法治區。
建設服務型政府。轉變執政理念和政府職能,全面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切實增強公務人員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和民眾意識,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進一步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事項,完善行政審批方式。整合各類信息資源,完善政府數據中心,加快實現政府、企業和社會信息化的互動和對接。利用黃埔信息網、95100等服務平台,整合各類網上行政業務,實現“一站式”服務。
建設廉潔務實型政府。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建立完善有利於工作落實的制度規範,形成摸實情、乾實事、求實效的良好氛圍。按照獎優、治庸、罰劣的原則,科學確定政府績效評估的內容和指標體系,強化激勵約束作用,提高行政效能。深入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以優良的政風促行風帶民風,營造和諧的政民關係和幹群關係。健全反腐敗機制,建成電子監察系統,強化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做到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嚴格執行領導幹部廉潔從政各項規定,切實抓好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貫徹落實。
各位代表,黃埔的發展已經站在新的起點上,黃埔的未來一定更加美好。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為加快建設和諧黃埔,構建廣州東部新城區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