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餅

炊餅

炊餅是古代以白面為材料蒸製的一種麵食,類似現代的饅頭或者蒸餅,無餡,宮廷內因避諱宋仁宗趙禎的名諱而把蒸餅喚作炊餅,這種叫法也很快在民間傳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炊餅
  • 英文名:Chuibing;steamed cake
  • 主要食材:麵粉
  • 分類:主食,麵食
  • 口味:清淡
簡介,製作方法,典故,相關信息,

簡介

炊餅 chuī bǐng
蒸製的麵食。
宋代,“凡以面為食具者,皆為之餅:故火燒而食者,呼為燒餅;水瀹而食者,呼為湯餅;蒸籠而食者,呼為蒸餅。”
炊餅,就是蒸餅。因為避諱宋仁宗趙禎的名諱,宮廷上下都把蒸餅喚作炊餅。正因為如此,兩種說法在民間並存,小說里才會一物異名,同時出現的。

製作方法

陽穀縣的炊餅,在《水滸傳》中有記載,當年武大郎潘金蓮開的夫妻店,經營的主要項目就是炊餅。
水滸傳》第26回(金批本第25回),何九叔去給武大燒紙錢,說:“小人前日買了大郎一扇籠子母炊餅,不曾還得錢,特地把這陌紙來燒與大郎。”金聖歎批語道:“自從讀至捉姦一日,意謂長與‘炊餅’二字別矣,不圖此處又提出來。物是人非,令人不得不哭武大也。”武大與炊餅密不可分,提到武大,不能不想起炊餅。那么,炊餅到底是什麼東西呢?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漫說水滸》一書云:“有人或許會以為是山東煎餅或今天的烤餅、燒餅之類,錯了,炊餅不是煎餅,煎餅是攤的;也不是烤餅燒餅,烤餅、燒餅是烤的、烙的,而炊餅是蒸的,它其實是南方的一種小點心,類似福建的光餅。”
說炊餅不是燒餅、煎餅,這不錯,但說炊餅是“類似福建光餅”的南方小點心,就大有問題。最簡單的法子是查《辭源》,裡面是這么說的:“宋仁宗趙禎時,因蒸與禎音近,時人避諱,呼蒸餅為炊餅。”這有宋人程大昌《演繁錄》、吳處厚青箱雜記》的記載為證。炊餅就是蒸餅,那蒸餅又是什麼呢?《辭源》解釋說“即饅頭,亦曰籠餅”。(關於《辭源》這一說法,還存在爭議,有人認為籠餅是指古代的饅頭,即今天的包子,而不是今天的饅頭,所以不同於蒸餅,詳見《文史知識》1991年第8期。)炊餅原來就是饅頭。《漫說水滸》的作者後來也聽取意見,修正了上述看法。
炊餅或者說蒸餅起源很早,《晉書·何曾傳》提到何曾“性奢豪”,“蒸餅上不坼作十字不食”。裂開十字花紋的蒸餅,大概就是今天所說的“開花饅頭”。南宋楊萬里寫了一首《食蒸餅作》詩,道:“何家籠餅須十字,蕭家炊餅須四破。”可見好的炊餅應該是很暄軟的。《東坡志林》記載,當時朝廷曾建汴河斗門,企圖利用攔起來的河泥淤田,“及秋深水退而放,則淤不能厚,謂之蒸餅淤。”大概是指淤泥疏鬆不實、類似蒸餅吧。
蒸餅現代的做法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跟做烙餅相似的,用溫水和面。擀開。刷上油。鹽。可以撒一些五香粉,捲起,分成合適的大小。再次擀成餅狀。放入籠屜蒸熟。 另一種做法就是用酵面,麵粉,加點鹼面,和面跟蒸饅頭差不多,面和好。然後做跟上面做的過程一樣,擀好,刷油鹽五香粉,捲起擀好。上籠屜蒸。兩種做法第一種口感較硬。第二種口感喧軟。大家不要被很多圖片誤導,既然是蒸餅,怎么可能有焦黃像燒餅一樣的那層。也不會有芝麻。

典故

除了寫武大的段落之外,《水滸傳》提到炊餅的地方並不多,第53回寫戴宗用神行法戲弄李逵,“懷裡摸出幾個炊餅來自吃。”第56回寫徐寧早晨起來“洗漱了,叫燙些熱酒上來。婭嬛安排肉食炊餅上去,徐寧吃罷。”另外第73回寫燕青、李逵“便叫煮下乾肉,做下蒸餅,各把料袋裝了,拴在身邊,離了劉太公莊上。”
水滸傳》也提到饅頭,與炊餅卻是兩回事。武松來到孫二娘店中,孫二娘介紹說:“本家有好酒、好肉,要點心時,好大饅頭。”這江湖上赫赫有名的“人肉饅頭”,顯然更像今天的包子,是帶餡的,宋人筆記也確實記載說“包子即饅頭別名”。後來不知怎么一流傳,帶餡的通稱“包子”,而不帶餡的則稱為“饅頭”了——說炊餅是“饅頭”,即是指這種“饅頭”。但這種變化並不絕對,著名上海小吃“生煎饅頭”,就仍然是帶餡的。
在《水滸》故事發生時代,饅頭的地位顯然要高於炊餅。據宋人胡仔的《漁隱叢話》載,國子學和太學給學生供應的一伙食是:“春秋炊餅,夏冷淘,冬饅頭。”冷淘就是冷麵。有的學生領到饅頭,自己捨不得吃,拿回家去轉送給親人朋友,說明在這三樣兒里饅頭要算好東西。

相關信息

炊餅是一種很便宜、很大眾化的食物,鄆哥去向武大報信,武大要送他十個炊餅,他嫌“炊餅不濟事”,非要武大請他吃肉喝酒,可見連市井貧民也不認為炊餅是什麼美味。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南宋周密《武林舊事》載清河郡王張俊向宋高宗進奉食品,就有“炙炊餅”一味,那肯定不是武大炊餅可比。
另外,《東京夢華錄》、《夢粱錄》等書中提到的油蜜蒸餅、千層蒸餅、秤錘蒸餅、睡蒸餅等,如同仿膳的栗子面小窩頭,與鄉下常吃的玉米窩頭不是一回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