鑼鼓藝術(泗涇十錦細鑼鼓)

鑼鼓藝術(泗涇十錦細鑼鼓),上海市松江區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鑼鼓藝術(泗涇十錦細鑼鼓)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非遺類別:傳統音樂 
  • 非遺編號:Ⅱ-123 
  • 申報地區:上海市松江區 
  • 保護單位:上海市松江區泗涇鎮社區服務中心(上海市松江區泗涇鎮文化體育服務所) 
鑼鼓簡介,文化特徵,傳承現狀,

鑼鼓簡介

鑼鼓藝術是中國較為常見的民間器樂演奏形式,它分布廣泛,在河北、天津、山西、上海、河南、湖北、山西等地都有流傳。雖然各地所用樂器不盡相同,但大都以鑼、鼓、鐃、鈸等大音量打擊樂器為主,節奏激越鮮明,演出場面壯觀,藝術風格以氣勢磅礴、威武熱烈見長,主要在各種民間吉慶、典禮場合演奏。
松江古戲樂是流傳於上海市松江區民間的一個古老器樂種類,它源於明代萬曆年間松江地區的“十樣錦”等民間吹打樂,系以集錦方式將不同戲曲劇目中的人物演唱片段、伴奏(過門)音樂、民歌小調等有機融合在一起,形成別具特色的曲式和旋律。其代表作“十錦細鑼鼓”主要由松江泗涇鎮民間演出團體“陽春堂”傳襲,已傳七代,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文化特徵

松江古戲樂主要是由戲曲音樂和民歌小調轉變而來,一方面帶有戲曲音樂的特點,一方面又從曲的角度對原有的戲曲和民歌音樂進行了融匯改造,形成獨立的音樂樣式。泗涇十錦細鑼鼓具有南昆軟、糯的藝術特色,文而不武,雅而不鬧,柔和而不粗獷,節拍鮮明,節奏感強,表現十分細膩,明顯區別於一般鑼鼓經。演奏時一人要兼帶幾件樂器,敲一段鑼鼓點板後,再拿起絲竹演奏,交替進行,一專多能。即使是敲鑼鼓經,也要求同時掌握幾種樣式。
松江古戲樂是古代吳音的傑出代表,泗涇十錦細鑼鼓更是為古代戲曲和民間音樂的深入研究,包括對某些戲曲音樂原初形態(包括曲牌)、音樂諸要素配置狀況、演唱方式、發聲方法等的研究提供了活的范型。

傳承現狀

隨著上海郊區城市化進程的加速,鄉土文化、民間藝術正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在前輩藝人不斷衰老、新傳承者越來越少的現實狀況下,泗涇十錦細鑼鼓前景堪憂,亟待加強保護措施。
保護措施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鑼鼓藝術(泗涇十錦細鑼鼓)》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為上海市松江區泗涇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上海市松江區泗涇鎮文化體育服務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