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文摘

新華文摘

《新華文摘》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管、人民出版社主辦、新華文摘雜誌社編輯出版,是大型理論性、綜合性、資料性文摘類權威期刊。

1979年,《新華月報·文摘版》出版;1981年,改名為《新華文摘》;2004年1月,改版為半月刊。

截至2011年8月底,《新華文摘》出版了484期,總共轉載了28000餘篇文章、27000餘條論點摘編和4500餘幅美術作品,總字數達到2.3億,總發行量在6750萬冊左右。截至2016年6月,《新華文摘》出版發行600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華文摘
  • 外文名稱:Xinhua Digest
  • 語言:中文
  • 類別:文摘類
  • 主管單位:新聞出版總署
  • 主辦單位:人民出版社
  • 編輯單位:《新華文摘》雜誌社
  • 創刊時間:1979年1月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國內刊號:11-1187/Z
  • 國際刊號:1001-6651
  • 屬性:理論性 綜合性 資料性文摘類期刊
  • 現任總編輯:喻陽
  • 雜誌社地址:北京隆福寺街99號金隆基大廈
辦刊歷史,辦刊條件,辦刊資源,欄目方向,合作交流,辦刊成果,出版發行,榮譽表彰,文化傳統,形象標識,領導題詞,辦刊理念,現任領導,社會評價,

辦刊歷史

1949年11月,中國共產黨的機關刊物《新華月報》創刊號問世。
1950年年12月,《新華月報》改由新成立的人民出版社主辦。後來不同需要的讀者提出了一些意見,有的偏重於資料性,供查考用;有的是為了閱讀文章。
周總理常常查用《新華月報》,有時出國還帶著,不過只帶扯下來的資料這部分,有一次,查不到某一資料,還打電話到新華月報社詢問。20世紀60年代,范用產生了辦一個供閱讀的文摘雜誌的念頭,把這一部分文章從《新華月報》分出來。
1962年,范用編寫了《新華文萃》試刊號,只印了一百本,準備送請有關同志徵求意見。
1979年,《新華月報·文摘版》出版。
1981年,《新華月報·文摘版》改名為《新華文摘》。
1989年,第7、8期合刊出版。
2004年1月,《新華文摘》開始改版為半月刊。
2009年9月,《新華文摘》實行值班編輯制度。
2016年6月,《新華文摘》數字平台上線。

辦刊條件

辦刊資源

1999年《新華文摘》創刊20周年時,曾在《光明日報》上刊登廣告以徵集廣告詞。這次徵集活動共收到有效來函2316封、8800餘條廣告詞。
截至2011年9月,編輯部每個月訂閱大約1500餘種的報刊雜誌,這其中不包括各報刊編輯部郵寄贈送的近500餘種報刊。

欄目方向

  • 欄目設定
《新華文摘》上下半月均設政治、新華觀察、哲學、經濟、歷史、文藝作品、美術之頁與漫畫、文藝評論、人物與回憶、教育、科學技術、讀書與傳媒、論點摘編等13個欄目;法學、文化、管理欄目與社會、國外社會科學、學術動態欄目是上下半月交替出現的欄目。
“學術動態”欄目是《新華文摘》長期設定的欄目,是一個容納哲學社會科學各個學科的跨學科欄目,主要目的是把一段時間內的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前沿綜述、重要會議綜述等涉及前沿動態的優秀文章選摘出來。
  • 讀者對象
《新華文摘》的讀者群主要是黨政機關幹部、社科理論工作者或關注者、高校教師及該類人群的離退休人員。

合作交流

2015年12月,《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南京大學學報(人文哲社版)》、《齊魯學刊》、《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編輯部等刊物專家學者共6人來到陝西理工大學進行學術交流與指導。

辦刊成果

出版發行

《新華文摘》作為大型理論性、綜合性、資料性文摘類權威期刊,廣涉千家報刊,精取天下文章,編選了大量弘揚時代主旋律、薈萃人文學術精華、凝聚中國經驗的優秀文章,為廣大讀者提供了大量哲學社會科學新觀點、新資料、新方法和文藝佳作。
在1996~2002年的7年84期《新華文摘》中,其固定的主要欄目共發表文章5693篇(不包括論點摘編、美術作品、漫畫之頁、科技點滴、考古訊息和一些零碎的臨時補白內容)。其中摘自圖書的共25篇,占0.44%;摘自報紙的共1567篇,占27.52%;摘自期刊的3747篇,占65.81%;沒標明出處的354篇,占6.2%。25種圖書文獻中,有15篇集中於“讀書與出版”欄目,且多為序言與書摘。5篇為文學藝術類。而摘引自純社會科學的理論學術圖書幾乎是空白。按文獻源的類群分布,報紙93種(含中央和地方報紙),期刊271種,圖書25種;在271種期刊文獻源中,大學學報占90種,社科院系統學術期刊36種,兩者相加共有126種;其他期刊145種;在90種大學學報中,綜合性大學學報有29種,師範類大學學報有32種,其他學報29種。綜合性大學和師範學校類學報共61種。
從創刊伊始截至2011年8月底,《新華文摘》已經出版了484期,總共轉載了28000餘篇文章、27000餘條論點摘編和4500餘幅美術作品,總字數達到2.3億,總發行量在6750萬冊左右。
在《新華文摘》創刊30周年之際的2009年,根據2000年-2008年《新華文摘》雜誌已經刊載的內容,按照政治、經濟、哲學、歷史、文藝評論、散文、文化、人物與回憶、教育、新華觀察等10個類別再次篩選出一部分文章,編輯出版了10卷本的《新華文摘精華本》,作為《新華文摘》創建30周年的紀念品。
截至2016年6月,《新華文摘》出版發行600期。

榮譽表彰

《新華文摘》曾入選第一屆、第二屆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先後獲得首屆中國期刊獎、第二屆國家期刊獎、第三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等獎項。
2011年3月,獲首次設立的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
2013年,入選國家百強社科期刊以及年度最受讀者歡迎五十種期刊。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領導題詞

《新華文摘》雜誌創刊30周年之際,收到了來自眾位領導同志及各學科、各領域的知名學者的題詞,以此祝賀《新華文摘》三十年的成長與收穫。

辦刊理念

《新華文摘》形成了“博、大、精、深、新”的風格,創刊伊始,確立了把刊物辦成一個濃縮的小型圖書室的宗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雙百”方針。
《新華文摘》力求及時反映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科技最新進展,方便讀者廣泛了解、深入把握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學術前沿、熱點及動態。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社長
李春生
總編輯
喻陽
副總編輯
王善超
副社長
劉仲翔
表中內容為2018年6月期刊官網顯示的

社會評價

“《新華文摘》是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和突出的優勢的。比如它的莊重、大氣,它的權威性、思想性,它的知識性、資料性,它包容的信息量,等等。總之,它是一份具有較高文化含量的刊物。”“精心策劃,精選精編,精益求精,辦成精品。”“導向正、基調好、高品位、高質量是《新華文摘》追求方向,要經得住誘惑,不可浮躁,扎紮實實辦刊物。”“薈萃時代精品,凝聚人文精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劉雲山
作為讀者、作為作者、作為編者的不同角色變化,更讓我對《新華文摘》充滿了深厚的感情,13年來一直執著於研究《新華文摘》的發展歷史和未來方向等,更讓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精益求精、精選精編欄目的稿件,激發我思考如何更好地介紹和擴大《新華文摘》的學術影響力和社會傳播力。(《新華文摘》副編審李朱)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海納百川,永遠卓越。(新聞出版總署柳斌杰署長)
“我不知道中央給《新華文摘》的任務是什麼,我自己從閱讀中得到的體會是:一月一次的學習文庫,對象是有中學以上水平的幹部,特別是中高級幹部。現在中央十分重視幹部的經常學習,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需要,《新華文摘》可以為此作出很大的貢獻。辦得好,成為幹部自習的必讀書刊,人手一冊,每期發行量可以到幾百萬。如果真是這樣,我對如何辦好《新華文摘》可以提一個建議:增加科學技術方面的比重。我們的廣大幹部對現代科學技術不很熟悉,常識性的知識都比較缺,影響他們的工作效率。但現在的《新華文摘》科學技術的篇幅太少,不到十分之一……我建議調整比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
“《新華文摘》是我國最有影響力的文摘類期刊。該刊通過精粹文章的選編匯集,集中體現了我國主流意識形態領域的發展態勢。各領域的內行讀者可以了解本行業的專業動態及社會反響;外行讀者則可以了解相關或感興趣領域的發展概況。《新華文摘》是一個精選信息的園地,集中展示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及相關領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成果。一冊在手可縱覽全局。因此,在今天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閱讀《新華文摘》可以實現高效率的學習和知識瀏覽,以較少的時間獲得大量的有效信息。總之,《新華文摘》在文山書海中進行百科全書式的優選、匯粹、精煉,攫取珍寶,就像涓涓細流在這裡匯聚成川流不息的知識江河,成為取之不盡的知識源流。”(中國社科院工經所所長金碚研究員)
“我每天買報紙,業餘時間都用於讀書看報,這些積累是工作的基礎。但這還不夠,到具體操作時,還要閱讀大量資料。比如做人大、政協會的10場直播前,我讀了從1992年到當時的所有《新華文摘》。”(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岩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