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府發〔2016〕10號,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銅仁高新區、大龍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工作部門: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貴州省職業教育條例》和教育部、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推動我市現代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全面提升全市職業教育質量和技能水平,促進職業教育更好更快發展,結合銅仁實際,提出如下意見:總體思路和基本原則;政策及措施;組織和保障。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貴州省職業教育條例》和教育部、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推動我市現代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全面提升全市職業教育質量和技能水平,促進職業教育更好更快發展,結合銅仁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思路和基本原則
(一)總體思路。
堅持依法治教和人才強市戰略,以“最佳化結構,提高質量,特色發展,突出效益”為重點,以改革為動力,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建立以高等職業教育為主體,以中等職業教育為補充、中高職銜接、職前職後互為溝通、公辦與民辦共同發展且具有銅仁特色的職業教育體系。推動職業教育向規模化、集團化、品牌化發展,促進職業教育與市場需求、勞動就業緊密結合,努力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發展、社會公共服務和勞動者的需要,為我市建設和諧社會和實現同步小康培養大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市級統籌,建立市政府牽頭抓總、各區(縣)政府分級管理、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攻堅體制,根據職業教育辦學實際和發展需要,明確職業教育攻堅重點。
——堅持政府主導,發揮行業企業作用,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形成公辦與民辦共同發展的多元化、開放式辦學格局。
——堅持按照產業布局,整合教育資源,探索集團化發展道路,最佳化職業院校(職教中心)布局,調整專業結構,適應經濟發展和社會公共服務的需要。
——堅持促進就業,突出技能訓練,實施靈活多樣的人才培養模式,增強職業教育的套用性和針對性,圍繞兩大戰略行動、三大跨越工程和推動“四化同步”發展,抓好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培訓。
二、主要目標
到2020年,形成我市與現代產業體系相匹配,與扶貧富民相適應,辦學類型和學習形式多樣、中高職有機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立互動通,學校、企業、社會相互融合,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民族特色,適應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一)辦學條件基本達標。各區(縣)根據需求因地制宜的各自辦好1所新型中等職業學校(職教中心),市級統籌辦好13所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在辦好銅仁職業技術學院、銅仁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等高職院校的基礎上,新增貴州健康職業技術學院,支持貴州工程職業學院發展。到2020年,實現全市中等職業學校、高等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基本達到國家規定的辦學標準。
(二)結構規模更加合理。總體保持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大體相當,高等職業教育提升辦學水平、滿足社會需求,總體教育結構更加合理。到2020年,中等職業教育(含技工教育)在校生達到5萬人,高等職業教育(含技師、高級技師)在校生達到2萬人,完成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年均10萬人次。
(三)專業設定更加最佳化。合理設定專業,按照社會需求辦學,建立專業設定隨產業發展動態調整機制,培育優勢專業,打造品牌專業,拓展新興專業,發展一批與區域經濟社會和行業產業緊密聯繫的特色專業和專業群。
(四)辦學水平普遍提高。打破部門、行業、校際界限,推進職業院校公共實訓基地和“一體化”教學實訓項目建設,實習實訓條件滿足教學需求;師資隊伍結構更加合理,專兼職技能型教師占教師總數比例達到60%以上,特色名校建設工程取得實效,建成3—5所省內一流的示範性職業院校。
(五)辦學體制機制更具活力。最佳化職業教育集團化管理模式,按照“政府主導、行業指導、龍頭帶動、社會參與”的原則,建立和完善“在市政府領導下,教育主管部門統一管理組織,以專業為紐帶,高職院校引領,縣校合作,行業支持,社會參與,全日制與非全日制並重、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並舉的終身教育體系”的辦學管理體制和機制。推動職業教育資源向優勢學校、重點專業集中,支持辦學水平高、效益好的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對各區(縣)中等職業學校、行業職業教育資源進行統籌,促進職業教育與經濟建設緊密結合。鼓勵公辦職業學校廣泛吸收民間資金,積極探索以公有制為主導、產權明晰、多種所有制並存的辦學體制,增強職業學校的辦學活力。
(六)發展環境明顯改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理順職業教育管理機制,形成政府主導、市場引導、行業指導、企業和社會共同參與、教育主管部門統一管理、公辦與民辦職業教育共同發展的辦學格局。打通中職—高職—本科銜接的通道,讓職業教育就業有優勢、升學有通道、發展有保障的優勢得到認可,使全社會支持和參與職業教育的氛圍更加濃厚,加快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更加堅定。
三、政策及措施
(一)適度擴大規模,科學調整空間布局。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重點突破”的原則和“一領、二擴、三建、四提升”的工作思路,最佳化辦學資源配置,打造功能齊全,職能突顯,特色鮮明的銅仁職業教育品牌院校,全面提升職業教育辦學質量和效益。到2020年,全市共建成銅仁市工業學校、銅仁市旅遊學校、銅仁市醫護學校、銅仁市交通學校、烏江電子科技學校、黔東北生物藥業學校、武陵山民族藝術學校、黔東營養健康學校等8所公辦中職學校,實現集團化、集群化、規模化、專業化辦學,在校生規模達到5萬人。各區(縣)政府要統籌規劃高中階段教育發展,按照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在校生規模大體相當的要求,加強對中職招生工作的領導,將高中階段教育招生增量部分用於擴大中等職業教育規模。
(二)建立完善經費保障機制,加強基礎能力建設。
1.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支持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意見》(黔府辦發〔2013〕48號),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大資金籌措、投入力度,實行多渠道籌措經費的辦法,積極引導行業、企業和民間資金舉辦職業教育。通過“向上要、財政給、社會融、企業投、對口幫、存量換”等舉措加大對職業教育發展經費的投入和融資力度。做好項目規劃,加大爭取國家、省級職教專項經費支持力度。市級財政要通過整合相關資金,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支持職業教育發展,按標準安排職業教育經費,落實相關政策。教育費附加支出中用於職業教育的比例不得低於30%,確保職業學校存量資產用於職業教育,不擠占挪用職業教育經費。
2.中等職業學校經主管部門審核、財政部門審批,可以使用非教學資產抵押或收費權作擔保籌措發展資金,改善辦學條件。
3.啟動市級公共實訓基地、“一體化”教室、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工程。按照多元化投入、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的方式,在全市建成一批開放式、資源共享型的公共實訓基地、“一體化”教學實訓室、技能大師工作室。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向學校、社會提供教學實訓、技能鑑定、技能培訓和技術研發等服務。鼓勵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圍繞我市主導產業,共建技術工藝和產品開發中心、實驗實訓平台、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從中遴選面向全市的新技術新工藝培訓基地和推廣中心,並給予支持。
4.啟動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工程。加快職業院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職業院校校園網路設施,配備夠用適用的信息化教學設施。搭建職業教育資源服務平台,建設一批數字資源開發套用基地和職業教育數字資源庫,推進優質數字資源共建共享。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工程,實施數位化校園建設計畫,開展職業院校數位化校園建設試點。到2017年,完善建設網路設施,建成多媒體教室,仿真實訓室,電子閱覽室等200個信息化教學設施。到2020年,示範性職業院校全面實現數位化校園。
(三)推進辦學體制機制創新。深化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導、院校自主、充分發揮行業企業作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多元化辦學格局。職業院校在專業設定和調整、人事管理、教師聘用、收入分配等方面依法享有自主權。支持企業和行業組織利用資源、技術、信息等方面的優勢,促進院校、校企之間資源共享、合作辦學;支持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抓好高等、中等職業教育資源統籌規劃,最佳化資源配置,打破地域、部門、行業界限,進一步破除舊體制下形成的條塊分割、多頭管理、重複建設的狀況,盤活資源,整合力量,建設一批裝備水平高、師資力量雄厚、辦學規模大、教學質量高、特色鮮明的現代化職業院校。
(四)構建“中高本貫通”的職業教育立交橋。採取中職推優、單獨招生、自主選拔、註冊入學試點、五年一貫制、“3+2”分段制等方式,加強中高職銜接,擴大五年制中高職貫通、“3+2”或“2+3”聯合培養、“3+4”辦學模式、中職單報高職招生規模,拓寬職業院校學生的發展渠道。力爭40%以上的應屆中職畢業生進入高職院校學習。
(五)加快集團化發展,推進資源的共建共享。推動職業教育向集團化、緊密型、集約化方向發展,並做實做大做強,力爭擠進全國300所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骨幹職業教育集團。銅仁職業技術學院要切實加強自身建設,在集團化辦學中充分發揮統籌管理、骨幹支撐、示範引領和中心輻射作用;各區(縣)中職學校(職教中心)、各行業科研院所要主動加入職業教育集團,與其他成員共同發展。職業教育集團成員要按照職業教育集團建設要求,支持集團整合院校、行業、企業教育培訓資源,在專業設定、教學計畫、培養目標、實習實訓基地、師資力量、教學設備、工作質量標準和人才考核評估標準、畢業生就業等方面進行有效統籌,實現資源共享共贏。鼓勵和支持職業院校、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在重點實驗室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產學研結合、技術服務等方面開展深層次合作,實現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六)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強化德育工作,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職業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實訓實習、學校管理、校園文化、志願服務、職業指導、心理輔導等各個環節,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允許職業院校根據教學、實習、崗位體驗等需要,在不減少總課時的前提下,自主調整教學時間。全面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鼓勵和支持企業辦校或校辦企業。面向進城務工人員、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員,開展學歷教育或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就業創業能力。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科學設定課程,建設精品課程和精品教材,打造品牌專業,培育特色學校。高度重視實踐實訓環節教學,大力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活動,提高職業學校師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水平。建立健全職業教育教學研究機構,加強對職業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導,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七)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取得職業院校學歷證書的畢業生,參加與學科專業相關的中級職業技能鑑定時,免除理論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可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用工單位招錄職工必須堅持持證上崗制,嚴格執行“先培訓、後就業”“先培訓、後上崗”的規定,從取得職業學校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培訓合格證書的人員中錄用。加大就業準入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營造良好的企業用工環境。
(八)促進民辦職業教育加快發展。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落實《銅仁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民辦教育發展的決定》等支持民辦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民辦職業學校與公辦職業學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依法加強對民辦職業學校的管理,確保其依法辦學、健康發展。
(九)切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堅持精幹高效、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原則,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核定教職工編制。拓寬專業教師的來源渠道,職業學校可在不突破核定編制的前提下,招聘高等學校畢業生或企事業單位生產一線的技術人員,並可暫緩教師資格的限制。在參加人事、教育部門組織的公開招聘考試中,考試考核合格的即予以聘用,被聘用者三年內應取得相應的教師資格證,對未取得教師資格的不予聘用教師崗位或予以解聘。鼓勵企事業和科研單位人才到職業學校兼職任教,對兼職人員在同行業職稱評聘中優先評聘,其任教情況作為工作業績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著力做好選拔骨幹教師參加國家級、省級培訓的工作,到2017年將全市職業學校的專任教師輪訓一遍。落實職業學校教師每兩年必須有兩個月到企業一線實踐的制度。建設一支適應現代職教發展需要、專兼職合的教師隊伍,“雙師型”教師占專業教師的50%以上。市、區(縣)政府在開展教師評先選優工作時所推薦的職業教育教師應占一定比例,職業院校的高級職稱設崗比例應高於普通高中2個百分點,並享受相應待遇,逐步形成吸引人才、穩定隊伍、促進發展的良性用人機制。
(十)落實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各區(縣)要把職業學校建設和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年度計畫,優先保障職業學校建設用地需求,簡化審批手續。市、區(縣)政府安排資金資助職業院校和企業聯合設立職業教育實習實訓基地、合作建設實驗室或生產車間等校企合作項目。對與職業院校合作開展職業培訓並取得顯著成績的企業給予獎勵,對職業院校參與企業技術改造、產品研發、科技攻關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給予資助或獎勵。職業院校師生擁有智慧財產權的技術開發、產品設計等成果,可依法依規在企業作價入股。職業學校引進的企業或職業院校舉辦企業或經營性實訓基地,執行國家校辦產業優惠政策。
(十一)推進縣域農村職業教育發展。各區(縣)政府在鞏固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同時,要按照市政府的統一規劃,集中人力、財力和物力,重點辦好1所有特色、就業率高、主要服務於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模適度的中等職業學校或職教中心。鄉(鎮)要積極利用農村教育資源,結合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等建設,辦好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形成以縣級職業學校(職教中心)為龍頭、各類培訓機構積極參與的農村職業教育和培訓網路。
四、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加強對加快現代職業教育工作的領導,市一級成立以市長任組長,常務副市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各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另行文),並建立以常務副市長、分管副市長為召集人、相關部門為成員的職業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專題研究、解決職業教育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各區(縣)要建立相應的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及聯席會議制度,把職業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制定職業教育發展計畫,切實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明確工作職責。
市人民政府:負責統籌領導全市加快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工作;設立落實市級職業教育發展專項經費;整合職業教育和培訓資源,合理調整學校布局,支持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重點建設一批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加強薄弱學校建設;對各區(縣)政府、市直有關部門發展職業教育的工作進行指導、督促、檢查評估、考核驗收。
各區(縣)政府:負責轄區的職業教育發展工作;制定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計畫和實施方案,設立專項經費,多渠道籌措經費,保證本區(縣)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最佳化高中階段教育結構,確保國中畢業生就讀高中階段學校的比例大體相當;集中人力、財力、物力重點辦好1所中職學校(職教中心);按期完成職業教育發展任務。
市教育局:負責全市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組織協調;分解目標任務;指導各區(縣)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工作;強化對各區(縣)職業學校統籌管理力度;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協助市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對各區(縣)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工作進行督導、評估。
市發改委:要把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作為重點,將職業教育院校建設納入社會經濟發展總體規劃,重點支持職業教育示範學校和薄弱中職學校建設;協同教育、財政部門制定中職基礎能力建設規劃;指導各區(縣)發改部門落實規劃。
市財政局:按照確定的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任務,抓好經費投入;落實國家、省、市有關職業教育發展的相關政策;把職業教育納入公共財政扶持範圍;加大投入力度,調整財政的支出結構;調劑、處置、監管相關國有資產;對職業教育學校的學生,按照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執行;指導各區(縣)財政部門落實職業教育發展經費。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會同有關部門為中職學校聘用專業教師提供優惠政策;指導教育部門做好中職教師專業技術職務的評聘工作;抓好人事代理、檔案管理、畢業生就業指導等公共服務;加強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組織實施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資格培訓,完善在職業學校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有關政策;規範勞務中介服務;嚴格執行勞動就業準入及其監督檢查制度;指導各區(縣)落實相關政策。
市國土資源局:按照有關規定,將中職學校建設用地列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範圍,納入土地利用年度計畫,依法保障中職學校用地。
市編委辦:會同市教育、人事、財政等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核定中職學校教職工編制並組織落實,審核各事業單位的章程。
市農委:組織實施農業從業人員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作,完成培訓任務。
市扶貧辦:負責農村貧困地區勞動力界定、培訓工作,組織各區(縣)培訓基地抓好轉移服務工作。
市城鄉規劃局:在總體規劃基礎上,做好對職業院校規劃的技術指導及規劃審批服務,指導各區(縣)規劃部門配合教育部門做好規劃編制工作。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指導各區(縣)建設部門認真做好校舍勘測、設計、施工質量安全管理和竣工驗收備案並簡化手續。
市地稅局:貫徹落實國家扶持職業教育發展的有關稅收政策。
市審計局:依法對公辦職教經費的籌措、使用和管理進行審計監督。
(三)嚴格督查考核。將職業教育工作作為考核領導幹部政績的重要指標,納入對各區(縣)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的目標考核管理,並接受社會監督。把職業教育督導作為教育督導的重要內容,加強對職業教育的評估檢查,促進職業教育健康發展。
(四)加強輿論宣傳。不斷加大媒體宣傳力度,通過設立“職教宣傳月”,宣傳職業教育先進典型、成功事跡和重要貢獻,逐步提高生產一線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引導全社會樹立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技術、尊重創新的觀念,在全社會真正形成人人關心、支持和重視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良好氛圍。
2016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