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資本論

馬克思資本論

資本論》是馬克思以畢生精力撰寫的一部光輝巨著。馬克思《資本論》是一部實踐性強的讀和用的著作。正因如此,時間過去了兩個世紀,這部著作依然熠熠生輝,仍然值得深研。

我們推讀《資本論》的目的,就是促進學習,強化學術保衛,推動知識交流,產生“善讀、善運用”的效應。新世紀,我們迎來保衛《資本論》時代!這和這部著作的內在價值是有著直接聯繫的。這決定我們需要在努力學習中,實踐、發展和批判,進行中華意義的創造性轉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資本論
  • 外文名:Das Kapital
  • 書名:馬克思資本論
  •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 頁數:471頁
  • 開本:32
  • 學科:理論經濟學
  • 作者:馬克思 劉炳瑛
  • 出版日期:2001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1753105
內容概要,選讀目錄,推讀的目的,新近研究進展,推薦閱讀,

內容概要

《資本論》一書揭示了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對於我們認識資本主義經濟和研究社會主義經濟提供了基本原理。然而,《資本論》這部巨著,一至三卷就有180多萬字。為了在有限的時間裡,大家都能夠學習研究《資本論》,編者本著精而管用的原則,選編了《資本論(選讀本)》,目的是促進交流,提升《資本論》研究學術品味。從學術發展看,收到的效果是很明顯的。
《資本論》內容博大精深,體例完備。選編目的是為了重點推介《資本論》研究方法,推進時代化的研究,以政治經濟學方法論促使學術保衛。特點:一是縮減字數控制在30多萬字;二是保持《資本論》體系;三是針對當今新的實踐,突出有關重要的基本原理;四是便於集中分析新情況,研究新問題。因而,可以消除人們想讀《資本論》,而又感到塊頭大、一時難以讀透讀懂讀完的困惑。

選讀目錄

卡爾·馬克思 第一版
序言
第一卷 資本的生產過程
第一篇 商品和貨幣
第一章 商品
1.商品的兩個因素:使用價值和價值(價值實體,價值量)
2.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的二重性
3.價值形式交換價值
A.簡單的、個別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
(1)價值表現的兩極:相對價值形式等價形式
(2)簡單價值形式的總體
B.總和的或擴大的價值形式
(1)擴大的相對價值形式
(2)特殊等價形式
(3)總和的或擴大的價值形式的缺點
C.一般價值形式
(1)價值形式的變化了的性質
(3)從一般價值形式到貨幣形式的過渡
D.貨幣形式
4.商品的拜物教性質及其秘密
第二章 交換過程
第三章 貨幣或商品流通
《資本論》(1975)《資本論》(1975)
1.價值尺度
2.流通手段
(a)商品的形態變化
(b)貨幣的流通
(c)鑄幣。價值符號
3.貨幣
(a)貨幣貯藏
(b)支付手段
(c)世界貨幣
第二篇 貨幣轉化為資本
第四章 貨幣轉化為資本
1.資本的總公式
2.總公式的矛盾
3.勞動力的買和賣
第三篇 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
第七章 剩餘價值率
1.勞動力的剝削程度
2.產品價值在產品相應部分上的表現
4.剩餘產品
第八章 工作日
1.工作日的界限
2.對剩餘勞動的貪慾。工廠主和領主
5.爭取正常工作日的鬥爭。14世紀中葉至17世紀末葉關於延長工作日的強制性法律
7.爭取正常工作日的鬥爭。英國工廠立法對其他國家的影響
第九章 剩餘價值率和剩餘價值量
第四篇 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
第六篇 工 資
第七篇 資本的積累過程
第二卷 資本的流通過程
第一篇 資本形態變化及其循環
《資本論》(2014)《資本論》(2014)
第二篇 資本周轉
第三篇 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和流通
第三卷 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
第一篇 剩餘價值轉化為利潤剩餘價值率轉化為利潤率
第二篇 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
第三篇 利潤率趨向下降的規律
第四篇 商品資本貨幣資本轉化為商品經營資本貨幣經營資本(商人資本)
第五篇 利潤分為利息和企業之收入。生息資本
馬克思《資本論》插圖馬克思《資本論》插圖
第六篇 超額利潤轉化為地租
第七篇 各種收入及其源泉

推讀的目的

讀《資本論》讀《資本論》
推讀的目的,就是強化《資本論》的學習保衛
在此基礎上,研究目的則在於要揭示:《資本論》既是理論著作,也是具有辯證敘述要求的一部科學意義的史書
歸根結底,馬克思資本論是“書寫歷史”的社會客觀批判的工作體系。這種研究使歷史建立為“實踐的對象”,產生認識,又進一步使邏輯建立為“認識的對象”,產生理論,從而完成了對於“康德主義知識論”的真正走出。這是我們在閱讀中需要尤其注意的地方。

新近研究進展

這一領域的新近進展可用一本書的研究成果概括。其強調:發生學中華辯證法用語。
它的學術主旨正如書名:“保衛《資本論》”。
它的理論實質和研究路線規劃卻是副標題:經濟形態社會理論。
這本書的內容用最簡潔的方式概括,則是:《道德經》和《資本論》具有結構的“巧合”:道和德規定的相互推動和彼此間的有機交融。《資本論》在成書結構上分成四個層次:歷史發生學(道,歷史生產 →再生產過程);系統發生學(德,再生產→ 流通過程);現象發生學(道和德的生活形式,流通 → 生活過程);認識發生學(道和德的認識形式,生活 → 認識過程)。這其實是邏輯發展的必然,摹寫的是“以歷史生產為基礎的時間過程”、“以社會再生產為基礎的空間過程”、“以流通為基礎的現象過程”和“以經濟生活批判為基礎的認識過程(抽象上升到具體”。這種辯證法的“四肢結構”完成了對社會歷史有機體的整體刻畫,書寫了一部商品經濟形態的“整史”。歷史的理論概念、批判=發展的方法論概念得以發掘出來;進而,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據亦可以從中得到鎖定。整體看,這是“保衛《資本論》”的學術價值、工作意義和建設路徑。
新近《資本論》研究專著新近《資本論》研究專著
該著 ,在成書前分別發表了四篇《資本論》“發生學文章”。它的重點內容是介紹“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以及《資本論》邏輯的怎樣練成。

推薦閱讀

《資本論第一卷的邏輯:歷史發生學》.《當代經濟研究》2011年第7期
【摘要】概括起來說,《資本的生產過程》實踐的邏輯是:第1篇——商品(貨幣)躍身為貨幣(商品)過程,說明資本發生的前史;第2篇——貨幣轉化為資本過程,說明資本發生的轉化史;3~6篇——剩餘價值生產過程,說明資本發生的正在進行史;第7篇——資本積累過程,說明資本發生的整體運動史。資本(歷史)發生學提煉資本主義生成和發展原則,使《資本論》成為資本主義社會有機結構的系統邏輯學。該特殊邏輯旨在統一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高度凸顯政治經濟學方法論
 
《資本論第二卷的邏輯:系統發生學》.《當代經濟研究》2012年第1期
【摘要】《資本的流通過程》即資本論(第二卷),是對“階級科學”的具體實踐、對“階級結構”的具象化。第1篇刻畫資本循環運動條件,說明資本結構一次系統的生成過程;第2篇刻畫資本周轉運動條件,說明資本結構多次系統的生成過程;第3篇以資本結構的活的層級遞進運動為基礎和依託,刻畫並說明社會再生產整體系統的生成過程。實踐行程內在化了歷史和存在的結合,將其構造為特殊科學和特殊方法。系統發生學的方法論意蘊在於達成對“辯證法主義”、“科學主義”的內在抵制,從根本上拒絕一切非歷史的現象主義和解釋學的分析進路。

《資本論第三卷的邏輯:現象發生學》.《經濟評論》2012年第1期
【摘要】《資本論》作為總體邏輯,是對統一歷史對象——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過程和運動形式的概括。資本論·第三卷作為現象發生學資本論第一卷和資本論(第二卷)共生,揭明資本存在的“秘密”:1-3篇以價值具體地生長為資本主義價格的過程,說明經濟利潤的一態系統;4-6篇以“階級鬥爭Ⅰ”的社會生長過程——利潤率趨向下降的現實展開機制,說明經濟利潤的多態系統;以“階級鬥爭Ⅱ”的社會生長過程——利潤率趨向下降的深化形式,說明經濟利潤的虛擬運動系統;終篇以階級生活圖像的定格化過程——“分配假象”及其破除,揭明資產階級認識論的規定性。研究表明:政治經濟學批判與階級分析是等同的方法論範疇,旨在根除“偽科學”對經濟理論建構的影響,終結“庸俗”,使科學還原為推動歷史生長的革命性力量。
馬克思資本論研究精萃馬克思資本論研究精萃
《資本論第四卷的邏輯:認識發生學》.《當代經濟研究》2012年第10期
【摘要】《資本論》第四卷實踐的邏輯是:範疇發生的認識機理。在這種意義上,它使範疇的“生產”實踐化,首要性地貫徹了“認識”由“歷史”生產的原則。歷史部分和理論部分的相互構成形成總的寫作邏輯,歷史部分確立了後續研究的理論指針。方法論意蘊是:(1)根據歷史生產方式的“自然生長”,顯露範疇的核心的生理結構———(剩餘)價值;(2)由範疇生產上的層級運動,揭示“結構生長”的歷史性;(3)通過“理論”的總體生產,最大程度地彰顯方法論批判和認識論批判的內在結合性,具象出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實踐工作路線。因此,它否決了考茨基非法編纂《剩餘價值學說史》的錯誤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