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省人民政府委託,現將2012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13年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提請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並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關於2012年全省和省本級預算執行情況
2012年,面對省內外複雜多變的經濟環境和改革發展穩定的繁重任務,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指導下,全省各級政府及其財稅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按照省人大的有關決議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的總基調,積極跟進,主動作為,開拓創新,紮實工作,圓滿完成了省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全省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19.7億元,為預算的102.8%,比上年增加49.3億元,增長18.2%。其中,中央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33.3億元,為預算的97.7%,增加14.7億元,增長12.4%;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86.4億元,為預算的106.8%,增加34.6億元,增長22.8%。
全省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1188億元,為預算的97.5%,比上年增加220.6億元,增長22.8%。其中,一般公共服務82.5億元,為預算的99.3%,增長26.1%;公共安全40.3億元,為預算的97.4%,增長14.8%;教育171.8億元,為預算的98.7%,增長32.1%;科學技術7.1億元,為預算的98%,增長90.4%;文化體育與傳媒18.9億元,為預算的97%,增長32.1%;社會保障和就業179.5億元,為預算的97.8%,增長9.7%;醫療衛生60億元,為預算的97.7%,增長26.7%;節能環保44.2億元,為預算的98.3%,增長17.1%;農林水事務134.4億元,為預算的97%,增長28.3%;交通運輸154.8億元,為預算的96.8%,增長4.2%;住房保障84.5億元,為預算的96.5%,下降20.3%;國債還本付息支出58.6億元,為預算的97.6%,增長614.8%;支持經濟發展等其他各項支出151.4億元,為預算的96.1%,增長47.8%。
全省預算執行結果,總財力為1260億元,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86.4億元,中央補助收入830億元,地方政府發行債券收入60億元,調入預算調節基金61.9億元,調入政府融資平台等資金33.8億元,上年結餘收入87.9億元。全省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188億元,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40億元,上解支出1.4億元。收支相抵,年終預算結餘30.6億元,結轉下年支出32.1億元(全省財政決算匯總及中央兩級結算後預計還會有所增加),全省淨結餘為赤字1.5億元,實現了當年收支平衡。
省本級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1.6億元,為預算的116.9%,增加13.8億元,增長28.9%(剔除交通營業稅和探礦採礦權收入因素後,同比增長10.5%)。
省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28.2億元,為預算的95.8%,增加120.7億元,增長39.2%。其中,一般公共服務18.2億元,為預算的97.4%,增長16%;公共安全14.2億元,為預算的96.3%,增長25.2%;教育29.7億元,為預算的97.4%,增長36.2%;科學技術3.4億元,為預算的98.1%,增長46.1%;文化體育與傳媒6.6億元,為預算的97%,增長42.6%;社會保障和就業58.3億元,為預算的94%,增長52.3%;醫療衛生14.8億元,為預算的95.4%,增長37.3%;節能環保4.7億元,為預算的97.2%,增長37%;農林水事務17.3億元,為預算的96.2%,增長38.5%;交通運輸145.4億元,為預算的95%,增長3.2%;住房保障10.1億元,為預算的97.8%,增長170.6%;國債還本付息支出55.6億元,為預算的97.5%,增長829.8%;支持經濟發展等其他各項支出49.9億元,為預算的95.4%,增長38%。
省本級預算執行結果,總財力為488.6億元。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1.6億元,中央補助收入206億元,地方政府發行債券收入60億元, 調入預算調節基金60億元,調入政府融資平台等資金33.8億元,上年結餘收入67.2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28.2億元,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40億元,上解支出1.4億元。收支相抵,年終預算結餘19億元,結轉下年支出20.5億元,省本級淨結餘為赤字1.5億元,比上年減少0.6億元,實現了當年收支平衡。
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77.1億元,中央補助收入5.7億元,上年結餘收入29.7億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74.9億元,結轉下年支出37.6億元。
省本級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5.8億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18.8億元,結轉下年支出26.6億元。
需要說明的問題:一是關於新增財力使用情況。省本級在年度執行中新增財力43.7億元(其中地方收入比年初預算超收8.9億元)。這部分財力主要用於支持企業技術進步、藏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省級配套、增加省對下轉移支付、地方政府債券還貸、建立機關事業單位補充公積金制度,以及按照體制規定,返還州縣稅收分成等方面。二是政府性基金結轉較大的原因。主要是土地出讓金、車輛通行費和彩票公益金等收入採取“今年收明年用”的形式安排使用,即當年徵收的基金在次年清算後據實安排具體項目,加之有些項目規劃編制滯後,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大中型水庫庫區基金等收入無法及時安排項目,形成了較大結轉。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重點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支持經濟發展。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全面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保持投資強度,最佳化支出結構,創新投入方式,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發展方式轉變。綜合施策穩增長,把強投資作為穩增長的關鍵,綜合採取預算安排、財政貼息、墊付資金以及借款周轉等方式,支持提前啟動交通、教育、住房、基礎設施和農牧區畜用暖棚等重點項目實施,有效發揮了財政投資的拉動作用。最佳化結構促調整,針對工業增速下滑,全面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圍繞工業提速增效、推動轉型升級、促進小微企業健康成長,大幅度增加對循環經濟、企業技術進步、園區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節能減排等方面的投入,共投入資金46.7億元,落實減免稅80.2億元。雙輪驅動破瓶頸,為破解融資難題,積極推動財政與金融的有機融合,及時出台財政支持金融改革發展的政策措施。落實資金20.3億元,促進融資平台做大做強,支持成功發行保障房私募債和組建省級大型擔保公司。加大對地方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推動擴大信貸投放。合力推進重協調,積極籌措資金,認真落實財政支持“四區兩帶一線”發展政策措施,重點支持城鎮化建設,加大對三農、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扶貧攻堅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堅持財力下移,持續增加省對下轉移支付,不斷提升基層財政保障水平。跟進做好玉樹災後重建資金保障和資金清算、資產移交等工作。共落實資金291.2億元,有力地促進了城鄉統籌和區域協調發展。
二是千方百計增強財力。針對工業經濟下行、實施結構性減稅政策等因素帶來的收入增幅趨緩等新變化,會同稅務等徵收部門,加強分析協調和收入組織。面對中央均衡性轉移支付增量和災後重建、保障性住房等專項補助大幅減少的新情況,繼續研究和挖掘青海特殊性因素,努力尋找新的突破口和增長點,加大組織協調力度,強化責任考核,確保了財力穩定增長。為了加強支出管理,跟進做好保障,切實加快支出進度,確保重點支出需要。嚴格控制“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全省“三公”經費總體實現零增長。
三是著力支持改善民生。繼續把民生建設作為重中之重,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重點項目積極保障,著力推進民生事業加快發展。圍繞實施收入倍增計畫,支持推進部分民生工程貨幣化改革,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和三江源生態補償機制,建立了機關事業單位補充公積金制度,提高了目標考核獎勵、取暖費、艱邊津貼等補助標準。圍繞提升社會保障層次,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和城鄉居民養老金待遇,擴大高齡補貼範圍,積極支持擴大城鄉就業和低保、殘疾人康復及生活補助、孤兒補助、救災等社會救濟福利政策實施。統籌支持城鄉各類保障性住房建設。圍繞社會事業發展,支持中國小布局調整、校安工程建設,實施中國小標準化建設和學前教育工程,擴大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生生活費補助面並提高補助標準,完善職業教育資助政策等。支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改善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條件。支持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高原旅遊名省建設、打造特色文化體育品牌等。全面落實財政支持社會管理創新和維護社會穩定相關措施,提高了基層組織、社區管理人員報酬和運轉經費,夯實基層社會管理、維護穩定的基礎。
四是積極推進財政改革。繼續堅持用改革的思路推進工作,在積極推進全省各領域重點改革的同時,深入推進財政管理改革,不斷創新管理方式方法,切實增強管理效能。部門預算改革不斷深化,定員定額標準體系日益健全,基本支出全部實現實名制管理,公用支出實現定額標準管理。國庫管理改革既定目標基本實現,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任務基本完成,實現了國庫集中支付改革預算單位和財政資金全覆蓋。公務卡制度全面建立。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和預警機制覆蓋各級財政。紮實開展財政專戶清理規範工作。非稅收入收繳管理改革實現了縣級以上執收單位全覆蓋,省級非稅收入過渡戶全面取消並納入預算管理。政府採購管理進一步加強,內部審核審批程式更加完善,實行了採購項目分段負責制,強化對評審專家、違紀供應商以及履約驗收等環節的監督管理,採購行為更加規範。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有序推進,制度辦法不斷完善,建立了績效評價反饋、專報、激勵、通報等機制,省對下財政管理綜合績效考評已步入常態化,省級部門重點專項支出和部門整體支出綜合績效考評有序開展。農牧區綜合改革在青南三州全面展開,各項改革任務基本完成。財政信息化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以各級財政大平台、核心業務套用系統、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等為主要內容的“金財工程”一期建設任務全面完成,為財政各項改革順利推進提供了技術支撐。鄉鎮財政管理基礎進一步夯實,在全面完成基層政權基礎設施建設任務的基礎上,著力搭建民生服務平台,提升服務功能,規範財政管理,監管職能得到有效發揮。信息公開工作穩步推進,省政府組成部門及部分州(地、市)“三公”經費公開後比較平穩,社會反響較好。
2012年是本屆政府任期的最後一年。回顧總結五年來的財政工作,主要有以下特點和體會:
(一)堅持做大財力總量,促進了財政實力顯著增強。我們始終把抓收入、增總量擺在突出位置,堅定不移地走自力更生與爭取中央支持相結合的路子。與2007年相比,財政收入增長1.9倍,年均增長23.7%。中央補助增長2.5倍,年均增長28.7%。總財力增長2.7倍,年均增長30.2%。財政實力的增強,為保障和支持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物質基礎。
(二)堅持服務大局,促進了經濟基礎日益鞏固。我們始終把支持發展作為首要任務,綜合運用財稅政策、機制和資金等手段,充分發揮引導撬動作用,著力破解投融資難題,擴大政府公共投資規模,全力支持經濟發展。財政支出增長3.2倍,年均增長33.3%。其中安排用於經濟發展方面的投入累計達到1165億元,比前五年增長4.1倍,年均增長43.7%,減免各類稅費252億元,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了民生事業加快發展。我們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定不移地走“小財政辦大民生”的路子,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努力解決事關民眾切身利益的根本問題。民生財政支出的比重從2007年的70.5%提高到2012年的75.4%。職工養老金水平、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水平、保障性住房覆蓋率等民生指標走在了西部或全國前列,民生保障層次和水平全面提升。
(四)堅持財力下移,促進了基層財力明顯好轉。我們始終把提升基層政府保障能力作為重點,堅持財力下移,不斷增加省對下轉移支付,建立健全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和各類獎補機制。省對下補助達到607億元,比2007年增長了3.9倍,年均增長37.6%。州縣總財力增加到750億元,增長3.6倍,年均增長35.5%。全面消化了縣級基本財力缺口,有效緩解了各地財政困難,增強了基層政府的調控能力,強化了事權責任。
(五)堅持深化改革,促進了財政管理創新提升。我們始終把深化改革作為創新體制機制和管理方式,最佳化財政資金配置、建立公共財政框架體系的基本途徑,著力增強財政發展的內生動力。通過完善省對下財政體制機制,深化財政管理改革,推進績效管理,健全財政監管機制,財政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通過多年的努力,我省財政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也實現了新的跨越。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國家巨觀政策特別是西部大開發政策的拉動,得益於省委的正確領導和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指導,得益於財政部及社會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財政改革發展中仍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財政收入增速趨緩,爭取中央補助難度增大,各方面對加大投入的要求越來越高,財政提供保障的任務異常艱巨,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一些基層財政部門理財水平與快速增長的財力形勢不相適應,基層財政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一些地方、一些方面財政改革的廣度深度還不夠,財政改革發展不平衡,運用財政政策和資金引導推動其他經濟社會領域改革有待進一步加強;一些財政、財務幹部創新能力不夠,理財能力和適應性有待進一步增強;有的預算部門和單位財務管理比較薄弱,尤其是績效管理意識淡薄,資金監管仍有不到位的地方,花錢大手大腳和鋪張浪費的問題在一些方面比較突出等等。對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積極採取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關於2013年全省財政安排和省本級預算草案
根據省委十二屆三次全體會對全省經濟工作的總體部署, 2013年全省預算編制和財政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主題主線和主要路徑,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的總基調,繼續貫徹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進一步加強和改善財政巨觀調控,深化財稅改革,努力增加公共財政投入,促進經濟成長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進一步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民生建設、“三農”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城鄉一體化;進一步創新財政管理,樹立勤儉節約、“過緊日子”的思想,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堅持依法理財、統籌兼顧和增收節支的方針,加強財政科學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
根據上述總體要求及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預期,2013年主要預算指標安排如下:
全省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67.6億元,比2012年完成數增長15%。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安排214.3億元,增長15%。在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省本級安排70.8億元,州(地、市)安排143.5億元。
全省年初總財力安排807.1億元,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安排214.3億元,中央補助收入490.3億元(含提前預告專項159.9億元),地方政府債券收入22億元,統籌調入各類資金80.5億元。
省本級年初總財力為400.3億元,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0.8億元,中央補助收入227億元(含提前預告專項96.3億元),地方政府發行債券收入22億元,統籌調入各類資金80.5億元。
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則,全省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安排806.8億元,增長20.2%。主要安排:一般公共服務59億元,增長15.2%;公共安全33.5億元,增長15.5%;教育98.4億元,增長26.7%;科學技術6.6億元,增長22.2%;文化體育與傳媒15.4億元,增長22.7%;社會保障和就業115億元,增長16.6%;醫療衛生32億元,增長21.2%;節能保護75.3億元,增長14.4%;交通運輸60億元,增長50.8%;住房保障支出55億元,增長34.1%;農林水事務107億元,增長20.9%;其他各項支出149.6億元,增長10.6%。上解支出0.3億元。
省本級支出安排400億元,增長24.5%。主要安排:一般公共服務17億元,增長13.4%;公共安全10.5億元,增長15.8%;教育37.4億元,增長21.6%;科學技術6.3億元,增長23%;文化體育與傳媒7億元,增長23.7%;社會保障和就業65億元,增長17%;醫療衛生19.8億元,增長18.4%;節能保護6.6億元,增長20%;交通運輸48.5億元,增長63.3%;住房保障支出34.6億元,增長64.3%;農林水事務37.9億元,增長20.2%;其他各項支出109.4億元,增長14.3%。上解支出0.3億元。
根據省委十二屆三次全體會議對今年經濟運行趨勢的分析判斷,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對今年全省經濟工作的部署和要求,2013年省本級預算安排的政策要點及支出重點:一是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努力增加政府公共投資,安排資金111.2億元,增長30%,重點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結構調整、科技創新、城鎮化建設和生態保護等重點方面的支持力度,著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二是進一步增加“三農”投入,安排資金22.2億元,增長42.2%,支持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促進農牧業增產增效、農牧民增收。三是繼續支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安排資金10.6億元,增長27.8%,擴大社會養老保險覆蓋面,鞏固城鄉社會養老保險成果,視情提高有關社保項目的補助標準。四是拓寬籌資渠道,安排資金34.6億元,增長64.3%,統籌推進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和住房建設。五是繼續加大社會事業投入力度,安排資金51.3億元,增長34.9%,支持推動各類教育均衡發展,支持衛生事業加快發展,促進文化繁榮發展,加強社會管理和創新,促進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三、開拓進取,紮實工作,確保2013年財政預算任務圓滿完成
201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財政工作,對於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至關重要。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著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密切關注經濟運行趨勢,用好用活財稅政策,積極發揮財稅政策在穩定經濟成長,促進結構最佳化,推動協調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繼續加大政府公共投資力度。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促進財政與金融政策的深度融合,保持足夠的投資強度,支持實施一批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的重大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建設,發揮投資對穩增長的支撐作用;著力最佳化投資結構,推動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調整,促進釋放投資對省內需求的拉動;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引導帶動作用,支持拓寬民間投融資渠道,吸引社會資本和民間投資參與重點項目建設。二是著力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支持最佳化經濟結構和促進產業升級,圍繞培育十大特色工業,支持實施發展循環經濟和園區建設,整體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培育重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增加財政科技投入,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支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基礎科研、科技“123”、農牧業科技工程等項目實施,提高科技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落實好中小企業、微型企業稅費優惠政策和發展專項資金,不斷增強發展能力。三是支持擴大消費需求。建立健全財政支持服務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推動十大服務業協調發展,爭取將我省交通運輸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納入國家“營改增”試點範圍,促進全省服務業提質增效;認真落實保障房建設、節能產品消費補貼、住房貨幣化改革等鼓勵消費政策,培育消費熱點,提升消費水平;支持實施收入倍增計畫,進一步規範津補貼,繼續深化部分民生工程貨幣化改革,加大惠農補貼力度,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穩定消費預期,增強消費能力。四是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統籌推進東部城市群、西寧新區、格爾木新區、主要交通旅遊線路精品小城鎮和新型農村社區試點建設,促進城鎮個性化發展。支持實施一批市政道路、供水排水、污水垃圾處理等項目,提升城鎮承載能力和服務水平。進一步完善財稅政策、創新投入方式、合理配置資源,支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五是支持強化“三農”基礎地位。在繼續加大對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扶貧攻堅以及新農村建設支持力度的同時,著力推進高原現代農牧業、生態畜牧業、循環型農業發展,加大農牧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支持打造一批特色綠色農牧業和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支持創新農牧業經營體制和完善農牧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支持培育新型經營主體,著力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和龍頭企業,促進生產與市場的有效對接,加快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六是大力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繼續推進三江源生態補償機制落實和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支持實施生態文明先行區行動方案,啟動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祁連山生態保護與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支持新能源、清潔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支持湟水河流域綜合治理、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和節能減排工作,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七是統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創新完善相關配套措施,加快構建與“三區”特別是園區發展相適應的財稅體制機制,增強園區集聚帶動效應。加快推進“三區”建設,支持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有序流動。支持全面完成災後重建任務,加強社會管理,推動災區發展振興。運用財政政策引導推動經濟社會領域和企業改革創新,增強投資效果。
(二)堅持不懈做大收支總量,進一步增強保障能力。積極主動適應巨觀政策發生的新變化,進一步強化財政增收措施,堅定不移做大財力總量,持續增強保障發展的能力。在收入上,進一步強化財政增收措施,在積極培植財源,依法加強征管,規範非稅收入管理,確保財政預算收入目標實現的同時,準確把握政策導向,堅持不懈做好爭取國家項目和資金工作,特別是要在尋找新的增長點上下功夫,力爭中央支持有新的突破,確保全省財力穩定增長。繼續發揮財稅政策和資金的引導撬動作用,支持解決增加投入問題,做大做強政府融資平台、健全信用擔保體系。支持組建省級大型擔保公司,提升融資擔保能力;管好用好保障房私募債資金,積極支持中期票據發行工作;落實好財政支持金融發展政策措施,推動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繼續堅持把抓好外貸、引資等作為彌補財力不足的有效途徑,支持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多渠道擴大政府支配資金的規模。在支出上,繼續強化預算支出管理,完善提前預撥、墊付資金、強化責任、通報制度、壓縮結轉等制度措施,加快支出進度,確保重點支出需要。同時,牢固樹立長期“過緊日子”的思想,艱苦奮鬥,厲行節約,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壓縮不合理開支,切實把錢用在刀刃上。
(三)堅定不移支持民生建設,努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繼續把改善民生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使民生水平和層次不斷得到新的提升。一是支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完善支持就業創業政策,支持落實創業培訓、職業介紹、公益性崗位補貼等政策,重點支持大中專畢業生專項就業培訓工程,支持實施三江源生態移民技能培訓計畫,統籌支持農村轉移勞動力和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二是促進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支持實施被征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擴大城鄉基本養老、工傷、生育等保障覆蓋面,視情提高有關社保項目的補助標準,完善城鄉低保、臨時救助、殘疾人等社會福利制度,推進相關設施建設,探索建立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政策體系和獎補機制,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提供公共服務方面的積極作用。三是支持教育優先發展。嚴格落實財政教育經費法定增長、占比要求相關政策,繼續支持推進中國小標準化工程、教育基礎薄弱縣高中建設以及中職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支持在全省建立“1+9+3”教育保障機制,實施三年學前教育行動計畫,支持擴大學前一年教育和三年中等職業教育政府資助範圍,推動各類教育均衡發展。四是推進衛生事業加快發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繼續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和全科醫生等人才培養,繼續提高城鄉醫療籌資及保障水平,全面落實計畫生育少生快富和獎勵扶助等政策。五是統籌推進安居工程建設。積極支持配合做好各類保障性住房建設分配管理工作,繼續支持推進遊牧民定居工程、農村困難民眾危房改造、農村獎勵性住房和城鎮保障性住房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鄉居民居住水平。六是推動文化旅遊繁榮發展。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支持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廣播電視和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實施,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體育、高新技術融合發展。同時,注意調動居民民眾及各方面的積極性,共同推進民生建設。七是加強社會管理和創新。全面落實財政支持基層組織建設和推動社會管理創新的政策措施,繼續實施基層政權建設項目,支持社區建設,探索建立鼓勵幹部到鄉鎮、到基層工作的報酬激勵機制,改善服務條件、提升服務水平。落實維穩經費保障機制,增強基層政府和相關部門處突能力,統籌支持食品藥品、公共安全等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四)深入推進財政改革,不斷創新管理體制機制。繼續把支持全省重點領域改革作為重要任務,把創新體制機製作為推動財政管理水平上台階的重要舉措,繼續深化財政改革,努力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財稅體制。一是繼續推進財政機制改革。建立健全財權與事權相匹配的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省對下均衡性轉移支付制度,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並隨著經濟發展和財政增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強化激勵約束。繼續加大轉移支付力度,進一步增強基層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保障能力。二是建立健全完整的政府預算體系。深化公共財政預算改革,細化政府性基金預算編制,積極推進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制,探索編制社會保險基金預算。三是深化財政管理改革。繼續深化部門預算改革,提高綜合預算編制水平。進一步完善國庫集中支付運行機制,最佳化支付流程,強化動態監控機制,擴大財稅庫銀橫向聯網範圍,鞏固改革成果;繼續擴大公務卡用卡範圍,落實公務卡強制結算目錄製度;切實加強銀行賬戶規範管理,確保財政資金安全運行。繼續深化非稅收入管理改革,全面清理取消過渡戶,確保非稅收入及時足額入庫。加強政府採購管理,強化政府採購預算編制審核,切實提高採購執行效率;進一步加大對政府採購的監督檢查力度,確保規範運行;建立健全採購單位、評審專家、供應商和採購代理機構的考核評價機制、不良行為公告制度以及政府採購市場禁入制度,維護政府採購市場秩序。四是積極推進財政預算信息公開。依法公開經同級人大審查批准的財政預決算,擴大部門預決算公開範圍,穩步推進重點民生專項支出公開,進一步公開“三公”經費支出。
(五)堅持科學管理,進一步提高財政管理水平。堅持依法理財,夯實管理基礎,強化財政監督,以提高財政績效為導向,進一步提升財政管理水平。一是紮實推進預算績效管理。進一步夯實績效管理基礎,切實加強對州(地、市)、縣財政管理綜合績效考評工作的指導,推進上下聯動,提高工作水平和質量;穩步擴大專項支出績效評價範圍,深入推進省級部門重點項目和整體支出綜合績效考評,加大評價結果套用力度,健全評價結果與預算、項目安排結合機制,嚴格兌現獎懲,促使預算單位強化自我約束,提升整體管理水平。二是強化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正確處理支持發展與規範管理防範風險的關係,既要通過合理、適度、規範舉債支持發展,又要通過建立健全償債準備金制度、債務風險防範預警和通報制度等,加強規範管理,有效防範財政風險。三是切實加強財政監督。進一步創新財政監督方式方法,重點加大對重大財政政策實施、重點項目、重點領域和內部管理方面的監督檢查,逐步建立預算監督信息共享和情況反饋機制,提高監督檢查的質量和層次,確保資金安全、規範、有效使用。
各位代表,今年財政工作的任務異常繁重艱巨。我們將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和支持下,認真貫徹本次會議做出的決議,開拓創新,埋頭苦幹,確保各項任務圓滿完成,在建設新青海、創造新生活的偉大實踐中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