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鑼鼓藝術
- 外文名:Percussion Art
- 遺產類別:民間音樂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編號:Ⅱ-123
- 批准時間:2008年
鑼鼓藝術按各地特色大致分為:雲勝鑼鼓、中州大鼓、鄂州牌子鑼、小河鑼鼓、漢沽飛鑔、常山戰鼓、太原鑼鼓、泗涇十錦細鑼鼓、大銅器、開封盤鼓、宜昌堂調、韓城行鼓。2008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
鑼鼓藝術(太原鑼鼓),山西省太原市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太原鑼鼓由有著悠久歷史的社鼓演變傳承而來,流行於山西省太原市及晉中、呂梁部分地區。其淵源可追溯到先秦時期,較早形成大約在南宋寧宗年間。太原鑼鼓以鐃、鈸的...
鑼鼓藝術(八音鑼鼓),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八音鑼鼓是廣東一種頗為特別的民間器樂,明末清初由粵東西秦戲清唱表演班傳入,並融合了粵劇唱腔和廣東音樂衍化而來,故民間又有“唱西秦”、“聽西秦”之稱...
鑼鼓藝術(大銅器),河南省遂平縣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大銅器起源於唐宋時期,主要分布在遂平縣及其周邊縣市。大銅器的演奏樂器主要有大鐃、大鈸、大鼓,附屬樂器則有二鼓、大鑼、二鑼、小鑔以及小鼓。大銅器的傳統曲牌...
鑼鼓藝術(開封盤鼓),河南省開封市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開封盤鼓原名“大鼓”,是開封市特有的一種民間廣場鼓舞樂,它與宋代至明代四百年間流傳於開封的迓鼓樂密切相關。開封盤鼓一般在集市、祭祀或節慶活動中表演,清代...
鑼鼓藝術(中州大鼓),河南省新鄉縣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中州大鼓形成於明朝萬曆年間,是豫北地區獨有的鼓、鐃、鑔相結合的民間藝術形式。中州大鼓在鼓類藝術表演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它主要有以下特點:其一,鼓大。...
鑼鼓藝術(韓城行鼓),陝西省韓城市地方特色民間鼓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韓城行鼓俗稱“挎鼓子”,是廣泛流行於陝西省韓城市境內的一種民間鼓樂形式。韓城行鼓具有悠久的歷史,據傳元滅金後,蒙古騎士在韓城敲鑼打鼓歡慶勝利,...
鑼鼓藝術(常山戰鼓),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常山戰鼓早在戰國時期就已具雛形,宋元時期表演成熟,明代進入興盛,是流行於河北省正定縣的民間鑼鼓表演藝術,因正定在歷史上屬常山郡而得名。常山戰鼓演奏...
壽州鑼鼓,安徽省壽縣傳統音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壽州鑼鼓是流傳於壽縣以及沿淮周邊縣、市的一種民間傳統表演藝術,是古老楚文化積澱的產物,是安徽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素有“會說話的鑼鼓”之譽,在沿淮地區獨一無二。所用主...
新中國建立以後,人民政府非常重視對“建始絲弦鑼鼓”的保護。1957年湖北省人民藝術劇院及湖北省歌舞劇院派出一批專家到建始採訪絲弦鑼鼓。上世紀60年代初到文化大革命前,縣歌舞團專門聘請著名藝人尹明河住團傳授“絲弦鑼鼓”近二年之久。...
鑼鼓藝術(宜昌堂調),湖北省宜昌市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宜昌堂調俗稱“堂鼓”“坐堂調”“坐堂吹打”等,是流行於湖北省宜昌市的一種民間音樂形式,因多用坐堂方式演奏而得名,其歷史悠久,除《楚辭》的相關記載外,...
鑼鼓藝術(泗涇十錦細鑼鼓),上海市松江區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鑼鼓簡介 鑼鼓藝術是中國較為常見的民間器樂演奏形式,它分布廣泛,在河北、天津、山西、上海、河南、湖北、山西等地都有流傳。雖然各地所用樂器不盡...
漢沽飛鑔,天津市漢沽區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08年6月7日,鑼鼓藝術(漢沽飛鑔)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Ⅱ-123。歷史淵源 漢沽飛鑔是天津沿海漁村一種綜合性的民間廣場...
鑼鼓藝術(小河鑼鼓),重慶市渝北區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小河鑼鼓的歷史可上溯至明末清初。據傳,公元1647年,蔣姓、唐姓兩姓世居的旺族在兩條小河交匯處修建大灣場,邀約當地蔣家、唐家、羅家的三支民間吹打...
潮州大鑼鼓作為古老的民俗文化,廣泛流行於粵東、閩南以及東南亞一帶,凡是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潮州大鑼鼓的風采。每逢年節或地區風俗佳節,大鑼鼓便聲震百里。淵源 原始時代 潮州鑼鼓樂藝術,是源遠流長,鼓,在原始時代已有,叫做“土...
“建始絲弦鑼鼓”便是其中猶為奪目的一朵。一、新中國成立以來對“絲弦鑼鼓”的調查收集整理保護簡況 新中國建立以後,人民政府非常重視對“建始絲弦鑼鼓”的保護。1957年湖北省人民藝術劇院及湖北省歌舞劇院派出一批專家到建始採訪絲弦鑼鼓。
山西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種原始崇拜意識也必然成為鑼鼓文化的深層核心。在山西屯留縣,傳說當地“瞪眼傢伙”這種鑼鼓藝術,最早用於敬神祭祀活動,或天旱求雨,鑼鼓手擂鼓時赤著身體,以示虔誠。在霍州一帶,傳說堯王時代當地便有...
角色的上下場勢,和在場上的動作表演,都要依照腳色行當,人物身份、性格、感情、行動和其所處的規定情景,需要用不同的鑼鼓點子給予配合,以幫助表現身段動作的規整性和情節、情緒上的連貫性。引導和結束唱腔 在漢族戲曲藝術中各種人物的...
鑼鼓藝術 (長勺鼓樂)是山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萊蕪市。基本情況 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類別屬於傳統音樂,級別是省級。傳承保護 2013年5月8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鑼鼓藝術(軟槌鑼鼓)鑼鼓藝術(軟槌鑼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鑼鼓藝術(軟槌鑼鼓)”項目保護單位萬榮縣軟槌鑼鼓研究會評估合格。
藝術特色 潮州鑼鼓從結構方面來看,主要是器樂曲牌與鑼鼓牌子的交替聯綴。特別是潮州大鑼鼓,它是依據戲曲舞台音樂移植的大型套曲,這類套曲具有情節,除器樂曲牌與鑼鼓牌子外,最初還有唱腔、唱詞,後來逐步去掉了曲(唱腔)、文(唱詞)...
這種獨具特色的三音歌不僅在薅草鑼鼓中有重要表現,而且常見於五峯縣境內流傳的號子、山歌、各類田歌及地方小調等,可謂五峰民間音樂藝術的特色。五峰土家族薅草鑼鼓調式從出現的頻率上看以徵調式居首,其他依次為羽、宮、商三種調式,角...
2014年7月18日,在文化部剛剛公示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名錄中,山西省共21個項目入選,皇甫鄉高家莊軟槌鑼鼓名列其中。歷史起源 軟槌鑼鼓因鼓槌用麻繩特製而得名,在 眾多的鑼鼓藝術中,獨樹一幟,是全國罕見的特色鑼鼓...
每年10月11日至20日,臨汾市都會舉行大型鑼鼓表演,在市中心的露天廣場上,來自省內外的鑼鼓高手雲集於此,各自亮出自己的拿手曲目,一爭高下。鼓聲節奏感強,雄壯威武,聲音可以傳到數十里開外。山西鑼鼓歷史悠久,是山西民間文化藝術的...
在淮海戰役中,藝人踴躍支前,鼓舞士氣,被淮海地區民眾親切地稱為“淮海鑼鼓”。工鼓鑼屬於吟誦類的傳統戲曲藝術,其聲腔是在海州一帶方言的基礎上轉化而來,帶有似唱非唱、說唱相間的特點。唱腔淳厚質樸,說表豐富多彩,活躍在街前屋後...
山西民間鑼鼓是一種古老的傳統鼓樂。鼓在山西,族旺支繁,既有自成一家的清鑼鼓,又有吹打鑼鼓、鼓舞、鑼鼓經及廟堂鑼鼓。豐厚的積澱,多彩的藝術,凝聚了多少民眾,又使多少中外學者專家把取景框對著它來。鼓文化已成為三晉文化的代表...
藝術源流 橋頭大鼓是流傳於山西省文水縣的傳統民俗文化,來源於當地農耕文化祈雨民俗活動,文水縣是中華農耕文明最早的發源地之一,華夏農業始祖曾教民稼穡於此,開闢了中國粒食之源。橋頭大鼓發源地是橋頭村,該村位於山西省文水縣城南,...
由於它擊奏多姿、威武雄壯,故稱“威風鑼鼓”。每逢過年過節、喜慶豐收、集會遊行,便會出現在民間。威風鑼鼓是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這種鑼鼓演奏形式開始於堯、舜時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蘭州太平鼓 基本信息 中文名:蘭州太平鼓 ...
既有自成一家的清鑼鼓,又有吹打鑼鼓、鼓舞、鑼鼓經及廟堂鑼鼓。清鑼鼓主要有《威風鑼鼓》、《太原鑼鼓》、《絳州鼓樂》等。舞蹈鑼鼓是融舞蹈與鑼鼓於一體,鑼鼓演奏者也是舞蹈表演者,亦稱鼓舞。這是一種比較占老的藝術形式,山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