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

鶴壁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

鶴壁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是鶴壁市人民政府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進一步滿足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要制定的實施意見,發布於2015年3月26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
為認真貫徹落實《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實施職業教育攻堅二期工程的意見》(豫政〔2014〕48號)和《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意見》(豫政〔2014〕75號),鞏固擴大我市職業教育攻堅成果,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進一步滿足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要,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按照“三改一抓一構建”和“六路並進”的職業教育工作思路,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以品牌示範院校和特色院校建設為抓手,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統籌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大力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一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基本原則。堅持政府推動、市場引導,既要發揮政府保基本、促公平作用,又要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堅持加強統籌、分類指導,協調發展各級各類職業教育,加強行業部門對職業教育的指導;堅持服務需求、就業導向,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堅持產教融合、特色辦學,強化校企協同育人,突出職業教育辦學特色;堅持系統培養、多樣成才,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緊密銜接,加強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溝通,搭建多元互通的人才成長“立交橋”。
3.目標任務。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鶴壁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職業教育結構規模更加合理。全市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規模達到3萬人,高等職業院校在校生規模達到2萬人;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達到30萬人次。
——院校布局和專業設定更加最佳化。辦成1所套用型本科院校;高標準建設3所高職院校,將11所中等職業學校最佳化整合為6所;重點建設3所國家中職改革發展示範校,創建省品牌示範院校3所以上、省特色院校4所以上;重點建設20個市級示範性實訓基地、15個市級品牌專業和20個市級特色專業。
——職業院校辦學水平全面提升。職業院校辦學條件達到國家規定標準;“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的比例達到70%以上;學生獲取“雙證書”率達到90%以上;中、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率分別保持在95%和90%以上。
——職業院校辦學活力明顯增強。具有鶴壁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制度基本建立,政策措施進一步健全,監管機制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發展環境更加最佳化,支持和參與職業教育的氛圍更加濃厚,職業教育辦學形式更加靈活,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多種辦學形式共同發展;全社會人才觀念顯著改善,學生技能水平明顯提升,勞動者就業更加充分。
二、創新機制,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4.全面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水平。各縣區政府要制定統籌發展高中階段教育的意見,落實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大體相當的要求。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基礎能力建設,通過加大投入、資源整合、布局調整等措施,到2020年,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條件基本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
5.創新發展高等職業教育。通過引進、合作辦學、聯合培養等方式培養本科層次技術技能人才,探索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做好依託鶴壁職業技術學院與河南理工大學合作舉辦套用技術本科學院有關工作。支持鶴壁汽車工程職業學院與有關高校和機構合作辦學。專科層次高等職業院校要密切產學研用合作,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搭建產學研用結合的技術推廣服務平台,重點服務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
6.深化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改革。探索職業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試點。推動公辦職業院校改革辦學體制,支持公辦職業院校吸納行業、企業、科研院所、社會組織、個人等參與辦學。探索公辦和社會力量舉辦的職業院校相互委託管理和購買服務的機制。進一步健全政府購買服務、助學貸款、基金獎勵、捐資激勵等制度,落實教育、財稅、土地、金融等政策,引導各類辦學主體通過獨資、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舉辦職業教育,落實民辦與公辦職業院校的同等法律地位,推動公辦和民辦職業教育共同發展。鼓勵行業企業與職業院校聯姻組建職業教育集團,力爭到2020年建成3—5個職業教育集團。
7.改革職業院校管理體制。擴大職業院校在專業設定和調整、人事管理、教師評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辦學自主權。建立學校、行業、企業、社區等共同參與的學校理事會或董事會。建立企業經營管理和技術人員與學校領導、骨幹教師相互兼職制度。完善教職工績效考核內部分配機制。
8.改革職業教育財政撥款方式。在公辦職業院校實行按專業大類、在校生規模和就業狀況核定財政撥款的方法。進一步加大職業教育專項投入,對公辦職業院校實行“以補促改”,對民辦及企業舉辦的職業院校實行“以獎代補”。財政撥款重點支持專業設定符合市場要求、教學質量高、就業率高、在校生規模大的職業院校。
9.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積極推進“文化素質+職業技能”、單獨招生、綜合評價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試等考試招生辦法,為學生接受不同層次高等職業教育提供多種機會。適度提高高等職業院校招收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比例。統籌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繼續教育發展,建立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推進學習成果互認銜接。探索搭建高等職業教育與技師教育的培養途徑。
10.完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交流機制。探索建立符合我市職業教育實際的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運行機制,成立鶴壁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委員會。建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激勵制度,對校企合作成績突出的企業和職業院校給予獎勵。積極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鼓勵行業和企業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業教育,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企業因接受實習生所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按現行稅收法律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對舉辦職業院校的企業,辦學符合職業教育發展規劃要求的,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給予支持。對職業院校自辦的以服務學生實習實訓為主要目的的企業或經營活動,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稅收等優惠。
11.建立職業教育教學質量評價保障體系。職業院校要建設教學基本信息採集與管理系統,建立職業教育質量評價保障體系。開展以服務貢獻為主要內容的績效考核,認真做好學生公共基礎課水平測試與專業技能考核工作,切實保證人才培養質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職業教育辦學、管理和評價,逐步建立健全以行業、企業、非行政部門為主體的第三方評價機構,定期對職業院校開展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教師隊伍建設、信息化建設、畢業生就業狀況、資金投入等進行評估。
12.加強職業道德、職業精神教育。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成人成才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人才培養全過程。要根據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特點,切實加強職業精神、職業道德、法律意識、交流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等職業素質培養,著力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責任意識,提高勞動者的綜合素質,培養德技雙馨、身心雙健的技術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
13.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實施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計畫,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職業院校可以將編制總數的30%用於聘任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作為兼職教師。開展職業教育教學專家評選工作和職業教育教學名師評審、認定工作。重點支持建設10個左右由企業、職業院校的高技能人才領銜的技能大師工作室。加強校長、教學管理和教學研究人員培訓,實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師全員培訓制度,專業教師每兩年到企業專業實踐的時間累計不少於2個月。
14.加快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到2020年,全市職業院校基本建成標準化數字校園,基本實現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支持與專業課程配套的虛擬仿真實訓系統開發與套用。推廣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實時互動的遠程教學。加快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設,加強對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的培訓。
15.深化職業教育“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突出做中學、做中教的職業教育教學特色,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養模式。開展教學、學習、實訓相融合的教育教學活動,實現專業與企業崗位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在普通國中和高中階段學校開設職業發展規劃課程。健全職業教育技能大賽制度,深入開展職業技能競賽和素質能力比賽活動,對在國家、省競賽活動中的獲獎者給予獎勵。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科研和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勵制度,用優秀成果引領職業教育改革創新。
16.大力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堅持“六路並進”,統籌安排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農業、民政、扶貧、殘聯等部門的職業培訓項目和資金,發揮各部門、各行業優勢,深入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加強企業職工培訓,企業要依法足額提取職工教育培訓經費,一般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1.5%提取,技能要求高、培訓任務重的企業按2.5%提取。建設一批示範性就業創業技能培訓品牌基地,全面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
17.加大對農村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積極發展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重點支持涉農專業建設。以加強縣級職教中心建設為重點,以爭創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為載體,完善各級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培訓網路。加強農村鄉鎮成人文化學校建設。加快縣域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提高職業教育服務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的能力。加快發展城鄉社區教育,積極創建國家級、省級社區教育實驗區和示範區。
18.推行“雙證書”制度和就業準入制度。支持符合條件的職業院校設立職業技能鑑定所(站),完善職業院校合格畢業生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辦法。認真執行就業準入制度,各單位所需人員要從取得相應學歷證書或培訓證書並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中錄用。結合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促進企業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鼓勵企業建立高技能人才技能職務津貼和特殊崗位津貼制度。
19.加強職業教育交流與合作。支持職業院校引進國內外高水平專家和優質教育資源,合作舉辦職業教育機構和實施辦學項目。鼓勵職業院校教師互派、學生互換。鼓勵支持校長和骨幹教師出國研修培訓。探索利用國內外資金髮展職業教育的途徑和機制。
20.持續推進職業教育重點項目建設。支持職業院校加強專業能力建設,培育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品牌示範性院校、特色院校和特色專業。調整和最佳化職業院校專業結構,重點建設好化工工藝、汽車運用與維修、食品檢驗與加工、金屬鎂精深加工、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服裝設計與製作等骨幹特色專業,以及現代服務業、現代農藝、畜禽生產與疫病防治等傳統優勢專業,重點建設20個市級示範性實訓基地。推動專業設定和我市產業需求有效對接,不斷提高職業院校的辦學水平及服務地方經濟的能力。
21.全面落實各項資助政策。實行普惠性的中等職業教育政策,從2015年秋季學期起,對各類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正式學籍在校生全部免除學費,一、二年級涉農專業學生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享受國家助學金資助。加強資金管理,嚴查“雙重學籍”“虛假學籍”等問題,確保資助資金有效使用。
三、完善措施,提高職業教育發展保障水平
22.完善投入機制。各縣區政府要多渠道籌措資金,建立與辦學規模和培養要求相適應的經費投入制度。各級財政要加大職業教育投入力度,逐步提高職業院校生均經費標準。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用於職業教育的比例均不低於30%。要建立職業教育經費績效評價制度、審計監督公告制度、預決算公開制度。
23.形成工作合力。各縣區政府要把職業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總體發展規劃,制定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計畫,明確工作職責,政府主要領導是發展職業教育的第一責任人,要親自抓、負總責。各縣區政府、各職業學校要各負其責,加強協調,通力合作,將改革發展目標任務和工作責任層層落實、分解到人,強力推進。建立職業教育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解決職業教育發展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24.強化督導評估。健全職業教育督導評估制度,將各縣區政府和市有關部門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情況、省市共建品牌示範院校和特色院校進展情況、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和引導社會力量辦學情況等作為督導評估的重要內容,督導評估結果作為各縣區政府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市教育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每年要對各縣區職業學校改革創新、校企合作、教學質量等方面進行督導。市財政局每年要對縣區職業教育投入情況進行專項檢查,檢查結果向社會公布。
25.營造良好氛圍。採取多種形式宣傳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先進事跡和重要貢獻,引導全社會樹立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技術、尊重創新的觀念,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營造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社會氛圍,提高職業教育社會影響力和吸引力。
2015年3月26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