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與市場經濟的關係,市場經濟的勞動商品,市場經濟的生產過程,市場經濟的資本,市場經濟的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市場經濟的工資,市場經濟的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的形成,市場經濟的壟斷利潤與壟斷價格,市場經濟的借貸資本與利息,利息率,市場經濟的地租,市場經濟的剩餘,
新經濟與市場經濟的關係
新經濟對市場經濟存在邏輯上的“揚棄”關係,即新經濟既是對市場經濟的否定(即它們之間存在本質區別),又是對市場經濟的繼承(即它們有共同的東西)。
1.兩者之間的共同點:
第一,新經濟和市場經濟都是建立在社會化大生產基礎上的經濟。 但市場經濟制度與其大生產的物質基礎是衝突的,而新的社會制度不僅要以社會化大生產為物質基礎,而且它本身就是與這個基礎相適應的,社會主義的生產力應該比市場經濟發展得更快更高。
第二,新經濟和市場經濟都是商品經濟。
但在市場經濟活動的背後,存在著性質不同的社會經濟關係,反過來不同的經濟關係必定賦予市場經濟以不同的特性。新的社會條件下的市場經濟是一種嶄新的市場經濟,它除了具備與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市場經濟一樣的共性以外,也一定會具有自己的特性,包括在運行方式、行為規範、運行結果、調控和管理手段等方面的特點,包括具有新的社會形態的特性和反映著不同國家具體國情的特色。
2.兩者之間的不同點:在於社會
基本經濟制度的根本不同。新經濟是實行生產資料的
公有制和
按勞分配的經濟;市場經濟是實行財產私有和按要素分配的經濟。
但兩者都實行社會化大生產和商品經濟,按照以此基礎上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在所有制實現形式和分配上也會有相同或相似之處。例如,在所有制實現形式上,國有企業採取以
出資者所有權與
企業法人財產權相分離為基礎的
現代企業制度,以及國有小型企業和集體企業實行
股份合作制,政府在管理國有資產和管理、調控整個社會經濟中採取經濟手段等方面,收入分配為按生產要素產權分配等都參考和借鑑市場經濟國家的一些通行方式。
市場經濟的勞動商品
(1)勞動力是指人的勞動能力.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解決
資本總公式矛盾的條件,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
(2)要使勞動成為商品,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第一,勞動者必須具有人身自由;
第二,勞動者具有勞動要素.
(3)勞動商品的價與效用.
勞動價同其他商品的價一樣,是由生產這種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所決定的.
勞動商品獨特的效用,是它在使用中能創造出新價值,並且是比它自身更大的價值.
市場經濟的生產過程
(1)市場經濟生產過程是
勞動過程與財富增值過程的統一.
(2)市場經濟的勞動過程,是企業消費勞動的過程.它有兩個特點:
第一,勞動者的勞動已屬於企業,他們在企業家的指揮和監督下勞動,勞動也表現為資本的力;
第二,由於生產要素歸企業所有者所有,勞動產品也歸企業所有者所有.
(3)從社會本質方面講,市場經濟的生產過程是使資本財富增值的過程(它是一種特殊的
價值形成過程).企業購買到生產要素和勞動之後,就使兩者結合.在生產過程中,工人的
具體勞動創造效用,同時轉移已經消耗的生產要素的價值;
抽象勞動形成了大於勞動價的新價值,其大於勞動價的部分就是剩餘.剩餘,是勞動者在生產中創造的大於勞動價的,被資本占有的部分價.
生產資料生產優先增長的基本原理
(1)生產資料生產優先增長是指:在
社會總產品的增長過程中,生產資料生產的增長比
消費資料生產增長得更快些.具體來說,增長最快的是製造生產資料的生產資料生產,其次是製造消費資料的生產資料生產,最慢的是消費資料生產.
(2)生產資料生產優先增長的原因,是技術進步和
資本有機構成提高.
(3)生產資料生產的優先增長是在同消費資料生產保持合理比例關係下的優先增長.
市場經濟的資本
資本的屬性
(1)資本是能夠帶來剩餘的價值.
(2)資本作為發達商品經濟的範疇,具有二重屬性:生產力的屬性和生產關係的屬性.
資本的生產力屬性是指資本是一種生產要素,具有增值性和運動性.
資本積累是指把剩餘轉化為資本.影響資本積累量的因素有:
第一,獲利程度.獲利程度越高,積累的數量就越多.
第三,所有資本與
所費資本的差額.這兩者的差額越大,資本積累的量越多.
第四,
預付資本量的大小.預付資本量越大,就越能積累更多的資本.
資本積聚,是指個別資本通過把自身所得的剩餘轉化為資本,即通過
資本積累來增大自己.它有兩個特徵:一是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受
社會財富增長程度的限制;二是受到社會資本分散的限制.
資本集中,是已經形成的各個資本的合併,它是通過大資本吞併小資本,或若干小資本聯合成少數大資本而實現的
個別資本迅速增大.資本集中不會引起社會資本的增大,也不受財富增長量的限制.其強有力的槓桿是競爭和信用.
(1)資本循環,是指資本依次經過三個階段(購買階段,生產階段和售賣階段),變換三種職能形式(
貨幣資本,
生產資本和
商品資本),使自身增值,最後又回到原來的出發點的運動.
(2)
產業資本正常循環的條件是:產業資本的三種職能形式和三種循環形式在空間上是並存的,在時間上是繼起的.
(3)資本循環理論對經濟建設的指導意義.企業的資本運動必須順利經過購買,生產,售賣三階段,也必須使資本的三種職能形式和三種循環形式在空間上並存和在時間上繼起,搞好供產銷.只有這樣,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才能正常進行.
資本類型
(1)
不變資本是指企業用來購買生產要素的那部分資本.
可變資本是指企業用來購買勞動的那部分資本.
流動資本是指投在原料,輔助材料和購買勞力上的那部分資本.
(2)劃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是根據資本的不同部分在剩餘價值生產中的不同作用.劃分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是根據資本不同部分價值周轉方式的不同.
(1)資本周轉,是周而復始不斷重複進行的
資本循環.
(2)影響資本周轉的因素有:
第一,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比例.固定資本比重越大,資本周轉速度越慢;
流動資本比重越大,資本周轉速度越快.
第二,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的長短.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越長,資本周轉速度越慢,反之,資本周轉速度越快.
(3)加速資本周轉的重要意義:
第二,可以在使用同樣多的預付資本時,獲得更多的利潤.
(4)周轉理論對經濟建設指導意義.資本運動的目的是增值自身.企業必須加快
資本周轉,用同樣資本生產出更多的產品,以實現利潤最大化目標.
市場經濟的社會總產品的實現
社會總產品是指社會資本每年發揮職能作用所提供的社會總
商品資本.考察社會資本再生產和流通的出發點是社會總產品,核心問題是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即實現價值補償和
實物補償(物質替換).
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對於研究社會資本再生產和流通具有重要的作用:社會總產品的全部實現,一方面可以使
社會再生產過程已經消耗的價值得到補償;另一方面可以使社會再生產過程中已經消耗的實物得到替換,從而使社會資本再生產和流通順利進行.
(2)經濟學中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的兩個基本原理.
第二,社會總產品在從實物上分為生產資料和
消費資料兩大類.與此相聯繫,社會生產分為兩大部類:生產生產資料的第I部類和
生產消費資料的第Ⅱ部類.
(1)簡單再生產,是資本所有者把剩餘全部用於個人消費,使生產在原有規模上進行.
(2)簡單再生產下社會總產品的實現,概括起來經過三個大的方面的交換,即:
(3)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基本實現條件是:
I(v+m)=Ⅱc.
兩個派生條件是:
(4)上述條件表明,只有社會生產兩大部類內部和兩大部類之間,生產和消費之間保持合理的比例關係,社會資本
簡單再生產才能順利進行.
(1)
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是資本家把剩餘價值的一部分用來追加生產資料,使生產規模擴大的再生產.
(2)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前提條件是:第一,第I部類生產的生產資料,要大於兩大部類消費掉的生產資料;第二,第Ⅱ部類生產的
消費資料,要大於兩大部類原有工人和資本家有購買能力
消費需要之和.
(3)擴大再生產下社會總產品的實現,概括起來要經過三個大的交換過程,即:
兩個引申條件是:
(5)上述條件表明,在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條件下,社會生產兩大部類內部和兩大部之間,生產和消費之間必須保持合理的比例關係,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才能順利進行.
市場經濟的工資
(1)工資是勞動的價格.
(2)在市場經濟中,工資是勞動的價格,實際上,工人出賣的是勞動,勞動是商品:
首先,勞動是商品,也有價,那等於說勞動的價是勞動的凝結,勞動的
價值量由勞動量決定,這是一種同義反覆.
其次,商品在出賣前都應獨立存在,勞動是在勞動過程開始後才存在的.
以上的分析表明,工人出賣的是勞動,工資是勞動的價格.
(3)工資有兩種基本形式:
計時工資和
計件工資.計時工資是按勞動時間長短支付的工資.計件工資是按工人生產的產品件數或完成的工作量支付的工資,它是計時工資的轉化形式.
(4)要注意區分
名義工資和
實際工資.名義工資(也叫
貨幣工資)是工人出賣勞動力所得的貨幣額.實際工資是工人用貨幣工資實際能買到的生活資料和取得的各種服務.名義工資與實際工資之間的相關變化取決於
物價水平,房租,
稅收負擔,服務費高低等.但只有實際工資才能代表工人的真實的生活水平,才能表明工人的物質生活狀況是否符合勞動力再生產的正常條件.
市場經濟的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的形成
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初期,商品價格直接以價為基礎形成,各生產部門企業所獲得的利潤大體與本部門生產的剩餘價值相當.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出現了利潤在部門之間平均化的趨勢.
利潤平均化趨勢,是由部門之間的競爭引起的.由於
資本有機構成不同,各部門的利潤率也不相同.資本有機構成高的部門利潤率低,資本有機構成低的部門利潤率高.為獲取更多的利潤,資本不斷由利潤率低的部門轉移到利潤率高的部門.資本的自由轉移使各部門的利潤率趨向平均,形成一個大體平均的利潤率.
平均利潤率是全社會剩餘總額除以
社會總資本所得的結果.
按照平均利潤率和各自資本量的大小獲得的利潤,就是
平均利潤.
平均利潤形成以後,價就轉化生產價格.生產價格是
成本價格與平均利潤之和.生產價格形成之後,各部門的產品按生產價格出售,這並不違背
價值規律,因為:
第一,從全社會看,平均
利潤總額等於剩餘價值總額,因此,生產價格總額等於價總額;
第二,從各部門商品看,其生產價格決定的基礎仍然是商品的價.
生產價格是價的轉化形式.經過這種轉化,市場價格就不是以價為中心,而是以生產價格為中心,圍繞
生產價格上下波動.
市場經濟的壟斷利潤與壟斷價格
(1)
壟斷利潤是指壟斷企業憑藉其對資本的占有和在生產,流通領域的壟斷地位所獲得的超過的高額利潤.它包括四個部分:
第二,額外利潤.以壟斷低價購買生產資料而獲得的.
第三,一般
超額利潤.是由對生產技術條件的壟斷而穩定獲得的.
(2)壟斷利潤,是通過
壟斷價格獲得的.壟斷價格是
壟斷組織憑藉其壟斷地位以獲取高額壟斷利潤為目標規定的價格,它是
成本價格與壟斷利潤之和.
壟斷利潤的形成,表明全社會的剩餘在有利於壟斷企業的情況下進行再分配.
市場經濟的借貸資本與利息,利息率
(1)
借貸資本是市場經濟中的
生息資本,它是為了獲得利息而暫時貸給企業使用的貨幣.
(2)借貸資本是從
產業資本中分離出來的一種獨立的資本形式,它具有以下三個特徵:
第一,借貸資本是商品化的資本.
第二,借貸資本是一種作為財產的資本.
第三,借貸資本是最具有唯物主義性質的資本.
(3)利息是剩餘的特殊轉化形式,是企業為了取得貨幣的使用權而讓給借貸的一部分剩餘,其是剩餘,體現的是借貸和產業共同分配剩餘的關係.
(4)利息率是以百分比表示的一定時期內
利息量與貸出資本量之間的比例.
(5)利息率變動是有界限的.利息率變動的最高界限是不能等於
平均利潤率,最低界限是不能等於零.
在市場經濟中,利息率的高低一般取決於兩個因素:
第一,取決於利潤率.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利息率與利潤率成同方向變動.
第二,取決於
借貸資本的供求.借貸資本供不應求,利息率上升;借貸資本供過於求,利息率下降.
市場經濟的地租
(1)地租就是農業經營者由於使用土地而繳納給土地所有者的超過
平均利潤的那部分剩餘.它體現著大土地所有者和農業經營者一起,共同分配產業部門
僱傭勞動者所創造的剩餘的經濟關係.
級差地租,是農業經營者由於租佃質量上有差別的土地而交納的有等級差別的地租.構成級差地租實體的,是經營優,中等土地獲得的,歸土地所有者占有的
超額利潤.級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農業中較優土地的有限性引起的經營的壟斷.級差地租形成的條件,是土地本身的等級差別.農業工人的剩餘勞動,是
級差地租的源泉.
絕對地租,是無論租種什麼土地都必須繳納的地租.絕對地租產生的原因,是
土地所有權的壟斷.絕對地租來自農產品的市場價格高於其
生產價格的差額.但歸根到底來源於社會剩餘的一部分.
市場經濟的剩餘
增加剩餘生產的方法
(2)相對剩餘生產,是由必要勞動時間的縮短引起的,而必要勞動時間縮短的條件是全
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相對剩餘價值,是在工作日長度不變條件下,由於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剩餘勞動時間相應延長而生產的剩餘價值.
(3)此外,個別企業可以採用率先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方法,來獲取
超額剩餘價值.超額剩餘價值,是生產條件優越的企業由於商品的
個別價值低於社會價值而獲得的剩餘價值.追求超額剩餘價值是
資本主義各個企業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直接動力.
(4)相對剩餘和超額利潤的區別和聯繫.
各個企業通過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能夠獲得超額利潤.
相對剩餘是企業追求超額利潤的結果.超額利潤是個別企業獲得的,相對剩餘是企業普遍獲得的.
剩餘轉化為利潤
(1)剩餘轉化為利潤.
剩餘是由
可變資本帶來的,但是,剩餘不僅是企業
所費資本的產物,而且是企業全部
預付資本的產物.當剩餘被當作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時,剩餘就轉化為利潤.利潤是剩餘,它在本質上是剩餘.
利潤率是剩餘與預付總資本之比.用p′來表示.其公式是:p′=m/C.剩餘價值率和利潤率是同一個
剩餘價值量用不同的計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利潤率小於剩餘價值率,它是剩餘價值率的轉化形式.
剩餘價值率和利潤率表示的關係不同.前者表示企業的盈利程度,後者表示預付總資本的增值程度.利潤率總是小於剩餘價值率.它反映了企業的盈利.
(3)影響利潤率的主要因素.
企業追求的目標,是以最少量的資本投入,獲取最大限度的利潤.影響利潤率的因素有以下幾個:
第三,資本的周轉速度.
資本周轉速度快,利潤率就高.
第四,
不變資本的節省.不變資本越是節省,利潤率就越高.
(1)剩餘價值規律,就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
生產剩餘價值的客觀必然性.
(2)剩餘價值規律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經濟規律,這是因為在市場經濟規律中,剩餘價值規律居於支配地位,起著決定作用:
第一,剩餘價值規律決定生產的實質.企業的生產目的是追求利潤,是財富增值.企業的一切活動,都是在執行資本的職能.
第二,
剩餘價值規律決定再生產的各環節.生產的各環節都是為生產剩餘服務的,並且是由獲得剩餘的多少決定的.
第三,剩餘價值規律決定著市場經濟內在矛盾發展的全部過程.對利潤的追求驅使企業不斷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這就使生產和消費的矛盾加劇和擴大,再生產比例遭到破壞,產品實現困難,引發經濟危機,導致市場經濟制度發展.
由於剩餘價值規律反映了企業生產的實質,決定著生產的目的和手段,決定著生產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過程,決定著生產的高漲和危機,發展,因此是市場經濟基本經濟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