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格,就是詩的格式、體例與詩的風格、格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詩格
- 外文名:Poem Format and Style
- 釋義:詩的格式、體例
- 出處:《評詩格》
《評詩格》
詩有九對
- 切對一。謂象物切正不偏枯。
- 切側對二。詩曰:“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
- 字對三。詩曰:“山椒架寒露,池筱韻涼飈。”
- 字側對四。謂字義俱別,形體半同。詩曰:“玉雞清五洛,瑞雉映三秦。”
- 聲對五。謂子義別,聲名對也。詩曰:“疏蟬韻高柳,密蔦掛深松。”
- 雙聲對六。詩曰:“洲渚近環映,樹石相因依。”
- 雙聲側對七。詩曰:“花明金谷樹,菜映首山薇。”
- 疊韻對八。詩曰:“平明披黼帳,窈窕步花庭。”
詩有十體
- 形似一。謂貌其形而得似也。詩曰:“風花無定影,露竹有餘清。”
- 質氣二。謂有質骨而依其氣也。詩曰:“霜峰暗無色”,“雪覆登道白。”
- 情理三。謂敘情以入理致也。詩曰:“游禽知暮返,行客獨未歸。”
- 直置四。謂直書可置於句也。詩曰:“隱隱山分地,蒼蒼海接天。”
- 雕藻五。謂以凡目前事而雕妍之也。詩曰:“岸綠開河柳,池紅照海榴。”
- 影帶六。謂以事意相愜而用之也。詩曰:“露花如濯錦,泉月似沉鉤。”
- 婉轉七。謂屈曲其詞,婉轉成句也。詩曰:“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 飛動八。詩曰:“空葭凝露色,落葉動秋聲。”
- 清切九。詩曰:“猿聲出峽斷,月影落江寒。”
- 精華十。詩曰:“青田擬駕鶴,丹穴欲乘鳳。”
王昌齡作品
唐佚名撰作品
《文苑詩格》
唐朝新定詩格
十體
- 質氣體。
質氣體者,謂有質胄而作志氣者是。詩曰:〔霧烽黯無色,霜旗凍不翻。雪覆白登道,冰塞黃河源。〕(此是質氣之體。) - 情理體。
情理體者,謂抒情以入理者是。詩曰:〔游禽暮知返,行人獨未歸。〕又云:〔四鄰不相識,自然成掩扉。〕(此即情理之體也。) - 飛動體。
飛動體者,謂詞若飛騰而動是。詩曰:〔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又曰:〔月光隨浪動,山影逐波流。〕(此即是飛動之體。) - 婉轉體。
婉轉體者,謂屈曲其詞,婉轉成句是。詩曰:〔歌前日照梁,舞處塵生襪。〕又曰:〔泛色松煙舉,凝華菊露滋。〕(此即婉轉之體。) - 清切體。
清切體者,謂詞清而切者是。詩曰:〔寒葭凝露色,落葉動秋聲。〕又曰:〔猿聲出峽斷,月彩落江寒。〕(此即是清切之體。)
九對
文病
- 相類病。〔從風似飛絮,照日類繁英。拂岩如寫鏡,對林若耀瓊。〕此四句相次,一體不異。〔似〕、〔類〕、〔如〕、〔若〕,是其病。
- 叢木病。詩云:〔庭梢桂林樹,檐度蒼梧雲。棹唱喧難辨,樵歌近易聞。〕〔桂〕、〔梧〕、〔棹〕、〔樵〕,俱是木,即是病也。
- 涉俗病。詩曰:〔渭濱迎宰相。〕官之〔宰相〕,即是涉俗流之語,是其病。(以上《文鏡秘府論》四卷)
調聲
張伯偉作品
基本信息
內容摘要
圖書目錄
王少伯作品
- 詩有三格
詩有三格:一曰生思,二曰感思,三曰取思。
生思一: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竭,放安神思,心偶照境,率然而生。
感思二:尋味前言,吟諷古制,感而生思。
取思三:搜求於象,心入於境,神會於物,因心而得。 - 詩有三不
一曰不深則不精,二曰不奇則不新,三曰不正則不雅。
魏文帝作品
書籍介紹
句例
- 一言句:天,地,江,河,日,月。
- 二言句:天高,地下,露結,雲收。
- 三言句:斟清酒,撫素琴。
- 四言句:朝燃獸炭,夜秉魚燈。
- 五言句:雪開山有媚,雲蔽日無光。
- 六言句:仰桃花之類錦,笑柳葉之齊眉。
- 七言句::素琴奏兮三五弄,綠酒傾兮一兩卮。
- 六志
一曰直言,二曰比附,三曰寄懷,四曰賦起,五曰貶毀,六曰讚譽。
直言一:謂的中物體,指事而直。《畫屏風詩》:“去馬不移足,來車豈動塵。”
比附二:謂論體寫狀,寄物方形。《贈別詩》:“離情弦上怨,別曲雁邊嘶。”
寄懷三:謂含情鬱抑,語帶幾微。《幽蘭詩》:“有怨生幽地,無情逐遠風。”
賦起四:謂就跡題篇,因事遣筆。《贊魯司寇詩》:“避席談曾子,趨庭誨伯魚。”
貶毀五:謂指物實佳,興文要毀其美。《田家詩》:“且悅丘園死,未甘冠蓋榮。”
讚譽六:謂小中出大,短內生長。《古詩》:“妝罷花更醜,眉成月對慚。” - 八對
一曰正名。二曰隔句。三曰雙聲。四曰疊韻。五曰連綿。六曰異類。七曰回文。八曰雙擬。
正名一:古詩:“東囿青梅發,西園綠草開。砌下花徐去,階前絮緩來。”
隔句二:古詩:“昨夜越溪難,含悲赴上蘭。今朝逾嶺易,抱笑入長安。”
雙聲三:古詩:“留連千里賓,獨待一年春。”此頭雙聲句也。又古詩:“我出崎嶇嶺,君行嶢崅山。”此腹雙聲句也。又古詩:“野外風蕭索,雲里日朧朦。”此尾雙聲句也。
疊韻四:古詩:“徘徊四顧望,悵怏獨心愁。”此頭疊韻也。又古詩:“君赴燕然戍,妾守逍遙樓。”此腹疊韻也。又古詩:“疏雲雨滴瀝,薄霧樹朦朧。”此尾疊韻也。
連綿五:古詩:“望山山似峻,看水水仍清。”
異類六:古詩:“鳥飛隨去影,花落逐搖風。”
回文七:古詩:“親情由得意,得意逐情親。”
雙擬八:古詩:“夏暑夏復衰,秋陰秋未歸。” - 八病
一曰平頭。二曰上尾。三曰蜂腰。四曰鶴膝。五曰大韻。六曰小韻。七曰正紐。八曰旁紐。
平頭一:謂句首二字並是平聲是犯。古詩:“朝雲晦初景,丹池晚飛雪。飄披聚還散,吹揚凝且滅。”
上尾二:謂第五字與第十字同聲是犯。古詩:“盪子到*家,秋庭夜月華。”“桂華侵雲長,輕光逐漢斜。”內“家”字與“華”字同聲,是韻即不妨。若側聲字,同上去入,即是犯也。
蜂腰三:謂第二字與第五字同聲是犯。古詩:“徐步金門旦,言尋上苑春。”
鶴膝四:謂第五字與第十五字同聲是犯。古詩:“陟野看陽春,登樓望初柳。綠池始沾裳,弱葉未映綬。”言“春”與“裳”字同是平聲,故曰犯。上去入亦然。
大韻五:謂二句中字與第十字同聲是犯。古詩:“端坐苦愁思,覽衣起四游。”又古詩:“胡姬年十五,春日正當壚。”“愁”與“游”、“胡”與“壚”是犯也。
小韻六:謂九字中有“明”字,又用“清”字是犯,古詩:“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正紐七:謂十字中有“元”字,又用“阮”、“願”、“月”字是犯。古詩:“我本良家子,來嫁單子庭。”“家”與“嫁”字,乃是犯也。
旁紐八:謂十字中有“田”字,又用“寅”、“延”字是犯。古詩:“田夫亦知禮,寅賓延上坐。” - 雜例
一曰根。二曰身。三曰花。根者古事。身者物理。花者當時風花。《詠竹詩》:“梁王園路側,皆共竹相逢。”根也。“匿實私招鳳,生枝密養龍。”身也。“直將搖落節,羞對歲寒松。”花也。 - 詩有三思
一曰生思。二曰感思。三曰取思。
生思一。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竭,放安神思。心偶照境,率然而生。
感思二。尋味前言,吟諷古制,感而生思。
取思三。搜求於象,心入於境,神會於物,因心而得。 - 詩有三不
一曰不深則不精。
二曰不奇則不新。
三曰不正則不雅。 - 起首入興體十四
一曰感時入興。二曰引古入興。三曰犯勢入興。四曰先衣帶,後敘事入興。五曰先敘事,後衣帶入興。六曰敘事入興。七曰直入比興。八曰直入興。九曰托興入興。十曰把情入興。十一曰把聲入興。十二曰景物入興。十三曰景物兼意入興。十四曰怨調入興。
感時入興一。古詩:“凜凜歲雲暮,螻蛄多鳴悲。涼風率以厲,遊子寒無衣。”江文通詩:“西北秋風起,楚客心悠哉。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此皆三句感時,一句敘事。
引古入興二。張茂先詩(缺)。
犯勢入興三。古詩(缺)。
先衣帶,後敘事入興四。古詩:“清風動帷簾,晨月燭幽房。佳人處遐遠,蘭室無容光。”此兩句衣帶,兩句敘事。古詩:“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此一句衣帶,一句敘事。
先敘事,後衣帶入興五。陸士衡詩:“遠遊越山川,山川修且廣。”此一句敘事,一句衣帶。古詩:“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期。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此六句敘事,兩句衣帶。
敘事入興六。謝靈運詩:“時竟夕澄霽,雲歸日西馳。密林含余情,遠峰隱半規。久昧昏墊苦,旅館眺郊岐。”此五句敘事,一句入興。古詩:“遙聞木葉落,疑是洞庭秋。中霄起長望,正見滄海流。”此三句敘事,一句入興。
直入比興七。左太沖詩:“鬱郁澗下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此詩頭兩句比入興也。潘安仁詩:“微身輕蟬翼,弱冠忝嘉招。”此詩一句比入興也。
直入興八。陸士衡詩:“顏侯體明德,清風肅已邁。”此入頭直敘題中之意。
托興入興九。古詩:“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此起於《毛詩·國風》之體。
把情入興十。劉公幹詩:“秋日多悲懷,感慨以長嘆。”江文通詩:“遠與君別者,乃在雁門關。”此寄人、懷人,皆自此起興。
把聲入興十一。王少伯詩:“潨潈三峽水,別怨流《楚辭》。”此耳聞也。古詩:“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此心聞也。
景物入興十二。曹子建詩:“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此詩格高,不極辭於怨曠,而意自彰。
景物兼意入興十三。王正長詩:“朔風動秋草,邊馬有歸心。”古詩:“竹聲先知秋”。
怨調入興十四。阮籍詩:“獨坐空堂上,誰可與歡者。”曹植詩:“端坐苦愁思,攬衣起西遊。”此體哀而不傷也。
已上凡十四體,皆本意極處。 - 常用體十四
一曰藏鋒體。二曰曲存體。三曰立節體。四曰褒貶體。五曰賦體。六曰問益體。七曰象外語體。八曰象外比體。九曰理入景體。十曰景入理體。十一曰緊體。十二曰因小用大體。十三曰詩辨歌體。十四曰一四團句體。
藏鋒體一。劉休玄詩:“堂上流塵生,庭中綠草滋。”此不言愁而愁自見也。
曲存體二。王仲宣詩:“朝入譙郡界,曠然銷人憂。”此乃直敘其事而美之也。
立節體三。王仲宣《詠史》:“生為百夫雄,死為壯士規。”劉公幹詩:“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褒貶體四。曹子建詩:“大國多良材,譬海出明珠。”此褒體也。劉越石詩:“何意百鍊鋼,化為繞指柔。”此貶體也。
賦體五。謝惠連詩:“皎皎天月明,奕奕河宿爛。”此呈其秋懷之物,是賦體也。
問益體六。陸士衡詩:“借問子何之,世網嬰我身。”
象外語體七。謝玄暉詩:“孤燈耿宵夢,清鏡悲曉發。”
象外比體八。魏文帝詩:“高山有崖,林木有枝。憂來無方,人莫知之。”
理入景體九。丘希范詩:“漁潭霧未開,赤亭風已颺。”江文通詩:“一聞苦寒奏,再使艷歌傷。”顏延年詩:“淒矣自遠風,傷哉千里目。”
景入理體十。鮑明遠詩:“侵星赴早路,畢景逐前儔。”謝玄暉詩:“天際識孤舟,雲中辨江樹。”
緊體十一。范彥龍詩:“物情棄疵*,何獨顧衡闈。”
因小用大體十二。左太沖詩:“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謝惠連詩:“裁用篋中刀,縫為萬里衣。”
詩辨歌體十三。陶淵明詩:“佳人美清夜,達曙酣且歌。歌竟長嘆息,持此感人多。明明雲間月,灼灼葉中花。豈無一時好,不久當如何。”從“明明”以下便是所歌。
一四團句體十四。謝靈運詩:“游當羅浮行,息必廬霍期。”此上節一字,下節四字。 - 詩有六式
一曰淵雅。二曰不難。三曰不辛苦。四曰飽腹。五曰用事。六曰一管摶意。
淵雅一。詩有一覽意窮,謂之浮淺。阮嗣宗詩:“中夜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不難二。王仲宣詩:“朝入譙郡界,曠然銷人憂。”此謂絕斤斧之痕也。
不辛苦三。王仲宣詩:“逍遙河堤上,左右望我軍。”此謂宛而成章也。
飽腹四。調怨閒雅,意思縱橫。謝靈運詩:“出穀日尚早,入舟陽已微。”此回停歇意容與。
用事五。謂如己意而與事合。謝靈運《廬陵王墓詩》:“灑淚眺連崗。”“連崗”是諸侯事也。古者諸侯葬連崗。
一管摶意六。謝玄暉詩:“繐帷飄井幹,樽酒若平生。”此一管論酒也。劉公幹詩:“誰謂相去遠,隔此西掖垣。拘限清切禁,中情無由宣。”此一管說守官有限,不得相見也。
詩格表
五絕
⊙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七絕
⊙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韻)
五律
平平⊙仄平(韻)
⊙仄仄平平(韻)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韻)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韻)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韻)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韻)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平(韻)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韻)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七律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韻)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韻)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仄平(韻)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韻)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韻)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韻)
⊙仄平平⊙仄平(韻)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韻)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韻)
白居易作品
- 詩有內外意
一曰內意,欲盡其理。理,謂義理之理,美、刺、箴、誨之類是也。
二曰外意,欲盡其象。象,謂物象之象,日月、山河、蟲魚、草木之類是也。內外含蓄,方入詩格。 - 詩有四得
一曰句欲得健。
二曰字欲得清。
三曰意欲得圓。
四曰格欲得高。 - 詩有五理
一曰有美。“都來消帝道,渾不用兵防。”美君有道德,以服遠人。
二曰有刺。“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去尚征徭。”刺賦斂之重也。
三曰有規。“幸無偏照處,剛有不明時。”規聖人行號令有不明時。
四曰有箴。“日暮碧雲合,佳人期不來。”箴佞人進而使賢人不仕也。
五曰有誨。“明河川上沒,芳草露中衰。”誨明時草澤中,賢人不得用也。 - 詩有四失
一曰失之太喜其思放。“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二曰失之太怒其思躁。“解通銀漢終須曲,才出崑崙便不清。”
三曰失之太哀其思傷。“主客夜呻吟,痛入妻子心。”
四曰失之太樂其思盪。“驟然始散東城外,倏忽還逢南陌頭。” - 詩有四不入格
輕重不等,用意太過,指事不實,用意偏枯。 - 詩有齊梁格
四平頭,謂四句皆用平字入是也;兩平頭,謂第一句第三句用平字入是也。 - 詩有扇對格
第一句對第三句,第二句對第四句。 - 詩有魔
好吟而不工者才卑也;好奇而不純者格卑也。 - 詩有三般句
一曰自然句;
二曰容易句;
三曰苦求句。
命題屬意,如有神助,歸於自然也;命題率意,遂成一章,歸於容易也;命題用意,求之不得,歸於苦求也。 - 詩有義例七
一曰說見不得言見;
二曰說聞不得言聞;
三曰說遠不得言遠;
四曰說靜不得言靜;
五曰說苦不得言苦;
六曰說樂不得言樂;
七曰說恨不得言恨。 - 詩有二家
一曰有詩人之詩;
二曰有詞人之詩。
詩人之詩雅而正;詞人之詩才而辯。 - 詩有物象比
日月比君後。龍比君位。雨露比君恩澤。雷霆比君威刑。山河比君邦國。陰陽比君臣。金石比忠烈。松柏比節義。鸞鳳比君子。燕雀比小人。蟲魚草木,各以其類之大小輕重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