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市人民政府關於實施現代農業推進計畫的通知

運城市人民政府關於實施現代農業推進計畫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直各委、局、辦: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戰略任務,把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作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作為根本要求。為了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充分發揮運城得天獨厚的農業資源優勢,充分利用多年來運城農業打下的良好基礎,落實《運城市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2007—2010)》和市委、市政府《關於進一步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意見》,加快推進高效生態農業基地建設,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全市實施現代農業推進計畫。
現化農業推進計畫包括五項內容。一是“雙創”增糧計畫。在全市水地糧田建設100萬畝“雙創田”,重點推廣小麥、玉米兩熟高產高效栽培模式,集約運用各種增產技術,實現畝產糧食1噸、收入1000元以上的創高產、創高效目標,全面提高我市糧食產量和安全水平。二是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計畫。圍繞糧、果、菜、畜等主導產業,大力開展無公害生產示範基地建設,實施品牌戰略,在全省率先建成綠色農業生產基地。三是規模健康養殖計畫。按照“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質量安全、生態文明、持續高效”的原則,以豬、雞、牛、羊為主導,突出抓好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切實加強動物疫病防控,完善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將畜牧業發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進一步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四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計畫。按照“規範發展、提升檔次”的要求,到2012年建立300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全市30%的農戶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30%的農產品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銷售,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人均純收入高於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10%以上。五是現代農業物流園區建設計畫。在鹽湖區聖惠北路原飛機場地段,以運城農業會展中心為軸心,建設一個上聯國家農科院等科研單位、全國各大涉農市場、廠家,下聯縣鄉農產品生產基地、加工企業、農民經紀人、農戶,輻射黃河金三角地區的現代農業物流園區。
建設現代農業的過程,就是改造傳統農業、不斷發展農村生產力的過程,就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又好又快發展過程。現代農業的核心是科技化,特徵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約化,目標是產業化。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直有關部門一定要站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站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度,立足我市得天獨厚的農業資源優勢,不斷挖掘農業內部的增收潛力,紮實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一要加強組織領導。現代農業推進計畫是一項系統計畫,涉及範圍廣,工作任務重,必須加強組織領導。二要強化資金支持。為保證計畫順利實施,市縣財政要加大投入力度,鼓勵引導社會資金用於現代農業推進計畫;各有關部門要積極向上爭項目、爭資金,捆綁整合相關項目資金,為計畫實施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三要最佳化外部環境。要在用足用好國家相關優惠政策的同時,研究出台地方優惠政策,開闢綠色通道,簡化辦事程式,提高行政效能,為計畫實施創造寬鬆的外部環境。四要切實抓好落實。各縣(市、區)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根據各項計畫方案的要求,對各個階段的目標、任務和工作進度進行量化細化,將任務落實到階段、落實到部門、落實到人頭,紮實推進計畫實施。市現代農業推進計畫工作領導組將定期對各縣(市、區)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查,及時發現解決計畫實施中的問題,確保現代農業推進行動計畫不斷取得階段性實效。
附屬檔案:
1、運城市“雙創”增糧計畫實施方案
2、運城市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計畫實施方案
3、運城市規模健康養殖計畫實施方案
4、運城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計畫實施方案
5、運城市現代農業物流園區建設計畫實施方案
二〇〇九年一月十四日

附屬檔案1
運城市雙創增糧計畫實施方案
運城市是全省糧食主產區,小麥商品量占到全省的50%。但進入新世紀以來,由於種糧比較效益低,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糧食麵積下滑,糧食已處於緊平衡狀態。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推進和產業結構調整,糧食麵積擴大空間越來越有限,只有依靠科技提高單產、增加總產,才能保證糧食安全。實施“雙創”增糧計畫,是落實全省“玉米增糧工程”的重點措施,就是要集約運用優質品種和糧食增產技術,挖掘糧田增產潛力,提高糧食單產和種糧效益,保證糧食總產穩定增長。
一、總體思路與目標
(一)總體思路
自2009年起,在水地建設“雙創”工程示範田,突出小麥、玉米兩茬平作,集約運用糧食增產技術,實現畝產糧食1噸以上、畝收入1000元以上的“雙創”目標。為了確保工程順利實施,市政府決定在全市開展“雙創”增糧競賽活動,營造氣氛,樹立樣板,塑造典型,推進工作,逐年擴大“雙創”工程田面積,提高糧食種植效益和總產水平。
(二)總體目標
到2013年,全市工程田規模發展到100萬畝,年產糧食10億公斤以上,用20%的糧田面積實現50%的總產;使全市糧食總產豐年達到22億公斤以上,平年穩定在20億公斤以上;全市“雙創”鄉達到10個以上,“雙創”村達到100個以上。
二、實施步驟
工程實施期限5年,具體步驟為:
2009年為起步年:全市13個縣(市、區)各建1個千畝示範區,水地鄉鎮各建1個200畝示範方,共建13個千畝示範區、100個以上200畝示範方;
2010年為入軌年:在鞏固示範區建設成果的基礎上,輻射帶動周圍鄉村發展20萬畝“雙創田”,年產糧食2億公斤;
2011年為推進年:帶動發展50萬畝“雙創田”,年產糧食5億公斤;
2012年為初見成效年:帶動發展90萬畝“雙創田”,年產糧食9億公斤;
2013年為大見成效年:帶動發展100萬畝“雙創田”,年產糧食10億公斤以上。
三、主推技術
(一)集中運用優良品種
小麥上要重點推廣舜麥1718、臨汾8050等畝產可達千斤以上的新品種;玉米上以推廣先玉335、金玉6號、浚單20等畝產可達1500斤以上的新品種為主。工程區全部實行良種補貼,統一供種率和良種覆蓋率要達到100%。同時要不斷引進試驗示範新的後續品種,確保優質高產品種不斷更新換代。
(二)集成高產栽培技術
要加強高產高效實用栽培技術的集成推廣,按照高產優質、節本增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原則,促進良田良制、良種良法、農機農藝的有機結合,在試驗示範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集成、配套、創新高產栽培技術體系,並制定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推進優良品種的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做好產前、產中、產後各項服務工作,實現高產、優質、高效。
小麥:主推精播半精播、氮肥後移、節水栽培等技術,做好小麥吸漿蟲、紅蜘蛛、腥黑穗病等病蟲害防治;實行全程機械化作業。
玉米:重點推廣“一增四改”關鍵技術,即增加種植密度,改種耐密品種,改耕翻播種為少免耕硬茬播種,改粗放施肥為測土配方施肥,改人工種植為機械作業。
(三)加強耕地綜合生產能力建設
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建設高產穩產糧田是實施“雙創”增糧工程的基礎。要著力搞好地力培肥工作,大力推廣小麥、玉米秸稈還田技術和增施各種有機肥技術,進一步改善工程區農業生產條件,穩定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同時要搞好配方施肥工作,圍繞測土、配方、培肥、供肥和施肥等基本內容,指導工程區農民科學選用肥料品種和適宜施肥數量與施肥時間,改進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
(四)強化病蟲草害綜合防治
堅持“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理念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強化重大病蟲草鼠害防控工作,切實減少糧食生產生物災害損失。搞好病蟲害監測工作,準確預報發生趨勢,科學制定綜合防治方案,組裝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技術措施,開展統防統治。組建疫病綜合防治隊,提高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水平。工程區病蟲草鼠害統防統治面積力爭達到100%。全面禁止甲胺磷等高毒農藥生產使用,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五)擴大節水灌溉
實施科學灌溉技術,提高灌溉效益。積極探索推廣糧田滴灌、噴灌、管灌等節水措施,因地制宜配套其它農藝耕作保墒措施,千方百計提高水的利用率。
(六)推進機械化生產
大力推廣機耕、機播、機收等機械化作業,提高勞動生產率。要以國家擴大農機具購置補貼為契機,圍繞玉米、小麥生產使用機械的薄弱環節,增加玉米收割機、深松機及植保機械的購置。促進農藝與農機相結合,加強配套農藝措施的研究與推廣。創新和完善農機經營體制,扶持農機服務組織的發展,提高農機服務的組織化程度。
附屬檔案2
運城市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計畫
實 施 方 案
農產品質量安全關係人民民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係社會穩定和諧發展,關係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當前我市農業“環保”意識薄弱,農業投入品使用不夠規範,加之一些地區受到工業污染,導致主要產品整體質量不高、品牌培育滯後,影響了產品市場競爭力,直接制約著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實施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計畫,就是要嚴格農產品投入品管理,最佳化農業生產環境,實施標準化生產,加大綠色有機品牌認證力度,加快農業由傳統向現代轉變,使農業效益有一個大幅度的提高,農民收入有一個大幅度的增長。
一、總體思路與建設目標
(一)總體思路
圍繞糧、果、菜、畜等主導產業,以產業集中區域為重點,不斷強化農業投入品管理,大力開展無公害生產示範基地建設,著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切實加強農產品市場質量監管,積極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全面提高運城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二)建設目標
到2012年,全市新增無公害基地認證面積300萬畝,總認證面積達到600萬畝,基本實現無公害化;新增無公害、綠色有機認證食品總計110個,使全市無公害、綠色有機認證食品達到300個,每縣(市、區)最少達到20個;蘆筍、板棗等特色農產品全部實現綠色或有機認證。同時建立完整的市場監管體系,在全省率先建成綠色農業生產基地。
二、實施步驟
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計畫實施期為五年,突出主要產業、重點縣的無公害和綠色有機認證,輻射帶動全市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其中主要產業重點縣分別是:聞喜、芮城、稷山為小麥生產重點縣,永濟、河津、芮城為蘆筍出口基地縣(市),芮城、臨猗、萬榮、平陸、鹽湖為水果生產重點縣(區),新絳、夏縣為蔬菜生產重點縣,芮城、稷山、臨猗為紅棗生產重點縣,永濟、芮城、稷山為畜產品生產重點縣(市)。具體步驟為:
(一)2009年為示範帶動年
1、無公害產地認證。建設30個高標準萬畝規模的無公害生產示範基地,新增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50萬畝,其中糧食20萬畝,果品20萬畝,蔬菜10萬畝;全市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總認證面積達到350萬畝,小麥、水果、蔬菜、紅棗、畜產品在重點縣(市、區)無公害認證率達到60%。
2、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認證。增加無公害認證農產品30個、認證總數120個;綠色有機食品認證25個,認證總數125個。
3、農產品市場監測率達到40%。
(二)2010年為重點突破年
1、無公害產地認證。建設30個高標準萬畝規模的無公害生產示範基地,新增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120萬畝,其中糧食50萬畝,果品50萬畝,蔬菜和其它作物20萬畝;全市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總認證面積達到470萬畝,小麥、水果、蔬菜、紅棗、畜產品在重點縣(市、區)無公害基地認證率達到100%。
2、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認證。增加無公害認證農產品30個、認證總數150個;綠色有機食品認證25個,認證總數150個。
3、農產品市場監測率達到60%。
(三)2011到2012年為全面推進年
新增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130萬畝;全市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總認證面積達到600萬畝。農產品市場監測率達到100%。
三、主攻重點
(一)積極推廣高效安全農業投入品
要加強農藥、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管理,規範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和使用。實施農業投入品市場準入和追溯管理制度,強化禁用、限用類農業投入品監管。積極推廣高效安全替代品,保證農業投入品安全。
(二)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保護
要加強對產地的空氣、水質和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積極與環保部門協調,嚴格禁止工業“三廢”污染生態環境。對在農業區的污染企業,所在縣(市、區)政府要責令其限期搬遷到工業園區,為綠色農業生產基地建設創造有利條件。
(三)強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
要以生產技術規程、農產品規格標準、農藥和肥料的使用要求為重點,加快農業地方標準制修訂步伐,完善農業標準體系。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的帶動作用,大力開展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建設,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監測體系,嚴格執行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標識規定,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四)大力實施品牌戰略
要以質量安全為核心,加快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步伐,著力培育名牌農產品,積極向外推介我市維之王、山里紅、農之龍、田康等認證名牌產品,不斷提高優質農產品競爭力。
(五)切實抓好農產品市場監管
全面推行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逐步推進農產品質量追溯機制,維護認證權威。以首批20個主要農產品批發市場、所有超市為重點,每月對取得質量認證的農產品進行一次例行檢測檢查,合格方可上市銷售。在每縣(市、區)試搞1個5000畝的試點,實行信息代碼編制貼標和質量安全追溯制度。
(六)推進機械化生產
大力推廣機耕、機播、機收等機械化作業,提高勞動生產率。要以國家擴大農機具購置補貼為契機,圍繞玉米、小麥生產使用機械的薄弱環節,增加玉米收割機、深松機及植保機械的購置。促進農藝與農機相結合,加強配套農藝措施的研究與推廣。創新和完善農機經營體制,扶持農機服務組織的發展,提高農機服務的組織化程度。
附屬檔案2
運城市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計畫
實 施 方 案
農產品質量安全關係人民民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係社會穩定和諧發展,關係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當前我市農業“環保”意識薄弱,農業投入品使用不夠規範,加之一些地區受到工業污染,導致主要產品整體質量不高、品牌培育滯後,影響了產品市場競爭力,直接制約著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實施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計畫,就是要嚴格農產品投入品管理,最佳化農業生產環境,實施標準化生產,加大綠色有機品牌認證力度,加快農業由傳統向現代轉變,使農業效益有一個大幅度的提高,農民收入有一個大幅度的增長。
一、總體思路與建設目標
(一)總體思路
圍繞糧、果、菜、畜等主導產業,以產業集中區域為重點,不斷強化農業投入品管理,大力開展無公害生產示範基地建設,著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切實加強農產品市場質量監管,積極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全面提高運城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二)建設目標
到2012年,全市新增無公害基地認證面積300萬畝,總認證面積達到600萬畝,基本實現無公害化;新增無公害、綠色有機認證食品總計110個,使全市無公害、綠色有機認證食品達到300個,每縣(市、區)最少達到20個;蘆筍、板棗等特色農產品全部實現綠色或有機認證。同時建立完整的市場監管體系,在全省率先建成綠色農業生產基地。
二、實施步驟
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計畫實施期為五年,突出主要產業、重點縣的無公害和綠色有機認證,輻射帶動全市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其中主要產業重點縣分別是:聞喜、芮城、稷山為小麥生產重點縣,永濟、河津、芮城為蘆筍出口基地縣(市),芮城、臨猗、萬榮、平陸、鹽湖為水果生產重點縣(區),新絳、夏縣為蔬菜生產重點縣,芮城、稷山、臨猗為紅棗生產重點縣,永濟、芮城、稷山為畜產品生產重點縣(市)。具體步驟為:
(一)2009年為示範帶動年
1、無公害產地認證。建設30個高標準萬畝規模的無公害生產示範基地,新增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50萬畝,其中糧食20萬畝,果品20萬畝,蔬菜10萬畝;全市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總認證面積達到350萬畝,小麥、水果、蔬菜、紅棗、畜產品在重點縣(市、區)無公害認證率達到60%。
2、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認證。增加無公害認證農產品30個、認證總數120個;綠色有機食品認證25個,認證總數125個。
3、農產品市場監測率達到40%。
(二)2010年為重點突破年
1、無公害產地認證。建設30個高標準萬畝規模的無公害生產示範基地,新增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120萬畝,其中糧食50萬畝,果品50萬畝,蔬菜和其它作物20萬畝;全市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總認證面積達到470萬畝,小麥、水果、蔬菜、紅棗、畜產品在重點縣(市、區)無公害基地認證率達到100%。
2、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認證。增加無公害認證農產品30個、認證總數150個;綠色有機食品認證25個,認證總數150個。
3、農產品市場監測率達到60%。
(三)2011到2012年為全面推進年
新增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130萬畝;全市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總認證面積達到600萬畝。農產品市場監測率達到100%。
三、主攻重點
(一)積極推廣高效安全農業投入品
要加強農藥、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管理,規範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和使用。實施農業投入品市場準入和追溯管理制度,強化禁用、限用類農業投入品監管。積極推廣高效安全替代品,保證農業投入品安全。
(二)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保護
要加強對產地的空氣、水質和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積極與環保部門協調,嚴格禁止工業“三廢”污染生態環境。對在農業區的污染企業,所在縣(市、區)政府要責令其限期搬遷到工業園區,為綠色農業生產基地建設創造有利條件。
(三)強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
要以生產技術規程、農產品規格標準、農藥和肥料的使用要求為重點,加快農業地方標準制修訂步伐,完善農業標準體系。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的帶動作用,大力開展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建設,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監測體系,嚴格執行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標識規定,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四)大力實施品牌戰略
要以質量安全為核心,加快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步伐,著力培育名牌農產品,積極向外推介我市維之王、山里紅、農之龍、田康等認證名牌產品,不斷提高優質農產品競爭力。
(五)切實抓好農產品市場監管
全面推行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逐步推進農產品質量追溯機制,維護認證權威。以首批20個主要農產品批發市場、所有超市為重點,每月對取得質量認證的農產品進行一次例行檢測檢查,合格方可上市銷售。在每縣(市、區)試搞1個5000畝的試點,實行信息代碼編制貼標和質量安全追溯制度。
附屬檔案3
運城市規模健康養殖計畫實施方案
當前我市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14%,人均牧業純收入達300元,已進入了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的關鍵時期。但也存在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強、標準化規模養殖發展不平衡、質量安全工作亟待加強、部分縣市畜牧獸醫體制改革滯後等突出問題。實施規模健康養殖計畫,通過建設標準化養殖小區和養殖企業,推廣套用畜禽良種和優質飼草飼料,完善動物防疫體系和畜產品安全監管手段,能夠有效轉變當前我市畜牧業生產方式粗放、組織化程度低、資源環境代價高的發展方式,提高畜牧業的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經營水平。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現代畜牧業為總目標,以豬、雞、牛、羊四大優勢產業為主導,突出抓好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切實加強動物疫病防控,完善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加快飼草飼料資源開發,提高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推進畜牧產業化經營,狠抓政策措施和改革的落實,確保畜牧業穩定發展、畜產品有效供給、農民收入穩定增長。
(二)基本原則。堅持重點發展,發揮區域資源優勢,加快優勢畜產品基地縣(市、區)建設,集中資金建設一批標準化養殖小區和規模化養殖場,夯實畜牧業的發展基礎;堅持協調推進,促進豬、雞、牛、羊四大產業共同發展,大力實行產加銷一體化經營,促進產業升級,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堅持科技進步,鼓勵科技創新,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升畜牧業競爭力;堅持環境保護,推行清潔生產,強化草地資源保護,發展生態畜牧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堅持政府扶持,鼓勵多元投入,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畜牧業生產,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
(三)總體目標。到2010年,全市畜牧業在農村經濟結構中的作用更加突出,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18%以上;畜產品轉化增值能力顯著增強,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40%以上;畜牧業對農民增收的貢獻份額進一步加大,農民人均牧業收入達到 500元以上;畜牧業生產方式發生重大轉變,規模化飼養畜禽數量占到總飼養量的80%以上。
二、區域規劃和實施步驟
按照“抓優勢產業、抓優勢基地、抓優勢產品”的思路,立足各地自然資源優勢、產業發展現狀和市場競爭潛力,在全市布局建設豬、雞、牛、羊四大產業重點生產基地:
豬生產基地:以河津、萬榮、臨猗、鹽湖、芮城、聞喜、永濟等縣(市、區)為主,今年新建20個養殖小區或大戶,力爭到2010年基地縣(市、區)年出欄生豬70萬頭以上。
雞生產基地:快大型肉雞以粟海集團和旭景食品為依託,今年新建20個養殖小區或大戶,力爭到2010年基地年出欄肉雞3000萬隻以上。優質雞以鹽湖、臨猗、夏縣、芮城為主,今年新建10個養殖小區或大戶,力爭到2010年基地縣(區)存欄優質雞500萬隻以上,生產種蛋5億枚以上。蛋雞以稷山、新絳、萬榮、鹽湖、聞喜為主,今年新建20個養殖小區或大戶,力爭到2010年基地縣(區)存欄蛋雞1000萬隻以上,年生產商品蛋8萬噸以上。
牛生產基地:肉牛以芮城、臨猗、萬榮、新絳、垣曲、絳縣為主,今年新建15個養殖小區或大戶,力爭到2010年基地縣年出欄肉牛7萬頭以上。奶牛以鹽湖、永濟、芮城為主,今年新建8個養殖小區或大戶,力爭到2010年基地縣(市、區)存欄奶牛5000頭以上,年生產牛奶1.5萬噸以上。
羊生產基地:以中條山沿線的永濟、芮城、平陸、垣曲等縣(市)為主,今年新建15個養殖小區或大戶,力爭到2010年基地縣(市)年出欄肉羊30萬隻以上。
在優質畜產品基地縣,重點扶持建設一批標準化養殖小區和規模化養殖場,深化畜牧業生產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扶持和培育具有一定帶動力和輻射力的產地批發市場和畜產品加工企業做強做大,發展種草、養畜、加工、行銷一體化經營,儘快形成各具特色的畜產品生產區。
三、工作重點
(一)加強動物疫病防控。強化各級畜牧獸醫行政管理、執法監督和技術服務職能,完善市縣兩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加強鄉鎮中心站和村級防疫員隊伍建設,落實基層人員工資待遇及經費,建立較為完善的動物疫病防控體系。認真落實以免疫為主的綜合防控措施,完善防疫責任制和重大動物疫病責任追究辦法,有計畫地開展疫情普查和疫病淨化工作,加強對運輸、屠宰、交易市場等環節的檢疫監督,全面提高動物疫病防控能力。健全市、縣、鄉、村四級疫情監測網路,建立集中監測、動態監測和疫病應急監測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嚴格執行疫情報告制度,形成較為完善的動物防疫預報機制。
(二)完善畜禽良種體系,推廣畜禽優良品種。根據全市畜牧業生產基地建設布局,加強對現有種畜禽場品種更新和設施改造,扶持建設一批種畜禽場,提高畜禽良種的生產和供應能力。完善改良服務體系,不斷健全畜禽良種繁育技術推廣中心,合理布局畜禽改良站和人工授精網點,配備改良人員,健全改良設備,提高改良服務能力。加大優良品種補貼力度,努力推廣繁育新技術,重點推廣高產奶牛凍精,肉牛、肉羊雜交改良,生豬三元雜交生產等技術,大幅度提高家畜生產性能。
(三)提高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嚴格畜牧業生產投入品的安全使用管理,整頓規範畜牧業生產投入品市場監管。建立畜產品檢驗監測體系,完善檢驗技術手段,擴大監測範圍,增加監測品種,全面開展畜產品抽檢工作。推進畜牧業標準化生產,制定和完善獸藥殘留限量、產地環境質量、養殖規範化各項畜產品質量標準,開展無公害、綠色產品和產地認證工作。
(四)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大力推進標準化養殖小區和養殖場建設,加快小區畜禽圈舍的建設和改造,完善青貯窖、飼草加工設備、擠奶站、防疫室等生產設施,推廣套用良種畜禽,建立飼草料生產基地,形成設施完善、功能齊全、高效安全的現代化畜牧業養殖主體。積極發展規模養殖大戶,鼓勵利用天然草地、林地、果園、荒山荒溝、小流域等發展家庭規模養殖,指導養殖戶改善飼草條件、實施劃區輪牧、擴張養殖規模,切實提高養殖水平。在不適宜發展規模養殖小區的地方,充分利用土地、飼草資源和勞動力優勢,積極發展以戶為單位的適度規模養殖,努力形成一批養殖專業村、專業鄉和專業區域。
(五)加快飼草飼料開發。採取人工種草、飛播牧草、草地改良等綜合措施,加快“三化”草地治理,加大推進耕地種草力度。大力推廣秸稈青貯氨化技術,配備飼草加工機械,做好農作物秸稈開發利用。進一步做好草地承包經營、劃區輪牧、完善草地動態監測、病蟲鼠害防治、草地防火等管理措施,做到草地建設、保護和利用有機結合。大力推廣套用配合飼料。
(六)推進畜牧業產業化經營。堅持扶強扶優的原則,有計畫、有步驟地扶持一批肉類、奶類、禽蛋類畜牧加工企業,加大改擴建力度,增強企業帶動能力。建立和完善畜產品產地市場、城鄉集貿市場、連鎖超市等零售市場,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等現代物流方式,積極培育各類代理商、批發商,建立發達的畜產品物流體系。鼓勵養殖大戶、行銷組織、行業協會、經紀人和養殖戶聯合,建立畜牧生產合作社,促進畜牧業生產有千家萬戶分散經營向合作經營轉變。鼓勵大型龍頭企業、行銷組織與農民簽訂生產銷售契約,為養殖戶提供技術服務,完善和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提高帶動農民致富的能力。
附屬檔案4
運城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計畫
實 施 方 案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載體,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的重要組織基礎。截止2008年底,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經發展到1462個,其中種植業777個、養殖業566個,其他119個。入社社員達6萬戶,帶動農戶23.46萬戶。但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方面農民專業合作社自身綜合實力不強,個體規模小、質量不高,經營管理水平低,內部運作機制還不規範。另一方面外部發展環境不優,一些幹部對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重要性、必要性認識不到位;一些地方不能正確把握“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政策環境還不夠寬鬆,財政、稅收、信貸、用地、用電等扶持政策落實不到位等。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計畫,就是要規範農民專業合作化組織,提升我市農業競爭力,促進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目標任務
到2012年全市建立300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30%的農戶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30%的農產品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銷售,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的農民人均純收入高於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0%以上。
二、實施步驟
(一)2009年底:合作社發展數量達到2000個,參加合作社成員達到12萬戶,銷售額突破五十萬元的合作社達到80個;
(二)2010年底:合作社發展數量達到2400個,參加合作社成員達到18萬戶,銷售額突破五十萬元的合作社達到120個;
(三)2011年底:合作社發展數量達到2800個,參加合作社成員達到24萬戶,銷售額突破五十萬元的合作社達到160個;
(四)2012年底:合作社發展數量達到3000個,參加合作社成員達到30萬戶,銷售額突破五十萬元的合作社達到200個。
三、重點措施
(一)加強培訓教育。要按照分類指導、專人負責、注重實效的原則,制訂培訓規劃,大力舉辦培訓班。通過培養造就一支善經營、會管理、懂技術、有奉獻精神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和政策理論水平高、業務工作本領強、熱心合作事業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業務輔導員隊伍。
(二)推進示範社建設。從2009年起,全市要根據當地優勢產業或特色產品,結合不同產業發展情況,積極組織在合作社中開展生產標準化、經營品牌化、管理規範化、社員知識化、產品安全化“五化”建設活動。
(三)建立合作聯合體系。全市圍繞特色產業和主導產業,逐步建立同品種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形成合作聯合體系。
附屬檔案5
運城市現代農業物流園區建設計畫
實 施 方 案
發達的物流產業和完善的市場體系,是現代農業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形成了糧、棉、果、菜、藥五大支柱產業和十大特色基地。但市場體系建設相對滯後,農產品銷售渠道不暢,嚴重影響了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甚至造成賣難和滯銷現象,制約了農民收入增長。實施運城農業物流園區建設計畫,就是在鹽湖區聖惠北路原飛機場地段,以運城農業會展中心為軸心,建設占地5000畝的農業物流園區,形成輻射黃河金三角地區的農業物流中心。這一計畫的實施,對引進先進技術、提高農產品品質、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強化我市農業在全省乃至周邊地區的比較優勢必將發揮重要作用。
一、思路與目標
按照“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化運作”的思路,全面搞好土地置換、土地拆遷、規劃設計、招商建設、機構組建等工作,力爭到2013年全面完成農業物流園區工程。市政府將通過置換的方式解決農業物流園區建設用地5000畝,對地塊進行詳細規劃後通過招商引資,解決建設投資5.48億元,其中:企業投資1.2億元,經營戶投資1.58億元,對外招商2.7億元。
建設目標共十一個部分:
(一)農業會展中心 包括農產品展廳、多功能會議室等。一是在展廳內設立高標準的名優特農產品展台,全面介紹我市各種農產品發展規模、分布區域、生產水平、產品質量、效益等情況,突出宣傳我市農業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將之建成我市不撤展的“農展會”。二是組建專家智囊團,聘請國家農科院、中國農大等農業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的專家、學者為長期顧問,吸收各方面的專家參加,定期在多功能會議室舉辦學術報告會,培訓高素質的農業科技隊伍,加快農業新技術推廣。
(二)農資農機交易區 建設農資、農機為一體的交易市場。以化肥、種子、農藥、農膜、飼料、農機等為主,給廠商和農民提供一個綜合性、專業性的農用商品交易場所。
(三)農副產品交易區 根據我市目前農業生產的情況和區域特點,在農產品集散交易中心內設立糧油、蔬菜、果品等專業交易市場。
(四)花卉苗木交易區 建設六個30畝恆溫大棚,含花卉、林果、苗木,成為黃河金三角最大的水果苗木交易基地。
(五)農產品加工包裝區 建設農產品加工包裝廠,對當地農產品特色統一篩選分級、統一包裝,突出我市特優農產品品牌,實行優質優價,實現質量效益同步增長。
(六)農業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展示區 建設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示範園,以種植高、中檔蔬菜和各種花卉為主,集生產、觀光、娛樂、休閒為一體,展示花卉苗木、各類經濟林果、特種養殖、綠色生態農業等特色種植、養殖技術。
(七)倉儲區 圍繞農產品交易市場,建設大型現代化倉貯設施,包括30000噸的氣調保鮮庫,成為華北地區倉儲量最大的農產品集散交易中心。
(八)物流配送中心 採用國家投資和社會融資相結合,配備各種專用車輛,修建車庫,組建專業化運輸車隊,形成覆蓋省內外各大銷售市場的營運網,為農副產品交易提供運力保障。
(九)信息服務中心 設立農產品市場信息服務中心,通過Internet網路和全市農產品市場信息站點聯網,形成覆蓋全市的批發市場信息服務網路,實現資料、數位化存貯和資源共享,在政府、市場、農戶之間架起互通橋樑,指導農戶依據農產品市場動態的預警信息調整種植結構。通過網路向國內外市場宣傳我市特色農產品,發布市場供求信息,實現網上招商引資,促進農產品流通,有效緩解農產品交易難這一突出問題。
(十)質檢中心。建設儀器設備先進、功能齊全、手段現代化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承擔農產品品質、農藥和農藥殘留、土壤肥料養分、農業環境污染等項目的監測檢驗,植物檢疫等工作,為我市農業生產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產品輻射面達到80%以上,上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達到100%。
(十一)綜合服務中心 組建綜合服務中心,負責物流園區的水、電、暖供應和全面的後勤保障;建設星級賓館酒店,為客商提供一流的餐飲、住宿等服務。
二、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2009年6月底前):主要做好土地置換、勘察測量和規劃設計工作。首先與93653部隊充分協商,做好土地置換工作。土地置換工作到位後,邀請全國知名設計院所,對地形進行勘查設計,拿出合理的設計規劃方案。
(二)推進階段(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做好園區內的拆遷、道路建設等工作,做到道路、水、電、通信、網路等五通一平。
(三)招商建設階段(2010年7月1日至2012年底):主要做好園區招商和工程建設工作。根據園區規劃,確定招商對象,面向全國進行招商。同時,組織協調各商家搞好工程建設工作,力爭2012年底所有工程建設到位。
(四)運營階段(2013年2月投入使用):組建管理和服務機構,確保物流園區正常運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