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積極服務國家和省重大戰略,把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類型教育定位,以深化產教融合為主線,以創新體制機制為突破口,以促進高質量就業創業和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不斷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辦學體制和育人機制改革,基本形成全省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生態,不斷健全符合職業教育發展規律的體制機制,大幅提升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為我省“兩個高水平”和“重要視窗”建設提供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支撐。
二、主要目標
(一)高標準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打造質量高地。健全中職—高職—本科—專業學位碩士等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實施省級高水平職業院校和高水平專業(群)建設計畫。到2025年,中職畢業生升入高一級學校比重達到50%以上,全省建成省級高水平高職院校15所、高水平專業群30個,省級高水平中職學校50所、高水平專業150個,省級高水平套用型本科高校20所,全國一流技師學院10所,全省職業教育綜合實力繼續處於全國第一方陣。
(二)高水平推進產教深度融合,打造融合高地。產教融合“五個一批”工程深入實施,校企協同育人和協同創新機制全面建立,需求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更趨完善。到2025年,培育10個以上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產教融合聯盟,建設20個以上集聚高素質人才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產教融合實踐基地,建成100個以上裝備水平國內一流、產教深度融合的實習實訓基地,培育300家以上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500個以上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
(三)高質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打造創新高地。職業院校布局和專業結構緊密對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科技研發與技術革新服務能力顯著提升,面向社會培訓能力不斷增強,職業院校承擔社會培訓規模和全日制學歷教育規模比例達到1.2∶1以上。
三、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
(一)加強與產業行業對接,健全專業設定動態調整機制。省教育主管部門加強工作指導,推動政府、行業、企業、職業院校共同對相關行業(專業)職業教育教學工作進行研究、指導和服務,指導職業教育與培訓工作;省發展改革、經信、人力社保、農業農村、衛生健康等部門定期發布產業發展規劃和人才需求,引導職業院校對接需求調整專業設定,淘汰不符合產業發展需要、重複率較高、培養質量不高的專業,形成有銜接、有層次的職業教育專業體系。最佳化全省高職院校和套用型本科高校布局,統籌推進專業結構調整。加強設區市對中職學校布局的統籌,形成錯位發展、特色發展、內涵發展的中職教育新格局。落實市縣政府舉辦中職教育的主體責任,集中資源辦強主幹專業,做特做精每一所中職學校。高質量辦好技師學院。
(二)加強與職業能力標準對接,構建具有浙江特色的職業教育標準體系。人力社保部門牽頭做好職業技能標準開發指導工作,對接國家職業標準,研究制定職業能力標準,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職業教育標準體系。聚焦省重點產業發展態勢,組織開發一批與職業能力標準相對接、與國際先進標準接軌的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支持地方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職業院校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專業教學標準,科學制定實施人才培養方案。完善教材編寫、審核、選用、更新和管理機制,推動學校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教材,確保教材隨產業發展及時動態更新。
(三)加強與生產過程對接,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健全德技並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強化思政課程,加強勞動教育,傳承弘揚工匠精神,培養崇尚勞動、敬業守信、精益求精、敢於創新的新時代技術技能人才。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符合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特點的教學新模式。借鑑“雙元制”等模式,全面推行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推進理實虛一體化的教學場景建設,深化教材教法和學業考核評價改革。按照國家部署,積極推進證書制度試點,鼓勵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鼓勵行業企業積極參與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遴選。借鑑國際先進經驗,深入推進部省與德國職業教育合作試點項目,帶動人才培養培訓模式改革。
(四)加強與工作崗位對接,分類建設實訓基地。充分調動各方資源,建設不同類型、不同功能、開放共享的實習實訓基地。推進職業院校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更好滿足原理套用、技能訓練等基本教學要求。支持行業企業建設一批實習實訓基地,圍繞十大標誌性產業鏈,每條產業鏈遴選認定3—5家先進制造業實訓基地。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同步納入實習實訓內容。支持規模以上企業按職工總數的2%—3%安排專業對口崗位接納學生實習。打造一批由政府、行業、企業、職業院校、社會培訓機構等獨建或合建的公共實習實訓基地,探索市場化運營,面向全社會開展學生實習實訓、社會培訓、職業技能鑑定、社會技術服務等公共服務。各地可通過政府獎補等形式對實習實訓基地給予一定支持。
(五)加強與行業企業對接,建設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完善教師多元培養機制,推動高校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聯合培養教師,加強職業技術師範院校建設,支持高水平工科院校舉辦職業技術師範教育。加強教師教學實踐能力培養培訓,完善職業院校專業教師企業實踐機制。鼓勵校企合作共建技能大師工作室,推動職業院校師資培養與企業技術創新互利共贏。支持高職院校對接本地重點產業集群,打造高素質“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到2025年,全省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的比重達到90%以上,建成20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站、100個省級教學創新團隊。鼓勵各地探索報備員額制、編制周轉池等管理辦法。完善企業經營管理者、技術人員與學校領導、骨幹教師相互兼職兼薪制度。率先在高水平職業院校試點探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激發辦學治校活力。鼓勵職業院校聘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社會能工巧匠等兼職任教,具備一定條件的可以聘任為產業教授。鼓勵地方結合實際制定產業教授隊伍管理辦法。
四、深化職業教育體制機制改革
(一)最佳化多元分層的招生制度。完善中職學校招生工作機制,有序擴大招生統籌範圍,有條件的地方逐步建立以設區市為單位的中職學校和普通高中統一招生平台,實行統籌招生,促進高中段教育協調發展。支持將按照國家高校設定規定進入高校序列的技師學院納入高職院校統一招生平台。健全“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職業教育考試招生辦法,完善中職學校、高職院校、套用型本科高校之間的升學通道,探索自主招生、統一錄取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招生模式,積極推動分類考試改革。
(二)完善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體系。進一步健全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立交橋”,構建學段銜接、技能遞進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深入推進中職學校與高職院校一體化人才培養試點工作。探索長學制、完全學分制和彈性學制,率先推動高水平專業群開展本科職業教育專業試點,在部分中職學校高水平專業開展五年制人才培養試點。完善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雙向互通機制,學生可以在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之間轉學、升學。鼓勵職業院校聯合中國小校開展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建設100個以上省級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基地(體驗中心),將動手實踐內容納入中國小相關課程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三)構建育訓結合的融通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新時代工匠培育工程。落實職業院校實施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並舉的法定職責,為技術技能人才持續成長拓寬通道。各地要支持和規範職業培訓,由人力社保部門統籌相關部門的技能培訓資源和項目,建立職業培訓服務平台,實行培訓項目公開競爭機制。職業院校要加強培養培訓工作一體化管理,推動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建立績效激勵機制,激發公辦職業院校開展社會化培訓等社會公共服務的積極性,在國有淨資產不減少的前提下,經批准後績效工資總量最高可上浮50%,學校在內部分配時應向一線教職工傾斜。經學校同意兼職從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和社會化服務等工作的教職工,其按約定取得的兼職報酬不受單位績效工資總量限制。教師依法取得的科研成果轉化獎勵收入不納入績效工資。
(四)構建優勢互補的協調發展機制。支持溫州、台州建設職業教育服務民營經濟發展創新高地,支持衢州開展“五統籌”職業教育發展省級試點,充分發揮杭州、寧波建設國家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的輻射引領作用,支持各地職業教育特色發展。建立教育、人力社保等部門定期協商工作機制,共同謀劃發展規劃,加強資源共建共享,推進職業教育統籌協調發展。將技工院校發展納入當地職業教育發展統一規劃,推動有條件的地方探索職業院校和技工院校統一歸口管理。促進職業院校與技工院校優勢互補,支持符合條件的技師學院按照國家高校設定要求納入高校序列,支持符合條件的高職院校增掛技師學院校牌,允許高職院校學生按國家職業標準規定的條件申報高級工。
(五)深化主體多元的辦學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推動職業教育由政府舉辦為主向政府統籌管理、社會多元參與辦學的格局轉變。支持國有大型企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依法舉辦職業院校,鼓勵支持行業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參與職業教育辦學。支持行業企業、產業園區、特色小鎮等以資本、技術、管理、設備或其他要素參與職業院校辦學,遴選10所左右省級混合所有制產業特色學院,培育20家左右省級職業教育集團,探索職業教育集團實體化運作。對參與職業教育辦學的企業,各地要按照有關規定,細化落實金融、財政、稅收、土地、信用等各項激勵政策。
(六)推進職業教育數位化轉型。堅持套用驅動,整合共享職業教育基礎數據,著力提升職業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構建“網際網路+教育”支撐服務平台,支持精品線上課程、專業教學資源庫等數字資源開發,促進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建設500門省級精品線上開放課程、100個省級職業院校智慧校園,實現校校建有智慧教室。
五、強化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中央和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各項要求,保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各級地方政府要加強對職業教育工作的指導,強化統籌協調。最佳化高職院校領導班子結構,班子隊伍中配備有專業背景、企業背景人員,加強整體能力建設。
(二)保障資金投入。完善職業教育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落實職業教育生均定額撥款制度,逐步改善職業教育辦學條件。從2020年起,地方政府建立與辦學規模、培養成本、辦學質量等相適應的財政投入制度,確保公辦高職院校(含技師學院、高級技工學校專科層次學生)生均財政撥款水平每學年不低於1.2萬元,中職學校生均公用經費逐步達到普通高中的2倍以上。
(三)創新督導評價機制。建立以產教融合、技能水平、就業質量、服務貢獻等為核心指標,政府、行業、企業、學校等多方共同參與的職業教育多元質量評價機制。加強教育督導,將職業教育發展納入對市縣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評價。實施好職業院校年度質量報告制度,強化人才培養過程質量監測,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加強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考核評價,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要將職業教育開展情況納入國有企業業績考核和履行社會責任報告。
(四)營造良好氛圍。推動制定《浙江省職業教育條例》,研究制定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相關配套政策。清理對技術技能人才的歧視政策,逐步提高技術技能人才收入水平和社會地位,不斷增強職業教育的社會吸引力。將職業院校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納入新時代工匠、特級技師、首席技師政策體系範疇,加大獎勵力度。對省級以上技能比賽獲獎者,可按規定認定為省技術能手、省青年崗位能手並給予獎勵,在職稱評聘等方面給予傾斜。注重發揮行業企業重要主體作用,遴選和褒揚一批產教融合業績突出的行業企業,推動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形成育人共同體。廣泛宣傳典型事跡和先進代表,積極發揮職業教育各類獎項的激勵作用,辦好職業技能大賽、職業教育活動周,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和制度環境。
政策解讀
《浙江省深化產教融合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已於近日印發,現解讀如下:
一、《實施方案》的制定背景
(一)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2019年,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把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強調了職業教育的類型教育屬性和產教融合的核心要義,並提出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落實育訓結合的法定職責等主要任務。
(二)落實人才強省、創新強省建設的客觀需要。省委十四屆七次全會《決定》提出,要建設高素質強大人才隊伍打造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實施新時代工匠培養工程。深化產教融合,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有利於進一步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為我省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特別是智慧型製造、數字經濟、生命健康等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提供足夠的高素質人力資源支撐。
(三)破解我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瓶頸問題的重大舉措。從現狀看,我省職業教育還存在專業設定聚焦度還不夠高、專業布局與行業企業匹配度還不夠高、課程與崗位對接度還不夠強、學生技能與崗位要求適配性還不夠準、雙師型教師隊伍不夠完善等問題,其根本原因在於產教融合還處於淺層次、低水平,以深化產教融合為主線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破題之舉。
二、《實施方案》的制定過程
去年下半年以來,成岳沖副省長推動方案研製工作,主持召開了行業企業、高等院校、專家學者、民主黨派人大政協代表等各層面會議,並帶隊專赴衢州、麗水等市開展專題研討,廣泛聽取各方面對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典型經驗和政策建議。在調研基礎上,研究起草《實施方案》,並徵求了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有關部門和各設區市政府意見,同步,通過教育廳官網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今年9月,《實施方案》按程式完成合法性審查,並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和省委深改會議審議通過後,形成了印發稿。
三、《實施方案》的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共分五部分。
(一)總體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深化產教融合為主線,以創新體制機制為突破口,為浙江“兩個高水平”建設和新時代“重要視窗”建設提供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資源支撐。
(二)主要目標。《實施方案》提出了“三個高地”的建設目標,即高標準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打造質量高地;高水平推進產教深度融合,打造融合高地;高質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打造創新高地。
(三)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加強“五個對接”,即加強與行業產業對接、與職業能力標準對接、與生產過程對接、與工作崗位對接、與行業企業對接,實現學校和企業的專業共建、標準共融、教學共育、基地共享、師資共培。
(四)深化職業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推進“六項改革”,即推進招生制度改革、培養體系改革、服務體系改革、協同機制改革、辦學體制改革和數位化轉型等,全面深化職業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建成國內領先、有國際影響力的職業教育發展標桿省份。
(五)強化組織保障。強化“四項保障”,即加強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保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正確方向;加大資金投入,完善高質量發展經費保障;建立以產教融合、服務貢獻等為核心指標的多元評價機制,強化質量保障;營造良好氛圍,不斷增強職業教育的社會吸引力。
四、《意見》的主要特點
(一)著眼做深產教融合。堅持把產教融合作為職業教育發展生態,從推動學校積極與行業企業做好人才培養“五個對接”著手,做深做實產教融合。
(二)著力提升社會服務。加強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預測和規劃,加強專業設定精準性。強化設區市對職業院校資源的統籌,最佳化資源布局。強化育訓結合,推進職業院校有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三)著重強化專業建設。通過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實施省級“雙高計畫”等項目,著力打造高水平專業群。深入推進部省對德合作職業教育試點項目,溫台職業教育國家改革試點,提升發展質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