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馬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馬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94年,2001年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8年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位於江西省資溪縣的東北部,地處武夷山脈中段,閩贛交界的武夷山脈西麓,地理坐標為東經117°09'11"-117'18",北緯27°40'50"-27°53'52",保護區總面積13866.53公頃,其中核心區4286.08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0.9%,緩衝區3438.72公頃、占24.8%,實驗區6141.73公頃、占44.3%。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特徵,保護對象,森林資源,動物資源,藥用資源,區域面積,開發利用,

歷史沿革

保護區始建於1994年,2001年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8年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保護區位於江西省資溪縣的東北部,地處武夷山脈中段,閩贛交界的武夷山脈西麓,地理坐標為東經117°09'11"-117'18",北緯27°40'50"-27°53'52"。
東由與福建省交界的野雞頂起,向南至觀音尖,再至南邊的1224米山峰,沿東港與南港分水山脊到西邊的月峰山,向北沿山脊至東源橋頭,跨昌坪河到高阜尖至東坑村後山脊,沿東南方向山脊到五台山,轉向東沿山脊至黃茅寨小路向北,至與貴溪縣交界的香台山,再沿資溪、貴溪縣界向東到與福建交界點向南回到東面與福建交界的野雞頂止。
馬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形地貌

馬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貌大致具有盆嶺相間,棋盤格狀展布之格局.大多為燕山期花崗岩,土壤為花崗岩風化形成的山地紅壤,山地黃紅壤和山地黃壤,以及小範圍的山地草甸土。

氣候特徵

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6~18℃,年均降水量192919mm,相對濕度83%。年均輻射量為10069711/cm2,年均日照為159716小時,年均霜期270天,年均霧日88天。

保護對象

森林資源

保護區位於武夷山脈中段腹地,森林植被以天然常綠闊葉林為主,森林覆蓋率達96.3%,生態環境優良,生物多樣性豐富。區內有高等植物275科1005屬2483種,陸生脊椎動物27目91科387種。
馬頭山自然保護區保存有較大範圍的原生性較強的天然常綠闊葉林,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高等植物約2500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名錄(第一批)有20餘種,長葉榧(Torreyajackii)和蛛網萼(Platycraterargnta),江西僅在此有分布。

動物資源

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20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54種。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美毛含笑、蛛網萼、伯樂樹等大面積的珍稀植物原生種群,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植物長葉榧(Torreyajackii)、蛛網萼(Platycraterargnta)為保護區全省特有物種。還有南方紅豆杉、福建柏、天然杉木、伯樂樹、蓴菜、報春苣苔、白頸長尾雉、黃腹角雉、雲豹、獼猴、黑熊等珍稀野生動植物物種

藥用資源

有豐富的野生攀緣植物資源, 通過野外採集及標本的整理鑑定,初步確認該區共有攀緣植物40科92屬222種(包括種下等級)。根據對馬頭山攀緣植物區系分析的結果,該區攀緣植物區系具有以下特徵:(1)種類組成豐富,地理成分複雜;(2)區系中熱帶性地理成分占主導地位;(3)區系成分相對古老,特有類群豐富,多型性突出;(4)華東區系特徵明顯。
藥用植物資源分布
初步查明馬頭山自然保護區內有藥用植物1647種,隸屬231科759屬,其中裸子植物為13種,隸屬8科13屬,被子植物1483種,隸屬161科653屬。區內常用中藥為187種,藥用真菌29種,藥用苔蘚27種,藥用蕨類88種,藥用種子植物1494種,藥用珍稀瀕危植物62種,藥用特有植物18種,江西地理記錄新分布8種。
(1)常用中藥植物
江西是中國中藥材主要產區之一,收購使用的中藥有342種,而保護區內的中藥就有187種(《中國藥典》2000年版收載的)。數量較多的有銀杏,側柏,厚朴烏藥,仙鶴草,金櫻子,葛,忍冬,旌節花,吳茱萸,女貞,絡石,梔子,鉤藤烏頭威靈仙大血藤半夏,白及等。
(2)藥用真菌植物
馬頭山自然保護區鑑定了的真菌有91種,其中29種為藥用真菌,如銀耳,黑木耳,靈芝,茯苓,香菇,紫紅菇絨紫紅菇,菱紅菇,側耳,竹蓀等。靈芝銀耳黑木耳,茯苓為常用中藥,在臨床上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此外,許多種類是食藥兩用的真菌,如潔麗香菇,硬毛香菇,松乳菇毛木耳等種。
(3)藥用蕨類植物江西省蕨類植物有433種,隸屬114屬49科,其中藥用蕨類植物為195種,隸屬84屬45科。馬頭山自然保護區的蕨類植物共有142種,隸屬62屬30科,其中《中國藥典》,《中藥志》所收載的常用中藥有8種,它們分別為石松紫萁海金沙,烏蕨,野雞尾,石韋,卷柏,槲蕨等。214藥用種子植物馬頭山自然保護區內的藥用種子植物有1494種(包括常用中藥,特有種,珍稀瀕危種,新分布等),其中藥用裸子植物13種,雙子葉植物1294種,單子葉植物106種。
(4)藥用珍稀瀕危植物保護區內除具有豐富的中藥及藥用種子植物,藥用蕨類植物等資源外,尚有許多種珍稀瀕危植物,其中有相當部分種類為藥用植物,區內共有藥用珍稀瀕危植物62種,它們分別是鵝掌楸,乳源木蓮,東方古柯,青牛膽,扯根草,半蒴苣苔福建柏,短梗大參/花葉開唇蘭,石斛等種。保護區內繁多的野生植物種類中,有18種為特有植物,隸屬12屬13科,均為藥用種類,分別為銀杏,臘梅,亮葉臘梅,喜樹,青錢柳,杜仲,枸杞,華紫珠,老鴉糊廣東紫珠,長柄紫。
藥用植物資源
馬頭山自然保護區內1647種藥用植物隸屬231科759屬,分布區類型廣泛,分屬14個分布區類型和16個分布區變型[8],單種屬,單種科約有10個,其中常用中藥材為187種(均為《中國藥典》2000年版收載),尚有種類繁多的民間草藥。從資源的分類群及性狀組成分析,1647種藥用植物中,藥用藻類3種,藥用真菌類29種,藥用地衣類4種,藥用苔蘚27種,藥用蕨類88種,藥用裸子植物13種,雙子葉植物1296種,單子葉植物106種。草本植物1002種,木本植物423種,藤本植物157種。區內複雜的自然條件為藥用植物的生長發育提供了不同的生態環境。藥用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共有藥用植物1647種,其中藥用種子植物為1496種,隸屬666屬169科。同樣,區內藥用植物區系成分十分豐富。
馬頭山自然保護區內分布的藥用種子植物共有174科,其中熱帶性科為92科,占總科的5219%;溫帶性科為23科,占總科數的1312%;世界分布的科為41科,占總科數的2316%;東亞和東亞2北美間斷分布的科14科,占總科數的8105%;中國特有分布科4科,占總科數的213%。在174科中,含54~73種有3科,分別為菊科73種,豆科56種,薔薇科54種。含30~42種有4科,分別是禾本科42種,唇形科36種,百合科32種,茜草科30種。含20~26種有8科,分別是樟科26種,蘭科25種,馬鞭草科24種,大戟科22種,山茶科22種,蓼科21種,葡萄科20種,傘形科20種。412屬的分析根據吳征鎰的中國種子植物的分布區類系統,馬頭山自然保護區藥用植物的666屬,歸屬於14個分布區類型和16個分布區變型。除中亞分布區類型外,馬頭山自然保護區的藥用種子植物屬的分布區類型包括了中國所有15種分布區類型中的14種和31種分布區。
馬頭山自然保護區藥用植物區系與世界各部分的廣泛聯繫及與熱帶區系的密切聯繫。熱帶分布區類型占優勢:馬頭山自然保護區藥用植物熱帶性分布的有316屬,占總屬數的4716%。東亞及東亞和北美洲間斷分布區類型突出:在馬頭山自然保護區藥用種子植物中屬東亞及東亞2北美間斷分布的總計130屬,占總屬數的1916%,占中國東亞分布屬總數的4315%。古老分布區類型較明顯:保護區內的三尖杉,銀杏,南方紅豆杉長葉榧樹等,為典型的孓遺種或第三,四紀殘遺種。鵝掌楸青錢柳伯樂樹楓香臘梅等均為分類學殘遺種。中國特有分布區類型較多:中國種子植物特有屬為257屬,在江西分布的有50屬,占中國總屬數的1117%,其中藥用屬為22屬,占中國總屬數的816%,占江西總屬數的7313%。在馬頭山自然保護區內共有18種藥用特有植物,分屬於12特有屬,占中國總屬數的4167%,占江西總屬數的24%。413種的分析在馬頭山自然保護區的1494種藥用植物中,中國特有種18種,其中13種為古特有種,5種為新特有種。非特有種類屬熱帶性種約有753種,屬於溫帶性種約有349種,世界性分布種約166種,東亞和東亞2北美洲間斷分布種約有208種。從上述分析可見,在馬頭山自然保護區內的藥用植物具有熱帶,亞熱帶性性質。
蜜源植物
保護區內的野生蜜源植物資源十分豐富,主要蜜源植物如杜鵑花屬植物,該類植物的蜂蜜色淺,蜜質優良,結晶乳白色,味甘甜純正適口。夏季蜂蜜源植物如小果冬青,花多,泌蜜豐富,對蜜蜂有強烈的誘惑力,蜜淺琥珀色半透明,結晶乳白細膩,味純正,甘甜,清香適口。秋季蜜源植物如豆科的胡枝子屬植物,開花泌蜜時間較長,蜜淺琥珀色,結晶潔白,細膩如脂,氣味芳香,甜而不膩,質優良。冬季蜜源植物如山茶科柃屬的多種植物,其花香,泌蜜豐富,誘蜂力強,為冬季蜜源植物的特殊種類,蜜水白透明,濃郁芳香,蜜質優良。此外還有刺槐,柿,泡桐山烏桕椴樹,杜荊等多種蜜源植物,這為發展本地區的養蜂業創造了良好的自然環境。
植物色素作為食品著色劑和紡織染色原料已被廣泛套用,如殼斗科的多穗柯葉中富含棕色素,套用於糖果,冷飲,糕點等食品中著色,呈色與可可糖相似,效果良好。茜草科梔子的果實可提取黃色素,可用於纖維染色,也可用於食品著色。茜草根中所含茜草紅色素,可用於植物纖維的染色,亦可用於食品著色,鼠李科凍綠的莖皮含綠色素,可用於棉絲織品的染色等。
花卉植物
保護區內野生花卉植物資源豐富,蘭科的蘭花類植物,如鶴頂蘭,斑葉蘭,建蘭,春蘭,寒蘭,竹葉蘭,花葉開唇蘭等,這些植物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同時又可藥用。杜鵑花是世界名花,也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人們對它十分厚愛,其同屬植物有滿山紅,鹿角杜鵑馬銀花等均作為觀花的花卉植物。觀賞的花卉植物還有木蘭科,竹科等。此外,保護區內還有許多抗污染植物,它們能夠吸收大氣中的有害氣體,滯留灰塵,殺滅細菌,減少噪音,從而保護大氣中氧氣二氧化碳的平衡。如合歡,構樹臭椿紫薇楊梅等植物均有抗二氧化硫的特性。抗氯氣的有側柏,樟樹,栓皮櫟,棕櫚,女貞,石楠,蚊母樹,胡頹子,枸骨等。抗鎘污染源的植物有尾葉冬青,刺果衛矛等。抗硫化物的植物有楓楊,喜樹等。抗汞植物有山楂,刺槐枇杷等。朴樹,榆樹,銀杏,桑樹,木槿以及臭椿,枇杷,紫薇,烏桕等具有吸塵,滯塵能力強特色。

區域面積

保護區總面積13866.53公頃,其中核心區4286.08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0.9%,緩衝區3438.72公頃、占24.8%,實驗區6141.73公頃、占44.3%。

開發利用

藥用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
馬頭山自然保護區由於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區內有著豐富的中藥材資源。據初步統計,蕨類植物在《中國藥典》中收載的有4科5屬8種。種子植物在《中國藥典》中共收載86科149屬179種。保護區內懸鉤子屬植物有18種之多,其中大部分種類的果實可作覆盆子中藥使用,覆盆子能益腎,固精,縮尿,用於腎虛尿頻,陽痿早泄,白帶增多等症。保護區尚有許多種類中藥,如細辛類,木通類,五味子類,栝樓類,前胡類,五加皮類,吳茱萸類,麥冬類,薯蕷類,七葉一枝花類,沙參類以及烏頭黃連草珊瑚鉤藤等中藥。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保護區內中藥資源種類極豐富,有的種類蘊藏量較大,但有的蘊藏量較小的如石斛,獨蒜蘭,石仙桃,徐長卿,八角蓮等,這些種類應注意不可過度採挖,應採取合理措施,使這些中藥資源永續利用。而對於保護區廬山石韋槲蕨,大血藤,大葉冬青,山雞椒,山臘梅,柳葉臘梅,崖豆藤屬獼猴桃屬等植物,可以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
區內芳香植物資源豐富,蘊藏量大,其種類較多的科有樟科樟樹葉,枝幹,樹皮均含揮髮油(樟油),平均含量3%~6%,油中含樟腦10%~50%。樟油經分餾後又分為白樟油,紅樟油和蘭樟油,分別為製取桉油油素的原料,合成香料的原料。細葉香桂的葉是魚肉菜餚,醬油泡菜罐頭等的重要配料,能增加食品風味,具有強烈芳香和辛辣氣味。菊科野菊花的乾花和葉含油011%~012%,可提取芳香油(油中主要含有α2蒎烯,檸檬烯,桉油精等)或浸膏,調製各種皂用香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