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川府發〔2011〕23號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有關直屬機構:

農作物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我省是育種大省、制種大省和供種大省,農作物種業發展水平對全省乃至全國的糧食安全和現代農業發展具有重大影響。全面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對加快推進我省現代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國發〔2011〕8號)精神,加快推進種業大省向種業強省跨越,結合我省實際,現就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 發行時間:四川省人民政府
  • 發行方:2011年7月15日
  • 類型:條例通知
重要意義,總體要求,主要任務,政策措施,

重要意義

(一)我省農作物種業發展基礎較好。主要農作物品種選育水平尤其是三系雜交水稻和雜交小麥、雜交玉米的研究居全國領先地位,一大批農作物新品種被認定為國家級良種在全國推廣。種子生產及供種能力列全國前列,三系雜交水稻種子生產與利用優勢尤為突出,被國家確定為雜交水稻種子主要繁育基地,制種面積占全國的25—30%,省際間調劑量占全國的30%,外貿出口占全國的51%,均居全國首位;雜交油菜制種面積占全國的20%,居全國第二位;雜交玉米制種面積呈快速增長勢頭,攀西安寧河流域玉米制種基地被國家確定為重點繁育基地。全省種子企業整體實力明顯增強,“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和具有進出口資質的種業企業數量位居全國第一。近年來,我省種子產供保障能力穩定提升,法律法規逐步健全,種子管理和質量檢測體系逐步完善,市場監管得到加強,為提高我省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貢獻。
(二)我省農作物種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和問題。目前,種子產業競爭日趨激烈,國外大型種業集團憑藉雄厚的資金實力、較強的創新能力、靈活的行銷模式,相對我省種子企業而言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保障我省糧食自求平衡和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對我省農作物種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我省農作物種業支撐條件仍較薄弱,新品種研發不能完全適應生產發展需要,創新轉化、套用推廣不夠,制種基地建設機制尚未形成,企業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不強,救災備荒種子貯備制度不完善,市場監管能力亟待加強。這些問題影響了我省種業加快發展,必須切實加以解決。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整合種業資源,增加種業投入,強化市場監管,快速提升我省農作物種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企業競爭能力、供種保障能力、市場監管能力,構建以產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託、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農作物種業體系,鞏固提升“川種”優勢。在抓好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工作的同時應在蔬菜、花卉,以及畜牧業、水產、林業等方面全方位推進,使我省由種業大省向種業強省跨越。
(二)基本原則。
堅持突出優勢,提升“川種”地位。立足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著力做大做強在國內具有突出優勢的“三系”雜交水稻種子產業,加快發展雜交油菜、雜交玉米、雜交小麥及優勢特色經濟作物種子產業。
堅持企業主體,推進產學研融合。以“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為主體,立足企業創新發展需求,整合農作物種業資源,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創新和拓展產學研利益聯接機制,支持農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種質資源、科研人才等要素合法有序向種子企業流動。充分發揮“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在商業化育種、成果轉化與套用等方面的主導作用。
堅持自主創新,培育突破性新成果。充分發揮骨幹農業科研機構的引領作用,不斷強化種業科技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內外合作,引導企業成為品種選育和科研投入主體,重點圍繞雜交水稻和雜交玉米、雜交油菜、雜交小麥等作物,加快培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農作物種業科研新成果,著力提高農作物種業核心競爭力。
堅持政府引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構建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和社會參與的多元化現代農作物種業投入新機制。加大對基礎性公益性研究、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制種基地建設、商業化育種、市場監管體系和救災備荒種子體系建設的投入。對育種能力較強、市場占有率較高、經營規模較大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予以重點支持,增強其自主創新能力和引領帶動能力。
(三)發展目標。
到2015年,全省種子產業年銷售收入達到60億元以上,進一步鞏固提升我省的種業大省地位。建立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的雜交水稻、雜交玉米、雜交油菜優勢種子生產基地70萬畝,其中水稻制種基地重點縣30個、面積40萬畝,確保雜交水稻種子產量和質量位居全國第一;培育突破性農作物新品種20個,創製有重大套用前景的育種材料200份,建設農作物種業科技創新與轉化平台100個;建立省級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50個,圍繞種子基地新建50個縣級種子質量檢測站;培育具有農作物育種優勢的“育繁推一體化”企業10家,年銷售收入3億元以上的企業5個以上,上市種業企業3—4家;主要農作物種子更新換代一次,良種覆蓋率達96%以上。
到2020年,全省良種生產能力、創新轉化能力、企業競爭能力、市場監管能力實現大提升,種子產業年銷售收入達到100億元以上,種業綜合實力位列全國前三位,實現種業大省向種業強省跨越。建設優勢農作物種子生產基地130萬畝,建成50個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農作物種業科技創新與轉化平台,突破性農作物新品種選育、重大套用前景的育種材料創製、省級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和縣級種子質量檢測站建設的數量在2015年的基礎上翻一番;著力打造5家育種能力強、生產加工技術先進、市場行銷網路健全、技術服務到位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育繁推一體化”現代農作物種業集團,培育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企業2個以上,上市種業企業5家。

主要任務

(一)加強農作物種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究。重點支持省級農業科研院所和涉農高校開展種質資源蒐集、保護、鑑定,育種材料改良與創製,現代育種理論方法和現代育種技術等基礎性、前沿性和套用技術性研究,實現品種選育由形態特徵選擇向生理特徵選擇轉變,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培育一批重大突破性優良品種。支持產學研單位聯合開展育種新材料、育種新技術、突破性優良新品種等科技成果中試與集成轉化,著力建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科技創新與轉化平台,加強高等院校農作物相關學科、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實習基地建設,打造高層次、高水平育種攻關團隊,提升成果轉化能力和持續創新能力。積極對接國家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及863、973等重大科技專項,整合集成各級各類資源,加大對農作物種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究的扶持力度。
(二)加快建設優勢種子生產基地。科學規劃和布局優勢種子生產區域,建立優勢種子生產保護區,建設一批由政府主導、企業掌控的優勢種子生產基地,打造現代種業核心產業帶,在良種生產能力上實現大提升,使主要農作物良種生產能力提高20%以上。重點建設成都、德陽、綿陽、眉山、瀘州等雜交水稻制種基地;涼山、成都雜交玉米制種基地;川南雜交高粱制種基地;成都、綿陽、德陽雜交油菜制種基地;綿陽、南充、內江等小麥制種基地;盆州山區、川西南山區馬鈴薯良繁基地;現代農業產業基地縣優勢特色經濟作物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強化種子基地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新增1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新增1000萬畝高標準農田、現代農業基地建設工程、種子工程等項目,完善種子基地基礎設施,建成交通方便、能排能灌、耕地質量好、配套設施齊全的種子生產基地。創新種子基地建設運行模式,基地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規劃布局,大力推行“種子企業+種子專業合作社+制種大戶”模式,鼓勵種子企業建立直接管理和控制的生產基地,引導種子企業與制種專業合作社或制種農戶建立穩固的利益連線機制。強化種子基地管理,建立健全種子生產技術標準體系,規範種子收購秩序,切實解決撬搶基地、搶購套購等突出問題,保證良種供應數量充足、質量安全、價格合理。
(三)加快推進種子企業兼併重組。著力在骨幹種業龍頭企業的培育上實現大跨越,提高種子市場集中度。通過提高市場準入門檻,淘汰一批小型企業;通過政策引導,鼓勵種子企業間的兼併重組,尤其是鼓勵大型優勢種子企業併購優勢科研單位和具有一定市場份額的種子企業,促進種業資源整合;通過引入社會資本,支持大型企業通過併購、參股等方式進入農作物種業,最佳化種業企業布局;通過企業聯姻,促進中小種子企業合併重組,做大企業規模。積極推動大型種子企業上市融資,加強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改進企業產權結構和治理結構,樹立品牌意識,培育一批具有農作物育種優勢、實力雄厚的“育繁推一體化”企業。
(四)強化種子市場監管。在企業註冊資金、固定資產、研發能力等方面大幅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嚴格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行政審批、管理,依法糾正和查處騙取審批、違法審批等行為。強化種子行政許可事後監管和日常執法監督,對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堅決不予準入,對不合格的企業堅決予以清理。加強種子質量監管,建立種子質量例行監測制度,擴大企業監督抽查和市場檢查範圍,嚴防不合格種子流出基地、進入市場。加大對種子基地和購銷環節的管理力度,嚴厲打擊搶購套購、套牌侵權、生產經營假冒偽劣種子等違法行為,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切實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和農民的切身利益。
(五)強化品種審定與保護。進一步規範品種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品種保護測試、轉基因安全評價,加強跨區域引種監管。提高省級農作物品種審定和退出標準,對低水平重複品種堅決不予審定,對不適宜種植的品種堅決予以清退,促進突破性新品種加快選育。在堅持品種審定標準的前提下,為市場信譽好、具有育種優勢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搞好服務,建立品種審定綠色通道。進一步加大品種權執法力度,強化新品種保護,提高新品種保護和信息服務水平。
(六)強化新品種轉化套用推廣。推動產學研緊密結合,加快新品種研發轉化步伐。引導鼓勵大型種子企業積極探索種子“連鎖直銷模式”,充分利用供銷農資系統鄉、村“農資放心店”開展配送直銷。通過大範圍實施糧油作物高產高效創建、園藝作物標準園創建,推動種子企業與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各種農業專業合作社密切合作,大力開展新品種展示、示範,通過統一配送、統一採購、統一育秧(苗)加快優良品種的轉化推廣。
(七)加強種子儲備調控體系建設。在現有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完善省、市、縣三級種子儲備調控體系,積極引導和鼓勵“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承擔救災備荒種子儲備任務,擴大種子儲備範圍,增加種子儲備量,增強種子市場調控能力。要重點儲備大宗糧油作物種子和短生育期經濟作物種子,確保種子市場安全有效供給和災後恢復生產。切實加強儲備種子監管,確保救災備荒種子儲得住、調得出、用得上。
(八)強化農作物種業交流合作。在保護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前提下,鼓勵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與國內外相關科研機構和種業企業開展合作,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國內先進育種技術和優異種質資源,共同發展現代農作物種子產業。積極開拓雜交水稻、雜交油菜、雜交玉米國內、國際市場,擴大市場份額,進一步鞏固我省“三系”雜交水稻種子在全國和東南亞市場的優勢地位,不斷提升“川種”品牌的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政策措施

(一)強化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引導。按照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總體要求,組織編制我省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中長期規劃,明確今後10年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主要任務和具體措施,分作物、分區域、分階段提出發展目標、方向和重點。通過規劃引導,加快創新一批育種材料、方法,培育一批與現代農業相適應的突破性新品種,建設一批科技創新與轉化平台,增強科技支撐能力;加快建設一批制種基地,增強供種保障能力;加快扶持一批“育繁推一體化” 種業龍頭,增強企業競爭能力;加快完善省、市、縣三級種子監管體系,增強市場監管能力。
(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省財政和農口部門要進一步整合現有與發展現代種業有關的政策性資金,同時要調整農口政府性資金支出結構,加大對現代種業發展的支持。各級財政要加大對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投入力度,在原資金渠道不變的前提下,統籌農作物種業發展財政和基建項目,構建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和社會參與的多元化現代農作物種業投入機制。啟動“四川省種業提升工程”,切實增強農作物種業投入保障。加大制種基地建設投入,完善基地基礎設施,扶持制種專業合作社和制種大戶,符合種糧大戶條件的制種大戶享受相關優惠政策。加大企業扶持投入,按照“資格認證、定期複審、優進劣退”的原則,擇優支持一批規模大、實力強、成長性好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開展商業化育種,支持引進國內外先進育種技術、裝備和高端人才,整合種子科研資源,併購中、小種子企業,促進“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發展壯大;鼓勵“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購置先進的種子生產、加工、包裝、檢驗和倉儲、運輸設備,改善工程化研究、品種試驗和套用推廣條件。加大育種科研投入,積極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開展農作物種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究。加大種業服務體系建設投入,支持農作物品種區試、種子質量監管、新品種展示示範等,進一步增強農作物種業服務能力。
(三)完善種子生產收儲政策。建立政府支持、種子企業參與、商業化運作的農作物種子生產風險分散機制,落實好農作物良種補貼政策,創造條件逐步將農作物種子生產納入農業政策性保險。將制種機械、加工設備納入農機具購置補貼範圍,提高種子生產、加工機械化水平。完善種子收儲政策,鼓勵和引導相關金融機構特別是政策性銀行加大對種子收儲的信貸支持,省級財政對種子儲備給予適當補助。
(四)落實種子企業稅收等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的種子生產經營所得,免徵企業所得稅。農作物種子物流享受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對企業兼併重組涉及的資產評估增值、債務重組收益、土地房屋權屬轉移等給予稅收優惠,具體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五)加強種子管理體系建設。強化各級農業部門種子管理職能,保障種子管理工作經費,健全種子管理機構和隊伍。要重點加強基層種子管理機構能力建設。健全省、市、縣三級種子管理和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各級人民政府要將種子管理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充分發揮種子行業協會在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中的協調、服務、維權、自律作用。加強行業自律,規範企業行為,開展種子企業信用等級評價。組織開展企業間、企業與科研單位間的交流與合作。
(六)創新構建種業科研新模式和成果轉化、評價新機制。推動現代農作物種業科技創新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引導科研教學單位逐步退出商業化育種,支持科研教學單位科研成果、研發人才等創新要素向種子企業合法有序流動,建立基礎性研究以公益性科研教學單位為主體、商業化育種以企業為主體和創新平台共享的產學研分工協作的現代種業科研新體制,提高種業科研的集約度和集成度。完善公益性研究成果共享機制,建立健全成果發布制度和合理的產學研利益分配製度,探索通過政府採購等方式推動公益性基礎性研究成果共享共用;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依法保護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品種等科技成果,形成有利於公益性基礎性研究和現代種業發展的科研評價激勵機制;支持從事商業化育種的科研單位或人員進入種子企業開展育種研發,企業所在地人民政府要參照有關政策解決進入企業的科研人員的戶籍問題,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進一步改進農作物種業科研成果評價方式,修改和完善商業化育種成果獎勵機制,注重成果轉化套用和解決實際生產問題的績效;實施重大突破性品種轉化推廣獎勵,整合集成省農作物育種攻關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等各級各類科技計畫,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進科技與金融結合,擇優支持農作物新材料、新技術、新品種示範轉化與大範圍套用,實現產業化。
(七)加強部門協作配合。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快我省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對促進我省現代農業發展、保障糧食安全的重大意義,抓住難得機遇,採取有力措施,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研究制定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明確發展目標和工作重點。農業廳要會同省委農工委、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科技廳、教育廳、國土資源廳、商務廳、省國資委、省國稅局、省地稅局、人民銀行成都分行、省質監局、四川銀監局、四川保監局等部門成立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工作協調小組,研究解決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組織擬定重大政策。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自身職能和任務分工,細化並落實各項政策措施,支持我省現代農作物種業快速、健康發展。
四川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七月十五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