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城務工人員社會網路信息尋求研究》是一本2022年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麗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進城務工人員社會網路信息尋求研究
- 作者:黃麗霞
- 出版社: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9月1日
- 頁數:292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3083263
《進城務工人員社會網路信息尋求研究》是一本2022年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麗霞。
《進城務工人員社會網路信息尋求研究》是一本2022年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麗霞。內容簡介本書以城鎮化為背景, 以進城務工人員社會網路信息尋求為主要的研究客體, 全面剖析進城務工人員社會網路信息尋求的相關理論、...
《京城保姆:農村進城務工女性社會網路研究》是2013年4月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春霞、吳加志、洪眉。內容簡介 伴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昔日城鄉二元對立的經濟社會模式遭遇劇烈衝擊,大量農村人口流入城市。《京城保姆:農村進城務工女性社會網路研究》以從事家政服務業的農村進城務工女性作為研究對象,考察了...
2011.1 美國康奈爾大學 社會學博士 2010.10-2016.7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講師 2016.8-至今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教學科研 講授課程 社會學概論、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社會網路分析、社會統計學、社會研究方法 研究方向 分層與流動、社會融合、環境與社區治理、定量研究方法、經濟社會學 出版圖書 主要成就 論文...
就城市歸屬感而言,由於農民工在城市務工能夠獲得相較於在農村務農更高的收入,因此他們往往對打工所在城市有著較為強烈的歸屬感。然而,就身份認同而言,農民工自身對初級社會網路較強的依賴性以及城市居民對農民工所持有的排斥態度,導致農民工難以實現“本地人”的身份認同,甚至在身份認同上還呈現出模糊化現象。從...
十二、 在京農民工生存狀況調查(2005年7月6日至12日) 中國已有1億多農民離開土地進城務工。通過他們走出鄉村走入城市的經濟社會活動,農民工在改變自身生活和生命軌跡的同時,也在改變著社會流動的潛規則。 從最初的"民工潮",到今天一些地區的"民工荒",農民工經歷了怎樣的變化?是什麼促成了這一變化?這其中...
代表性學術成果:1、都市外來回族穆斯林社會網路的建構-以桂林市為例,青海民族研究,2006年第4期;2、少數民族進城務工人員社會網路及其影響因素---以廣西桂林市為例,黑龍江民族叢刊,2008年第4期;3、社會學視野下進城少數民族農民工的閒暇生活---一項基於桂林市的調查,貴州民族研究,2008年第6期。
8. 2012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社會網路影響收入差距的理論、政策與實證研究”(No.12CJL023)。9. 2011年,北京師範大學青年教師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社會資本影響新生代農民工就業與收入分配的研究:理論模型與實證分析”。參與課題 1.2021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基於大數據和社會學習的城市居民低碳...
7、2014年,福建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推進閩台合作社會管理領域交流與合作研究”(項目編號:2014R0061),經費4萬元。8、2015年,福建省社規劃重大專項“新型城鎮化背景下進城務工人員文化需求調研”,經費5萬元。9、2017年,教育部社科規劃項目後期資助:鄉村老年協會建設理論與實踐,編號:17JHQ042,經費8萬元。10、...
田阡,人類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1973年出生於湖北荊州。2008年3月進入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民族學院工作。2009年晉升副教授,2012年破格晉升教授,併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國家民委首批“民族問題研究優秀中青年專家”。現任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民族學院人類學與民族學系主任...
(2013)“進城務工人員相對收入研究——以北京市為例”,《學習與探索》第6期 (2012)”國產化率保護研究文獻述評”,《雲南財經大學學報》第4期 (2012)”社會網路層次與農民工工資水平——基於身份定位模型的分析”,《經濟評論》第4期 (2012)”村支書在村委會兼職對村民自治效果的影響”,《學習與探索》...
三、 社會網路與歸信途徑 四、 結語 第六章 作為信仰﹙及生活﹚共同體的民工教會 一、 城市生存與教會發展 二、 民工教會及信徒的城市生活處境 三、 生存策略與信仰﹙及生活﹚共同體 四、 結語 第七章 結論與討論 一、 都市裡的鄉村教會 二、 普世基督教的地方性表達 三、 文化斷裂與延續 ...
而此時恰逢南巡講話後大力發展開發區,加之城市糧食供應制度的取消,1992年突然出現4000萬鄉籍工進城務工,第二次“民工潮”出現。第二次“民工潮”同第一次不同,這次的目的地是城市。由於戶籍制度以及建立在戶籍制度基礎上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的結果,城市對鄉籍工“經濟吸納,社會排斥”,鄉籍工處於城市的“邊緣”...
這組稿件推出見報的時候,正當廣東潮州和廣州新塘兩起外來工和本地人衝突的社會事件餘波未了,我們態度鮮明地打出大標題“農民工改變中國”,表明了立場,肯定了農民工的社會價值,在網路上傳播後獲得不少肯定。7月6日推出的《四川儀隴:1984年副縣長帶領農民工“闖京城”》,以1984年四川儀隴縣委副書記、常務副縣長...
(三十)加強和改進農民工統計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和整合統計、公安、人口計生等部門的資源,推進農民工信息網路建設,實現信息共享,為加強農民工管理和服務提供準確、及時的信息。輸入地和輸出地要加強協作,搞好農民工統計信息交流和工作銜接。(三十一)在全社會形成關心農民工的良好氛圍。要在全社會樹立理解、尊重、...
修訂生育保險制度,進一步保障職工生育權益。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五個一”工程。推動人口均衡型社會示範市建設,繼續實施優生惠民工程,完善人口信息化網路,改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規範物業管理收費,加強小區物業管理工作。紮實推進平安珠海創建工作。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率先創建全國安全發展示範市。加強...
結合進城務工人員自身特點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引導進城務工人員從事社區服務業。加強物業從業人員培訓,規範專業崗位人員持證上崗,為居民提供高品質物業服務。13.健全管理激勵機制。建立健全城鄉社區工作者能力指標體系,完善工作目標管理考評制度。加強對村(社區)幹部特別是“一肩挑”人員管理監督,推進村級事務“陽光工程...
第一,家庭經濟資本可以為農村勞動力回流提供遷移和就業搜尋成本,家庭社會資本可為勞動者返鄉就業提供社會網路和信息支持;第二,家庭稟賦是一種可以為外出務工者或者回流農村的勞動者提供長期保障的財富;第三,它可以增加遷移者回流農村就業的投資回報,對進城務工的勞動力回流農村有拉力作用。第一種作用可以視為家庭...
形成省、市、縣、鄉五級勞動力就業服務網路。同時開展勞動力需求信息交流,逐步形成包括就業信息、諮詢、職業介紹、安全保障等在內的社會化就業服務機制,確保通過職業技能培訓考核合格的人員得到安置就業。三是要加強對轉移出去的農村勞動力的跟蹤服務和管理。設立專項經費 設立農民培訓專項經費,建立多渠道經費籌措機制。...
農村率先改革了,人民公社逐漸成為過去式,代之以包產到戶。有限的耕地上立即釋放出了大量剩餘勞動力,他們可以自由地選擇出路,包括進城務工。隨後而來的是城市改革,外資進來了,樓房建起來了,車間機器轉動了,以城市為據點的工業化,一時間豐富了社會分工,大大增加了對勞動力的需求。城市與農村互為選擇,形成了一...
建立健全勞務市場信息網路,加強與各類技能培訓機構、用工企業和中介組織的聯繫合作,及時掌握各地用工信息,推薦就業崗位,並通過網路、電視、廣播等載體,定期向社會公布,為農民和市場要素提供準確、及時、便捷、可靠的勞務信息和就業信息,保證農民工外出就業能掙錢,提高經濟效益。進一步整合工會、司法、勞動等部門的...
國務院發出“國家人口發展‘十二五’規劃”,“十二五”期間,全國總人口將控制在13.9億人以內,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4.5歲。此外,我國還將研究制定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辦法。 規劃指出,“十二五”是我國人力資源最為豐富的時期,勞動年齡人口總量達到峰值,此後緩慢下行,人口撫養比在...
積極穩妥地推進新型社區建設,加強社區管理和服務創新,著力解決好進城務工人員和納入新型社區人員的就業、安居、子女入學、社會保障、戶籍管理等問題,使進城落戶農民與市民享有平等權益,促進農村人口有序轉移。(五)著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持續積蓄跨越發展後勁 著眼於培育競爭優勢、積蓄髮展後勁、提升服務功能,大力加強基礎...
信息技術部重視教學研究,堅持以課題研究為切入口,走“科研興部”之路。本部教師主持和參與的課題有:中央電化教育館課題《網路條件下的教學設計與家校互聯研究》,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績效視野下的中職網路專業主幹課程改革研究》,深圳市教育學會“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新經濟下中職教育模式的實踐與...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的過程當中,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業人口向大城市轉移,進城務工。隨著城鎮人口的不斷增加,城市原有的資源承載能力出現負擔,從而引起城市內部交通、住房、醫療、教育、就業資源分配等方面的緊張,各行各業競爭加劇。進城務工人員受戶籍和自身文化素質的限制影響,在行業競爭中往往...
(五)放任、教唆未成年人進行危害身心健康的表演活動,強迫未成年人參加商業性活動; (六)放任、迫使應當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失學、輟學、曠課; (七)放任未成年人沉迷網路,接觸危害或者可能影響其身心健康的圖書、報刊、電影、廣播電視節目、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和網路信息等; (八)放任未成年人夜...
司法行政部門應當為流動人口提供法律宣傳、法律諮詢等服務,將流動人口中的弱勢群體作為法律援助的重點,暢通流動人口尋求法律援助的渠道,完善法律援助異地協作機制,加強流動人口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對流動人口中的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申請支付勞動報酬或者工傷賠償等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不再審核其經濟困難條件。對符合...
9.加強對未成年人、老年人和進城務工人員等群體的文化服務力度。進一步加強面向老年人和未成年的文化服務,豐富服務內容,完善服務條件,提高服務質量。通過實施未成年人文化建設項目,推出一批新創少兒文藝作品,打造一批少兒文藝活動品牌,建立一批未成年人文藝活動培訓基地,造就一批未成年人文藝工作骨幹。大力推動老年文化...
(7)加強對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服務。在各級公共職業介紹機構中,對下崗失業人員實行求職登記、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社會保障關係接續“一站式”就業服務,並開展免費職業介紹和職業培訓。運用現代化的信息網,為下崗失業人員及時準確地提供就業信息。對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在有條件的地方設立專門視窗,實行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