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84年,山西礦業學院(陽泉煤炭專科班)創立。
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下文同意成立陽泉煤炭專科學校,仍歸陽泉市人民政府領導。
1995年,陽泉煤炭專科學校成立計算機系。
1999年,學校在計算機系基礎上成立自動化與計算機工程系;成立經濟貿易與管理系。
2000年3月,學校設立土木與建築工程系。
2001年4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同意陽泉煤炭專科學校與
太原理工大學合署創建——
太原理工大學陽泉學院,並開始本科教育。同年自動化與計算機工程系更名為信息工程與自動化系。
2006年10月,學校成立社會科學系(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
2007年3月,經濟貿易與管理系分立為經濟貿易系和管理工程系。
2008年,學校成立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
2011年6月,學校系部調整,地質與環境工程系成立。
2017年3月,教育部同意山西工程技術學院新增思想政治教育、礦物加工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地質工程4個本科專業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大數據方向)1個本科培養方向專業。
2018年3月,教育部同意山西工程技術學院新增包裝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交通工程、地理信息科學、電子商務、城市地下空間工程6個本科專業。.
2019年3月,新增智慧型科學與技術、遙感科學與技術、工業設計3個本科專業。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9年3月,山西工程技術學院下轄9個教學系部,開辦28個本科專業、18個專科專業。
系部名稱 | 本科專業 | 專科專業 |
機械電子工程系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 |
機械電子工程 | 機電一體化技術 |
機械工程 | ------------ |
工業設計 | ------------ |
信息工程與自動化系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電氣自動化技術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供用電技術 |
自動化 | 計算機套用技術 |
智慧型科學與技術 | ------------ |
土木與建築工程系 | 土木工程 | 建築工程技術 |
工程管理 | 工程造價 |
工程造價 | 建築裝飾工程技術 |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 ------------ |
交通工程 | ------------ |
地質與環境工程系 | 測繪工程 | 工程測量技術 |
勘查技術與工程 | 工程地質勘查 |
地質工程 | ------------ |
地理信息科學 | ------------ |
遙感科學與技術 | ------------ |
礦業工程系 | 採礦工程(只招男生) | 煤礦開採技術(只招男生) |
安全工程 | 煤炭深加工與利用 |
礦物加工工程 | ------------ |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 ------------ |
管理工程系 | 財務管理 | 會計 |
電子商務 | 電子商務 |
| 物流管理 |
經濟貿易系 | 投資學 | 市場行銷 |
工業工程系 | 思想政治教育 | 廣告設計與製作 |
包裝工程 | 動漫設計與製作 |
基礎教學部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 |
學科建設
2017年,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被確定為山西省“133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計畫首批支持學科。
教學建設
截至2017年12月,學校本科專業中有省級特色專業3個;專科專業中有國家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1個。建有實驗實訓室56個,其中: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省級精品課程7門,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7項。
省級特色專業(本科):測繪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
中央財政支持建設專業(專科):煤礦開採技術、機械製造與自動化
國家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專科):機電一體化技術
省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專科):工程測量技術
省級特色專業(專科):煤礦開採技術
省級緊缺人才專業(專科):機械製造與自動化
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煤礦開採關鍵技能操作虛擬仿真實驗中心、GE智慧型平台自動化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煤礦開採與安全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煤礦機電實驗教學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精品課程:採掘機械、結構力學、英語、工程製圖、工程項目管理、計算機套用綜合實訓、Visual Fox 6.0程式設計
截至2017年12月,學校獲省級教學成果獎19項,教師主編國家級規劃教材26部;學生在“挑戰杯”青年師生科技作品和創業計畫大賽、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大學生廣告藝術設計大賽等活動中多次獲得國家獎和省級獎。開展SYB、KAB創業教育,本專科學生的就業率達到90%以上。
獲獎項目 | 獲獎級別 | 獲獎年份 |
---|
"產學研"基地建設-產學研合作培養高級技術套用型人才的探索與實踐 | 一等獎 | 2008年 |
機械製造及自動化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與教材建設 | 三等獎 | 2008年 |
《井巷工程》課程教學對高職生創新精神和就業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 | 三等獎 | 2010年 |
基於校企合作的“雙線路”教學模式研究——機電一體化專業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 二等獎 | 2010年 |
“採掘機械”課程改革與新教材開發 | 一等獎 | 2010年 |
地方理工院校“區域特色型”教學體系新探 | 二等獎 | 2012年 |
計算機類省級精品課程持續性建設研究 | 二等獎 | 2012年 |
師資力量
截至2017年12月,共有教職工554人,專任教師430人,碩士及以上教師占專任教師的75%以上,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的30%以上;省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名師5人,省級“雙師型”教學名師3人,省級“雙師型”優秀教師13人,省級“131”領軍人才工程第二批人選5人,省級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引進中國工程院王一德院士為特聘教授,特聘“百人計畫”馬兆遠教授為首席專家;實施“雙百工程”,培養“雙師雙能型”教師82人。
省級教學名師:王玉清、鄧慶陽、張素梅、史美青、趙彤涌、孔曉莉
省級“雙師型”教學名師:趙彤涌、孔曉莉、劉紅梅
省級“雙師型”優秀教師:王芳、李達、周貴全、姚志平、韓變枝、趙永剛、梁利生、薛迎春、張玉雙、郭曉娥、姜有、孔曉莉、劉紅梅
省級優秀教學團隊:工程製圖教學團隊(負責人:
陳彩萍)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17年12月,學校建有4個陽泉市重點實驗室、6個協同創新團隊;學校是
國家自然基金委依託單位。
陽泉市重點實驗室:量子調控實驗室、煤炭深加工與利用實驗室、GE智慧型平台實驗室、工程力學分析實驗室
學校協同創新團隊:培育建設新型建築材料、煤礦安全、量子調控產業套用研究等
科研成果
“十一五”期間,學校發表學術論文1070篇,其中被SCI等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收錄5篇,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10篇;承擔省級科研項目14項,省級教研項目32項,承擔陽泉市科研項目9項;科技發明製作獲獎9項,獲國家專利12項。
2013年教師發表論文225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22篇,SCI收錄1篇,EI收錄2篇,出版專著12部。省級科研課題立項6項。承擔省級科研課題14項,出版專著24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83篇,其中,SCI收錄1篇,EI收錄9篇。獲得授權專利69項。校企合作、校際合作、承擔企業科研項目16項,涉及橫向科研經費656.4萬元。
截至2016年12月,近五年學校教師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30部,授權專利69件;學校在2016年太原國際能源博覽會上,有12項山西省自然基金項目和高校科技創新成果展出。
學術資源
據2017年山西工程技術學院圖書館官網顯示,學校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68.4萬冊,館藏電子圖書30萬冊,擁有同方知網資料庫、
維普期刊資料庫、
超星電子圖書資料庫、
萬方資料庫等數字資源。
《太原理工大學陽泉學院教研與科研》創刊於2006年,是由山西工程技術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出版物,雙月刊,內部出版。主要欄目有:高等教育及高校的發展與對策研究、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學術研究、比較教育研究、專題研究等。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設計整體為圓形,分為上中下三部分構圖。
上半部分是一個半圓的齒輪形狀,體現山西工程技術學院的“工程”概念,同時這個半圓也像是一輪初升的太陽,體現了
陽泉的“陽”。
陽泉也被稱為“山城”,校徽的中半部分是一個被圖形化的山峰造型,同時用字母“M”來詮釋陽泉的“煤”礦資源。
下半部分是遼闊的土地,使用了透視感較強的線條來處理,有三個含義,第一代表著源源不斷的泉水,體現了陽泉的“泉”,第二表示著四面八方的學子匯集山城的意思,第三方面表示著學有所成的學子在工作崗位上散發著光和熱。
總體體現了山西工程技術學院是屹立在山城的一所具有煤炭特色的工程套用型高等院校。
根據旗幟對色質運用的特定要求,校旗設計底色採用了藍色,校旗上的校徽和中英文校名用藍底白色。藍色表示著理性與思考,象徵著學校師生對科學的追求永無止境,也體現了學校大膽探索的辦學理念。
精神文化
崇德尚能、知行合一
“崇德”,就是崇尚和發揚完美的道德品性,出自《
論語·
顏淵第十二》:“主忠信,徙義,崇德也。”
“尚能”,“尚能”,要求教職工愛崗敬業,具有較高的教學、科研及服務能力;要求學生努力提高知識套用、專業技術、繼續學習、創新創業、適應社會等多方面能力。
“知行合一”,就是理論聯繫實際,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來檢驗理論,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人才,反映了與時俱進、科學發展的時代精神。
勤奮、嚴謹、團結、進取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
黨委副書記、院長 | |
黨委委員、副書記 | |
|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 |
黨委委員、副院長 | 宋紅 |
王玉清 |
姜俊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