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
  • 發文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發文字號:教高〔2019〕6號
  • 發文時間:2019年9月29日
  • 檔案主題:本科教育
背景意義,具體舉措,

背景意義

一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來,習近平總書記就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做出批示指示,強調高等學校必須堅持以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為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是書寫奮進之筆、全面振興本科教育的迫切要求。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和直屬高校工作諮詢委員會第二十八次全體會議召開以來,高等教育戰線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以“奮進之筆”為總抓手,出台“新時代高教四十條”、啟動“六卓越一拔尖”計畫2.0,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迫切要求持續深化教育教學制度改革,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保障。
三是落實學生忙起來、教師強起來、管理嚴起來、效果實起來的系統部署。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把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作為工作主旋律,通過深化教育教學制度改革、引導教師潛心育人、嚴格教育教學管理、加強組織保障,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學,大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具體舉措

高等教育要適應世界潮流和時代變化,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加快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意見》圍繞嚴格教育教學管理,提出四個方面具體舉措。
一是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推動形成“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充分發掘各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建設一批具有示範效應的思想政治理論“金課”,推出一批課程思政示範課程,選樹一批課程思政優秀教師,建設一批高等學校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範中心,建成一批課程思政示範高校。
二是鼓勵和引導學生刻苦學習。堅持學生中心,將嚴格管理與精心愛護相結合,通過科學合理設定學分總量和課程數量,提高學生自主支配學習的時間比例,探索建立書院制等學生管理模式,引導學生多讀書、深思考、善提問、勤實踐,激發學生學習潛能和學習興趣。
三是著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加強課程體系整體設計,通過實施國家級和省級一流課程建設“雙萬計畫”,提高課程建設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通過改進實習運行機制,最佳化實習過程管理,建設共享型實習基地,提升實習效果;通過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通過加大科研項目和科研基地向學生開放力度,統籌規範科技競賽管理,強化科研育人;通過完善教材建設體制機制,支持和鼓勵高水平專家學者編寫優秀教材,充分發揮教材育人功能。
四是嚴把考試和畢業關。完善考核評價機制,通過建立過程性考核與結果性考核有機結合的學業考評制度,堅決取消“清考”,嚴肅處理各類畢業設計(論文)學術中的不端行為,嚴格畢業要求,嚴把學位授予關,健全人才培養質量過程監管制度。
  • 深化教育教學制度改革舉措
質量提升是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核心。高等學校要把質量文化當作推動大學不斷前行、不斷超越的內生動力,推動高等教育“質量革命”,打造高等教育“質量中國”品牌。《意見》圍繞深化教育教學制度改革,提出四個方面具體舉措。
一是完善學分制。學分制是以學分作為衡量學生學習質量和數量,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餘地的教學制度。通過支持高校進一步完善學分制,建立與學分制改革和彈性學習相適應的管理制度,完善學分標準體系,嚴格學分質量要求,建立學業預警、淘汰機制,擴大學生學習自主權、選擇權,實現以學分積累作為學生畢業標準。
二是深化高校專業供給側改革。按照專業建設“小邏輯”服從國家發展“大邏輯”的要求,通過加快構建自主性、靈活性與規範性、穩定性相統一的專業設定管理體系,深入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畫2.0,全面實施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畫”,以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為引領,帶動高校專業結構調整最佳化和內涵提升。
三是完善學士學位制度。通過設立輔修學士學位,推行輔修專業制度,促進複合型人才培養;開展雙學士學位人才培養項目,為學生提供跨學科學習、多樣化發展機會;實施聯合學士學位培養項目,促進不同特色高校協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四是全面推進質量文化建設。完善專業認證制度,有序開展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的本科專業三級認證工作,建立以本科教學質量報告、學院本科教學評價、專業評價、課程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為主體的全鏈條多維度高校教學質量評價與保障體系,將質量意識、質量標準、質量評價、質量管理等落實到教育教學各環節,內化為師生的共同價值追求和自覺行動,推進質量革命,樹立質量品牌。
  • 引導教師潛心育人舉措
高校教師的第一身份是老師、第一工作是教書、第一責任是上課,要引導老師努力做到政治過硬、業務精湛、育人高超、技術嫻熟,主動承載起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意見》圍繞引導教師潛心育人,提出了四個方面的舉措。
一是加強基層教學組織建設。基層教學組織是夯實人才培養工作的組織基礎。通過加強教研室、課程模組教學團隊、課程組等基層教學組織建設,制定完善相關管理制度,激發基層教學組織活力。
二是完善教師培訓與激勵體系。加強高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重點面向新入職教師和青年教師,開展崗前和在崗專業科目培訓,提升教學能力。鼓勵高校為長期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設立榮譽證書制度,鼓勵社會組織對教師出資獎勵,營造尊師重教良好社會風尚。
三是健全助教崗位制度。通過明確助教崗位職責要求,完善選拔、培訓、評價、激勵和反饋的全流程助教崗位管理制度,不斷強化助教隊伍建設。
四是完善教師考核評價制度。突出教育教學業績在績效分配、職務職稱評聘、崗位晉級考核中的比重,明確各類教師承擔本科生課程的教學課時,切實落實教授全員為本科生上課的要求,推動教授到教學一線為本科生講授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
  • 加強組織保障要求
《意見》圍繞加強組織保障,提出兩個方面的具體要求。
一是加強黨對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領導。地方黨委教育工作部門、高校各級黨組織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以本為本四個回歸”的要求,加強對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領導。各級領導幹部、廣大教師要把主要精力投入教育教學工作,深入黨建和思政、教學和科研一線,切實把走進學生、關愛學生、幫助學生落到實處。
二是完善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保障機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要增強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明確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總體目標、重點內容、創新舉措、評價考核和保障機制,加強政策協調配套,調整教育經費支出結構,加大對教育教學改革的投入力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