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遼寧凌源)

凌源

遼寧凌源一般指本詞條

凌源位於遼寧西部,由地級朝陽市代管。因大凌河發源地而得名,位於遼寧、河北、內蒙古三省(區)交匯處,是連線京瀋兩大都市群、溝通內蒙古腹地與沿海港的重要交通接點城市。距瀋陽435千米,距北京371千米,距秦皇島150公里。

凌源屬遼西丘陵山區的一部分,境內溝壑縱橫,山巒重疊。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全市總面積3278平方千米,人口65.1萬(2016年)。下轄9個鄉,13個鎮,8個街道。2018年,凌源全年實現全口徑地區生產總值155.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15年增長0.2%。

在其境內發現的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在2007年列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8年10月22日,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2019年,被列為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2019年11月,入選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020年8月31日入選“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名單

基本介紹

建制沿革,名稱由來,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點,水文狀況,自然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水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技事業,醫療衛生,文體事業,社會保障,交通運輸,風俗民情,特產美食,風景名勝,歷史名人,所獲榮譽,

建制沿革

名稱由來

凌源市名始於民國三年(1914年)。據《凌源縣誌》載:“凌源縣治在前清(乾隆)五年設塔子溝廳,乾隆四十三年改名為建昌縣。民國三年春,省令準部咨,以江西省建昌府,故改建昌縣以免雷同。凌源縣知事孫廷弼以大凌河源出要路溝士金搭,謹援沁源洮源之例,呈請轉咨準改凌源縣,此定名之理由也。”由此可見,凌源市市名,是為避免原名建昌縣與江西省建昌府重名,遂依大凌河發源地而命名。

歷史沿革

舊石器時代晚期,先民即在該市境內勞動、繁衍、生息。
凌源早期城東門——迎春門(現已不存在)凌源早期城東門——迎春門(現已不存在)
新石器時代,城北15千米處的牛河梁,“曾存在一個具有國家雛型的原始文明社會”。
商代屬孤竹國地。
周初為燕國疆域,燕昭王十二年置右北平郡,該地屬右北平郡、遼西郡,下轄狗澤都、陽安都、白庚都、酉城都。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後,於凌源東城安杖子村置縣,名平剛,仍隸右北平郡。
漢,公元前202年,右北平郡移至平剛,該地成為郡、縣兩級治所。
東漢建武后,右北平郡治遷土垠(今河北豐潤東南),該境為烏桓地。
三國時期,為魏地公孫度治。
晉,初屬鮮卑段部,後併入慕容部,先後為前燕前秦後燕北燕地。
南北朝時期,歸北魏、北齊所轄。
凌源市凌源市
隋,隸遼西郡柳城縣。
唐,隸營州柳城縣,後為厙莫奚、契丹地。
遼,為榆州(領和眾、永和二縣)、潭州龍山縣(喀左白塔子)地,隸中京道大定府。
金,屬和眾、龍山二縣地,隸北京路。
元,為和眾縣、龍山縣和惠州地,隸大寧路。
明,為營州左屯衛和中屯地,隸大寧都指揮使司(治所今寧城黑城子)。永樂(1403年)後,大寧都司南遷,此地被廢棄。天順(1457年)後,屬兀良喻朵顏衛地。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為蒙古達顏汗後裔各部所轄。崇禎八年(後金天聰九年,1635年),為喀喇沁左翼旗地,隸卓索圖盟。
凌源市城南一角凌源市城南一角
清,乾隆三年(1738年),於該境城關設塔子溝廳,隸直隸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撤廳置建昌縣,隸承德府。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隸朝陽府。
民國三年(1914年),因與江西建昌府重名,依大凌河發源於本境,改稱凌源縣,隸熱河特別區。
民國十七年(1928年),隸熱河省
民國二十年(1931年),劃出部分區牌,建凌南設治局。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日軍侵入,建立偽政權,隸偽熱河省公署。
凌源凌源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凌源、凌南合併為建昌縣,治所遷至今建昌鎮。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廢縣存旗,屬偽喀喇沁左旗公署。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凌源光復後,建立縣政府,隸屬冀熱遼區熱東專署。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月,國民黨軍進占縣城,建立縣政府。
1947年6月,凌源縣城解放。
1948年12月,熱東專署被撤銷,凌源縣隸熱河省。
1956年1月,熱河省撤銷,凌源縣劃歸遼寧省錦州專區。
1959年1月,隸遼寧省朝陽市
1992年2月14日,撤縣設市,成立凌源市(縣級市),仍隸屬遼寧省朝陽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7年,凌源市共有30個行政區。即9個鄉,13個鎮,8個街道。
市政府駐北街街道市府路。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凌源地處遼寧省西部,隸屬遼寧省朝陽市,位於遼、冀、蒙三省(區)交會處,北與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本市建平縣毗連;西、西南與河北平泉市寬城滿族自治縣接壤;南與河北省秦皇島青龍滿族自治縣、本省葫蘆島市建昌縣相連;東與本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搭界。地理坐標為北緯40°35′50″~41°26′6",東經118°50′20″~119°37′40″。南北斜長93.3千米,東西寬66.1千米,周長318千米,總面積3278平方千米,約占全省總面積的2.2%。市區距建平35千米,距喀左35千米,距建昌74千米,距朝陽120千米,距赤峰140千米,距秦皇島150公里,距承德180千米,距北京371千米,距瀋陽435千米。
凌源市

地形地貌

凌源地處遼西低山與丘陵地形區的中部,屬華北山地與高原一級地形區。境內廣布低山丘陵,與河谷盆地相間排列,具有平行嶺谷地貌特徵。地勢由西向東傾斜,中部略呈隆起。最高點在面南部,主峰紅石砬海拔1256.6米,最低點在南部青龍河出境處,海拔290米,全境平均海拔552.1米。
凌源山區凌源山區
山地面積1983.3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60.5%,屬努魯兒虎山、七老圖山、燕山與松嶺山的分支和余脈;丘陵,面積842.4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25.7%,主要分布於山地外圍,盆地河谷邊緣地區,以北部、東部和南部最集中;盆地,面積452.3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13.8%,面積較大的盆地有4個:小城子——萬元店盆地、三十家子盆地、四官營子盆地、三家子盆地;較大河谷4條:大凌河西支谷地、青龍河谷地、滲津河谷地、黃金帶河谷地。

氣候特點

凌源地處中緯度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乾燥寒冷期長,春秋季風大,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境內以低山丘陵地為主。南北跨越近一個緯距,東西相隔近一個經度,境內多低山丘陵,地勢由西向東傾斜,中部高四周低。複雜的地形、地貌分布,使得凌源氣候資源分布複雜多樣;從南到北存在一定的氣候差異。但光照資源無論南北都極為豐富,熱量資源南部高於北部;水分資源南部多於北部,風能資源較為豐富。凌源屬於半乾旱、半乾燥氣候。春季少雨乾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春旱發生;夏季高溫多雨,間有局地暴雨、山洪發生;秋季風和日麗,秋高氣爽;冬季寒冷乾燥漫長,多偏北大風。
氣溫
凌源境內年平均氣溫8.7℃,7月份為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4.0℃,最冷期出現在1月份,月平均氣溫為-9.5℃;歷年平均最高氣溫為18.0℃,歷年平均最低氣溫為2.8℃(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2000年7月14日,溫度為43.3℃,極端最低氣溫出現在1990年1月31日和2001年1月15日,溫度為-27.9℃);歷年平均≥10℃積溫為3443.1℃,累年≥35℃天氣出現61天;無霜期長達130—160天。
降水
歷年平均降水量為479.4毫米,從地理分布自南向北逐漸減少;年最多降水量為654.2毫米,出現在1994年;年最少降水量為321.0毫米,出現在1999年;一日最大降水量為131.9毫米,出現在1994年7月13日、其次是2005年7月11日降水量為124.7毫米。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降水量約占全年總降水量的60——75%,該時期為凌源的雨季、汛期。
日照
凌源境內年日照時數為2748.1小時。
境內全年大風(≥6級)平均為60——120天,但累年年平均風速只有2.4米/秒。

水文狀況

凌源境內主要有四大水系:大凌河西支、青龍河、滲津河、四官營子河。境內河流總長度1164.4千米,河網密度為0.36千米/平方千米。境內河流總特點是:河谷處於未形成階段,河叉多,呈分散型東西或北南匯入幹流。受降水集中、地面坡度大、覆被率低等影響,形成非飽和產流模式,降水大部匯成地表水排泄於河道,平時支流乾涸,汛期則泛濫成災。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凌源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礦產品種較多。截至2013年,已發現各類礦產30多種,其中有省內著名的熱水湯溫泉;儲量豐富年產1.5萬兩的黃金礦;數百億噸藏量的石灰岩、白雲岩;億噸以上儲量的珍珠岩、菱鐵礦、油母頁岩、沸石、玄武岩、輝岩、石英砂岩;儲量在數千萬噸以上的煤礦。另外,碳灰石、螢石、高嶺土、礦泉水等礦產資源都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凌源市現已開發礦床礦點350多處,礦山企業149家。
礦產資源礦產資源

生物資源

動物資源
截至2013年,凌源發現的脊椎動物395種,其中魚類37種,兩棲類5種,爬行類16種,鳥類295種,獸類42種,隸屬5綱78目81科。國家一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大鴇、東方白鸛黑鸛金雕等5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蒼鷹大鵟、禿鷺、紅腳隼長耳鴞等41種。遼寧省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中國林蛙鳳頭百靈雲雀石雞狍子等52種。“三有”(有保護價值、有科研價值、有經濟價值)動物254種。
植物資源
截至2013年,凌源有維管束植物98科335屬748種,其中蕨類植物10科11屬17種,種子植物88科324屬731種,其中木本植物52科113屬295種,草本植物36科211屬436種。菌類資源豐富,僅大型真菌類植物就有90餘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核桃楸水曲柳紫椴黃芪野大豆等9種,國家珍貴樹木有黃櫱蒙古櫟2種。
代表建群的植物有:油松、側柏、蒙古櫟、遼東櫟、槲櫟、小葉林、花曲柳、山杏、刺槐、楊、柳、荊條、螞蚱腿子、暴馬丁香、紫丁香、迎紅杜鵑、黃背草、羊草、叢生隱子草、苔草等。
植物資源中藥用植物有:甘草、防風、黃芩、黃芪、遠志、地榆、玉竹、芍藥、穿龍薯蕨、益母草等180餘種;園林綠化觀賞植物有:卷柏、側柏、迎紅杜鵑、照白杜鵑、錦帶花、各種繡線菊、小葉白臘樹、京山梅花、元寶槭等100餘種;飼用植物有:山野豌豆、披鹼草、山黃豆、隱子草、早熟禾等;野菜植物有:蕨菜、馬齒莧、野韭、山蔥、苦賣菜、蒲公英等15種。野生水果、乾果植物有:山荊子、山葡萄、山杏、歐李、枋桃楸、榛子等20多種。

水資源

凌源分大凌河、青龍河兩大分區、10個水資源區,其中大凌河流域6個,青龍河流域4個。年均地表徑流量為33588萬立方米,頻率為50%時為29893.32萬立方米;70%時為18809.27萬立方米;95%時8732.4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量為42292萬立方米,可開採量為8704萬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資源量650立方米,為缺水地區。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年末,凌源全市戶籍總人口65.1萬人,其中,鄉村人口50.1萬人,占全市總人口76.9%;城鎮人口15.0萬人,占全市總人口23.1%;其中,男性人口33.7萬人,女性人口31.4萬人。全年出生人口6464人,死亡人口2724人。

民族

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共有22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598769人,占總人口的92.3%,少數民族人口49600人,占總人口的7.7%。少數民族包括蒙古族、回族、滿族、朝鮮族、錫伯族、藏族、苗族、壯族、維吾爾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高山族、達斡爾族、傈僳族、侗族、瑤族、俄羅斯族、獨龍族、鄂倫春族、傣族。其中人口較多的有:蒙古族23360人、回族10140人,滿族13735人、朝鮮族758人。

經濟

綜述

2014年,凌源全口徑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657774萬元(含凌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0%。市屬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443591萬元,同比增長4.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19401萬元,同比增長2.6%;第二產業增加值436301萬元,同比增長5.3%;第三產業增加值587889萬元,同比增長4.6%。全口徑三次產業比為25.3:39.2:35.5;市屬口徑三次產業比為29.1:30.2:40.7。全口徑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0125元,同比增長0.9%。
2015年,凌源全口徑地區生產總值1459842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5.1%。市屬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331808萬元,同比下降2.8%;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30084萬元,同比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281674萬元,同比下降15.4%;第三產業增加值620050萬元,同比增長5.2%。
2018年,凌源全年實現全口徑地區生產總值155.2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15年增長0.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4.7億元,增長1.1%;第二產業增加值29.4億元,下降7.3 %;第三產業增加值63.1億元,增長3.4%。產業結構為32.5:21.5:46。市屬口徑地區生產總值125.4億元,同比下降0.1%;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5267元,同比下降3.9 %。

第一產業

農業農業
2014年,凌源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產值實現817077萬元,同比增長6.5%;其中農業產值實現425480萬元,同比增長1.4%;林業產值實現18800萬元,同比增長9.5%;畜牧業產值實現361997萬元,同比增長13%;漁業產值實現2300萬元,同比增長7.4%;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實現8500萬元,同比增長7.5%。
2015年,凌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實現835879萬元,同比增長2.3%;糧食總產量13.5萬噸,玉米產量12.89萬噸,水果產量7.57萬噸。農作物播種面積67072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7350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9237公頃。
2016年,凌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5.3億元,比上年增長1.9%。其中,種植業產值54.8億元,同比增長5.4%;林業產值1.9億元,同比增長159.2%;牧業產值26.7億元,同比下降4.3%;漁業產值1.0億元,同比增長359.6%;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9億元,同比增長1.4%。
2020年8月,入選農業農村部“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名單。

第二產業

2014年,凌源全市工業企業2139戶,其中輕工業1759戶,重工業380戶。全部工業總產值實現1595033萬元(不含凌鋼),同比增長0.2%;工業增加值實現328626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1%。規模以上工業98家,總產值實現1163603萬元,同比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244356萬元,同比增長4.4%。
工業工業
截止2015年末,凌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6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809880萬元,同比下降28.2%;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813314萬元,同比下降26.7%;產銷率100.4%,同比增加1個百分點。其中,重工業銷售產值679379萬元,產銷率101.5%;輕工業銷售產值133934萬元,產銷率102.3%;從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產銷率105.2%,其他經濟類型企業產銷率100%,大中型企業產銷率100.9%。
2016年,凌源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3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26.65億元,同比下降43.13%;工業銷售產值實現26.74億元,同比下降43.34%;營業收入28.04億元,同比下降43.63%;主營業務收入37.34億元,同比下降44.74%。主要行業產量中石灰石產量203.7萬噸,同比增長38.28%;鐵礦石原礦產量7.4萬噸,同比下降49.71%;平板玻璃產量395.8萬重量箱,同比下降4.87%;矽酸鹽水泥熟料產量86.8萬噸,同比增長21.92%;水泥產量111.9萬噸,同比增長13.97%;黃金產量189.2千克,同比下降25.77%;鐵礦石成品礦產量1.6萬噸,同比下降22.61%;載貨汽車產量1239輛。

第三產業

2014年,凌源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00961萬元(含房地產),同比增長17%。其中建設項目投資1115064萬元,同比增長29.7%。全年新增固定資產867200萬元,同比增長1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686990萬元,同比增長13.3%。按銷售地區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94729萬元,增長13.2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92260萬元,增長13.57%。按行業分:批發、零售業零售額603548萬元,增長13.11%;住宿、餐飲業銷售額83442萬元,增長14.7%。全市現有外貿出口企業11家,其中2014年新增4家。全年外貿出口額完成5139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額完成4519萬美元。
2015年,凌源固定資產投資實現751491萬元,同比下降42.2%;建築業產值實現249814萬元,同比下降50.2%;商品房銷售面積192951平方米,同比下降67.8%;商品房銷售額90176萬元,同比下降58.4%;房地產開發投資額129140萬元,同比下降30.5%。全市域外招商引資超億元項目26個,域外投資總額達198.07億元,實際到位資金34.33億元。完成出口3500萬美元、進口235.68萬美元;外貿出口6000萬美元,全年實際利用外資達2069萬美元。
2016年,凌源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6.3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1.7%。其中:建設項目完成投資29.4億元,同比下降52.7%;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6.9億元,同比下降46.5%。全年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6.9億元,比上年下降46.5%;商品房銷售面積11.3萬平方,同比下降41.5%;商品房銷售額4.2億元,同比下降52.5%。住宅銷售面積10.2萬平,住宅銷售額3.5億元。商品房銷售平均單價3794元/平,其中:住宅單價3433元/平,商業用房單價5504元/平。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6年,凌源全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7.95%。全年全市共有獨立設定幼稚園(含個體)292個,在園幼兒9670人,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69.7%。全市國小130所,國小毛入學率99.7%,國小畢業升學率為98.5%。國小在校生41275人,教職工2645人;中學26所,在校學生19687人,教職工1872人;高中學校4所,在校學生12357人,教職工1169人。

科技事業

2016年,凌源全年有效發明專利申請26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20件。全年有1項列入國家科技計畫。7個項目列入省級科技計畫。全年科技契約成交額0.3億元。

醫療衛生

截至2016年,凌源衛生醫療機構二甲以上4家,市直衛生單位7家,鄉鎮衛生院22家;民營醫院13家,診所8家。村衛生所549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8家。衛生技術人員3310人,執業醫師1560人,註冊護士1625人,鄉村醫生865人,全市實有床位3379張。

文體事業

截至2016年,凌源有市級電子閱覽室1個,大型文化廣場2個,鄉村級文化廣場248個,社區文化活動室96個。年末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09%,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18%。年末有線電視用戶19.8萬戶。
2016年,在全國比賽中,凌源運動員獲得全國冠軍1次,在省級比賽中獲得冠軍2次,朝陽市級比賽獲得冠軍4次。全年共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195人,新建3處公共籃球場。

社會保障

2016年,凌源全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48元,同比增長6.7%。年末城鄉居民養老保險28.78萬人,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6.3萬人,享受城鄉居民養老待遇6.85萬人。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參加醫療保險14.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下。征繳養老保險金2.78億元。完成棚戶區改造1052戶,改造農村危房704戶。非私營單位466戶,年末從業人員4.03萬人,工資總額17.28億元;從業人員年平均工資41140元,同比增長4.0%。

交通運輸

凌源境內有縣級以上公路13條,總長417.413千米,其中國省幹線4條1993.534千米,101國道306國道於凌源市東北交匯;縣級公路9條,217.879千米。鄉級公路50條,總長608千米,貫穿凌源22個鄉鎮238個行政村;村級公路235條,總長935千米,貫穿凌源所有鄉鎮行政村、自然村。在2006年公路工程建設中,共完成工程總投資4754萬元,新建黑色路面13.85千米,完成路基改造20千米,新建橋樑159.34米/17座,涵洞31道,加寬改造大橋243.9米/1座。2007年在建工程項目:凌熱線路基路面工程,全長19.35千米;公鐵交叉道口平改立工程;長深高速公路凌源出口連線4.03千米路面公程;306線東大橋至花卉市場3千米路面工程。
凌源站位於錦承鐵路上。站址在遼寧省凌源市紅山路西段179-11號,建於1934年。離錦州站253千米,離承德站184千米,隸屬瀋陽鐵路局阜新車務段管轄。現為三等站。客運:辦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託運。貨運:辦理整車、零擔、貨櫃貨物發到;辦理整車貨物承運前保管。
2014年初,京瀋高鐵通過環評,已經於2014年5月開建,凌源設立牛河梁站(凌源南站)。牛河梁站原名凌源南站,是京哈高鐵的一個中間站,位於遼寧省凌源市城關街道馬場村和西五官村交界處,2018年12月29日,伴隨著京哈高鐵(承德南-瀋陽段)的開通運營,牛河梁站也同時正式投入使用。

風俗民情

凌源皮影
皮影是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是一種剪紙、戲曲、木偶戲等相結合的一門靜動融合的藝術。凌源皮影相傳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在傳承與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鮮明的藝術風格。清《塔子溝記略》記載,清乾隆五年,凌源“塔子溝廳初建之時影戲已大盛氣”。當時民間凡喜慶豐收則唱“會影”;消祛災病則唱“太平影”;老來得子則唱“喜影”;母馬產駒則唱“騾子影”。
凌源皮影凌源皮影
凌源高蹺秧歌
2009年被收錄至遼寧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中。凌源
凌源高蹺秧歌凌源高蹺秧歌
高蹺秧歌是凌源地區傳統的民眾性秧歌舞蹈活動。據地方志記載,其清代即已出現,清末民初是其鼎盛時期,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凌源高蹺秧歌舞蹈語彙豐富,舞姿優美,造型生動,充滿遼西濃郁的鄉土氣息。

特產美食

大扁杏
大扁杏是我國特有的樹種,原產河北省張家口地區和北京郊區,主要分布在北緯41°線附近的遼西、河北北部和河套地區。大扁杏喜光、耐旱,抗逆性強,適合遼西大面積發展。凌源市大扁杏面積已發展到15萬畝,其中結果樹面積達5萬畝;年產大扁杏1000噸,其中杏仁100噸。大扁杏已成為凌源重要的農業資源,同時這裡也成為全國最大的大扁杏生產基地。
大扁杏大扁杏
燒雞
凌源燒雞亦稱熏雞,在加工過程中有獨特的工藝程式,系選用肥白條雞入鍋中煮製,加各種調料,適度掌握火候,反覆翻動,使煮好雞肉表里熟透,然後放在熏籠內加工熏制,成品講究肉熟透,表皮呈紫紅色,鹹淡適度,表里如一,氣味芬芳,口感極佳,燒雞外型美觀,雞頭回扭,口銜一翅,雙足後折插入腹腔,達到色味香形具臻佳妙。縣城以小西街高姓製作最佳,三代經營已有數十年歷史。
蕎面剝面蕎面剝面
撥面
凌源撥面是凌源特色小吃之一,在周邊地區有很有影響。蕎麥是當地的特產,用蕎面製作的麵點口感清香、風味獨道、回味無窮。蕎面剝麵條被世人譽為“麵條王后”。

風景名勝

溫泉度假區
熱水湯溫泉度假區位於凌源北郊18千米,全區總面積25.29平方千米。熱水湯地下溫泉自唐代以來一直在開發利用,相傳過去有72眼神水可治72種病,唐代修塘池建廟宇以示崇敬,有“神水聖莊”之稱。溫泉出水溫度47.5—48℃,無味透明,含有多種礦物質,屬一類地熱礦泉水。區內現有經營單位8家,均為70—80年代建設,年接待洗浴、療養、旅遊、度假等海內外客人21萬人次。
熱水湯溫泉度假區熱水湯溫泉度假區
紅石谷風景區
俗稱大河北原始森林,位於凌源市大河北鄉南劉杖子村,因山石多呈暗紅色,故名紅石谷。這是一處以原始植被景觀為主兼具遼西丘陵景觀的自然生態風景區。風景區總面積5000餘畝。2005年,以南大山為龍頭,被遼寧省林業部門批准為凌源青龍河省級自然保護區。南大山主峰紅石砬海拔,曾是解放戰爭時期清平戰役的分戰場。
牛河梁紅山遺址
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位於凌源與建平交界處、努魯兒虎山谷間綿延十餘千米的山樑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位置東經119°31′,北緯41°21′,為半山地、半丘陵地貌,海拔600—650米。
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
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自1981年發現以來,在此先後發現紅山文化遺址二十多處,包括祭祀址和積石墓群,地址分布以牛河梁〔Ⅰ〕地點(女神廟)大型山台為中心,周圍眾多積石墓群依山勢布局,形成主體範圍東西約5千米,南北2千米,面積約10平方千米,加上有關遺址點,分布區域約為50平方千米上下的遺址群,現已發掘的共有5處地點。在東西約10千米、南北約5千米連綿起伏的山崗上,有規律地分布著女神廟、祭壇和積石冢群,組成一個獨立於居住區以外、規模宏大的史前祭祀遺址群。同時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石器、玉器。
萬祥寺
凌源萬祥寺凌源萬祥寺
位於宋杖子鎮康官營子村,建於乾隆四年。該寺建於山坡上,依山就勢,呈階梯式,在中軸線上建有五層殿堂及鐘樓鼓樓、左右配殿等建築物,首層為硬山式建築天王殿,二層為歇山式建築羅漢殿,第三層大雄寶殿為具有漢藏結合式建築風格的兩層殿堂,第四層為面闊5楹進深3間兩層硬山樓閣式建築藏經殿。最後為面闊3楹進深6間硬山卷棚式建築閻王殿。1982年省文化廳撥款對寺廟進行了維修,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真寺
位於市區內北建昌街路西,建於乾隆初期,是境內建築最早的伊斯蘭教清真寺,為穆斯林的宗教活動場所。寺廟正門3間,左右側門各1間,院中部有垂花門樓一座,正殿面闊5間,進深5間硬山式建築,殿前抱廈,殿後有望月樓,殿前兩側有配殿,左側有沐浴室,寺記憶體有清嘉慶二十一年記載喀喇沁左旗王府施捨地基銀事的碑石一方。寺廟在“文革”期間遭到損壞,1982年得到全面修繕,恢復了原貌。寺內有諸如茶壇、撣瓶、鼻煙壺、頭飾、金銀器等傳世和民間收集的文物,珍貴文物有文徵明的《行草書四季詩》,朱一樗的《草書千字文》《土爾扈特歸順圖》和乾隆御製《寶典福書》。
凌雲寺
遼寧凌源凌雲寺遼寧凌源凌雲寺
凌雲寺(俗稱關帝廟或老爺廟)位於市府路東段,建於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全寺占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整體布局採用縱軸對稱式,中軸線上依次有山門天王殿和大殿主體建築,東西兩側有鐘樓和鼓樓,大殿和天王殿兩側各有配房5間,共20間,天王殿配房是滾龍脊,大殿兩側配房是硬山式脊,山門是歇山翅脊式建築,鐘鼓二樓二層歇山四角主體大殿為硬山式,前為歇山卷棚式建築,與主體緊密相連渾然一體,凌雲寺後殿原供奉關羽、周倉和關平,兩側還供火神和藥王,山門中間兩側供奉馬童,二殿為過廊,屋內四壁飾以內容豐富的壁畫。寺廟在凌源及周邊地區曾名蜚一時,遊人香火不斷,成為遠近聞名的佛教寺院。
四官營子白塔
該塔位於四官營子鎮魏杖子村西3華里的小塔溝大黑山麓,為遼代所建六角六級實心密檐式磚塔,塔外體噴以白灰漿,高約15米,每層出磚檐,檐坡用板瓦和筒瓦建築,底層每面皆雕一菩薩像。為朝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四官營子白塔四官營子白塔
凌源田家溝紅山文化墓地
凌源田家溝紅山文化墓地群於2009年3月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發現,位於大凌河支流滲津河左岸,地屬凌源市三家子鄉河南村田家溝村民組,北距牛河梁紅山文化墓葬群約51公里,東北距東山嘴紅山文化祭祀址約34公里,共發現4個墓地地點。該墓地群在發現前、後均遭盜墓分子多次盜掘。為此,2009年遼寧省考古所對其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2009年7月至10月,考古人員先期清理完成第一、二地點;2010年8月至11月,又對第三、四地點進行局部清理;截至2012年3月,共發現紅山文化晚期墓葬42座,人骨個體46具,祭祀坑4個,方形祭壇1座,出土紅山文化玉器19件,以及彩陶蓋罐、夾砂紅陶罐、陶塔形器、石斧等大量文物 。
十八里堡古塔
此塔位於宋杖子鎮境內,為八角七級密檐實心磚塔,頂部已殘破,塔基座部有近代石砌保護工程,須彌座上部各面有磚雕菩薩坐像,兩側為脅侍立像,上有磚雕斗拱,此塔位於遼代榆州城址西方,從建造形制和用材推斷,當系遼代所建。
金代石拱橋
天盛號石拱橋,被譽為“關外第一橋”。位於三家子鄉天盛號村,橫跨古河床,為五柱頭四欄板單孔石拱橋。橋身長5米,寬4.7米,高3.4米,橋孔跨度2.9米。橋有上下拱,上拱呈半圓形,下拱呈半橢圓形。橋身兩側砌出八字攔水翼牆。橋面以90多塊條扇形石條徹成,白灰灌縫。束腰用鐵鏈固定。橋拱兩面有圓臉石,每段上面有直徑28公分的浮雕大蓮花一朵,花朵八瓣五蕊,外用30顆圓蓮花圈在中間,上下各用5公分粗的弦紋襯托。橋拱中部嵌有修橋志石一方,楷書刻有:“唯大定十年,歲次庚寅,辛亥為朔已卯日,龍山縣西50里狗河川劉百通親筆記,非百通獨立而成,賴二劉同心而建,二劉者劉五劉海”字跡。此橋特點採用了上下拱的砌築方法,以加強橋樑穩固性,使上下拱成為一體,河水從孔道流出。設計獨具一格,美觀大方。
石羊石虎遼代古墓遺址
石羊石虎遼代古墓遺址,俗稱大河北石像生,位於遼寧省凌源市大河北鎮黃土梁子石羊石虎村,占地面積大約有15000平方米,東西寬150米,南北長100米,據《凌源縣誌》記載為遼代古墓群。現存石羊、石虎、石人造像共九尊,由花崗岩雕成。按照其位置可分為三組,西側一組為一對石虎相對而踞,頭朝東,原露出地表部分高約1米,其餘埋入地下;自該組向東300米處為中間一組,呈南北一線排列,由北至南分別為石虎(高約1.04米)、石羊(高約0.6米)、石虎(高約0.94米)、石羊(高約0.45米);從這一組向南20米處為第三組,有東西方向相對的石翁仲兩個,高兩米以上,一文一武,文官持笏板,武官持寶劍,兩者相距6米;還有一石虎立於公路旁(位置已移動,原在何處不詳)。這些雕像的細緻部分已經風化,而且大部分被埋入地下。凌源市文物部門相關人員表示:這些用黃褐色花崗岩雕成的氣勢雄偉、形象逼真的石像,從外觀上看是人工刻制而成,從其雕刻藝術看,很富有遼代風格,與遼上京祖州石刻十分相似。據考古學家觀測,此地當為遼代墓群,且按規則,墓主人至少應該是宰相、王子以上級別的官員。在其北部還出土過九脊褐山式頂方形石棺蓋,但至今尚未發現墓誌墓室所在。石羊石虎遼代古墓遺址對研究我國古代的歷史、文化、藝術、民族及古代建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歷史名人

羅文
羅文(1913—1996.10.29),四官營子人,中共黨員。1933年在日本留學期間,參加中國留學生組織的“東北青年解放社”。1938年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1934年後,歷任冀中軍區十七團參謀長,冀東十六軍分區副參謀長,第三、四、五縱隊副參謀長,第四野戰軍後勤部參謀長,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勤司令部副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檢查局長、車管部副部長、運輸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
羅布桑卻丹
羅布桑卻丹(1875——1928),蒙古族,蒙古名巴彥陶格濤,漢名白雲峰,學名羅布桑卻丹,俗稱“白三喇嘛”,萬元店熱水湯村人。著有《蒙古風俗鑒》。
郭俊卿
郭俊卿(1931——1983),全國特等女戰鬥英雄。戰爭時期,她女扮男裝5年之久,和男同志一樣,衝鋒陷陣,鏖戰疆場,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出生入死,屢建奇功,被譽為“現代花木蘭”。

所獲榮譽

2019年,被列為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019年11月,入選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020年8月31日入選“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