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原現象
- 套用學科:心理學
- 套用範圍:教育心理學
自然現象,概念,成因,克服方法,教師專業成長中的“高原現象”,產生原因,主要特點,基本對策,
自然現象
高原現象是人到達一定海拔高度後,身體為適應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氣壓差、含氧量少、空氣乾燥等的變化,而產生的自然生理反應,海拔高度一般達到2700米左右時,就會有高原現象。高原現象的症狀一般表現為:頭痛、氣短、胸悶、厭食、微燒、頭昏、乏力等。部分人因含氧量少而出現:嘴唇和指尖發紫、嗜睡、精神亢奮、睡不著覺等不同的表現。部分人因空氣乾燥而出現:皮膚粗糙、嘴唇乾裂、鼻孔出血或積血塊等。
大部分人初到高原,都有或輕或重的高原現象,一般什麼樣的人會有高原現象沒有規律可循,避免或減輕高原現象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心態面對它,許多的反應症狀都是心理作用或有心理作用而引起的,比如:對高原有恐懼心理,缺乏思想準備和戰勝高原決心的人,出現高原反應的機會就多。建議初到高原地區,不可疾速行走,更不能跑步或奔跑,也不能做體力勞動,不可暴飲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負擔,不要飲酒和吸菸,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有維他命的食品,適量飲水,注意保暖,少洗澡以避免受涼感冒和耗體力。不要一開始就吸氧,儘量要自身適應它,否則,你可能在高原永遠都離不開吸氧了(依賴性非常強)。
可服用一些緩解高原反應的藥品:高原紅景天(至少提前10天服用)、高原安、西洋參含片、諾迪康膠囊(對緩解極度疲勞很有用)、百服寧(控制高原反應引起的頭痛)、西洋參(對緩解極度疲勞很有用)、速效救心丸(不可多服)、丹參丸(治療心血管)、葡萄糖液(一盒五支的那種,出現高原反應的症狀時服用有一定的療效)等等,對於高原適應力強的人,一般高原反應症狀在1-2天內可以消除,適應力弱的需3-7天。如果您能適應酥油茶的味道,您也可以多喝一些酥油茶,對緩解高原反應也有一定的作用。
概念
“高原現象”是教育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指在學習或技能的形成過程中,出現的暫時停頓或者下降的現象。在成長曲線上表現為保持一定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但在突破“高原現象”之後,又可以看到曲線繼續上升。這種 “高原現象”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也不勝枚舉。
成因
1.開始階段:學習者要了解新事物、熟悉新規律,學習比較吃力,因此一開始速度提高較慢。
2.迅速提高階段:學習者初步掌握了該知識、技能的規律或找到了“竅門”後,學習成績明顯提高,並因此受到鼓舞,提高了興趣,樹立了信心,因而進步很快。
首先,在學習方法方面。學習階段開始所用的方法,到高原期不一定再合理,所以當到了高原期,學習者要儘早探索適應該階段的學習方法。另外,學習者的學習方法在使用過程中會逐漸暴露出缺點。
其次,個人意志方面。學習者學到一定程度時,會感覺到非常疲勞,學習動機會下降許多,這時就需要學習者堅持,保持強勁的動力系統,遇到困境時,具有攻關精神和百折不撓的勇氣,有頑強的意志力,才能克服“高原現象”。
第三,在個人知識方面。知識基礎不牢的學生很容易遇到“高原現象”。知識基礎不足的學生在學習上“欠債”太多,因而克服“高原現象”的一個重要方法是豐富自己的各種知識,打下豐富的知識基礎。
克服方法
1.正確認識,找出原因。其實,產生“高原現象”是一種正常現象,如同運動員在長跑中會出現極點一樣,這時只要再堅持一下,激勵自己,增強信心,這種感覺就會消失。學生應注意培養自己的心理品質,如增強意志力和耐挫能力等,以一個良好的學習心態去克服“高原現象”。
2.打牢基礎。有的同學原來基礎欠佳,有許多知識點沒有弄清楚,有缺漏差的情況,在總複習中如不能及時補上,則日積月累,不能自拔。所以要抓緊時機,不要使問題成堆,如有“欠佳”則要有計畫清理。
3.集中精力。有些同學學習方法不科學,靠死記硬背。所以要調節好精力,合理使用。上課要集中精力,專心聽講,眼耳手腦並用,積極思維。在聽懂的基礎上適當做些筆記,不懂的,在課後向師生請教,及時補上。
4.更新方法。要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因開始階段的方法不適用,則應及早更新,如可採用“選擇性遺忘”,即記重點遺忘枝節,記概念淡化典型。或用“快速閱讀科學掃描法”,瀏覽內容大概,如用“削枝強幹法”記住重點內容等。
5.適當的放鬆自己,轉移注意力。例如,參加體育活動、聽音樂、看電視等。這樣也有利於緩解心理緊張。
教師專業成長中的“高原現象”
產生原因
其次,面臨的社會壓力。現代社會對人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教育質量的要求也水漲船高,對教師的要求更是步步攀升。這些壓力會給教師的工作帶來一些消極影響,使有些通過努力不能夠勝任工作的教師喪失信心,為了緩解壓力,某些教師可能會採取得過且過的懶惰態度,“混沌”度日,成長中出現“高原現象”也就不難想像了。
第三,教學環境。隨著社會的變遷,社會日趨功利,師生的感情日漸淡薄,學生的問題日益嚴重,教師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來處理學生問題。過多的考試壓力,工作量也增添了教師工作的負荷量;另外,在學校中教師缺乏自主性,職稱評定的論資排輩現象使整個學校氣氛更趨向於非人性化,教師感到職業發展的階梯相對減少,失去前進動力,成長中的“高原期”越拉越長。
此外,由於教師的待遇和薪水相對較少,社會地位相對較低,工作環境單一、缺乏太多的激情,工作強度過高,角色要求過多等原因造成的教師對職業的認同、滿意程度降低,興趣降低,以及產生疲勞和厭倦情緒等主觀因素,也會導致教師專業成長中“高原現象”的產生。
主要特點
2.自我歸因內容的差異。不同的歸因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動機效果,從而影響教師對“高原現象”的正確認識。
3.解決問題方法的差異。歸因的不同決定了解決問題方法的不同。歸因為缺乏努力,會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或是鑽研、反思,求教於有經驗的前輩,或是爭取參觀、考察、學習,以期突破“高原現象”。相反,如果把“高原現象”的原因歸結為不具備勝任教師的能力,那么,除了會沮喪外,甚至萌發出強烈自卑情結,對工作和學生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冷漠,失去發展的信心,停止對工作的努力。
基本對策
第一,巨觀對策:最佳化的社會心理環境是基礎
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呼籲整個社會給教師“減壓”、 “減負”,還教師一個正常的、平靜的生存環境。
第二,中觀對策:學校領導的遠見卓識是關鍵
2.實行民主的管理,激發教師的自我發展需求。學校應強化民主管理,賦予教師更多的自主權和自由度,給教師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改革教育、教學評價體系,激發教師的自我發展需求,能夠很好地解決教師專業成長中由於厭倦、自卑等因素造成的“高原現象”。
3.通過多種渠道,關注教師的成長。學校應調查研究,了解不同教師在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對處於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成長階段的教師有針對性地採取學習、培訓、提高的方式,幫助教師克服“高原現象”。
第三,微觀對策:教師的自主實踐活動是根本
1.正確認識“高原現象”。當出現發展停滯等類似“高原現象”的問題時,教師應該積極調整情緒,克服“高原現象”帶來的挫折感、自卑感,積極面對,堅信通過努力最終可以克服“高原現象”。積極尋找產生問題的根本所在。
2.充分利用周圍資源。尋求教研組的幫助,也是教師克服“高原現象”的有效措施。教研組的集體修養水平,構成了內在的關係狀況和心理氛圍。
3.倡導“課堂拼搏”行動研究。教師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強化自主實踐活動,通過撰寫教歷,自我反思,記錄自己認為對專業成長影響較大的關鍵事件,為教學提供基本素材,在經驗中學習,在行動中研究,在反思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