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漢語一級字,讀作shī,最早見於戰國文字,其本義是把心中的思想表達出來的語言,後延伸至比喻美妙而富於生活情趣或能引發人強烈感情的事物等。《說文解字》認為是“心志”。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詩
- 拼音:shī
- 注音:ㄕˉ
- 繁體:詩
- 古字:𧥳
- 結構:左右結構
- 簡體部首:訁
- 繁體部首:言
- 字碼1:U:8BD7;GBK:CAAB;鄭碼:SBDS
- 字碼2:倉頡碼:IVGDI;四角碼:34741
- 五筆:YFFY
- 總筆畫:8畫
- 筆順:丶フ一丨一一丨丶
- 字級:一級字(1288)
- 平水韻:上平四支
漢字源流
“詩”字的戰國文字、小篆、漢隸、楷書等 |
詳細釋義
讀音 |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
shī | 名詞 | 言說心志、抒發情感的押韻文字。 | poetry;poem | 《國語·魯語》:詩所以合意,歌所以詠詩也。 | 詩友、詩眼 |
《詩經》。 | The Book of Songs | 詩序、詩傳 | |||
作詩(言說心志、抒發情感的押韻文字)的人。 | poet | 詩聖、詩奴 | |||
比喻美妙而富於生活情趣或能引發人強烈感情的事物。 | fine thing | 詩景、詩意 | |||
姓。 | |||||
同“邿”,春秋時期國名,故址在今山東省濟寧市東南。 | 《公羊傳·襄公十三年》:夏,取詩。 | ||||
動詞 | 作詩(言說心志、抒發情感的押韻文字)。 | poetize | 詩功、詩境 | ||
記錄,記載。 | keep a record of | ||||
奉持。 | hold | 《儀禮·特牲饋食禮》:詩懷之。 | 詩負 | ||
接續,繼承。 | inherit |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注
康熙字典
四庫全書本《說文解字》 書影 | 《說文解字注》 書影 | 同文書局本 《康熙字典》書影 |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演示
各體書法
篆書 | 隸書 | 楷書 | |||
篆書 | 隸書 | 楷書 | |||
行書 | 草書 | ||||
行書 | 草書 |
音韻匯集
字頭 | 小韻 | 韻目 | 韻部 | 韻母 | 反切 | 聲調 | 聲母 | 聲符 | |
---|---|---|---|---|---|---|---|---|---|
上古音系 | 詩 | 詩 | 之 | 寺 | |||||
廣韻 | 詩 | 詩 | 之 | 之 | 書之 | 平聲 | 書 | ||
中原音韻 | 詩 | 施 | 支思 | 支思開 | 陰平 | 審 | |||
洪武正韻 | 詩 | 施 | 二支 | 支 | 申之 | 平聲 | |||
分韻撮要 | 詩 | 詩 | 第三幾紀記 | 幾 | 陰平 | 審 |
常用詞組
詩書禮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