鑼鼓藝術(漢沽飛鑔)

鑼鼓藝術(漢沽飛鑔)

漢沽飛鑔,天津市漢沽區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08年6月7日,鑼鼓藝術(漢沽飛鑔)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Ⅱ-12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鑼鼓藝術(漢沽飛鑔)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 申報地區:天津市漢沽區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文物保護,

歷史淵源

漢沽飛鑔是天津沿海漁村一種綜合性的民間廣場藝術,它集民間音樂、舞蹈、武術於一體,主要流行於天津市漢沽區。漢沽飛鑔大約產生於清代光緒初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飛鑔單名叫“飛鈸”,鑔原是一種武器,漢沽人以打魚為生,船上都備有飛鑔,用以引誘魚蟹入網。每次出海前各村老少都要打飛鑔,祈禱親人平安返航,後來這一行為逐漸發展成民間喜慶酬神活動。

文化特徵

漢沽飛鑔原以四對鑔、一面大鼓、兩面大鐃為演奏樂器,鑔既是樂器又是舞蹈道具,還配有紅綠色的綢帶等飾品。耍鑔有多種特殊技法,主要包括淴鑔、鑔縷、掏鑔、懷鑔、分鑔等,表演與大鼓、大鐃有機結合,在【吵子】、【麼二三】、【長量】、【進香】等鼓點中盡情舞耍。飛鑔的表演動作包括老樹盤根、插花蓋頂、亮翅等,常用隊形主要有“圓圈”、“二龍吐須”、“交插”、“穿襠”、“眾星捧月”等。表演時動作大開大闔、剛勁有力,表演者不僅需具備強健的體魄,還要有弓背欠腰的武術功底,手、眼、身、步密切配合,方可產生協調統一的效果。

文物保護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鑼鼓藝術(漢沽飛鑔)項目保護單位天津市濱海新區文化館評估合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