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金沙

海金沙

海金沙,中藥名。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的乾燥成熟孢子。秋季孢子未脫落時采割藤葉,曬乾,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藤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海金沙
  • 別稱:金沙藤、左轉藤、竹園荽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蕨綱
  • :水龍骨目
  • :海金沙科
  • :海金沙屬
  • :海金沙
  • 分布區域:廣東、浙江、江蘇、湖南等地
  • 採收時間:秋季孢子未脫落時采割
  • 用 量:6~15g
  • 毒 性:無毒
  • 貯 藏:置乾燥處
入藥部位,性 味,歸 經,功 效,主 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禁 忌,炮製方法,生理特性,產 地,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成熟孢子。

性 味

味甘、鹹,性寒。

歸 經

歸膀胱、小腸經。

功 效

清利濕熱,通淋止痛。

主 治

用於熱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澀痛。

相關配伍

1、治諸淋:與海金沙、石葦、滑石、豬苓、澤瀉、赤苓、肉桂、白朮、芍藥、甘草配伍。(《證治準繩》)
2、治脾胃腫滿,腹脹如鼓,喘不得臥:海金沙同白朮、甘草、牽牛為末服。(《本草綱目》)
3、治小便不通,臍下滿悶:海金沙一兩,蠟麵茶半兩,搗碎。每服三錢,生薑甘草煎湯下,日二服。亦可末服。(《圖經本草》)

用法用量

6~15g,包煎。

禁 忌

腎陰虧虛者慎用。

炮製方法

秋季孢子未脫落時采割藤葉,曬乾,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藤葉。

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質藤本,長1~5m。根狀莖橫走,生黑褐色有節的毛;根須狀,黑褐色,堅韌,亦被毛。葉多數,對生於莖上的短枝兩側,二型,紙質,連同葉軸和羽軸有疏短毛:營養葉尖三角形,長、寬各10~300px,二回羽狀,小羽片掌壯或3裂,寬3~8mm,邊緣有不整齊的細鈍鋸齒,孢子葉卵狀三角形,長、寬各10~500px,多收縮而呈深撕裂狀。夏末,小羽片下面邊緣生流蘇狀的孢子囊穗,穗長2~5mm,黑褐色,孢子表面有小疣。

產 地

主產廣東、浙江;江蘇、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廣西、福建、陝西等地亦產。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治濕熱腫滿,小便熱淋、膏淋、血淋、石淋莖痛,解熱毒瓦斯。
2、《嘉祐本草》:通利小腸。得梔子、馬牙硝、蓬沙,療傷寒熱狂。或丸或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