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解讀“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是在2011年04月18日由農業部發布的解讀檔案。
基本介紹
- 發布部門:農業部
- 類別:解讀
- 發布日期:2011年04月18日
- 效力級別:國務院規範性檔案
主持人、農業部辦公廳副主任陶懷穎:女士們、先生們、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農業部新聞辦主持的發布會。我是主持人陶懷穎。坐在我旁邊的這位是馬淑萍女士。大家知道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也是一個用種大國。種業是我們國家基礎性、戰略性的核心產業,是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種業發展,長期以來採取了許多有效措施,使我國種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促進農業發展保障農產品有效供應、解決13億人吃飯的問題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那么面對新的形勢,我國種業也面臨著一些艱巨的挑戰。去年以來,按照中央的部署,農業部會同國家有關部門起草了《關於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今年2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這個意見,這應該說是我國種業發展的一件大事。目的是為了提升我國農業科技的創新水平,增強我國種業的市場競爭力。
今天我們請來了我們農業部主管種業工作的副司長馬淑萍女士,她也全程參與了《意見》的起草工作,請她介紹《意見》的情況,並回答各位媒體朋友的提問,下面請馬司長介紹情況。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馬淑萍: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農作物品種選育水平、良種供應能力和種業實力有了明顯提升,良種的有效供應為糧食連續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我國種業從2000年開始進入市場,目前尚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在品種創新能力、企業競爭能力和供種保障能力等方面相對較弱,種業發展的整體水平較已開發國家還很低,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按照中央領導要求,農業部會同有關部門,在歷時一年多的時間裡,組織有關人員深入種子生產大省的科研單位、種子基地和重點企業進行調研,先後組織召開了10多次座談會,深入分析當前種業存在的問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政策建議,並在此基礎上起草了《關於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徵求意見稿)。《意見》經廣泛徵求各方面及相關部門的意見後,於今年年初報國務院。在2月22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的第145次國務院常務會上,審議通過了《意見》。
《意見》是新時期指導農作物種業發展的綱領性檔案,提出了今後種業發展的思路,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完善法律法規,整合農作物種業資源,加大政策扶持,增加農作物種業投入,強化市場監管,快速提升我國農作物種業科技創新能力、企業競爭能力、供種保障能力和市場監管能力,構建以產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託、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農作物種業體系,全面提升我國農作物種業發展水平。
明確了今後農作物種業的發展目標,即到2020年,形成科研分工合理、產學研相結合、資源集中、運行高效的育種新機制,要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套用前景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突破性優良品種,建設一批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的優勢種子生產基地,打造一批育種能力強、生產加工技術先進、市場行銷網路健全、技術服務到位的“育繁推一體化”現代農作物種業集團,健全職責明確、手段先進、監管有力的種子管理體系,顯著提高優良品種自主研發能力和覆蓋率,確保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圍繞發展現代農作物種業的思路和目標,《意見》確定了今後種業發展的九項重點任務:即強化農作物種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究、加強農作物種業人才培養、建立商業化育種體系、推動種子企業兼併重組、加強種子生產基地建設、完善種子儲備調控制度、嚴格品種審定和保護、強化市場監督管理和加強農作物種業國際合作交流。同時,提出了一系列扶持種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主要有:一是中央財政支持“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開展商業化育種,為有實力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建立品種審定綠色通道。二是免徵符合條件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種子生產經營所得稅,在兼併重組方面給予稅收優惠。三是建立國家和省兩級種子儲備體系,完善種子收儲政策,鼓勵和引導相關金融機構特別是政策性銀行加大對種子收儲的信貸支持,中央和省級財政對種子儲備給予補助。[04-1810:14]
四是加強西北、西南、海南等優勢種子繁育基地的規劃建設與用地保護,對符合條件的農作物種子生產開展保險試點。五是強化各級農業部門的種子管理職能,明確負責種子管理的機構,地方政府要將屬於公共服務範圍的種子管理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此外,《意見》還就編制《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及地方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品種管理、強化市場監管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為爭取更多的政策扶持留出了空間。
《意見》的出台,有三大突破:一是首次明確了農作物種業的地位,即農作物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的核心產業,是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二是首次明確了種業科研的分工,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要重點開展種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究,逐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新機制。三是首次明確了企業的主體地位,2000年《種子法》出台,使種子企業成為種子市場的主體,這次《意見》中明確了種子企業是商業化育種的主體,是種業發展的主體。
總之,《意見》的出台是我國農作物種業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標誌著我國農作物種業將進入產業升級的新階段。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決定,國務院還要召開專門會議,就貫徹落實《意見》精神進行全面部署。
經濟日報記者:謝謝主持人,我是《經濟日報》記者。請問馬司長,《意見》的出台將對我國種業的發展產生哪些影響?
馬淑萍:我覺得這位記者提這個問題非常好。剛才我已經給大家介紹了我們《意見》的基本的框架和主要的內容。我想這個《意見》,應該說指明了我們今後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方向,也明確了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目標。《意見》確定了九項重點任務,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這個《意見》應該說是新時期指導我國農作物種業的綱領性檔案。大家都知道,從新中國成立以來,種業以國務院名義發的檔案只有6個。從1956年的第一個,一直到今天的第6個,每一個檔案都對中國種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和指導作用。這個檔案的影響將是深遠的。我想這個《意見》的出台,其影響主要體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第一個就是必將促進我們國家種業科技創新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大家知道,種業的科技創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品種。品種是種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應該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科研教學單位選育了一大批優良品種,像超級稻、緊湊型玉米、轉基因抗蟲棉,這些優良品種的推廣,對我們糧食取得豐收、對農民增收以及對主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都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但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我們國家的種業發展與已開發國家相比、與現在和我們競爭的跨國企業集團相比,應該說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在一些作物上,育種是站在國際前列的,比如說我們的雜交水稻,但是還有一部分作物的育種,我們跟已開發國家、跟跨國種業集團還是有差距的。同時我覺得我們還沒有建立一個商業化育種的機制。同時我們也感覺到,我們現在的科研和企業的結合還不夠緊密。那么《意見》也正好是針對這些問題,明確了我們種業的分工,就是說科研單位要開展基礎性和公益性的研究。我們的企業要逐步建立商業化的育種體系,明確這樣一個分工。
同時,記者手裡都有《意見》的原文,你們可以看一下第6條和第16條都提到了要加大種業科研的基礎性和公益性投入,還要加大生物育種的投入,還要加大種子企業育種的投入。就是中央財政要支持企業的商業化育種。同時,還要創新種業科研成果的評價體系和轉化機制。我想,經過這樣一系列的政策推動,會促進我們國家種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這是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我想《意見》的出台會促進企業競爭能力的提升。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現在企業的數量比較多,但是企業的實力還比較弱,規模還比較小。對現代農業的發展還有一些不適應。對此,《意見》明確了種業的發展方向,以產業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明確了這樣一個產業的發展方向,並且圍繞著企業的做大做強,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我們可以看到,在《意見》中,在推進企業的兼併重組,加大對種子企業育種的投入,給有實力的“育繁推一體化”的育種企業建立品種審定的綠色通道,免徵種子企業所得稅。鼓勵科技資源向種子企業流動,並且支持企業建立育種基地。這一系列的政策對企業都是利好的。應該說我們的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前所未有的眾多有利條件。我想,今後這些政策的落實,必將促進我們種子企業競爭能力的提升。那么種子企業的競爭能力提升了,我想我們國家現代種業的發展是大有希望的。
第三方面,是促進供種保障能力的提升。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供種保障面臨著兩個風險,一個是自然風險,一個是市場風險。現在我們的氣候變化特別多,不確定因素特別多。往往由於自然災害的影響,使我們的供種要減少,我們面臨著很大的壓力。那么同時市場風險就是我們現在的制種成本在上升,勞動力的成本、用工的成本、租地的成本都在上升。對制種農戶的積極性也有影響。當我們面臨這樣兩個風險的時候,怎么樣來保證我們供種能力,這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非常艱巨的任務。我們要想糧食取得豐收,首先要保障種子的供給。那么《意見》對這個問題也提出了非常有針對性的措施。
一個就是要加強種子生產基地的建設,剛才我已經介紹了,對於西北、西南以及海南這樣的優勢的制種基地要規劃好、建設好、保護好。使這些基地能真正落實好。這是基地的建設。還有就是完善種子的儲備體系建設。目前我們國家是中央有儲備、地方的儲備只有幾個省建立了儲備制度,那么下一步,我們落實這個《意見》,就是要建立國家級和省一級兩級的儲備制度,都要搞儲備,這樣我們的供種能力就有了保障。我們不僅僅要靠市場來保障,我們還要有巨觀調控。第三個保障供種的政策是完善種子生產和收儲的政策。比如說我們對種子的收購加大政策性銀行貸款的支持,還有開展種子保險的試點。同時將制種機械納入農機具購置補貼,並且中央和省一級財政都要對儲備的種子給予補貼。那么這一系列政策的落實,必將促進增強我們供種保障的能力。
第四方面,就是必將促進我們監管能力的提升。《意見》提出加強監管能力建設,不但要加強我們種子機構的設定、人員的配備還要保障必要的經費,同時還要加強手段的建設,象品種試驗的手段,種子質量檢驗檢測體系的建設,這些都是執法保障的建設。我相信隨著我們《意見》的落實,監管能力也會進一步加強。剛才我介紹的實際上就是說種業科技創新能力、供種保障能力、企業競爭能力、市場監管能力,這四個能力的提升必將促進我們種業的健康發展。
農民日報記者:我是《農民日報》的記者。我想國務院出台的《意見》對我國種業的發展提出了原則性、方向性的要求,農業部有沒有細化的措施來落實要求和原則性的指導呢?
馬淑萍:大家都已經拿到了《意見》,應該說我們這個《意見》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給我們明確了九大重點任務,並且提出了一系列措施。要落實這些任務確實需要我們做很多工作,當然落實整個《意見》也需要我們國務院有關部委、需要各個省、需要涉及到種業的每一個主體來落實。農業部需要落實的內容很多,對此農業部黨組是非常重視的。具體到我們部裡面,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細化和實化這個《意見》。首先,我們要搞好《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這個在《意見》中已經明確提出了。目前我們在著手制定這個規劃。這個規劃是對《意見》的具體化和細化。在規劃中,我們要分作物、分品種、分地區提出今後十年種業發展的主要的任務和階段性的目標。第二項工作是加大對種業的投入,應該說有兩個層次的工作需要農業部來做。
第一是現在我們對種業的投入渠道是比較多的,涉及到很多的部委,像財政部、科技部、教育部以及我們農業部等等。每一個部委對種業的投入都很多,我們農業部將會同這些部委把現有的資源統籌來考慮,統籌考慮來落實我們的《意見》。第二項工作是說,我們這個《意見》當中應該說政策的含金量還是很高的。那么怎么樣來細化和落實,這也是需要我們和有關部委一起來做的一項工作。這是關於投入的問題。那么第三項工作就是修訂法律法規。對農業部來講,要在《種子法》的框架下修改配套規章,比如說,《意見》提出了要提高種子企業的入市門檻和要給企業建立綠色通道,要建立科技成果的評價和轉化機制。有的是需要我們修訂現有的農業部的部長令,有的是需要重新制訂。我們正在修訂種子生產和經營的管理辦法,這個辦法由國務院法制辦的網站和我們農業部的中國農業信息網面向全社會徵求意見;還有我們修訂的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還有農作物的標籤辦法都在修訂。我們只有進一步修訂,才能符合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要求。
第四項工作是要啟動新一輪的種子工程。大家知道種子工程已經實施了15年,從九五、十五、十一五都實施了種子工程。那么新一輪的種子工程要有新的內涵,也就是說要完全落實我們的《意見》所提出的要求。那么在實施的內容上和方式上都要有所轉變。我們正在和發改委協商。還有一點就是怎么樣加強市場的監管,這也是社會各界非常關注的,是我們現在種子市場還存在著品種比較多,還有一些品種侵權的問題、生產秩序的問題,社會關注度很高,領導非常重視。那么農業部對此非常重視,去年啟動了種子執法年,今年繼續啟動該項工作。也就是我們在種子執法年中,要對品種進行清理,比如說加大品種退出的力度。2008年1月25日我們召開新聞發布會的時候,我們農業部開始第一步退出品種,當年退出了200多個品種,全國兩級退出了3700多個品種,下一步我們還要加大力度。同時我們也要對不合格的企業進行清理,對不再從事種子生產經營的,要註銷其經營許可證。還有加大對種子案件的查處,違規必究,我想通過這項工作,種子市場的秩序一定會有好轉,為我們種業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光明日報記者:我想《意見》構建商業化的育種體系是未來的發展目標。《意見》中提出要引導和積極推進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逐步退出商業化育種,力爭到十二五期末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實現“事企脫鉤”。那么這些科研院所的發展如何與種子企業結合?
馬淑萍:這個《意見》中確實是提出了,我們可以看到《意見》的第6條寫得很明確,國家級和省部級的高等院校,要重點開展種質資源蒐集、保護,重點開展育種理論方法和技術、分子生物技術、品種檢測技術、種子生產加工和檢驗檢測技術等基礎性、前沿性和套用技術性研究,以及常規作物育種和無性繁殖材料選育等公益性研究。
商業化育種逐步轉向企業,以企業為主來開展商業化運作,這是世界已開發國家成功的經驗,也是跨國種子集團的一些成功的模式。我想,科研單位把商業化育種逐步向企業轉移以後,他們基礎性和公益性研究的任務也是非常繁重,甚至是艱巨的,並不是說我們科研單位的任務就少了,不是這樣的。我剛才說的這些,都是我們科研院所今後的主要任務,這些任務應該說有的是非常艱巨的。我打一個比方,現在的種質資源,國家有接近40萬份,這應該說是一個巨大的財富,但是怎么樣把這筆巨大的財富轉變成現實的生產力,那么就需要我們科研院所來加大對這些材料的深入研究,甚至是對這些材料的創製。把這些材料創製成一個新的材料,供給我們的育種家來進行品種選育,才能夠把它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才能支撐我們現代種業的發展,這項任務就是一個非常浩大的工程,我想今後的任務還是相當繁重的。
新華社記者:在《意見》中首次明確了企業是種業發展的主體,那么馬司長我們農作物種子企業的發展情況如何,是否能承擔起現代種業發展的重任?
馬淑萍:這個問題特別有針對性,種子企業是我們現代種業發展的主體,在《意見》中已經很明確地提出了。目前我們國家種業的現狀是這樣的,我國種業進入市場只有10年的時間,也就是2000年《種子法》實施,我們的種業開始進入市場化階段。到目前為止,我們持經營許可證的企業8700多家,我們的企業是比較多的。那么規模也比較小,並且具有研發能力的企業只有100家左右。那么能否承擔起我們現代種業發展的重任?這個問題特別好。我對我們的種業是非常有信心的。一是我們有基礎,我們已經有8700多家企業。在這8700多家企業中,我們有100多家具備了“育繁推一體化”的能力。我們目前國家級審定的雜交水稻和雜交玉米中,企業已經占了很大的比例。我們國家去年通過審定的雜交水稻的品種有16個品種是企業生產的,占到了我們國審品種的29%。雜交玉米,以企業為單位通過品種審定的,就占到了國審品種審定總數的48%。就是說我們是有基礎的。這個不是說我們一點基礎都沒有就提出了“育繁推一體化”。同時,我們“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占種子市場的份額也在逐步地增加,目前已經占到了整個市場份額的近31%。
第二,有條件。一個是巨觀條件非常好,特別是《意見》的出台對企業來說是非常利好的。我們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都是圍繞著“育繁推一體化”的種子企業。當然對其他的企業發展同樣是利好的,比如說建立評估審定的綠色通道,支持企業搞育種,給企業免徵所得稅,包括把現有的育種資源向企業流動。這個資源包括種質資源、人財物,都是鼓勵向企業流動。還有我們支持企業建立育種基地。這些政策的出台對企業發展也是利好的。另外我覺得我們企業的發展潛力也是很大的,我們和跨國種業相比是有差距,我認為這個差距就是我們的潛力。我們只要方向明確了,目標明確了,任務也明確了,那么我們這些措施的跟上,相信我們的企業一定能夠儘快地發展,能夠擔當起我們農作物種業發展的重任。謝謝!
中央電視台記者:我想問一下馬司長,我們知道現在國外在中國的各個農業領域也進入了很多,包括種業也進入到了中國,我想問一下國外種業進入到中國的現狀是什麼樣的?另外我國的種業和國外的種業相比差距在什麼地方?《意見》的出台對外資進入中國的農業領域特別是種業領域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馬淑萍:我國種業的現狀、企業的現狀剛剛已經介紹了。那么對於國外種業進入我國的情況,其實大家也可能很感興趣,我再給大家介紹一下。國外企業進入我國最早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一些跨國種業集團陸續進入了我國種業。到目前為止,一共有35家跨國種業在我國註冊登記,主要是從事蔬菜花卉的企業比較多。其中經營玉米的有5家企業,經營棉花的有2家企業,其餘的28家都是經營蔬菜和花卉的。那么這些國外種子企業進入我國,對我們既有挑戰同時也有機遇。他們的到來引進了先進的技術和優良的品種,對豐富我國農作物的品種資源,特別是適應我們對品種和消費需求的多樣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比如說,我們進口的蔬菜品種,像我們日常餐桌上的水果黃瓜、櫻桃西紅柿,我們吃的彩椒還有綠菜花、長茄子這些品種都是進口的。應該說正是這些品種的進入,豐富了我們的菜籃子,滿足了多層次的消費需求,對我們的生活質量的提高也是有幫助的。
所以說外資企業的進入和國外品種的引進,確實對我們起到了一個積極的作用。同時這些企業的進入,我們還可以近距離地學習他們先進的技術和先進的經營理念。外資的進入當然也給我們帶來了壓力。當然我們有了壓力才有動力。我們跟國外的差距我想主要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一個是品種方面,比如說我們品種的抗逆性、商品性不夠,還有就是種子加工技術、企業經營等等,尤其是跨國企業他們特別注重售後服務,我們在這方面做得還是比較弱的。剛才這位記者又提到《意見》的出台對國外種業會有什麼影響?我想這個影響是利好的。因為我們這個《意見》的出台,對整個種子企業都是利好的,那么對國外種子企業也不例外。因為我們這個《意見》的出台會為種業提供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尤其是我們種業發展的環境會越來越好,對國內和國外的企業都是利好的。
主持人:因為時間的關係,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記者朋友!謝謝馬司長!
(來源:農業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