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探索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新模式的實施方案

《關於探索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新模式的實施方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於2023年05月31日發布。

天津是國家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範區,具有獨特的區位、產業和教育優勢,正處於轉變發展方式的深度調整期和構建現代工業產業體系的戰略機遇期,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職業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特制定本實施方案,共同探索中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新模式。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三個著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服務學生全面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以提升職業教育關鍵能力為基礎,以深化產教融合為重點,以推動職普融通為關鍵,以科教融匯為新方向,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著力深化職業教育體制機制改革,著力完善職業教育基本制度和重要政策,著力構建產教城互動發展新格局,著力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突破性成果,著力打造新時代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標桿和職業教育國際交往中心,為天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和科技創新高地建設提供技術技能人才支撐,為全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發揮引領示範作用,為世界職業教育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二)主要目標。通過部市共同努力,用2至3年時間,建成產教深度融合、職普相互融通,促進全民終身學習,更好服務人的全面發展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辦學體制上,政府主導、多元參與的辦學格局更加健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更加多樣,職業教育結構和區域產業布局更加匹配。
——育人模式上,德技並修、工學結合的機制更加完善,職普協調發展、相互融通的梯度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更加健全。
——評價方式上,以人為本、面向人人的價值導向更加鮮明,能力為重、貢獻導向的評價方式更加合理。
——管理機制上,央地互動、區域聯動,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協同的發展機制更加順暢,制度供給更加充分,條件保障更加有力。
——國際交流上,互學互鑒更加深入,形成一批職業教育國際品牌和標準,推動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有效提升,將天津建成我國職業教育的國際交往中心。
二、重點任務
(三)提升天津職業教育關鍵能力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加大課程、教材和教學裝備開發力度,全方位提升教師素質和能力,增強職業教育辦學核心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1.創新職業教育特色思政育人模式。建設一批實踐育人基地,挖掘和傳承天津工業文化的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探索舉辦職教思政課教學技能大賽、短視頻大賽、“故事思政”大賽、情景劇大賽、學生講思政課大賽和職業院校思政課高峰論壇。建設“職教思政雲”,將天津市思政實訓基地、思政課主題教室打造成“大思政課”綜合實踐基地,設立職教思政課實踐教學研究中心,遴選一批職業教育特色實踐育人基地,開發一批職業教育特色思政教學資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發揮天津勞動教育師資培養培訓中心和教學研究中心作用,加強職業學校教師培訓,提升運用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育人的能力。
2.建立課程教材產教聯合開發機制。由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牽頭組建職業教育課程開發中心,整合行業、企業、教研、院校等多方資源,重點圍繞模具設計與製造、光伏發電技術與套用、環境工程技術、無人機套用技術、包裝工程技術、軟體技術、物流管理、眼視光技術、護理、藥學等專業領域,研製一批核心課程標準,打造一批高水平優質課程,開發數位化資源。加強職業教育教材教法研究基地建設,對接主流生產技術,開發一批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數位化等新形態教材和魯班工坊多語種教材。
3.探索專業教學裝備產業化運營模式。積極培育職業教育教學裝備產業發展,發揮職業學校專業優勢和校企合作優勢,跟蹤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新標準,持續開發職業教育教學儀器、實訓設備和配套教學資源,整體打造“實體教學裝備+模擬仿真系統+虛擬現實平台”系統化的教學裝備體系,在教育教學、實驗實訓、技術培訓、技能大賽等方面廣泛推廣套用,做大做強職業教育教學裝備的天津品牌。
4.完善工匠之師培養培訓體系。部市共建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支持學校建設博士授權單位,支持申報職教師資培養的相關博士學位授權點。支持天津工業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等市屬理工類院校設立職業技術師範教育二級學院,開展本科及以上層次的職業教育師資培養。支持天津大學、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與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型企業聯合開展職教師資一體化培養試點。支持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牽頭成立全國職業技術師範院校聯盟,加強天津市職業教育工匠之師研究中心建設,引領全國職教師資培養改革實踐與探索。依託國家級職業教育校長、教師培訓基地,面向全國職業學校,開展每年不少於5000人次的校長、管理幹部和骨幹師資培訓。加強“技能天津”建設,支持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依託全國技工院校師資研修中心,承接全國技工院校師資培養任務。
(四)組建區域產教聯合體
以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天津東疆綜合保稅區為重點,由管委會負責人牽頭,政府相關部門、骨幹企業、職業學校、普通高校、科研機構參與,組建實體化運作的理事會,完善章程、議事規則、考核評價等,明確並落實各方的責權利,先期打造4個兼具人才培養、創新創業、產業升級等功能的產教聯合體,並逐步推廣。推動各類主體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完善人才供需對接機制,打造共性技術服務平台,為企業提供技術諮詢與服務,促進技術創新、產品升級。
1.打造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教聯合體。由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牽頭,南開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天津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以及凱萊英醫藥集團(天津)股份有限公司、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天津金耀藥業有限公司、瑞博融成(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賽諾醫療科學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參與,成立理事會。提升生物醫藥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統籌編制專業群建設規劃,確定人才培養規格,升級改造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和教學資源,改革教學和學業考核評價。聚焦細胞藥物、基因藥物、疫苗、抗體等前沿領域,推動高校加入細胞生態海河實驗室等實驗室建設,與聯盟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生物醫藥技術公共實訓中心和生物醫藥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組建跨界技術研發及套用團隊,推動企業專家與學校教師雙向流動,聯合開展技術創新。
2.打造天津港保稅區高端裝備製造(海洋工程裝備)產教聯合體。由天津港保稅區管委會牽頭,天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天津中德套用技術大學、天津市職業大學、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天津濱海職業學院等院校,以及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博邁科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船(天津)船舶製造有限公司、太重(天津)濱海重型機械有限公司、合力(天津)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參與,成立理事會。支持天津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天津市職業大學、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牽頭,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培養服務保稅區海洋裝備製造產業鏈的現場工程師。依託天津濱海新區先進制造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搭建職業技能實訓平台。將海油工程天津智慧型化製造基地改造升級為智慧型製造產教融合實訓中心。聚焦海洋產業體系升級關鍵技術,用好“揭榜掛帥”機制,高校聯合企業開展特定需求“卡脖子”技術聯合攻關。鼓勵校企聯合共建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產業創新中心等科教創新平台,做大做強海洋裝備市級主題園區。
3.打造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信創產教聯合體。由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牽頭,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天津市職業大學、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天津濱海職業學院等院校,以及飛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曙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麒麟軟體有限公司、三六零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等企業和機構參與,成立理事會。支持天津大學建設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聯合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為企業定向培養現場工程師等信創行業一線人才,逐步推進更多信創企業與高校聯合建設產業學院。與海河產業基金、濱海產業發展基金緊密對接,探索由產教聯合體成員單位成立產教融合基金,支持實訓中心和實訓項目建設。
4.打造天津東疆綜合保稅區數字經濟產教聯合體。由天津東疆綜合保稅區管委會牽頭,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財經大學、天津商業大學、天津市職業大學、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天津交通職業學院、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天津海運職業學院等院校,以及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抖音有限公司、天津滿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宏信建發投資有限公司等企業參與,成立理事會。適應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融合發展需求,校企共建一批大數據技術、人工智慧技術套用、嵌入式技術套用等前沿專業,改造一批傳統專業,將數字素養融入培養方案和人才培養全過程。建立校企人才培養雙向牽引機制,開展“訂單式”培養。加強數字經濟產業技能人才培養平台建設,打造數字經濟創業孵化基地和大學生就業見習基地。支持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與學校共建跨境電商、保稅直播等實訓平台,為人才培養提供豐富的數位化套用場景。
(五)組建產業鏈產教融合共同體
先期在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2個重點產業鏈和智慧型供應鏈產業領域,逐步推廣覆蓋到航空航天、輕工業等其他產業鏈,組建跨區域的產業鏈產教融合共同體。產業鏈市級牽頭部門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共同具體負責,以產業鏈工作專班為基礎,完善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院校支撐的運行機制。將建設內容納入天津市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建立議事協調例會制度,定期召開工作推進會。
1.組建高端裝備製造產教融合共同體。由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太重(天津)濱海重型機械有限公司、天津百利機械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天津汽車模具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天津大學、天津中德套用技術大學共同牽頭,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天津市職業大學、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中國石油集團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等院校和企業參與,組建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鏈產教融合共同體。組織開發一體化的專業課程標準、教學評價標準和實踐能力項目。依託職業學校開展委託培養和訂單培養,開展多形式、多層次、多工種、多區域的在崗培訓。組建高端裝備協同創新中心和共性技術實踐平台,在海洋油氣裝備、高技術船舶、高端工具機等領域,破解一批技術套用、工藝流程改進、生產線創新等問題。
2.組建新能源產教融合共同體。由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天津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弗蘭德傳動系統有限公司、天津市特變電工變壓器有限公司等企業,南開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共同牽頭,天津大學、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天津中德套用技術大學、天津市職業大學等院校參與,組建新能源產業鏈產教融合共同體。實行校企聯合培養,開展“入學即入職、學習即上崗、畢業即就業”培養模式試點。組建“科學家+工程師”導師團隊,以企業一線攻關項目為牽引,培養緊跟產業疊代升級需要的現場工程師。以引企駐校、引校進企、校企一體等方式,建設新能源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校企共建新能源企業技術中心、產業技術實驗室、中試和工程化基地,圍繞新能源產業關鍵技術、核心工藝和共性問題開展協同創新,加快基礎研究成果向產業技術轉化。
3.組建智慧型供應鏈產教融合共同體。由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中國國際技術智力合作集團有限公司、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天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天津交通職業學院共同牽頭,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天津財經大學、天津商業大學、天津濱海職業學院、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北京財貿職業學院、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和機構參與,組建智慧型供應鏈產教融合共同體。推動企業、學校、科研機構圍繞數字零售、智慧型物流等供應鏈產業關鍵技術、核心工藝和共性問題開展協同創新,加快基礎研究成果向產業技術轉化。落地雙導師制,引導高校將企業生產一線實際需求作為工程技術研究課題、院校學生實踐項目重要來源。推行面向企業真實生產環境的任務式培養模式,企業依託或聯合職業學校、高等學校設立產業學院和企業工作室、聯合實驗室、創新基地、實踐基地等,形成智慧型供應鏈人才認證體系。
(六)創新普職融通機制
促進不同層次職業教育有效銜接,建立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滲透融通機制,深化中高職系統化培養,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成才通道,促進學生多樣化選擇、多路徑成才。
1.建設高水平職業技術大學和新型產業學院。以產業升級需求為導向,進一步最佳化教育結構布局,整合優質職業教育資源,組建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大學等本科層次職業學校,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層次和水平。聚焦科技創新到技術套用全流程,支持天津大學與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共建人工智慧產業學院、天津理工大學與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共建智慧海洋能源產業學院、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與天津市職業大學共建模具智慧型製造產業學院、天津中德套用技術大學與天津交通職業學院共建智慧型網聯汽車產業學院,構建卓越工程師、現場工程師、技術人員和產業工人梯度培養體系。
2.深化中高職系統化人才培養。持續實施職業教育創優賦能項目,支持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院校)多樣化發展,遴選3至5所學校試辦綜合高中。支持20所左右優質中等職業學校和15所左右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開展中高職系統化人才培養。在區域產教聯合體、產業鏈產教融合共同體中,選擇有基礎、有條件的中等職業學校聯合高等職業學校,開展中高職五年一貫制人才培養,研究制定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貫通式專業課程體系,探索一體化教科研機制和評價體系。
3.創新拔尖技術人才選拔培養機制。支持天津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天津中德套用技術大學等招收優秀中高職畢業生、生產一線優秀員工就讀職教本科專業;聯合重點行業企業招收符合碩士研究生報名條件,且在生產一線工作3年及以上、特別優秀的高職畢業生,以校企合作項目制方式培養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發揮中國(天津)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高技能人才培養示範引領作用,選拔優秀中高職畢業年級學生,實施“工匠涵養創新工程”,培養一批新時代“準工匠”。
(七)打造職業教育國際交往中心
積極服務全面開放新格局,持續辦好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深化魯班工坊建設,拓展職業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領域,提升職業教育國際化水平。
1.持續辦好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成立大會成果轉化與研究推廣中心,加速構建國際職業教育標準規則制訂和發布平台、國際職業教育發展研究平台和國際職業教育模式拓展推廣平台。編輯出版“職業教育國別研究叢書”,升級《職業教育研究》期刊。參與組建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聯盟,匯聚全球產業領域和教育領域專家資源,構建全球職業技術教育發展智庫新框架。
2.提升魯班工坊品牌內涵和價值。建立魯班工坊建設部市會商機制,推廣天津魯班工坊建設經驗,引領和帶動全國院校高質量開展海外魯班工坊建設。升級建設魯班工坊研究和推廣中心,深入開展魯班工坊規範標準研究和實踐成果分享,面向國內外發布魯班工坊建設與發展年度報告等系列研究成果。推行工程實踐創新項目教學模式,健全智慧財產權體系,推動參建院校、合作國本土企業和走出去中資企業聯合開發高質量專業標準、課程標準和教學裝備標準,冠名魯班工坊品牌商標。最佳化魯班工坊海外布局規劃,大力推進南美洲、南太平洋等地域的魯班工坊建設,持續完善亞洲、歐洲、非洲魯班工坊建設。
3.創新職業教育國際交往品牌。面向“一帶一路”、中亞、金磚、上合組織國家等,組織舉辦職業教育國際論壇、研討會,廣泛交流分享各國職業教育發展經驗,充分展現中國職業教育改革成果,提升中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和引領力。升級魯班工坊建設體驗館,創辦“外交官走進魯班工坊”、“境外媒體看職教”等品牌活動,拓展職業教育國際傳播渠道。支持中外高水平套用技術大學深入交流,支持天津中德套用技術大學等院校與國外套用技術大學合作共建工程師學院。
三、保障措施
(八)創新地方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堅持黨對職業教育的全面領導,成立由市委分管負責同志擔任主任的天津市職業教育工作委員會,統籌協調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工作,研究重大問題和重要政策。對職業教育改革創新進行總體設計、統籌規劃,最佳化各項資源配置,構建職業教育標準體系,健全質量評價和財政稅收保障機制。
(九)建立健全促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法規制度。研究制定天津市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促進條例,從法律層面保障和促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明確各方主體在產教融合中的職責、權利、義務及相關融合機制,明確激勵政策、救濟制度、監督檢查、法律責任等,為產教融合型企業的法律地位、培育儲備、建設路徑、評價激勵等提供法律保障,在產教融合形式、產教融合信息服務平台建設、產教融合推動學徒制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法律要求。
(十)構建職業教育發展投入新機制。健全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職業教育經費的機制,積極吸引社會資本、產業資金投入,支持職業教育重大建設和改革項目。鼓勵金融機構提供金融服務,支持發展職業教育。優先將符合條件的職業教育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預算內投資等支持範圍。
(十一)搭建產教融合供需信息共享平台。建設產教融合信息服務平台,動態發布企業人力資源需求、技術研發需求、項目合作需求和學校人才供給信息、科研成果信息等,定期發布人才需求預測及專業預警報告、產教融合績效報告等。建立產教融合創新大資料庫,建設智慧職業教育管理雲中心、職業教育資源雲空間、產教融合智慧型決策輔助系統等。支持天津大學設立國家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智庫。
(十二)最佳化技術技能人才評價與激勵機制。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在招錄、招聘技術技能崗位人員時,應當將技術技能水平作為錄用、聘用考試(考核)的主要內容。職業學校畢業生在落戶、就業、參加機關企事業單位招聘、職稱評聘、職務職級晉升等方面,與普通學校畢業生同等對待。在產教聯合體和產業鏈共同體中,對“高精尖缺”技能人才率先實行協定工資、項目工資、年薪制、專項特殊獎勵、股權期權激勵、技術創新成果入股等激勵辦法。支持高技能人才就業創業,提供場地支持、租金減免、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等政策扶持。培育一批“海河工匠”,持續開展勞模、高技能領軍人才進校園活動,厚植津門職教文化氛圍,大力營造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技能寶貴的社會風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