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水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政治,現任領導,友好城市,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學技術,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社會保障,交通運輸,數據,航空,鐵路,公路,風景名勝,名優特產,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陽泉市歷史悠久,據20世紀50年代從
平定西北棗煙、大梁丁等地出土文物考證,
舊石器時代中期,便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
唐初,市境屬
受州,後受州廢,石艾、盂縣先後屬并州、
太原府;
天寶元年(742年),石艾更名廣陽,徙縣治於廣陽村。
民國初,為平定縣和盂縣,屬山西
冀寧道,後直轄山西省。
抗日戰爭時期,平定分置平定(路北)縣、平(定)東縣和平(定)西縣,盂縣分置盂(縣)平(山)縣、盂(縣)陽(曲)縣、盂(縣)壽(陽)縣;
正太鐵路以南的平(定)東、平(定)西二縣屬
晉冀魯豫邊區,以北各縣屬
晉察冀邊區。
解放戰爭時期,平定、盂縣逐漸恢復原建置。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5月4日,以原平定縣的一部分設陽泉市,以後一度改稱陽泉工礦區。陽泉市(工礦區)先後歸華北聯合行政委員會、
華北人民政府、山西省管轄。
新中國建立後,陽泉市(初為工礦區,1952年恢復市建置)數度由晉中(榆次)地區(專署)代管,平定縣、盂縣則屬晉中(榆次)地區(專署)。先後置城區、郊區和礦區。
1983年9月,實行
市管縣體制,平定縣、盂縣劃歸陽泉市,陽泉市成為由山西省直轄的下轄兩縣(平定、盂縣)三區(城、礦、郊)的城市。
行政區劃
![陽泉市(陽泉縣) 陽泉市(陽泉縣)](/img/7/936/UmNjRjZ3cjM2Q2N4IGO2ImY0EjNwYjMhRDZihzM3UmMkVWY0QjYhRWY3czM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陽泉市地圖
地名 | 政府駐地 | 下屬區劃 |
---|
| | 上站街道、下站街道、北大街街道、南山路街道、義井街道、坡底街道、義井鎮 |
| | 平潭街街道、橋頭街道、蔡窪街道、賽魚街道、沙坪街道、貴石溝街道 |
| | 蔭營鎮、河底鎮、平坦鎮、西南舁鄉、楊家莊鄉、李家莊鄉、舊街鄉 |
| | 冠山鎮、冶西鎮、鎖簧鎮、張莊鎮、東回鎮、柏井鎮、娘子關鎮、巨城鎮、石門口鄉、岔口鄉 |
| | 秀水鎮、孫家莊鎮、路家村鎮、南婁鎮、牛村鎮、萇池鎮、上社鎮、西煙鎮、仙人鄉、北下莊鄉、梁家寨鄉、西潘鄉、東梁鄉 |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陽泉市地處山西省中部東翼,地理坐標為東經112°5′—114°4′,北緯37°40′—38°31′,位於太行山中部西側,北接
忻州定襄縣、五台縣,東臨
河北省石家莊平山縣、
井陘縣,南連
晉中昔陽縣,西俟晉中壽陽縣、
太原陽曲縣;南北長約106千米,東西寬約42千米。全市面積土地總面積455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陽泉市地處
黃土高原東緣,屬於山西東部山地。境內地貌以山地為主,其餘為丘陵和平原。山地包括九條山脈。北部市界上有牛道嶺山脈,它處於繫舟山和
太行山的接合部。西北市界上有兩嶺山脈,它是繫舟山的支脈。其餘山脈排列成東西兩列。東列包括四條山脈,自北向南依次為白馬山脈、秋林山脈、綿山山脈和艾山山脈,它們屬於太行山的中段,山頂海拔700一1700米不等。太行山是冀晉兩省的界山,其東坡陡峻,山麓與海拔不足100米的華北平原相接;西坡緩斜,山地和丘陵綿延起伏。西列包括三條山脈,即北方山山脈、南方山山脈和七嶺山脈。它們已深入山西高原內部,海拔雖較高,地面起伏卻較東列和緩。在山脈之間,分布著一些山間盆地,主要有西部的西煙盆地、中部的盂城盆地和南部的平定盆地。
氣候
陽泉市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受季風及複雜地形影響,不同地區的氣候差異較大。總的特點是:冬夏長,春秋短,四季分明;日照比較充足,晝夜溫差較大;春季乾旱嚴重,夏季炎熱多雨,秋季降溫迅速,冬季寒冷乾燥。太陽輻射總量多年平均值為134千卡/平方厘米;實際日照時數為2700—2900小時。年均氣溫一般8—12℃。大於或等於10℃積溫為2400—3000℃,無霜期平均為130—180天。年降水量450—550毫米。境內區域氣候垂直變化顯著。
水文
陽泉市境內除西部有22平方千米屬於黃河流域外,其餘均屬於海河流域。境內的河流共有60餘條,其中流域面積大於10平方千米的有34條,流域面積大於300平方千米、河流長度在30千米以上的有7條,均屬海河水系。滹沱河與綿河是境內的主要河流。滹沱河流經市境北部,是海河水系五大河之‘子牙河的北源,在境內的主要支流有烏河、龍華河、石塘河等。綿河由溫河與桃河匯流而成,分布於市境中部和南部;出境後與甘陶河(松溪河)匯流注入滹沱河。此外還有若干直接出境的河流。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陽泉市水資源總量為15.84億立方米/年。其中河川徑流量13.82億立方米/年(包括本河川徑流量4.90億立方米/年和外區入境河川徑流量8.92億立方米/年),地下水資源量5.43億立方米/年(包括本地地下水資源量4.35億立方米/年及外區入境地下水資源量1.08億立方米/年),河川徑流與地下水重複量3.41億立方米/年。陽泉市人均本地水資源占有量僅為562立方米/年,略高于山西省人均水資源占有量546立方米/年,不足全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2400立方米/年的1/4,僅為世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1/8。
植物資源
陽泉市生境複雜,植物種類繁多。按恩格勒—吉爾格分類系統,境內常見植物達93科、437種;其中菌類植物5科、5種,
蕨類植物4科、6種;
裸子植物4科、11種,
被子植物80科、415種(包括
雙子葉植物72科、360種和
單子葉植物8科、55種)。各科植物中,種數最多的是
菊科、
豆科、
薔薇科及
禾本科,這4個科共有154種;其次是
百合科、傘本科、
唇形科、
藜科、
毛莨科、
茄科等。在植物品種資源中,有可供藥用的植物160種以上,更有多種糧食作物、油料作物和蔬菜作物。陽泉市境內有森林94.1萬畝,占陽泉市總面積的13.74%,另有四旁樹2205萬株;木材蓄積量共為55萬立方米。在有林地中,經濟林為4.8萬畝。境內有牧坡草地182.1萬畝,其中可利用的牧坡草地占90%以上,青草總產量在1億公斤以上。
動物資源
陽泉市野生動物資源由於森林少,環境污染嚴重,導致種類很少。如《平定州志》記載清朝時有虎、獐、鹿,虎已絕跡,獐很少見到,鹿僅堞藥嶺寺林場等處有少量人工飼養。據調查,本分主要動物資源除昆蟲外有4綱17目28科49種。其中哺乳綱5目8科14種,鳥綱8目14科27種,爬行綱3了4科5種,兩棲綱1目2科3種。但陽泉市昆蟲種類繁多,數量龐大,其中已知森林害蟲831種;也有一些益蟲,在控制害蟲和平衡生態方面起作用。除野生動物外,陽泉市還飼養了大量豬、牛、羊、馬、驢、騾,還有雞、兔等。
礦產資源
陽泉市是全國重要的礦產集中區,境內礦藏資源豐富,開發歷史悠久,素有“煤鐵之鄉”之譽。已探明的礦藏多達52種,尤以無煙煤、硫鐵礦、鋁礬土儲量大、品位高、易開採而著稱於世,是我國最大的無煙煤生產基地之一、全國三大鋁礬土生產基地之一和五大硫鐵礦生產基地之一。境內含煤面積1051平方千米,煤炭地質儲量104億噸,硫鐵礦2.5億噸,鋁礬土2.27億噸。原煤年生產量在3500萬噸,硫鐵礦年生產量在200萬噸,鋁礬土熟料年產量180萬噸。還有陶瓷原料,高嶺土、塑性粘土、硬質粘土的儲量為17740.9萬噸;長石儲量為4317萬噸;石英儲量為4320萬噸;透輝石儲量為5億噸。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陽泉市常住人口為1318505人。
截至2022年底,陽泉市常住人口為131.1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84人。全年出生人口8789人,人口出生率為6.7‰,比上年下降0.84個千分點;死亡人口11351人,死亡率為8.66‰,比上年提高0.11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為-1.95‰,比上年下降0.94個千分點。從城鄉結構看,全市城鎮常住人口94.7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48萬人,鄉村常住人口36.34萬人,比上年減少0.47萬人;城鎮化率為72.29%,比上年提高0.36個百分點。
![陽泉市(陽泉縣) 陽泉市(陽泉縣)](/img/8/b0d/cjYycjMyMmN2EzM0ImZ1E2YhFzMiFGO4UWZ5UzN5YjMkNTM1EmZ4AzYlFTY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陽泉市常住人口(2018年~2022年)變化
參考資料來源
2023年末,陽泉市常住總人口達到129.91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19萬人。其中:男性人口66.45萬人,女性人口63.46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72(以女性為100)。
全年全市出生人口7830人,出生率為6.0‰,比上年下降0.7個千分點;死亡人口11836人,死亡率為9.07‰,比上年上升0.41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07‰,比上年下降1.12個千分點。
政治
現任領導
友好城市
經濟
綜述
2022年,陽泉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12.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增長3.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0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562.9億元,增長5.9%;第三產業增加值434.0億元,增長1.3%。一、二、三產比重為1.6%、55.6%、42.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7263元,按2022年平均匯率計算為11487美元。
![陽泉市(陽泉縣) 陽泉市(陽泉縣)](/img/5/7b9/cjYiNWYmNmZ2EDZ5IWM5QGOiNzYxATY3YWZwkTMxcTZkRWNlVzM1gjM2QD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陽泉市地區生產總值(2018年~2022年)變化
參考資料來源
2022年,陽泉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90.4億元,增長4.5%,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完成198.0億元,增長9.9%,占投資比重68.2%;民間投資完成89.3億元,下降5.0%,占投資比重30.7%。
2022年,陽泉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82.0億元,增長45.9%。稅收收入完成68.6億元,增長59.2%,其中,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和契稅總計完成稅收61.7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60.5%、115.3%、54.1%、71.2%、62.2%和-22.8%。
2023年,陽泉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002.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增長3.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6億元,增長8.0%;第二產業增加值534.8億元,增長2.0%;第三產業增加值450.3億元,增長4.1%。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1.6:55.7:42.7調整為1.8:53.3:44.9。
第一產業
2022年,陽泉市農作物種植面積5.7萬公頃,比上年增長0.6%。其中糧食種植面積5.5萬公頃,增長0.4%;油料種植面積200.4公頃,增長95.8%;中草藥收穫面積481.0公頃,下降11.9%;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0.16萬公頃,增長10.1%。糧食種植中,玉米種植面積4.7萬公頃,增長0.2%。
2022年,陽泉市糧食總產量23.7萬噸,增長1.9%。肉類總產量2.2萬噸,增長7.2%。其中,豬肉產量1.75萬噸,增長6.8%;牛肉產量0.05萬噸,增長6.1%;羊肉產量0.08萬噸,增長7.0%;禽肉產量0.4萬噸,增長9.6%。牛奶產量0.5萬噸,增長15.8%。禽蛋產量3.5萬噸,增長3.2%。水產品產量895噸,增長2.7%。
2022年,陽泉市完成造林面積8.0千公頃,增長51.8%;其中,人工造林面積7.7千公頃,增長49.3%。
截至2022年底,陽泉市農業機械總動力38.7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7%。機械耕地面積4.7萬公頃,增長1.4%;機械播種面積4.7萬公頃,增長1.6%;機械收穫面積2.3萬公頃,增長5.6%。
2023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0.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7.8%。其中,農業產值13.0億元,增長5.0%;林業產值4.5億元,增長16.7%;牧業產值11.0億元,增長6.2%;漁業產值0.2億元,增長9.5%;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1.3億元,增長3.1%。農產品產量穩中有升。全年糧食產量23.83萬噸,比上年增加1390.4噸,增長0.6%;禽蛋產量3.8萬噸,增長7.6%;牛奶產量0.5萬噸,增長6.4%;蔬菜及食用菌產量7.5萬噸,增長4.0%。
第二產業
2022年,陽泉市全部工業增加值520.3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7%。規模以上工業中,煤炭工業增加值增長6.4%,非煤工業增加值增長17.0%;分門類看,採礦業增長6.4%,製造業增長20.6%,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8.1%。
2022年,陽泉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82.8億元,增長7.6%;實現利稅171.1億元,增長63.9%;其中,實現利潤總額86.0億元,增長208.2%。虧損企業95家,虧損面為31.1%;虧損額38.0億元,下降22.9%。
2022年,陽泉市建築業實現增加值42.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下降1.1%。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共176家,同比增加5家,其中,一級企業9家,與2021年持平;二級企業35家,同比增加1家;三級和其他企業132家,同比增加4家。資質以上建築企業實現總產值82.8億元,下降7.9%;簽訂契約額180.6億元,增長17.8%。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77.6萬平方米,下降19.8%;竣工面積39.9萬平方米,下降16.5%。
2023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0.5%。其中,煤炭工業增加值下降0.4%,非煤工業增加值增長3.9%。從三大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下降0.3%,製造業增加值增長9.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下降12.4%。從主要行業看,有色金屬、裝備製造、化學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9%、25.0%和58.9%,金屬廢料回收加工業增加值增長51.1%,電力、建材、熱力與燃氣工業增加值分別下降4.1%、16.6%和31.8%。從主要產品產量看,全年原煤產量6761.7萬噸,下降2.1%;洗煤產量2673.7萬噸,增長8.7%;發電量272.8億千瓦時,增長5.3%;煤層氣產量13.6億立方米,下降1.3%。稀土磁性材料、石墨及碳素產量延續快速增長勢頭,分別增長715.9%和20.1%。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壯大。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7.1%,在規上工業中的比重較上年提高5.8個百分點。其中,節能環保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業、新能源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1.7%、67.3%、12.7%和20.6%。
第三產業
2022年,陽泉市服務業增加值434.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62.2億元,下降9.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42.1億元,下降3.0%;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4.4億元,下降2.4%;金融業增加值57.3億元,增長4.2%;房地產業增加值57.5億元,下降3.2%;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54.7億元,下降0.5%;非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145.0億元,增長9.5%。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4.9%,利潤總額增長12.6%。
2022年,陽泉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24.5億元,比上年下降1.1%。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71.6億元,下降0.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3.0億元,下降1.7%;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300.8億元,增長2.8%;餐飲收入23.7億元,下降33.0%。
截至2022年底,陽泉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108.7億元,比年初增加216.7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438.6億元,比年初增加105.9億元。
2022年,陽泉市保費收入35.8億元,同比增長3.0%。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21.1億元,增長2.0%;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業務保費收入6.6億元,下降4.6%;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8.1億元,增長13.2%。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12.9億元,同比增長9.8%。其中,壽險業務給付5.0億元,增長23.4%;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業務賠款及給付3.5億元,增長29.3%;財產險業務賠款4.3億元,下降12.3%。
2023年,服務業增加值增長4.1%,較上年加快2.9個百分點,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65.5%。居民生活相關行業增長較快。全年零售業增加值增長10.2%,餐飲業增加值增長11.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增長5.9%,房地產業增加值增長5.0%,均快於全市服務業增速。1-11月份,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3.5%,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營業收入增長173.6%。企業效益有所改善。1-11月份,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74.7億元,增長7.5%。實現營業利潤4.2億元,增長46.0%。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22年,陽泉市專利授權量為923件,同比下降20.8%,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為73件,同比增長92.1%。萬人有效發明專利量2.4件/萬人。
2022年,陽泉市共簽訂各類技術契約165項,技術契約成交總額47.5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倍。獲得省級科學技術獎1項。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8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51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達到156家。
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底,陽泉市有普通高等學校3所。
指標 | 招生(人) | 比上年增長(%) | 在校生(人) | 比上年增長(%) | 畢業生(人) | 比上年增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底,陽泉市共有民眾藝術館、文化館6個、藝術表演團體5個、公共圖書館6個。年末有線電視用戶10.0萬戶。全年共發行《陽泉日報》578萬份。
醫療衛生
截至2022年底,陽泉市共有衛生機構(含診所、村衛生室)1372個,編制床位7610張。婦幼保健院(所、站)7個。全市衛生機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2118人。
體育事業
2022年,陽泉市運動員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獲金、銀、銅牌分別為8枚、5枚和8枚(包括非奧運項目比賽)。全年銷售體育彩票1.75億元,比上年增加0.45億元。
社會保障
截至2022年底,陽泉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42.02萬人(含離退休人員),比上年增加1.44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45.85萬人,比上年增加0.26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38.44萬人,與上年增加0.14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79.70萬人,與上年減少2萬人;參加工傷保險28.62萬人,比上年增加0.4萬人;參加失業保險28.25萬人,與上年增加0.8萬人;參加生育保險23.03萬人,比上年減少1.71萬人。
截至2022年底,陽泉市共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對象1.86萬人,比上年減少4231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3.26萬人,比上年減少1719人;城市特困供養人員197人,農村特困供養人員5492人;全年共發放最低保障資金2.55億元,比上年減少0.07億元。
截至2022年底,陽泉市共有救助站3個。共有各類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32個,機構床位數3041張,收養1143人。城鎮各種社區服務設施1186個,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44個。全年銷售福利彩票0.8億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1.4億元,接收社會捐贈款416.4萬元。
交通運輸
數據
截至2022年底,陽泉市公路線路年末里程5735.3千米。全年鐵路貨運量4144.3萬噸,下降9.7%。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30.5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增長6.2%,其中私人汽車26.8萬輛,增長5.5%。轎車保有量18.3萬輛,增長5.1%,其中私人轎車17.2萬輛,增長4.2%。
航空
陽泉市地處太原與石家莊之間,市區距東面的
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約140千米,距西面的
太原武宿國際機場約100千米,市內設有多個航空售票點,查詢、預定航班,快捷方便。2016年,太原武宿國際機場陽泉城市航站樓正式開業,提供購票以及機場接送服務。2017年,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陽泉候機樓正式開業,提供購票以及機場接送服務。
鐵路
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複線——
石太鐵路橫穿市區,東接京廣線,西連同蒲線,南連陽涉線,境內設有10個車站,分射出32條支線或專用線。陽泉火車站已開通了到達
太原、晉中、石家莊等城市的列車。
![陽泉市(陽泉縣) 陽泉市(陽泉縣)](/img/7/36c/QOjVWMxMDO3MzYmFmNzYjZjljZxUWZmhDN2IWYkVmYmJmZiRjZwUTY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平定砂鍋
2009年,石太客專建成通車,新修建的
陽泉北站正式投入使用。原經停陽泉站的大部分車次均改走北站。陽泉也成為山西第二個擁有高鐵動車的城市。陽泉北站已開通直達北京、上海、青島、天津、鄭州、石家莊、南京、濟南、杭州、成都、瀋陽、長春、武漢、蘇州、西安等方向的高鐵或快車。
由於陽泉北站遠離市區,許多市民深感出行不便。陽泉市委、市政府於2015年正式通過陽大鐵路方案。陽大鐵路次年正式開工。陽泉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市區內新修建一座火車站(即
陽泉東站),可直達陽泉北站線路方向,由石太客專引出。於2020年9月24日建成通車。陽大鐵路是全國首條高速動車組下線鐵路,是山西省南北鐵路網的重要連線線,東縱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公路
公路交通形成了橫貫東西,縱穿南北,乾支交錯,布局合理,以城市為中心向兩縣三區輻射的公路網。東去河北,西到太原,南到長治,北上五台,四通八達。山西省第一條高等級出省公路——
太舊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與
京港澳高速公路等相互貫通,大大改善了陽泉的投資環境,東出西進十分便利。2013年的陽泉市,縣縣通柏油路,鄉鄉通公路,村村通機動車輛。公路交通正向著寬路基、大噸位、高速度的方向發展。
陽泉高速公路較為發達,京港澳高速皆與其主線青銀高速(原太舊高速)相接,沿橫越陽泉全境的
青銀高速公路至石家莊機場或太原機場僅1小時車程,而經青銀高速和京港澳高速到達北京僅需3個多小時。G5京昆高速、天黎高速、G
207國道、G
307國道、G
239國道亦穿過陽泉,使陽泉公路交通暢達四方。陽泉市汽車客運總站每天有到達鄭州、太原、石家莊、北京、晉中等地的客車。
風景名勝
公園
古蹟
陽泉存有春秋末期
趙簡子古城遺址,漢淮陰侯韓信駐軍遺址,唐代
平陽公主率軍駐守
娘子關的遺址等。在平定境內南部的
東浮山,相傳
女媧在此築灶鍊石補天,使整個東浮山的石頭呈褐紅色,投入水中後浮而不沉,至今遺灶尚存,還有明代
陸深《浮山遺灶記》的碑文。
市北60千米的
藏山,相傳春秋時代晉國
趙氏孤兒曾藏匿於此,有藏孤洞的傳說,藏山之名即演繹於此。除此,陽泉還保存有北魏石窟,南北朝
摩崖石刻,宋代重建的有唐代遺風的林里
關帝廟正殿,金元以來的古建築群體等不少古文化遺址。
紀念地
民國十九年(1931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平定武裝起義的遺址,以及民國二十八年(1940年)的“
百團大戰”主戰場——
獅腦山遺址。(百個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百團大戰”紀念碑(主碑)碑高40米,形如一把鋒利的刺刀。正面鐫刻著彭真題詞:“戰績輝煌,永垂史冊”;兩側分別為
徐向前題詞:“參加百團大戰的烈士們永垂不朽”,
薄一波題詞:“百團大戰,抗日戰爭中最光輝的一頁,必將載諸史冊,永放光芒”。
![陽泉市(陽泉縣) 陽泉市(陽泉縣)](/img/3/279/QOyITN5AzN2U2MmdzNxgzYhVWMjlDNwgTYjVTOmFTNyUGNwMTYwYTO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百團大戰紀念館
文物古蹟
此外還有許多古剎廟宇、石刻碑碣、古塔古墓等文物足跡。具有醫療價值的梁家寨溫泉、
藥林寺以及
娘子關瀑布,北方罕見的大型鐘乳岩溶洞奇觀——蓮花洞、五華洞等。
藥林寺位於陽泉市
平定縣城南二十千米,是平定縣境內的一處省級森林公園。
名優特產
著名人物
榮譽稱號
| | | |
| | | “2021—2023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
| | 國家醫療保障局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城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