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法

《連雲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法》,是江蘇省連雲港市為了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而制定的辦法,於2022年12月19日發布,自2023年2月1日起施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連雲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法
  • 頒布時間:2022年12月19日
  • 實施時間:2023年2月1日
連雲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法
(2022年12月19日連雲港市人民政府令第11號發布 自2023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一條 為了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調查、認定、保存、傳承、傳播、利用等活動,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在本地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山海絲路文化、西遊文化、岩畫文化、淮鹽文化、徐福文化等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實物和場所,凡屬文物的,適用文物保護法律、法規等有關規定。
第四條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遵循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統籌規劃、分類保護的原則,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真性、整體性和傳承性。
第五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領導,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經費應當專款專用,並接受財政、審計等部門的監督。
第六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部門聯席會議的日常工作由文化和旅遊部門承擔。
第七條 文化和旅遊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組織、協調、監督和管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機構負責具體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第八條 教育部門負責會同相關部門將本地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推薦列入在校學生課外教育內容,支持中國小、大中專院校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教學和研究。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會同文化和旅遊部門負責指導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相關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街區和歷史建築、傳統村落的申報、保護及管理工作。
智慧財產權部門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商標、專利、著作權、地理標誌等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在其職權範圍內依法處理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智慧財產權的違法違規行為。
其他各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第九條 鼓勵支持社會團體、高等院校、研究機構、企業事業單位和個人等社會力量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第十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建立本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將本行政區域內體現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歷史、文學、藝術、科學、社會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名錄予以保護。
市、縣(區)文化和旅遊部門應當建立本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錄。
第十一條 市文化和旅遊部門應當建立全市統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系統,對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實行全程動態信息化管理與服務。
第十二條 市文化和旅遊部門應當建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庫,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評審、諮詢、評估、推薦等工作。
第十三條 加強對傳統文化歷史積澱深厚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相對集中的區域整體保護,重點保護海州古城、老新浦風情街、連雲港老街、贛榆二道街、花果山、海上雲台山、大伊山、秦山島、東海水晶產業園、二郎神文化公園等區域。
第十四條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促進社會和諧和可持續發展有積極作用;
(二)具有歷史、文學、藝術、科學、社會價值;
(三)在本地傳承一百年以上;
(四)具有世代傳承傳播、活態存在的特點;
(五)具有鮮明的民族或者區域特色,並在本地有較大影響。
第十五條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的認定程式,依照《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的規定執行。
第十六條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實行分類保護:
(一)對已喪失傳承人、客觀存續條件已消失或者基本消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實施記憶性保護,通過收集文字、圖片、音像等相關資料和實物,建立檔案庫。
(二)對瀕臨消失、活態傳承較為困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實施搶救性保護,制定搶救保護方案,優先安排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經費,並採用技術手段,全面、真實、系統地記錄、整理代表性項目的內容、表現形式、技藝流程以及代表性傳承人掌握的相關知識和技藝等。
(三)對具有地域特色的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傳統音樂、傳統戲劇、曲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實施生產性保護,將保護與文化旅遊產業相結合,打造以東海水晶雕刻、雲霧茶製作、櫻桃酒釀造、辣黃酒釀造、汪恕有滴醋釀製、老海邊煎餅製作、灌雲豆丹製作等傳統技藝和塔山柳編、連雲港貝雕等為代表的地方特色品牌。
(四)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集中、特色鮮明、形式和內涵保持完整的特定區域實施區域性整體保護,探索建立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的文化生態保護區及其保護扶持機制,並將涉及特定空間載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內容依法納入城鄉規劃。
第十七條 文化和旅遊部門應當採取措施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傳播,依法提供必要的經費資助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開展授徒、傳藝、交流等活動。
經費資助標準由文化和旅遊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予以確定。
第十八條 文化和旅遊部門應當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檔案,每兩年對代表性傳承人開展一次評估。
第十九條 市、縣(區)建設綜合性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場所。鼓勵有條件的鄉鎮(街道)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綜合性傳習中心,村(社區)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傳習戶。
鼓勵和支持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代表性傳承人建設特色鮮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場館和傳習場所。
第二十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和傳播,設定每年農曆臘月二十三至次年二月初二為“連雲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每年六月份第二周為“連雲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周”,集中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展示活動。
第二十一條 文化和旅遊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自2023年2月1日起施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