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坌坑文化
- 性質:台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 分布: 台灣北部淡水河下游沿岸
- 典型:高雄林園鄉的鳳鼻頭遺址
所有的遺址位置大多在河口和河岸的低台地。原始居民們的生產活動為撈取魚類、獵取野獸、採集植物果實和種子等,並從事原始的農耕。據推知,這個文化遺址的主人是大陸南部至東南亞最早從事農耕的居民的一支。大坌坑遺址中石器不多,遺物以陶器為主。年代約在1萬年前至公元前2500年,與華北地區的仰韶文化大致相當。大坌坑文化遺蹟在大陸東南和南部沿海也有大量發現。考古學家推測:“我國東南沿海在全新世初期有一片以粗糙的繩紋陶器為代表的一種古代文化”,大坌坑文化便是這種文化的一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