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發展都市現代農業的指導意見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發展都市現代農業的指導意見》意在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精神,深度開發農業功能,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努力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經市政府同意就發展都市現代農業提出該指導意見。

基本介紹

簡介,具體內容,

簡介

渝府辦〔2013〕20號
主城有關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渝委發〔2012〕26號)精神,深度開發農業功能,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努力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經市政府同意,現就發展都市現代農業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具體內容

一、充分認識發展都市現代農業的重要意義
加快發展都市現代農業,對轉變主城郊區農業發展方式、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最佳化生產力布局,以及調節主城農產品供給、降低購銷成本、穩定農產品市場,具有重要意義。加快發展都市現代農業,有利於充分發揮主城區資金、技術、管理等優勢,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儲運等產業,推進三次產業融合;有利於改善城市生態人居環境、豐富城市居民文化生活、維護城市生態平衡、促進人與自然協調發展;有利於發揮示範、帶動、輻射功能,提高“四化同步”發展水平,促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主城涉農區政府和市政府有關部門要站在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高度,深刻認識加快發展都市現代農業的重要意義,大力引導城市資本、技術、人才等先進生產要素注入農業,切實提升農業產業化和服務社會化水平,為城鄉居民創造更多的就業增收機會,加快構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二、總體要求和基本原則
(一)總體要求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富民興渝”總任務,按照“服務城市、繁榮農村,提升農業、富裕農民,最佳化生態、拓展功能”的思路,以現代科技為支撐,以城市先進產業體系和經營形式為載體,以優良生態、優美景觀、優勢產業、優質產品為標誌,以高度市場化、集約化、產業化和信息化為特徵,努力打造集高效、生態、觀光、休閒、旅遊等為一體的都市現代農業示範區,實現都市現代農業跨越式發展。到2017年,主城涉農區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處於西部領先水平,在全市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
(二)基本原則
――市場導向,尊重民意。充分發揮市場需求的導向作用,圍繞主城居民所需,發展適銷對路的產品和產業,提高農產品商品化水平。堅持改善環境、提高產出效益與增加農民收入、調動農民積極性相結合,充分保護農民合法權益。
――科學規劃,合理開發。主城涉農區都市現代農業規劃要與本區城鄉規劃、產業發展規劃、農民新村建設規劃以及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等緊密銜接。在開發過程中,堅持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的原則,充分體現科學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
――政策引領,項目支撐。主城涉農區要通過制定靈活的支持政策,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增強社會投資的吸引力和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活力。加大項目謀劃、包裝、招商力度,強化項目運作、實施和管理,確保項目的質量和效益。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主城涉農區要結合自然優勢,突出區域特色,在深入調查、摸清實情的基礎上,針對區域位置、經濟基礎、自然條件、交通條件等差異實行分類指導,發展優勢特色主導產業。
三、工作重點
(一)搞好規劃布局
以主城8個涉農區為重點,大力發展都市現代農業。要與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相銜接,綜合考慮城鄉建設、新農村建設、環境整治、現代農業示範區(園區)各類專業專項規劃要求,明確土地使用性質和發展時序,促進城鄉相互融合、協調發展。規劃設計要與原有的地理位置、自然資源特徵、產業特色優勢、人文景觀、民俗文化、生態環境相結合,明確不同階段不同區域的發展重點。根據重慶大都市及其延伸地帶不同地域的資源狀況和功能特點,總體發展布局為“三圈四帶”,即城市農業發展圈、近郊農業發展圈、遠郊農業發展圈以及縉雲山、中梁山、銅鑼山、明月山四條帶狀山脈。
一是以景觀農業和會展農業為主的城市農業發展圈。主要布局在內環高速以內的近郊區,重點發展以花卉苗木、城市綠地、園林景觀、樓宇居室美化、農產品電子商務以及農產品展示交易等為主要內容的景觀農業和會展農業。
二是以精品農業和休閒農業為主的近郊農業發展圈。主要布局在外環高速路以內的近郊區,發揮該區域緊鄰城區的區位優勢,以直接服務城市消費為目標,重點發展園區農業、體驗農業、科普農業、創意農業、精品農業以及農產品交易市場、配送中心等,為市民提供調節城市生活節奏的休閒生活空間。
三是以規模化的產品農業和加工農業為主的遠郊農業發展圈。主要布局在外環高速以外的遠郊丘陵、嶺谷區及平壩,重點發展以規模化、專業化、區域化、標準化為目標的蔬菜、水果、水產、糧食、牧畜等名優大宗農產品生產和以加工為主要內容的產品農業與加工農業。
四是以特色農業和生態農業為主的山區生態涵養發展帶。主要布局在穿越重慶城區的縉雲山、中梁山、銅鑼山、明月山四條帶狀山脈,大力植樹造林,恢復森林植被、有效保護水體資源,積極挖掘山區獨有的森林資源潛力,發展林業和特色經濟林,打造山頂綠樹戴帽、山間果樹成行、山下美麗田園的農業景觀,大力發展以山區民俗游、生態游、溫泉游及高山養生養老等為主要內容的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和休閒農業。
(二)明確發展方向
一是生態農業。加強農業生態保護,營造城市綠色屏障。引導發展低碳農業,大力推進植樹造林,美化生態環境。實施鄉村美化工程,增加常綠樹、彩葉樹比重,擴大楊梅、柑橘等常綠水果種植,積極發展梨、李、桃、杏等賞花水果和竹、茶、木本花卉等環境友好型經濟作物。科學使用有機肥,大力推廣生物、物理防治以及生態控制技術。加大水稻季節性濕地生態保護力度。實施農業環境動態監測,加強面源污染治理。
二是休閒農業。大力挖掘農村自然、人文資源,著力構築多元化、複合型休閒農業體系。重點開發園區觀光型、參與體驗型、休閒度假型、養老養生型、科普教育型等現代農業休閒模式,發展各具特色的休閒觀光農業基地。建設一批市民農園、民居農莊、民俗觀光村和農業公園等農業旅遊重點景區,逐步形成近郊農家樂體驗游、遠郊鄉村特色游、溫泉生態游、高山納涼度假游、鄉村風情游多元發展的現代休閒農業格局。
三是設施農業。突出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等主要特徵,廣泛套用工程、生物、信息等現代技術,大力發展高標準設施農業。以龍頭企業和規模化專業鄉村為重點,發展日光溫室、塑膠大棚、網護果園、工廠化食用菌生產和工廠化水產養殖。
四是精品農業。以生產“名、特、優、新、精、細、美”農產品為重點,圍繞菜、果、魚、糧、牧五大優勢產業,推進專業化布局、精細化生產、標準化管理,大力生產具有地域特色的安全、綠色、優質、鮮活的高端農產品。重點建設園藝作物標準園、水產生態養殖示範場。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深入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識認證註冊,積極培育國內外知名品牌。加大珍稀農產品開發力度,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
五是創意農業。採用生物科技手段,通過改變農產品形狀、色澤和口味等特性,將文化元素融入農產品。開發農副產品加工,變農業副產品為傳統工藝品。嘗試田間地頭超市經營,實現時令農產品與消費者的零距離對接。深度挖掘和拓展農耕文化內涵,開發農業節慶、民俗展覽、農耕體驗等形式的服務產品。
六是種苗農業。充分發揮城郊的科技、資本和市場優勢,大力培育以農林牧漁良種種苗為核心的技術密集型種苗研發中心。加快種苗研發成果轉化,加大新品種引進力度,建設面向我市和西南地區的糧食、水果、蔬菜、水產、畜禽、林木、花卉等新品種(苗種)繁育基地和種苗交易平台。
(三)創新發展機制
一是建設一批都市現代農業園區。探索以“工業園區化”理念發展都市現代農業,把建設都市現代農業園區作為促進都市現代農業提速上檔和城鄉均衡發展的重要載體。採取優先配套基礎設施、優先配置生產要素、優先實施土地整理等方式,將農業生產用地進行整合,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都市現代農業園區;充分發揮園區的集聚效應,吸引各類生產要素向園區集中。重點扶持一批機制活、效益好、潛力大、帶動強的骨幹龍頭企業,提高都市現代農業經營水平。
二是發揮好村集體組織作用。探索村級集體資產的有效實現形式,創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子,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實力,鼓勵和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作為都市現代農業的經營主體,促進新農村建設、農村勞動力就業與都市農業建設協調發展,形成一批都市現代農業發達的美麗鄉村。
三是培育農村新型經營主體。鼓勵和引導農村土地向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流轉,對自身發展好和示範帶動作用強的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給予扶持補助。大力培育農業託管公司、農業科技服務公司、育苗公司、民營農業研究所等新型經營性服務機構,探索都市現代農業服務的系列化、經營化和社會化。
四是創新農民培訓方式。加強農業培訓,整合各級培訓資源,創新培訓內容和模式,紮實開展“陽光工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和“農民創業培訓”。把餐飲、賓館服務、禮儀、養老護理、農產品經紀等納入農民培訓內容,促進農民掌握適用技術,滿足都市現代農業功能拓展對農民素質的新要求,努力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合作、能服務的新型職業農民。
(四)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加快完善主城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認證、應急處置和風險評估體系,全面建立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公共服務機構,大力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建立健全產地準出、市場準入制度,確保上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依託生產基地、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率先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開展生產環境治理,規範技術操作規程,實施生產檔案記錄和包裝標誌管理,充分運用現代信息化手段率先實現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管理。緊緊抓住批發集散市場、骨幹經銷企業和重點大型商戶,強化外來農產品入市查驗和監督抽查,堅決杜絕不合格產品上市交易。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主城涉農區要將發展都市現代農業工作納入重要工作日程,精心組織、科學謀劃,加強指導、強力推進;要按照全市總體布局,結合當地城鄉發展規劃,堅持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因地制宜、避免重點產業和發展模式趨同化的原則,抓緊制定本行政區域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和年度實施計畫。市政府有關部門要結合工作職能,加強指導和服務,密切協作配合,形成推進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合力。
(二)強化政策支持
一是加大資金扶持。市級財政要將發展都市現代農業納入市級特色效益農業專項資金支持範圍,重點支持基礎設施等關鍵環節。主城涉農區要整合交通、環保、國土、農業、林業、農業綜合開發、水利等涉農資金,集中扶持都市現代農業。
二是強化政策支持。對都市現代農業企業優先評定市級產業化龍頭企業,符合《重慶市財政局農業專項貼息資金管理辦法》(渝財農〔2008〕503號)申報條件的享受市級龍頭企業貸款貼息支持。對屬於小微企業的都市現代農業企業予以重點扶持。鼓勵和支持利用我市現有地票制度,推進農村相對集中居住、住房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積極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保障都市現代農業配套建設空間。
三是明確用地政策。建立完善區級農村土地整理平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土地連片經營面積100畝以上,經營期限5年以上,並簽訂規範流轉契約的經營主體,在不破壞土地耕作層的前提下,根據種植和養殖的不同類別,允許其按占用經營面積3%―7%(最大面積不超過20畝)的土地,建造簡易設施作為生產輔助性用地。其用地性質按臨時建設用地管理,並按有關規定進行審批,期滿後自行拆除,恢復耕作。鼓勵農民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主城各涉農區要進一步強化耕地保護意識,嚴禁借發展都市現代農業之機變相從事房地產開發。四是創新金融服務。有序發展服務“三農”的小額貸款公司和擔保公司,大力推進農村“三權”抵押融資,積極探索擴大農村融資擔保抵押財產範圍,將擔保抵押品種從農用建築物擴大到種植、養殖等生物性財產。主城各涉農區和市政府有關部門要根椐各自職能職責,按照加快發展都市現代農業的要求,出台具體的扶持政策和實施細則。
(三)最佳化發展環境
都市現代農業採取市級指導、區級主抓、市場化運作的運行模式。都市現代農業園區和相關項目建設要簡化審批程式,嚴格限時辦結,實行“一站式”辦理,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簡政放權,加快建立以土地轉流、資金融通、信息服務、市場開拓、人才培訓等為主要內容的服務體系,積極營造投資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軟環境,促進都市現代農業跨越發展。要大力宣傳各地發展都市現代農業的成功經驗和典型案例,營造發展都市現代農業的良好氛圍。
(四)強化目標考核
主城各涉農區要建設1個以上都市現代農業園區,每年新建5個以上規模大、起點高、效益好的都市現代農業產業項目。市政府有關部門要據此建立健全考核體系,把發展都市現代農業的工作績效作為主城涉農區“三農”工作主要考核指標,每年進行嚴格的考核考評。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3年6月19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