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阡

田阡

田阡,人類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1973年出生於湖北荊州。2008年3月進入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民族學院工作。2009年晉升副教授,2012年破格晉升教授,併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國家民委首批“民族問題研究優秀中青年專家”。現任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民族學院人類學與民族學系主任、西南大學城鄉統籌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信訪與統籌城鄉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重慶國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所所長。同時擔任民族學社會學學科專業碩士生導師、中國史博士生導師、中國史博士後流動站合作導師。兼任教育部全國民族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民族學學會副秘書長 、中國人類學學會副秘書長、 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經濟人類學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理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雲南大學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廣東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中山大學移民與族群研究中心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田阡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北荊州
  • 出生日期:1973年4月
  • 職業西南大學人類學與民族學系主任
  • 畢業院校中山大學 
  • 主要成就:召開首屆“流域人類學工作坊”
    第五屆中國人類學民族學學科負責人聯席會議
    中國第四屆青年人類學論壇
  • 代表作品:句町古國文韻、“邊緣”的“中心”、自為與共享
  • 研究方向非物質文化遺產都市人類學
  • 學科前沿流域人類學
人物經歷,社會任職,學習經歷,研究課題,科研成果,科研方向,學術活動,教學成就,

人物經歷

田阡,男,1973年出生,湖北荊州人,人類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後在武漢大學管理學院、中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學習。2008年以來,在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台灣暨南國際大學工作訪問,並在西南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博士後流動站開完成博士後研究。2008年3月進入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民族學院工作。2009年晉升副教授,2012年破格晉升教授併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015年召開首屆“流域人類學工作坊”。2016年入選國家民委首批“民族問題研究優秀中青年專家”。現任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民族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系主任,西南大學城鄉統籌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主任。

社會任職

第二屆全國民族教育專家委員會成員,擔任民族學和社會學學科專業碩士生導師、中國史博士生導師、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合作導師。兼任教育部全國民族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民族學學會副秘書長 、中國人類學學會副秘書長、 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經濟人類學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理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雲南大學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廣東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中山大學移民與族群研究中心研究員 主要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與社會發展、流域人類學、族群流動、區域發展等相關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
科研上,有穩定的研究方向。主持縱向、橫向課題18項。其中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西部地區少數民族農民工生計模式與身份認同研究——以烏江流域四種規模城鎮為例》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龍河流域區域文化與族群關係研究》1項,國家社科基金委託項目子課題《中國節日誌·自貢燈會》、《中國節日誌·春節(重慶卷)》2項。獲國家民委第二屆民族問題研究優秀成果獎獲論文類二等獎。 主持重慶市校級教改項目《民族學田野調查教學實踐的創新與完善》、《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碩士研究生基礎培訓模式及其實現途徑研究》、《民族學田野調查教學實踐的改革與創新》、《西南大學武陵民族走廊文化產業實踐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多項;並主編教材《套用人類學》(科學出版社資助)1部;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其中《人民日報.理論版》理論文章4篇,專業類核心刊物論文21篇,《新華文摘》轉載和論點摘編3篇,《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和論點摘編2篇,人大複印資料《民族問題研究》轉載1篇。
教學上,開設了《文化人類學》、《民族學調查與統計》、《套用人類學》、《族群與區域文化》等本科課程;《中國民族學經典名著導讀》、《民族研究前沿》、《套用人類學》等研究生課程。
教學技能及獲獎上,2011年05月獲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民族學院教師課堂教學比賽優秀獎;2009年07月指導學生獲得西南大學本科生創新基金項目“音樂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教育互動研究——以重慶石柱縣冷水社區為例”二等獎;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 “土家族村落自願搬遷的個案分析——以重慶市石柱縣黃鶴鄉汪龍村為例”等多次獲得西南大學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二、三等獎;2012年07月,參與西南大學“少數民族預科生基礎強化與國家認同感培育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課題研究,並獲得西南大學第二屆教學成果一等獎。
2014年指導的本科生獲得第十四屆“挑戰杯”中航工業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獲得重慶市第十四屆“挑戰杯”中航工業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其本人獲得“優秀指導老師”榮譽稱號。

學習經歷

先後在武漢大學管理學院、中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學習。2008年以來,在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台灣暨南國際大學工作訪問,並在西南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博士後流動站開完成博士後研究。主要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家族與社會組織、流域與族群等相關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

研究課題

1.主持200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龍河流域區域文化與族群關係研究”, 2008年11月06日——2011年12月31日。
2.主持2010年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一般項目“武陵山區多元文化互動與族群關係研究”, 2010年—2011年。
3. 主持2011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西部地區少數民族農民工生計模式與身份認同研究——以烏江流域四種規模城鎮為例”, 2011年——2014年12月。
4.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中國節日誌·自貢燈會”,2010年——2012年。
5.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中國節日誌·春節(重慶卷)”, 2011年——2013年。
6.主持共青團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規劃研究課題,“進城務工青年群體生存模式與社會保障研究”, 2008年——2010年。
7. 主持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項目“民族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與農村公共品供給問題研究”,2009年——2010年。
8. 主持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音樂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教育互動研究”,2008年——2010年。
9. 主持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碩士研究生基礎培訓模式及其實現途徑研究”項目, 2010年——2012年。
10. 主持雲南大學“211工程”三期民族學重點學科建設項目2009年招標課題,“族群互動與文化生態的建構(以重慶龍河流域為例)”,2009年——2011年。
11.主持教育部項目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項目:多元文化互動與族群關係研究——以烏江流域為中心,(2012-2015);
12.主持重慶市文化委文化基金專項項目,武陵山區多流域文化遺產調查與生態文明建設研究。
13.2018年作為首席專家,申報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南方明清以來漢族‘移民島’的人類學調查”成功。

科研成果

科研方向

科研上,有穩定的研究方向。主持縱向、橫向課題18項。其中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西部地區少數民族農民工生計模式與身份認同研究——以烏江流域四種規模城鎮為例》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龍河流域區域文化與族群關係研究》1項,國家社科基金委託項目子課題《中國節日誌·自貢燈會》、《中國節日誌·春節(重慶卷)》2項。獲國家民委第二屆民族問題研究優秀成果獎獲論文類二等獎。主持重慶市校級教改項目《民族學田野調查教學實踐的創新與完善》、《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碩士研究生基礎培訓模式及其實現途徑研究》、《民族學田野調查教學實踐的改革與創新》、《西南大學武陵民族走廊文化產業實踐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多項;並主編教材《套用人類學》(科學出版社資助)1部;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其中《人民日報.理論版》理論文章4篇,專業類核心刊物論文21篇,《新華文摘》轉載和論點摘編3篇,《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和論點摘編2篇,人大複印資料《民族問題研究》轉載1篇。
主要著作
田阡、孫婷:《勾町古國文韻——廣西西林人類學考察》,人民出版社,2013.
田阡:《“邊緣”的“中心”——龍河流域土家族村落的文化變遷與族群建構》,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15.
田阡:《自為與共享:連片特困地區農村公共品供給的社會基礎》,人民出版社,2015.
田阡、魏錦:《美美與共:渝東南民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
田阡、王劍:《邊城黃鶴:渝鄂邊境三村土家族生活樣態的人類學考察》,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15.
田阡、王欣:《冷水溪畔:八龍村土家族文化生態的人類學考察》,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15.
田阡、劉應科:《沙子關頭:沙子鎮土家族生計方式變遷的人類學考察》,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15.
田阡、張潔:《萬壽山下:三河農民生計與鄉村變遷的人類學考察》,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15.
田阡、石甜、李勝:《龍河橋頭:橋頭雙村生活的人類學考察》,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15.
田阡 主編:《西南人類學文庫:流域與族群互動系列》,人民出版社.
學術論文
1、《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對策》,發表於《西南大學學報》,2008年9月第5期;
2、《音樂人類學視野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表於《民族藝術》,2009年第1期,此文已被2009年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摘;
3、《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視野下的民間藝術及其傳承》,發表於《民族藝術》,獨撰,2011年第4期,此文已被《新華文摘》2012年第3期全文轉載;
4、《文化多樣性與文化遺產保護的歷史演化及其反思》,發表於《民族藝術》,第一作者,2011年第1期,此文已被《新華文摘》2011年第11期論點摘編;
5、《重慶苗族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發表於《黑龍江民族叢刊》,2009年第4期;
6、《彭水土家族擺手舞探究》,發表於《四川戲劇》2010年第3期;
7、《音樂人類學的文化視野》,發表於《藝術百家》,2009年6期;
8、《返璞歸真之美:論民間藝術的人文價值與社會意義》,發表於《社會科學戰線》, 2012年第6期;
9、《文化人類學視野下的大學文化與藝術教育》發表於《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
10、《城市化進程中的宗族變遷——以深圳龍西客家社區為例》,發表於《廣西民族研究》,2007年第2期;
11、《流動的家園:新媒介技術與農民工社會關係個案研究》,發表於《新聞與傳播研究》,2009年第1期,第二作者;
12、《城市民族事務部門”安全閥”定位研究》發表於《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年第12期 ,第一作者,此文已被人大複印資料2010年第4期轉載;
13、《置身化外:清前期湘黔邊界苗疆民眾生活的人類學分析》,發表於《社會科學戰線》,2010年第12期;
14、《尋求“無訟”的社會生活:以渝東南的人民調解為個案》,發表於《華人套用人類學學刊》,2012年6月,第一期第一卷。
15、《基於網際網路的人類學資源共享與學科發展——以”人類學線上”網站的建設為例》,發表於《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年第2期;
16、《基於Web2.0的學術傳播與互動——以”人類學線上”網站個案》發表於 《電化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17、《基於網路的人類學田野實習支持平台設計研究》,發表於《電化教育研究》,2010年第12期;
18、《基於項目的信息技術與人類學課程整合教學模式構建研究》;《電化教育研究》,2012年第7期;
19、《並蒂蓮花: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路徑研究》,發表於《社會科學戰線》,2015年第4期,《新華文摘》2015年第13期(7月)全文轉載;
20、《人往低處遷:武陵山區土家族自願搬遷移民的理性選擇——基於重慶石柱縣汪龍村的調查》,發表於《思想戰線》 ,2015年第5期;
21、《重觀西南:走向以流域為路徑的跨學科區域研究》,發表於《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6年;
22、《New Media and Nongmingong's NewIdentity》,發表於《Anthropologist》,2015年;
23、《In Search of Social Life with “NoLitigation”:A Case Study ofPeople’s Mediation inSoutheastern Chongqing》,發表於《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2016年。

學術活動

1、第五屆中國人類學民族學學科負責人聯席會議
2、中國第四屆青年人類學論壇
3、召開首屆“流域人類學工作坊”

教學成就

教學上,開設了《文化人類學》、《民族學調查與統計》、《套用人類學》、《族群與區域文化》等本科課程;《中國民族學經典名著導讀》、《民族研究前沿》、《套用人類學》等研究生課程。
教學技能及獲獎上,2011年05月獲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民族學院教師課堂教學比賽優秀獎;2009年07月指導學生獲得西南大學本科生創新基金項目“音樂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教育互動研究——以重慶石柱縣冷水社區為例”二等獎;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 “土家族村落自願搬遷的個案分析——以重慶市石柱縣黃鶴鄉汪龍村為例”等多次獲得西南大學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二、三等獎;2012年07月,參與西南大學“少數民族預科生基礎強化與國家認同感培育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課題研究,並獲得西南大學第二屆教學成果一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