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肉夾饃
- 英文名:Chinese hamburger
- 主要食材:麵粉,豬腿肉
- 分類:陝西小吃,關中小吃,東府小吃
- 口味:鹹、鮮、香
- 別稱:中式漢堡
名稱由來,歷史淵源,臘汁肉夾饃,製作方法,原料,做法,製作過程,製作方法2,家常做法,做法,饃的做法,小貼士,其他做法,用料,輔料,調料,做法,烹飪技巧,營養價值,食用須知,常見問題,省級非遺,婚俗,特色新吃法,相關新聞,
名稱由來
英文名:Chinese hamburger(中國漢堡)"夾"字念第一聲。
“肉夾饃”的叫法是古漢語的省略句式,其意為“肉夾於饃中”。
外地人首次聽說肉夾饃,都認為是病句,這是與古漢語有關,肉夾饃,其實是"肉夾於饃"。老百姓無需文縐縐地講之乎者也,加上陝西人性急,直爽,省去"於"字,喊起來便當些,就像吃麵不嚼一樣,有快就有慢,就像聞名天下的羊肉泡饃,吃時就不能著急,掰饃時正是與朋友敘舊聊天的機會。
把饃(燒餅)掰開加食材的吃法,就叫夾饃。夾肉的叫肉夾饃,夾菜的叫菜夾饃,還有大油夾饃、辣子夾饃等。
肉夾饃,實際是兩種食物的絕妙組合:臘汁肉,白吉饃。肉夾饃合臘汁肉、白吉饃為一體,互為烘托,將各自滋味發揮到極致。饃香肉酥,肥而不膩,回味無窮。臘汁肉歷史悠久,聞名中國,配上白吉饃,有著中式漢堡的美譽,揚名中外,深受人們喜愛。臘汁肉夾饃由三十多種調料精心配製而成,由於選料精細,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陳年老湯,因此所制的臘汁肉與眾不同,具有色澤紅潤,氣味芬芳,肉質軟糯,糜而不爛,濃郁醇香,獨特風味。
另一種說法是以前人們叫“肉夾饃”為“饃夾肉”,方言聽起來像“沒夾肉”。於是就一心急,叫成了“肉夾饃”,聽起來也好多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肉夾饃”正確的叫法應為饃夾肉,但是“肉夾饃”這一錯誤的叫法為何流傳開來呢?究其深意是人們最初為了突出臘汁肉味香色濃,故把肉放在了前邊,把饃放在了後邊,久而久之相沿成習,“肉夾饃”的稱法約定成俗在民間流傳開來。
肉夾饃合臘汁肉,白吉饃為一體,互為烘托,將各自滋味發揮到極致。饃香肉酥,回味無窮,為老陝鐘愛。身居長安,隨處可見,不覺其可貴;人在異鄉,最勾魂的卻是這滿口留香的肉夾饃。
白吉饃源自鹹陽。是用上好麵粉揉制後做成餅形,置鐵鐺板上略烤成型,放入爐膛側立,上下隔著鐵鐺板的炭火烘烤,稍頃翻面,雙面鬆脆微黃即可。外脆里嫩是難得的境界。上品白吉饃揉制充分,火候恰到好處。制好的白吉饃形似“鐵圈虎背菊花心”,皮薄鬆脆,內心軟綿。可單獨食用,配臘汁肉同食味道更佳。
食臘汁肉單吃可,下酒佐飯亦可,還有用其拌麵的,西安另一道著名小吃“臘汁肉揪面片”就如此。然而真正欲領略其風味,最好配剛出爐的熱白吉饃夾著吃,這便是所謂“肉夾饃”。關中產面,關中人也善於食麵,這白吉饃是用半發開的面,團捏成餅,在火爐里烤熟的。因制餅時用了特殊的手法,用刀輕輕劃開,其內部竟天然地一分為二,只需把臘汁肉切碎了向里填充就行了。城鎮人最不喜歡吃肥肉,但此肉肥而不膩,瘦則無渣,深為食者所好。肉夾饃之用肉亦有三種,純瘦,肥瘦,肥皮。賣家只需看你點名要哪一種,就知道你吃肉夾饃的歷史和道行。一般的年輕人,以直提纖瘦身的女子居多,喜歡吃純瘦;有些個食饃年頭的,要肥瘦,這東西要肥瘦均勻才香;骨灰級食客,是要吃肥皮的,顧名思義,就是肉皮和它下面的少許脂肪,肥而不膩,膠糯香滑,是臘汁肉中的精品。
肉夾饃遍及西安大街小巷。咬一口外皮鬆脆,其內綿軟的白吉饃。滿嘴香醇可口的臘汁肉和白吉饃的誘人味道,不由你不滿口生津,真是人生一小快樂。
經常見食客吃肉夾饃時,豎持而食,淋漓滿手,實在可惜噴香的肉汁。正宗吃肉夾饃的姿勢為水平持饃,從兩側咬起。水平持饃,可以使臘汁肉肉汁充分浸入饃中,不致流出;如從白吉饃中間咬起,臘汁肉會從兩側擠出。陝西有個詞叫“扎勢”,有故作姿態的意味。中國是茶葉故鄉,國人喜飲當年新鮮綠茶,香氣芬芳,清新宜人;東洋人喝半發酵的烏龍茶,因為稀罕,發明了裝腔作勢的茶道;西洋人路途遙遠,只有消受發酵的紅茶,還要加檸檬汁、方糖、視若享受。在老陝的眼裡,這是“扎勢”,還是“本地狗扎個狼狗勢(東施效顰之意)”。吃肉夾饃有點必要的講究,不是“扎勢”,是正確享受這一美味。每到一地,初涉新奇事物,當入鄉隨俗,留意請教。這樣不僅增長閱歷,更可體驗地方風土人情。
歷史淵源
據史料記載,臘汁肉在戰國時稱為“寒肉”,當時位於秦晉豫三角地帶的韓國,已能製作臘汁肉了,秦滅韓後,製作工藝傳進長安。文昌門內的館子命名為秦豫肉夾饃,隱喻著自己是正宗的臘汁肉名店。臘汁肉的做法是:選用上等硬肋肉,用鹽、姜、蔥、草果、蔻仁、丁香、枇杷、桂皮、冰糧、大香等20多種調料湯煮而成,煮湯者是歷代流傳下來的陳湯,較少加水,臘汁肉其所以有名,與已有近80年歷史的臘汁湯密切相關。據說是從清代小販畢仁義作坊買的,而畢仁義作坊的陳湯是從他曾祖父那裡傳接的,當然火工也需特別講究,地道的臘汁肉色澤紅潤,酥軟香醇,肥肉不膩口,瘦肉滿含油,配上熱饃夾上吃,美味無窮。
臘汁肉夾饃
臘汁肉夾饃,是西安馳名的風味食品。臘汁肉以豬肉為原料,其歷史可追溯到戰國時代,那時稱“寒肉”,唐代又稱“臘肉”,世代流傳,歷經演變。臘汁肉的特點是色亮紅潤、軟爛醇香、肥肉不膩、瘦肉不柴、入口即化、久貯不變,與臘汁豆腐乾、雞蛋細切拼盤,為佐酒好菜。用“虎背鐵圈菊花心”的白吉饃夾著吃,是快餐美食。
臘汁肉是名優傳統小吃。相傳戰國時已有製作,相沿成習,流傳至今。製作方法是:把精選的豬肉放入丁香、蔻仁、良姜、花椒、大料、冰糖、桂皮、紹酒等20多種佐料煮成的陳年湯汁中,用小火燉爛。成品外觀紅潤、鮮嫩,食用時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入口即化。通常夾在燒餅中吃,民間稱其為“肉夾饃”。如不夾饃,用來下飯、佐酒皆可。
製作方法
原料
3杯中筋麵粉、1杯溫水、1又1/2茶勺酵母、2茶勺色拉油、1/4茶勺鹽。
肉餡部分:
2磅豬腿肉(約900克,半肥瘦最好,但喜歡瘦一點的)、1鍋老滷汁、1瓣蒜、2枚香葉、2顆直提纖、4顆丁香、2枚八角、1/4杯醬油、1大勺老抽、2大勺白糖、1/4杯料酒、1塊姜(拍扁)、1茶勺花椒、1把乾紅辣椒、1/2茶勺十三香、1段桂皮、1茶勺蚝油、1枚草果,拍破、鹽適量、水適量、4個青辣椒、1小把香菜。
做法
1、往麵包機裡面放入所有的原料,啟動麵團程式,由麵包機自動揉面發麵。
2、發好的麵團拿出來,揉掉大氣泡,均勻的分成12等分,或者根據自己的喜歡的大小決定。然後依次將每個小麵團揉圓,用擀麵杖輕輕的擀成小圓餅。
3、小圓餅再度發酵15到20分鐘後,鍋用小火燒熱,噴一點點油,把麵餅兩面烙到金黃色,平均每面12分鐘左右,因為做的小餅個頭很小,就在鍋里直接烙熟了,不必再送到烤箱裡面烤,如做的餅個頭大的話,在餅的兩面煎成金黃色以後,需要送入烤箱烤熟的。
製作過程
1. 五花肉切塊入鍋,倒入沒過肉的清水,水開焯去浮沫後再煮3分鐘左右,把肉撈出,水倒掉不要。
2. 鍋內再次倒入清水、焯好的五花肉,大火燒開,放入調料:紅燒汁3大勺、香葉3片、八角2粒、桂皮半根、花椒5/6粒、陳皮2片後,改小火慢燉。
3. 炒鍋燉一小時後,改入砂鍋,繼續小火慢燉,共燉3個多小時,肉肉超級噴香、酥軟(改不改砂鍋無所謂)。
4. 酵母溶於溫熱(3-40℃)的清水並靜置5分鐘左右,然後倒入麵粉中,先用筷子把面攪打成雪花狀,然後用手和面,和成光滑的麵團,蓋上蓋子或保鮮膜靜置發酵。
5. 大約1.5-2個小時,麵團發酵至2倍大,中間戳洞不會縮,就可以啦。
6. 將麵團分成7-80g左右的小麵團,六個。取一個,擀成長條,然後捲起。
7. 卷好後立起來,拍扁成餅。
8. 餅大小嘛,比手掌略大;厚度嘛,不到1cm。
9. 拍好的餅放入乾乾的無油無水的平底鍋中,小火煎熟至兩面金黃色,關火,燜5-10分鐘。
10. 尖椒、香菜和頓好的五花肉混合,加點兒肉汁剁碎備用。
11. 烙好的餅,中間橫著切開不要切斷,把肉碎夾入餅中,然後開始大快朵頤吧!
製作方法2
主料
麵粉600g、五花肉1000g
輔料
鹽適量、水320ml、酵母3g、蔥適量、姜兩片、花椒10粒、大料2粒、香葉2片、肉蔻1粒、桂皮少許、丁香2粒、山楂片5片、紅燒醬油50ml、冰糖30g
步驟
1.肉的製作:五花肉切塊,冷水入鍋焯水後撈出,另起鍋注入清水,水開後,再放入焯好水的五花肉,小火燉煮。這種方法只是我家的習慣,如果覺得麻煩,也可水開後撇去浮沫,直接燉製,或者為節約時間高壓鍋燉,自己看著辦。
2.準備料盒:花椒10粒、大料2顆、香葉1片、肉蔻1顆、桂皮少許、丁香2粒、山楂片5片。
3.放入蔥、姜、料盒小火燉製約40分鐘。
4.用筷子扎一下,如果一下即透,就加入料酒、紅燒醬油、冰糖、鹽繼續燉煮。
5.燉至湯汁收的差不多時起鍋入盤備用,湯汁不要完全收乾。
6.麵餅製作,面做成份量相同的兩部分:一部分發麵,另一部分做成普通的面。300g麵粉、160g左右的清水、3g酵母混和均勻,和成麵團,發酵約一個小時。自己估量一下麵團發酵的時間,離麵團發酵完成還有20分鐘的時候,製作別一塊普通麵團,300g麵粉 160g左右的清水和成麵團,餳15分鐘左右。
7.兩個麵團全部完成後,壓成餅狀,疊在一起後,充分地揉和,餳成光滑的麵團。
8.做成大小均勻的劑子,擀成小餅,餅放入平底鍋中,小火烙制,烙至餅漲起,兩面焦黃,出鍋即可。
9.餅從一側切開,留少許不斷開,肉加青椒、香菜跺碎,澆上少許湯汁,夾入饃中即可。
小貼士
1.建議先燉上肉,然後發麵,時間安排最好是肉燉好了,餅也差不多烙好了,這樣會更美味。
2.燉肉的湯汁不能完全燉乾,肉跺碎後,還要澆上少許湯汁。
3.以上份量我做成了15個小餅,也就是說平均下來每個大約需要40g麵粉。
家常做法
材料1:五花肉500克、乾辣椒一個、姜3~4片、草果1個、甘草2片、山楂3個、冰糖幾顆、香葉2片、桂皮、八角各1個、丁香十餘顆、醬油兩勺、生抽一勺、鹽一小勺、清水適量
材料2:普通麵粉500克、清水225克、油一大匙、白糖5克、酵母3克
做法
1、五花肉洗乾淨後放入冷水鍋中煮去血水
2、將所有的配料全部裝入湯料袋,紮緊口子(實在沒有也可以,直接把調料放入燉鍋中)
3、焯淨血水的五花肉取出來衝去表面的浮沫,放入鍋中,重新加入清水
4、放入醬油、生抽和鹽後大火燒開
5、放入調料包後改中小火慢燉一個半小時,也可以用高壓鍋,冒氣後燉20分鐘
6、燉好的肉稍放涼後,用刀剁成肉末,不用太碎
7、剁好後裝入碗中,加2~3勺燉汁,讓肉更有味也不會太乾
8、將冼乾淨的香菜和青椒也切成末
9、加入到肉末中拌勻即可
饃的做法
1、大盆中放入麵粉、酵母、糖和油
2、加入清水(麵粉吸水性不同,最好留一點點,需要再加)
3、先用筷子攪拌後再揉成光滑的麵團
4、蓋上保鮮膜室溫發酵至兩倍大
5、取出發好的麵團排氣,分成九個大小均等的小麵團,全部揉圓
6、取一個小麵團,用手輕輕按扁,然後用擀成杖輕輕擀成圓形
7、平底鍋燒熱,不放油,放入面坯,小火慢慢烙至兩面都成金黃色,烙的時候蓋上鍋蓋
肉拌好了,饃也烙好了,用刀將饃從中間切開,不要切斷,再夾入肉,香噴噴的肉夾饃就做好了
小貼士
1、肉和饃先做哪個都可以,我通常夏天的話先燉肉,冬天先發麵,大家可隨意
2、這個做早餐真心好,前一天晚上全部準備好,早上起來把饃稍蒸熱一下,夾入肉就ok了
其他做法
用料
小麥麵粉250克
五花肉500克
輔料
調料
做法
麵餅材料:麵粉250克、水110克、酵母粉2克
鹼水配料:食用鹼2克、水30毫升
滷肉材料:帶皮五花肉500克、蔥2段、姜2片、燉肉料包一份(八角1顆、桂皮1小塊、草果1顆、肉豆蔻1顆、高良姜1小塊、丁香10粒、花椒20粒、陳皮2塊、白芷2塊、香葉3片)、冰糖50克、水1000毫升、老抽1大匙、鹽1小匙
1.把鍋燒熱,放入冰糖和少量水,小火,不停的攪拌直至糖溶化,泛起大氣泡
2.慢慢糖顏色呈棕紅色,並有焦糖的香氣,立刻加入熱水煮至融合即成糖色備用
3.把豬肉洗淨放入湯鍋中,倒入清水(沒過食材表面),大火加熱煮沸後撇去浮沫,繼續煮3分鐘後撈出,用清水沖淨表面的浮沫,鍋中的水倒掉不用
4.將焯燙好的豬肉放入洗淨的鍋中,加入足量清水(沒過食材表面),用大火煮沸後,撇去有可能再次產生的浮沫,再放入鹽、蔥、姜、炒好的糖色、老抽、和燉肉料包(見調料表)攪勻,煮開後轉小火燉煮2小時,加入鹽調味,再燉煮10分鐘即可
5.將酵母溶於水中,邊沖入麵粉,邊用筷子攪拌,待麵粉呈碎絮狀後,用手揉成較硬的光滑麵團,蓋上保鮮膜或濕布,靜置10分鐘
6.將材料表的鹼水配料攪拌均勻,將揉好的麵團取出放在案板上,用指關節蘸鹼水,用力扎入麵團中,反覆動作,將全部鹼水打入麵團中,並反覆揉至表面光滑
7.蓋保鮮膜或濕布靜置10分鐘,將麵團搓長,揪成6等份
8.取一份揉光滑,先搓成細長條,再用擀麵杖擀平,將擀平的長條面片從頂端捲起,捲成一個圓筒
9.然後將圓筒垂直放在案板上,用手按扁成一個小圓餅,將小圓餅用擀麵杖擀成直徑約10厘米的圓麵餅
10.平底鍋加熱,不用放油,放上麵餅坯烙成兩面金黃色即成
11.將燉好的肉撈出拌上一點燉肉的湯汁切碎,將麵餅用刀從側面切開,把切碎的肉夾在麵餅里即可
烹飪技巧
做好吃的肉夾饃要掌握下面的3招:
1、 做肉夾饃的饃要用半發麵,最好不要用發麵,發麵做好的饃在烙制的過程中餅坯遇熱容易鼓起,從而影響饃的形狀;
2、 用鹼水揣面,烙出的麵餅勁道,味道比較香;
3、 烙餅時鍋內不能放油,必須是熱鍋放餅坯,小火慢烙,這樣才能皮脆內軟;
吃的時侯還可以按自家的喜好加入香菜或辣椒等等,總之各家各味,總有一味屬於你。
營養價值
豬肉為人類提供優質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豬肉可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
食用須知
常見問題
香味不濃
嚴格按配方配料:不要買假料、質次的料或存放時間太長的料 ;香料保存在陰涼密封處:香料用時不要粉,一包料能煮約200 斤肉,及時換包,新湯加水不要太多。
出肉率
一般來說,每斤生肉能出臘汁肉 6 - 7 兩,根據肉的肥瘦及煮的軟硬略有不同,偏瘦的肉煮的硬,出肉率高。
麵餅發酵中的問題
面發不起來可多試幾種面,以乾燥新面為最好,冬天要在溫和的地方發麵,每天發麵時,發酵面要充分揉勻,要用溫水,面不能太軟,打饃爐鐵鏊要充分預熱。
發過的面加麵粉,鹼面揉和即可,夏天面發得快,注意一次不要發太多,用發過的面打的饃發酸,鹼加得太多饃發黃,鹼揉不勻饃發苦。
鋼炭與木炭
傳統上打饃都是用木炭吊爐,鋼炭爐是為缺少木炭的地方設計的,兩種爐子各有長短。
木炭爐活力旺,饃脹發好,口感好,觀賞性強,但灰塵大,持續活力不強,每日都有重新生火,操作不便。
鋼炭爐活力穩定,灰塵很小,操作簡單,現大多使用鋼炭爐。
搭配問題
省級非遺
2011年,潼關“肉夾饃”、“南街背芯子”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婚俗
舊時澄城縣,稱男子結婚曰“索(讀色)媳婦”,稱女方結婚曰“發落娃”。結婚年齡一般在15歲至17歲。結婚儀程是:婚前,男方擇吉日良辰(俗稱“日頭底”)交媒人送至女家,女家言允後雙方各自備辦婚用,親友則為待嫁女子送首飾、衣物,俗謂“添箱”。婚前數日,男家將所備辦之婚用衣物、首飾、錢幣托媒人送至女家,是謂“行禮”。婚日清晨,女方聘請女中尊長者為其開臉上頭(拔除額頭和頸部汗毛,挽髮辮於腦後。男方先在堂屋供奉祖先牌位,再聘請四名轎夫在族中尊長的帶領下,用四抬花轎至女家迎親,女家設宴招待後,新娘頭頂紅蓋頭、身穿鳳袍、腳穿繡花紅鞋,由弟兄或兄嫂挽扶上轎。上轎後,由兄或弟在轎前騎馬壓轎,其他家屬和親友壓嫁妝尾隨。轎至男家村口彩門下停住後,新郎頭戴插花禮帽、身穿長袍、肩披紅綢搭紅、騎大紅馬,在執事人引導下至彩門前對轎深揖,然後撥轉馬頭,引轎至家門。在鞭炮鼓樂聲中落轎後,先以四個肉夾饃在花轎四角輪番投擲,再以乾草火把繞花轎三圈,待執事人吆喝相剋屬相人迴避後,陪伴女二人扶新娘下轎,在新郎引導下進門、入庭院。隨即由新郎揭去新娘蓋頭,新郎新娘一起首拜天地,再拜祖先、父母,後新郎新娘互拜。拜畢,新郎新娘入洞房。次早,為新娘舉行上鍋灶,認大小禮。禮畢,親族中的老年長輩婦女領新娘挨門挨戶拜認族人、鄰舍。新郎則在長輩的帶領下到岳丈家“認門”,“認大小”。
特色新吃法
土耳其烤肉夾饃
土耳其烤肉夾饃的特色是利用十餘種調料對牛、羊、雞等肉類進行浸泡醃製後。
老潼關肉夾饃鴨片湯
都知道陝西人愛吃肉夾饃,可這肉夾饃跟肉夾饃還不一樣,眼見得街面上到處都是賣肉夾饃的,這流派不同特色卻又各不雷同。老潼關肉夾饃有啥特色?饃乾、脆、酥、香,肉是肥而不膩,除此之外,最大的特色是吃老潼關肉夾饃時一定要配鴨片湯。
肉夾饃原名燒餅夾饃,傳說當年李世民食過連贊“妙、妙、妙,吾竟不知,世間有此美食矣”,還號稱是“中國式的漢堡包”。不過另一面牌匾上關於鴨片湯的說法更能吸引我,看罷方知這鴨片湯並不是由鴨子肉烹製而成,而是用豬的裡脊肉製作,原名燴裡脊。
一個小竹筐端上來,裡面一個紙包,內裝一個烤得焦黃酥脆、鼓滿了肉肉的饃饃,哈!俺每次見到肉夾饃都跟吸血鬼見到了月光一般,迫不及待地一把抓起來往嘴裡送,嗯!真是香!肉鹹香無比,饃也酥脆,混在一起很是受用,片刻間已經大半個下肚了,這裡的特色——鴨片湯,人家早端上來就放在咱手邊,一心急給忽略了。你還別說,這鴨片湯絕對是鮮美消食的夾饃絕配!一口湯、一口饃,滿口留香,這哪裡是吃飯?分明是放縱自己享受來咧!老潼關肉夾饃與本地最大眾化的路邊肉夾饃相比,略微小一圈,肥瘦的3元/個,精瘦的3.5元/個,既是品嘗來,當然要帶點兒肥的才好。鴨片湯小碗4元,對我來說已足夠矣,加起來7、8塊錢,已經吃得很開心了,真正是大眾美食啊。
鹹陽特色的肉夾饃
鹹陽距西安城區只有大約20公里,如此接近的兩個城市之間,人們的往來是非常頻繁的。周一到周五鹹陽人來西安工作,周六到周日西安人到鹹陽休閒旅遊,這已成為不少市民的生活常態。最近兩年更有不少西安市民在鹹陽購房,兩地的電話區號也已經統一,由此可見西安人對鹹陽這座城市的熟悉程度。
一個稱為“北大街”的地方,剛剛離開開闊的十字路口,轉眼間眼前卻呈現出一片古色古香的老街景象。兩旁的建築看上去都有些滄桑感,多為木質或仿木結構,街面上行人不多,鋪面也大都很小。這店內只三張不大的桌子,掛在牆上的選單更是簡單明了:稀飯涼皮、鍋盔牙子1.5元/個——真是夠簡陋的!這鍋盔牙子,類似大名鼎鼎的肉夾饃,但形狀、做法卻似乎要比肉夾饃精緻許多。鍋盔呈半圓形,鍋盔牙子的外皮首先酥脆裂成了許多小塊,彈到舌尖上、嘴唇邊,一不小心還彈到了桌子上、地上,真是酥脆無比。接著,是柔韌的面香與肉香交織在一起,美味充斥了口腔內的每一隻味覺神經。
鍋盔乃陝西特產,通常所說的鍋盔是用大鍋烙成的,厚約兩寸、大如鍋蓋,足夠一家人吃好幾天的。可這鍋盔牙子卻秀氣地讓人頓生愛憐,它所用的只不過是小小一塊麵團,擠壓成巴掌大小一個薄薄的麵餅;放入平底鍋中,待烙至七成熟的時候,用刀攔腰一截兩斷,繼續用文火慢慢烙熟出爐;再用一把小刀劃開,填入燉好的肥瘦相間的臘汁肉,最後用油紙一裹,拿到手裡還燙著呢!
不過既然叫鍋盔牙子,那就說明它秉承了鍋盔的一部分特點,而“牙子”二字卻又說明它不同於鍋盔,僅僅是一個牙子、一點點而已。只有在親自見到了、吃了之後才發現,這名字起的是既形象又生動。而之所以這鍋盔牙子的名氣並不是很大,原因卻與這“牙子”太小、賣不上高價有關,因鹹陽消費偏低,加上鹹陽人不擅長做廣告宣傳,也就沒能把招牌打出去。
相關新聞
吃"習連套餐"得看清店面 肉夾饃不是想夾就能夾
習大大用家鄉美食宴請“鄉黨”連戰帶火了陝西的泡饃、肉夾饃和biangbiang面。這讓陝西的小夥伴興奮不已,一些本地的商家也適時抓住“商機”推出了陝西版的“主席套餐”。但本地的朋友很快發現,“習連套餐”里的泡饃和肉夾饃有點兒“混搭”風格,想吃到一起還大有學問。
“習連套餐”大有講究 肉夾饃不是想夾就能夾
一般來說,陝西人普遍會把“肉夾饃”理解為臘汁肉夾饃,另有一種夾臘牛羊肉的夾饃,陝西人大多稱為“臘牛羊肉夾饃”,前者是深受漢民喜歡的小吃,後者則是地道的清真美食。
“臘牛羊肉夾饃一般是早上吃清真胡辣湯時的配餐,陝西市面上的肉夾饃一般指的都是臘汁肉的。”陝西當地美食達人“老妖帶你吃西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而在陝西,主營“習連套餐”中另一重要美食——泡饃的大多數是清真餐館,因此,能在這種餐館裡吃到的只能是臘牛羊肉夾饃。
想品嘗正宗“習連套餐”的朋友就得格外注意,在清真餐館裡這個饃可不是想夾就能夾的。
正宗美食還得分開吃 “習連套餐”請進漢族餐館
陝西的一些漢民餐館適時地推出了“習連套餐”,套餐中包含了陝西泡饃、肉夾饃(臘汁肉夾饃)以及biang biang 面等陝西美食。
“陝西人都知道牛羊肉泡饃和肉夾饃是不可能同時出現清真餐廳的,所以西安市面上的‘習連套餐’都是在漢民餐館裡。”老妖說。但他也表示,如果有朋友真要想在一家餐館全部“搞定”這些美食也是可以的,但在點餐之前一定要看清楚是不是清真餐館,如果是的話就一定記得“免開尊口”了。
“我還是建議,想吃正宗的陝西美食最好還是分開吃,畢竟術業有專攻,專門做一樣美食的地方味道還是更正宗一些,尤其像泡饃和肉夾饃這兩種美食,分別到地道的館子吃才是良策。
肉夾饃新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