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都市現代農業信息化的意見(試行)

2013年8月27日,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以成辦發〔2013〕44號印發《關於加快推進都市現代農業信息化的意見(試行)》。該《意見》分工作思路、主要目標、工作重點、保障措施4部分,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工作重點是:推進農業信息發布及時化;推進農業生產智慧型化;推進農產品行銷網路化;推進農業管理信息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都市現代農業信息化的意見(試行)
  • 頒發時間:2013年8月27日
  • 工作重點:推進農業信息發布及時化
  • 有效期:5年
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都市現代農業信息化的意見(試行)
成辦發〔2013〕44號
各區(市)縣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
信息化是“四化同步”的重要內容,是促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手段。為加快推進農業信息化步伐,推動我市現代農業領先發展,現提出如下工作意見。
一、工作思路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四化同步”科學發展路徑,圍繞建設全省“首位城市”要求和奮力打造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的發展定位,以農業現代化為發展方向,以物聯網信息技術套用為重點,著力完善智慧型化信息設施,加快建設新型信息化服務體系,全面構建現代化“智慧農業”信息管理平台,大力推動都市現代農業領先發展。
二、主要目標
力爭用5年時間,培育50家以上農業信息化示範企業(單位),建成50個以上基於物聯網技術套用的農業信息化示範基地,初步形成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全程信息化套用示範體系,基本建成都市現代農業管理信息系統,使全市農業信息化水平在中西部地區處於領先地位。
三、工作重點
(一)推進農業信息發布及時化。強化市和區(市)縣農村經濟信息中心職能,構建市、縣、鄉鎮、村(社區)四級信息發布體系;整合全市涉農信息資源,建立農業自然資源、農業生產經營管理、農產品市場、農產品價格、農業科技等資料庫。以都市現代農業管理信息系統為基礎,完善數據自動採集機制,強化數據自動處理、服務智慧型推送等功能,通過“新農通”、成都農業入口網站、“三農”熱線等信息載體,及時向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和廣大農民民眾提供科技、市場、價格、勞務、氣象等信息;鼓勵支持各類社會機構和涉農市場主體採取語音、簡訊、手機報、線上諮詢、遠程診斷、視頻點播、微博等多種方式 和載體,及時為農民提供個性化、專業化信息服務。
(二)推進農業生產智慧型化。鼓勵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業大戶(以下統稱農業市場主體)運用物聯網技術對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和水產養殖等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各種要素實施數位化設計、智慧型化控制,提升農業生產標準化、集約化、自動化水平。種植業生產上,在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基地特別是高端設施農業基地,積極推廣運用視頻信息和感測技術,加強對空氣濕度、溫度、二氧化碳、光照、土壤水分、肥力等的智慧型化控制,大力發展精準農業,大幅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養殖業生產上,在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小區(場),積極推廣設施養殖環境智慧型監控、聯合選育網路輔助決策、飼料配方輔助決策、動物健康管理輔助決策和動物疫病診斷與預警輔助決策等現代信息技術,實現養殖場健康養殖的智慧型化。在10個十萬畝糧經產業高產高效示範基地和“成新蒲”、“沙西線”、“成青金”等“一線一品”都市現代農業示範帶,積極推廣運用農業物聯網技術。力爭到2017年,農業物聯網技術套用全面覆蓋規模化高端設施農業生產基地。
(三)推進農產品行銷網路化。以農業優勢特色產業集中發展區、農產品加工中心、現代農業物流中心、現代農業科技創新轉化中心為重點,加快發展農業電子商務,促進訂單農業發展。圍繞糧油、蔬菜、畜禽、花卉苗木、伏季水果、獼猴桃、茶葉、食用菌、水產、中藥材等優勢特色農產品,培育一批網上農產品拍賣、競價、交易、結算等電子商務交易服務平台,構建以農產品批發市場、商貿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為依託的農業電子商務服務體系,推進農產品網上交易。支持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與省內外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生鮮連鎖超市等建立農產品網上直采系統和電商平台建設。鼓勵農業市場主體開闢網上商店,促進本地農產品網上交易,助力農超對接、農商對接。力爭到2017年,建立起覆蓋全市優勢特色產業的農產品網路行銷服務體系,不斷提高農產品網路銷售額,本地農產品網上交易量占比達到25%以上。
(四)推進農業管理信息化。整合全市土壤、氣象、林業和人口、勞動力、科技、經濟等涉農信息資源,建立集中統一、協作共享的都市現代農業管理信息系統,形成集農業資源分析、管理決策、科技套用、質量追溯、應急指揮等綜合性管理服務平台。綜合運用衛星定位系統和無線通訊網路傳輸等現代信息技術,引導和支持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建設具有遠程診斷、遠程監控、自動控制、射頻識別、適應性分析等功能的農業生產管理信息系統,在農業生產規模化基地、高端設施農業基地建設智慧型化控制管理中心,通過移動遠端設施設備實現對農業生產的智慧型化管理和控制,推動生態農業、循環農業和低碳農業發展。以生豬、家禽、蔬菜、水果為重點,加強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銷售過程的智慧型化監控,完善和新建以二維碼標籤、感知晶片等智慧型技術為重點的優勢特色農產品溯源信息平台,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農產品價格監測預警分析體系。力爭到2014年,基本建成全市統一的都市現代農業管理信息系統,全市農業生產規模化基地、高端設施農業生產基地和10個十萬畝糧經產業高產高效示範基地全部建成智慧型化控制管理中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市和區(市)縣農業信息化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形成跨部門、多層級的組織領導和協調機制,定期研究解決農業信息化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完善農業信息化建設規劃,加大農業信息化建設項目資金統籌力度,落實市和區(市)縣各職能部門的建設任務,整合資源、共建共享。
(二)落實扶持政策。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加快構建多元化的投入機制。調整設施農業專項資金使用範圍,逐步增加市財政對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市農發投公司和成都商物投集團每年對農業信息化建設項目應給予投資。對確定為國家和省、市級的農業信息化示範性項目中的生產設施信息化建設部分,由市財政分別給予二圈層20%、三圈層30%的一次性補助;對各類農業經營主體投資建設生產智慧型化控制管理中心,由市財政分別給予二圈層50%、三圈層80%的一次性補助。
(三)開展試點示範。從2013年開始,在全市開展農業信息化示範區(市)縣、示範鄉鎮和示範基地(項目)創建工作。每年確定2個區(市)縣、10個鄉鎮和20個基地(項目)開展市級試點示範,採取“政府補助、項目帶動、業主自籌”的方式,著力打造農業物聯網技術運用的示範亮點,通過以點帶面,加速推動全市農業信息化建設。
(四)注重人才培養。各區(市)縣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要積極引導,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面向農業市場主體和廣大農民民眾,大力開展農業信息化技能培訓,著力培養掌握運用智慧型管理、物聯網技術的現代新型農民。加強農村信息員隊伍建設,從農業市場主體和農村經紀人、大學生村官中培養選拔農村信息員,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農業信息員隊伍。
(五)強化部門協作。由農業主管部門牽頭,發改、經信、環保、商務、科技、國土、交通、建設、水務、林業、旅遊、食品安全、氣象、電信、科研院所等涉農部門和單位參加,建立“部門協作、資源共享”的農業信息化建設協作機制,共同審定農業信息化示範項目,共同分擔農業信息化建設資金,共同參與農業信息化項目考核驗收。
本意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3年8月27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