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餅
性味
味甘,性平,無毒。
採集加工
能消積食,調養脾胃,濕中化滯,補益氣血,止出虛汗,利三焦,利尿。
發明與傳說
一書上說:宋寧宗為郡王時,小便失常,一夜要解無數次。國醫茫然失措,不知怎么辦,有人推薦孫琳給他治病。孫琳用蒸餅、大蒜、淡豆豉三種物品搗碎捏成丸子,叫宋寧宗用水服下三十丸,並說:“今天服用三次,病應該減輕三分之一,明天也服三次,這樣堅持三天,病就除去了。”果然如此。宋寧宗賜給他一千匹絹。有人問到個問題說時,孫琳說:小兒為何尿床?這是尿道失禁,而蒸餅、大蒜、淡豆豉三種物品都能調理泌尿系統。
基本資料
歷史淵源
也叫
炊餅,使用籠屜蒸製而成的食物。宋人吳處厚《
青箱雜記》:“仁宗廟諱貞(應作‘禎’),語訛近蒸,今內廷上下皆呼蒸餅為
炊餅。”就是說,因為宋仁宗名叫趙禎,“禎”與“蒸”音近,時人為了避諱,便把蒸餅改稱為
炊餅。這種餅相當於後世所說的
饅頭。其名最早見於《晉書·何曾傳》:“蒸餅上不坼十字不食。”意即蒸餅上不蒸出十字裂紋就不吃。這種裂紋蒸餅,實際上是經過發酵後,整出來很酥軟適口的“開花
饅頭”。十六國後趙石虎“好食蒸餅”,並且吃法更為講究,“常以乾棗、胡核瓤為心蒸之,使之坼裂方食”。石虎吃的這種夾入果肉的蒸餅,實際上已是“
包子”的雛形。不過
包子是到了宋代才非常普遍。
主治
: 1、小兒淋(小兒尿頻量少)。用蒸餅、大蒜、
淡豆豉合搗成丸,連服三日可愈。
2、積年下血。用蒸餅、烏龍尾中一兩、
皂角(去皮,酥炙)七個,共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每服二十丸,
米湯送下。
3、赤白痢。用乾蒸餅(蜜拌炒)二兩、
御米殼(蜜炒)四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丸,以水一碗煎化熱服。
4、崩中下血。用陳年蒸餅燒存性,米湯沖服二錢。
5、盜汗、自汗。每夜臥時,帶飢吃蒸餅一枚。幾天后即可止汗。
6、折傷。把蒸餅研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甚驗。
食物
蒸餅是一種天津的特色食品,實際上就是一種
豆沙包,但是和普通的豆沙包區別在於,蒸餅的豆沙里的甜味劑並不是普通的白糖,而是經過炒色的白糖,所以蒸餅的
豆沙餡看起來是黑色的,並且輔以桂花醬,所以蒸餅的味道非常香甜,遠勝過普通豆沙包。
製作方法
原料:
麵粉。
做法:
1、麵粉中分次調入開水,用筷子攪拌成絮狀。再加適量涼水揉搓成較軟的光滑麵團備用;
2、搓長,分切成小劑子,再按扁。(劑子不要太大);
3、擀成均勻的麵餅(要儘量擀的薄些,這樣出來的餅才會透明);
4、待水開後放入鍋中的籠屜上蒸,蓋上鍋蓋繼續擀,重複以上的過程。待最後一個擀好後放入鍋中,蓋上鍋蓋繼續蒸5分鐘即可;
5、出鍋了;
製作方法二
食材
主料
小麥粉250克、豆腐渣120克、蘋果醬100克、牛奶180克
輔料
酵母粉3克
步驟
1.小麥粉、豆腐渣加適量酵母粉攪拌均勻。
2.加適量牛奶和成麵團醒發。
3.醒發好的面揉實,做成大小適中的面劑。
4.將面劑揉實揉圓。
5.將面劑擀圓,麵皮中間稍微厚些。
6.添加蘋果醬。
7.用麵皮將蘋果醬包嚴。
8.收口在上,放在模具里,輕輕按實。
9.再扣出,蒸餅坯就好了。
10.將蒸餅坯入冷水蒸鍋,再開火蒸,蒸熟即可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