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蒙古櫟屬落葉喬木,高達30米,樹皮灰褐色,縱裂。幼枝紫褐色,有棱,無毛。頂芽長卵形,微有棱,芽鱗紫褐色,有緣毛。葉片倒卵形至長倒卵形,長7-19厘米;寬3-11厘米,頂端短鈍尖或短突尖,基部窄圓形或耳形,葉緣7-10對鈍齒或粗齒,幼時沿脈有毛,後漸脫落,側脈每邊7-11條;葉柄長2-8毫米,無毛。
雄花序生於新枝下部,長5-7厘米,花序軸近無毛;花被6-8裂,雄蕊通過8-10;雌花序生於新枝上端葉腋,長約1厘米,有花4-5朵,通常只1-2朵發育,花被6裂,花柱短,柱頭3裂。
殼斗杯形,包著堅果1/3-1/2,直徑1.5-1.8 厘米,高0.8-1.5厘米,殼斗外壁小苞片三角狀卵形,呈半球形瘤狀突起,密被灰白色短絨毛,伸出口部邊緣呈流蘇狀。堅果卵形至長卵形,直徑1.3-1.8厘米,高2-2.3厘米,無毛,果臍微突起。花期4-5月,果期9月。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200-2 100米的山地,在東北地區常生於海拔600米以下,在華北常生於海拔800米以上,常在陽坡、半陽坡形成小片純林或與樺樹等組成混交林。
喜溫暖濕潤氣候,也能耐一定寒冷和乾旱。對土壤要求不嚴,酸性、中性或石灰岩的鹼性土壤上都能生長,耐瘠薄,不耐水濕。根系發達,有很強的萌櫱性。 蒙古櫟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為25-30℃,15℃時發芽緩慢,30-35℃時發芽最快,但幼芽細弱。莖葉生長適宜的白天溫度為23-30℃,夜間溫度為15-18℃;溫度高於35℃或低於15℃生長緩慢。幼瓜生長適宜溫度白天為25-30℃,夜間為15℃左右。蒙古櫟對環境有廣泛的適應力,能適應南由華中地區直至東西伯利亞-56度,乃至-60度的低溫,早中國的分布區約在年均溫-3度以上,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蒙古櫟的垂直分布隨緯度的降低而升高。在大、小興安嶺的海拔250-400米範圍內,蒙古櫟長分布於低山頂部和山脊以及坡度小的各個坡向上。海拔400-600米直至長白山800米以下,蒙古櫟能在坡度3-35度的南坡形成純林。甚至東北西部興安嶺以南地區,蒙古櫟的分布高度可上升至870-1600米。東部三江平原的殘丘上也有生長。蒙古櫟適應較廣的土壤類型,多生長在酸性或微酸性較肥沃的暗棕色森林土和棕色森林土上。人為破壞嚴重的山地,蒙古櫟能在乾燥陽坡,土體發育不全的粗骨土上成林,但其地位甚低。
地理分布 產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等省區。俄羅斯、朝鮮、日本也有分布,世界多地有栽種。
蒙古櫟分布圖 主要價值 蒙古櫟是營造
防風林 、水源涵養林及防火林的優良樹種,孤植、
叢植 或與其它樹木混交成林均甚適宜。不但需要保護,還可以進行人工培植。
園林中可植作園景樹或行道樹,樹形好者可為孤植樹做觀賞用。
木材邊材淡褐色,心材淡灰褐色,氣乾密度0.67-0.78克/立方厘米,材質堅硬,耐腐力強,乾後易開裂;可供車船、建築、坑木等用材,壓縮木可供作機械零件,葉含蛋白質12.4%,可飼柞蠶;種子含澱粉47.4%,可釀酒或作飼料,樹皮入藥有收斂止瀉及治痢疾之效。
栽培技術 播種繁殖。種子催芽後採用壟播,播種量為150g/m。當年生苗高20-30cm。3年生苗可出圃栽培。
種植要點 整地作床整地作床從9月中旬開始,整地深翻30cm,揀出草根、石塊,春播在秋翻後於翌年春耙地,每667平方米施有機肥1.5t。翻地時進行
土壤消毒 每667平方米施4kg
硫酸亞鐵 ,防治地下害蟲,每667平方米可施2.5kg
辛硫磷 。然後每平方米施入熟好的農家肥5kg,作床高20cm,床面寬1.1m,步道40cm。為防治苗木病害,每平方米用5g溶液噴灑床面,用藥5d後播種。
育苗地要選擇在地勢平坦、排水良好、土質肥沃、
pH值 5.5-7.0,土層厚度50cm以上的沙壤土和壤土。
種子採收後用50℃-55℃溫水浸種15min或用冷水浸種24h,同時將漂浮的不成熟、
蟲蛀 種子撈出,也可以用敵敵畏熏蒸一晝夜進行殺蟲處理。秋播種子消毒處理後即可直接播種,效果良好;春播種子在冷室內混沙(種沙比為1∶3)催芽,每周翻動一次,隨時檢出感病種子並燒掉,翌年春播種前一周將種子篩出,在陽光下翻曬,種子裂嘴達30%以上可播種。
種子調製及播種種子精選後,放到涼爽濕潤的庫里貯藏。種子貯藏要因地制宜,通常有下列三種貯藏方法。
田間管理 灌水:因種實大,覆土厚,就需要一定的濕度,濕度一般保持地表下1cm處土壤濕潤即可,不是特別乾旱的不必天天灌水,苗木出土前不必澆水,防止土壤板結,造成頂土困難或種子腐爛而失敗。
切根播種後15-20d出苗,當真葉出土4片時,切斷主根,留主根長6cm,可促進鬚根生長,切根後應將土壓實並澆水。
間苗在苗高進入高生長速生期定苗,間去病苗、弱苗,疏開過密苗,同時補植缺苗斷條之處,間苗和補苗後要灌水,以防漏風吹傷苗根。留苗密度60-80株/平方米。
鬆土、除草按著“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及時清除,採用人工除草,保持床面無雜草,除草結合鬆土,鬆土深度2-8cm,以利苗木的正常生長。
蒙古櫟苗木,當年有3次生長的習性,採用兩次追肥,即第一次封頂後進行追肥,約6月20日左右,硝酸銨每平方米5g;第二次追肥在苗木第二次封頂後進行,約7月下旬左右,硝銨每平方米7g。
起苗:秋季起苗,進行控溝越冬假植;春季起苗,可原壟越冬,不必另加防寒措施。
蟲害防治 栗實象鼻蟲 (CurculiodavidiFairm):成蟲體長7-9毫米,赤褐色或黑色而有灰黃色鱗毛嘴細長,腿節棍棒壯下面有一齒突。幼蟲在種子內蛀蝕,種子在外面看不到柱孔,僅有一小黑點,受害種子不成熟往往早落,如有三頭以上幼蟲為害,一般都失去芽力。特別在種子堆積期間,溫度升高,幼蟲蛀蝕嚴重。
溫水浸種將種子放進55度溫水中浸泡10分鐘,或在50度的溫水種浸泡15分鐘,無影響。也可用於溴化甲蒸熏,當氣溫在23度時每立方用藥37.4克.熏蒸40小時,殺蟲率可達100%。
二氧化碳熏蒸:將種子放秘室內或密封容器內,在溫度25度以下每立方用二氧化碳30毫升處理20小時,殺蟲率在95%以上,對種子發芽無影響。也可用於溴化甲蒸熏,當氣溫在23度時每立方用藥37.4克,熏蒸40小時,殺蟲率可達100%。
成蟲盛發期可用90%敵百蟲1,000倍液噴殺。
幼蟲未爬出櫟實前,收集並清除早期脫落的櫟實。殺蟲率很高,且不影響種子發芽,浸種後2天陰乾後才能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