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聯合國科教文組織)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一般指本詞條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簡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英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縮寫UNESCO)於1946年11月正式成立,總部設在法國首都巴黎,現有195個成員,是聯合國在國際教育、科學和文化領域成員最多的專門機構。該組織旨在通過教育、科學和文化促進各國合作,對世界和平和安全作出貢獻,其主要機構包括大會、執行局和秘書處。

1945年11月1日-16日,二戰剛剛結束,根據盟國教育部長會議的提議,在倫敦舉行了旨在成立一個教育及文化組織的聯合國會議(ECO/CONF)。約四十個國家的代表出席了這次會議。在飽經戰爭苦難的兩個國家——法國英國的推動下,會議代表決定成立一個以建立真正和平文化為宗旨的組織。按照他們的構想,這個新的組織應建立“人類智力上和道義上的團結”,從而防止爆發新的世界大戰。會議結束時,三十七個國家簽署了《組織法》,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從此誕生。

2018年11月,“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正式成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首批成員單位加入聯盟。

2018年12月31日,美國、以色列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生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
  • 外文名: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 中文簡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 組織宗旨:促進教科文方面的國際合作等
  • 成立時間:1945年11月16日
  • 組織總部:法國巴黎豐特努瓦廣場
  • 英文簡稱:UNESCO
  • 法文簡稱:ONUESC
  • 官網:http://www.unesco.org/
  • 總幹事:奧德蕾·阿祖萊 
組織機構,主要職能,歷史發展,活動領域,活動概述,自然科學,教育活動,人文社會科學,文化領域,秘書處,相關合作,出版物,退出國家,

組織機構

主要設大會執行局秘書處三大部門。其中大會為最高機構,由會員國的代表組成,一般每兩年舉行一次大會(1954年之前為一年一屆,1954年之後改為兩年一屆,其中,1983年以前為雙數年份舉行一屆,而從1983年之後改為每單數年份舉行一屆,大會一般在總部巴黎舉行,而在總部以外舉行的先後有八次:1947年在墨西哥、1948年在黎巴嫩、1950年在義大利的佛城(佛羅倫斯)、1954年在烏拉圭、1956年在印度、1976年在肯亞、1980年在南斯拉夫、1985年在保加利亞(其中除了佛城以外的剩下7次都在本國首都舉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執行局負責監督該組織各項計畫的實施,每年至少舉行2次會議。委員任期4年,總幹事任期6年,可以連任。該組織現任總幹事為法國人奧德蕾·阿祖萊,她也是該組織成立以來第二位女性總幹事。
秘書處是日常工作機構,分成若干部門,分別實施教育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文化和交流等領域的業務活動,或進行行政和計畫工作,各部門由一名助理總幹事領導張秀琴。另外,該組織在包括中國在內的200多個其成員和準成員國家和地區的首都設有全國委員會,作為其在各個成員國的常設機構(其中南蘇丹安圭拉、中國澳門和開曼群島迄今未設立全國委員會,德國的全國委員會設在波恩而非柏林,而阿曼索馬里的全國委員會的聯繫地址不在馬斯喀特摩加迪沙而在巴黎的教科文組織總部),我國的全國委員會1979年2月19日成立於北京
UNESCO logoUNESCO logo

主要職能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各國政府間討論關於教育、科學和文化問題的國際組織,設定了五大職能: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
1)前瞻性研究:明天的世界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科學 、文化和傳播。
2)知識的發展 、傳播與交流:主要依靠研究 、培訓和教學 。
3)制訂準則:起草和通過國際檔案和法律建議。
4)知識和技術:以“ 技術合作”的形式提供給會員國制訂發展政策和發展計畫。
5)專門化信息的交流。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
* 準成員
按漢字筆畫排序的成員國和準成員名單:
序號
會員國名(帶*的為準會員名)
1
幾內亞
2
幾內亞比索
3
土耳其
4
土庫曼斯坦
5
葉門
6
馬爾地夫
7
馬爾他共和國
8
馬達加斯加
9
馬來西亞
10
馬里
11
馬拉威
12
馬其頓
13
馬紹爾群島
(1)
開曼群島*
14
不丹
15
厄瓜多
16
厄利垂亞
17
牙買加
18
比利時
19
萬那杜
20
日本
21
中華人民共和國
22
中非
(2)
中國澳門*
23
甘比亞
24
貝寧
25
模里西斯
26
茅利塔尼亞
27
丹麥
28
烏干達
29
烏克蘭
30
烏拉圭
31
烏茲別克斯坦
32
汶萊
33
巴貝多
34
巴布亞紐幾內亞
35
巴西
36
巴拉圭
37
巴林
38
巴哈馬
39
巴拿馬
40
巴基斯坦
41
巴勒斯坦
42
以色列(2018年12月31日起退出)
43
古巴
44
布吉納法索
45
蒲隆地
46
東帝汶
47
卡達
48
盧安達
49
盧森堡
50
查德
51
白俄羅斯
52
印度
53
印度尼西亞
54
立陶宛
55
尼日
56
奈及利亞
57
尼加拉瓜
58
尼泊爾
59
加納
60
加拿大
61
加彭
(3)
聖馬丁*
62
聖馬利諾
63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64
聖露西亞
65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66
聖基茨和尼維斯
67
蓋亞那
68
吉布地
69
吉爾吉斯斯坦
(4)
托克勞*
70
寮國
71
亞美尼亞
72
西班牙
73
剛果民主共和國
74
剛果共和國
75
伊拉克
76
伊朗
77
瓜地馬拉
78
匈牙利
79
多米尼加
80
多米尼克
81
多哥
82
冰島
83
湯加
(5)
安圭拉*
84
安哥拉
85
安提瓜和巴布達
86
安道爾
87
約旦
88
赤道幾內亞
89
芬蘭
90
克羅地亞
91
蘇丹
92
蘇利南
93
利比亞
94
賴比瑞亞
95
貝里斯
96
維德角
97
希臘
98
庫克群島
(6)
庫拉索*
99
沙烏地阿拉伯
100
阿爾及利亞
101
阿爾巴尼亞
102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103
阿根廷
104
阿曼
(7)
阿魯巴*
105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
106
亞塞拜然
107
納米比亞
108
紐埃
109
坦尚尼亞
110
拉脫維亞
111
英國
(8)
英屬維京群島*
112
肯亞
113
羅馬尼亞
114
吐瓦魯
115
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
116
帛琉
117
索羅門群島
118
法國
(9)
法羅群島*
119
波蘭
120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121
孟加拉國
122
玻利維亞
123
挪威
124
南蘇丹
125
南非
126
高棉
127
哈薩克斯坦
128
科威特
129
象牙海岸
130
葛摩
131
保加利亞
132
俄羅斯
133
敘利亞
134
美國(2018年12月31日起退出)
135
宏都拉斯
136
辛巴威
137
突尼西亞
138
泰國
139
埃及
140
衣索比亞
141
賴索托
142
莫三比克
143
荷蘭
144
格瑞那達
145
喬治亞
146
索馬里
147
哥倫比亞
148
哥斯大黎加
149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150
秘魯
151
愛爾蘭
152
愛沙尼亞
153
海地
154
捷克共和國
155
吉里巴斯
156
菲律賓
157
薩爾瓦多
158
薩摩亞
159
密克羅尼西亞
160
塔吉克斯坦
161
越南
162
波札那
163
斯里蘭卡
164
史瓦濟蘭
165
斯洛維尼亞
166
斯洛伐克
167
葡萄牙
168
韓國
169
朝鮮
170
斐濟
171
喀麥隆
172
黑山
173
智利
174
奧地利
175
緬甸
176
瑞士
177
瑞典
178
諾魯
179
蒙古
(10)
蒙特塞拉特*
180
新加坡
181
紐西蘭
182
義大利
183
塞內加爾
184
塞爾維亞
185
塞席爾
186
獅子山
187
賽普勒斯
188
墨西哥
189
黎巴嫩
190
德國
191
摩爾多瓦
192
摩納哥
193
摩洛哥
194
澳大利亞
195
尚比亞
  • 組織宗旨
該組織之宗旨在於通過教育、科學及文化來促進各國間之合作,對和平與安全作出貢獻,以增進對正義、法治及聯合國憲章所確認之世界人民不分種族、性別、語言或宗教均享人權與基本自由之普遍尊重。
常設機構
(1)、國際教育局。設在瑞士日內瓦。任務是協助籌備和組織兩年一次的國際公共教育會議,出版國際教育年鑑和比較教育研究叢書,建立國際教育情報交流網等。
(2)、國際教育規劃研究所。設在法國巴黎。主要活動是組織教育計畫和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人員培訓,開展有關教育計畫、教育改革評價方法、教育與勞動就業關係的合作研究。
(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研究所。設在德國漢堡。主要研究終身教育理論及其在教育制度、教育內容、師資培訓等方面實施的問題。
(4)、歐洲高等教育中心。設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主要任務是組織歐洲地區會員國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合作和交流。歷年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展了國際教育年國際兒童年等活動,並實施了第三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中期規劃”和“國際合作與和平教育聯繫學校計畫”。
中國是教科文組織的創始國之一,自1971年10月29日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地位以來,中國在該組織的各項活動中均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歷史發展

1942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肆虐之際,抗擊德國納粹及其盟國的歐洲國家政府在英格蘭召開盟國教育部長會議。當時,戰爭遠未結束,但這些國家開始思考一旦恢復和平,應該如何重建教育體系。這一構想很快有了進展,引起普遍反響。更多國家的政府,其中包括美利堅合眾國,決定參與。教科文組織第一屆大會於1946年11月20日到12月10日在巴黎索邦大學召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場
1945年11月1日-16日,戰爭剛剛結束,根據盟國教育部長會議的提議,在倫敦舉行了旨在成立一個教育及文化組織的聯合國會議(ECO/CONF)。約四十個國家的代表出席了這次會議。在飽經戰爭苦難的兩個國家——法國和英國的推動下,會議代表決定成立一個以建立真正和平文化為宗旨的組織。按照他們的構想,這個新的組織應建立“人類智力上和道義上的團結”,從而防止爆發新的世界大戰。
會議結束時,三十七個國家簽署了《組織法》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從此誕生。
1946年,《組織法》獲得以下20個國家的批准,開始生效:南非沙烏地阿拉伯、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中國、丹麥、埃及、美利堅合眾國、法國、希臘、印度、黎巴嫩、墨西哥、挪威、紐西蘭、多米尼加共和國、英國、捷克斯洛伐克和土耳其。
2011年10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全體大會在巴黎總部投票表決,巴勒斯坦被正式接納為該組織正式會員國。
2013年11月5日,在該組織成立67周年之際,中國教育部副部長兼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席郝平當選為該組織的第37屆大會主席。
2018年11月,“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正式成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首批成員單位加入聯盟。

活動領域

活動概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其主管的教育、科學、文化、傳播與信息等業務範圍內設立了十多個政府間機構及大型合作計畫,以推動國際智力合作,其中主要有:國際教育局、人與生物圈計畫、國際地質對比計畫國際水文計畫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社會變革管理計畫、世界遺產委員會、促使文化財產歸還原主國或歸還非法占有文化財產政府間委員會、世界著作權公約政府間委員會、國際傳播發展計畫、綜合信息計畫、政府間信息學計畫、政府間體育運動委員會等。教科文組織大會選舉產生的各執行理事機構負責規劃和管理各計畫的活動,並建立各自的國際或地區合作網路,如“國際生物圈保護區網路”,“世界遺產名錄”等。此外,教科文組織還同世界上三百多個在教育、科學、文化等領域有重要地位和影響的非政府國際組織建立了正式(協作類、諮詢類)關係或業務關係。 發展教育是教科文組織的工作重心。
1990年,教科文組織與聯合國其他有關機構合作,在泰國召開了世界全民教育大 會,會議提出的掃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目標對國際社會未來10年的教育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1998年10月,教科文組織在巴黎首次召開了規模空前的“世界高等教育大會”,會議對高等教育的質量、目標、資金籌措和管理、國際合作等問題進行了專題研討,通過了《面向21世紀高等教育宣言:觀念與行動》及《高等教育變革和發展的優先行動綱領》。1999年4月,教科文組織在韓國漢城召開了“國際職業技術教育大會”。會議提出職業技術教育不是終極教育和簡單的技術培訓,而是終身教育體系中的一個環節,是提高人的能力與技能、面向就業和發展人的創造性的一種教育。2000年4月,教科文組織在塞內加爾舉辦了“全民教育論壇”,總結了過去10年掃盲和普及初等教育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並制定今後工作的新戰略。
世界環境問題日益成為人類關注的焦點,生態保護和自然資源管理是教科文組織在科學技術領域的優先計畫。1996年9月,教科文組織發起並在辛巴威首都哈拉雷召開了世界太陽能高峰會議,體現了該組織“非洲優先”和為非洲的持續發展做貢獻的方針。根據九十年代國際生物技術迅猛發展的形勢,教科文組織於1995年成立國際生物倫理委員會,研究制定國際準則性檔案。1997年11月,教科文組織第29屆大會通過“人類基因組與人權宣言”,對世界各國人類基因組的研究作出道德規範。
1999年6月,教科文組織與國際科學理事會合作,在布達佩斯舉辦了“世界科學大會”。會議通過了《科學宣言》和《行動綱領框架》兩個重要檔案。 教科文組織一向重視文化在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991年,教科文組織發起成立了以聯合國前秘書長佩雷斯·德奎利亞爾為首的世界文化和發展委員會,著手研究文化與發展的關係。1995年秋,教科文組織發表了該委員會編寫的題為“我們創造性的多樣性”的報告。為落實該報告提出的有關建議,1998年3-4月,教科文組織與瑞典政府合作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了“文化政策促進發展政府間會議”。這是教科文組織繼1982年墨西哥城文化政策會議以來,討論文化問題規模最大的一次政府間會議。會議對文化多樣性、文化與發展的關係、文化權利、國際文化合作等問題進行了廣泛討論,通過了《文化政策促進發展行動計畫》 。

自然科學

可持續發展問題世界首腦會議(約翰內斯堡,2002年)強調指出,在為做出恰當的決定和制定明智的政策以促進可持續發展建立一個可靠框架方面,賦予了科學極其重要的作用。教科文組織利用該會議的結論和建議來擬定自己的科學計畫,還利用了1999年在布達佩斯舉行的科學會議的結論和建議。通過將信息和傳播技術納入改善科學和文化教育以及建設知識社會,教科文組織在科學領域繼續開展行動,以消除貧困,尤其是赤貧
這項工作的目的是,通過合理管理環境、將環境觀納入國家發展戰略以及增強各國家協會和組織、尤其是與婦女權利有關的組織的作用,改善人類安全狀況,以便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教科文組織還參與提高開發中國家的能力,尤其是在基礎科學、生命科學以及工程學和技術領域。另外,教科文組織(通過對各供資機構做工作)向各國政府提供建議和技術援助,以便使其能夠擬定和執行科學和技術領域的有效政策和戰略。教科文組織與許多聯合國機構、聯合國科學技術組織以及非政府組織開展合作。其主要合作夥伴包括監督各個科學中心和研究團體的國際科學理事會以及國際工程學和工藝學理事會。
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優先關心的重點問題。因此,“國際水文計畫”旨在提供在尊重環境的情況下以有效和公平的方式管理這一珍貴資源的必要的科學知識、技術信息和戰略建議。同樣,“國際水文計畫”致力於開發工具和制定預防戰略,以避免在國家間或者甚至是一國內部就水的問題發生衝突。
此外,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除了協調聯合國各機構外,還負責長期監測海洋的情況,以改進氣象預報,預告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並且在發生海嘯颶風的情況下能夠提前足夠長的時間發出預警。同樣。該委員會參與建立全球海洋觀測系統,該系統將確保浮標、船隻和專用衛星提供的數據之間的聯繫,以便更好地了解洋流與氣候之間的聯繫。

教育活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教育領域的計畫旨在實現所有級別持續一生的全民教育目標。事實上,教育對個人發展、經濟成長和社會團結至關重要。這也是在與貧困做鬥爭和維持可持續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的一項工作。2000年在達喀爾塞內加爾)舉辦的國際教育論壇為在實現這些目標方面取得進步制定了一個行動框架:
加強對幼兒階段的關注和教育;普及全民初級教育;增加年輕人和成年人的受教育機會;將成年文盲的比率減少一半;努力實現兩性平等;在各個方面改善教育質量。
在這些目標中,兩個主要的、並且也是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所包括的目標是:普及初級教育和消除兩性間在受教育方面的不平等現象。正是在這個框架內擬訂了教科文組織的中期戰略(2002-2007年),戰略所依據的三個主要目標是:增進教育這一基本人權;通過內容和方式的多樣化改善教育質量;在這一領域促進試驗、創新、公布、交流和分享數據及更好的方法,並且鼓勵圍繞教育政策進行對話。

人文社會科學

在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領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作用是確保知識、標準、智力合作的進步,以促進保障正義、自由和人類寬容等世界性價值標準得到鞏固的社會轉變。因此,主要使命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研究現實(通過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領域基於經驗的研究);預見在這一現實中可能會發生什麼(通過哲學和觀察研究);以及查清被推測為現實的東西(通過倫理和人權),目的是縮小現實與更美好的現實之間的差距。從非洲只有一個班級的學校教學到亞洲的教育部長們,教科文組織在各個層面開展工作,以促進有利於人權的信息傳播和教育。通過為培訓教員提供材料、組織會議、幫助制定戰略和發展國家、區域和國際網路,教科文組織努力把人權和反對歧視與不寬容的鬥爭作為研究和決策的重要主題。在促進與《世界人權宣言》有關的公約和國際文書的同時,本組織還鼓勵在被忽視的人權領域開展研究。這些領域與文化和社會問題有關,如兩性平等和受教育的權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關科學進步的倫理態度也適用於與全球化有關的社會巨變。藉助“社會變革管理計畫”,教科文組織通過一系列實地項目、磋商和大學網,就城市化和管理等問題開展研究。社會變革管理計畫越來越側重於能夠幫助各國政府或當地政府在多元文化社會中制定政策和發展適當結構的研究,重點是社會包容和消除貧困。

文化領域

對促進文化多樣性的關注可以被看作是教科文組織在文化領域開展行動中的一個優先事項。為了豐富多樣性,多樣性應該 建立在認可他人及其文化以及開展對話的基礎上,以便相互了解和欣賞。因此,如果沒有人,沒有討論,文化多樣性就不可能繼續存在。通過在2001年執行局第三十一屆會議所做的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各會員國重申:堅信文化多樣性是發展的源泉之一,其對於人類的重要性就如同生物多樣性對於大自然的重要性一樣。另外,各國堅決擯棄文化和文明間的衝突不可避免的觀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建了全球文化多樣性聯盟。該聯盟催生了開發中國家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行動者之間為支持當地文化產業——例如音樂和出版——而締結的新型夥伴關係。該聯盟將制定新的方法、行動和戰略,以減緩文化財產方面的貿易不平衡,尤其是北方國家與南方國家之間的不平衡,同時防止盜版,確保在國際上尊重著作權
此外,該組織是遺產保護方面的國際倡議的牽頭人。1972年通過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所依據的觀點是,某些遺址具有普遍的突出價值,因此,應被列為人類共同遺產。在不影響國內立法所規定的國家主權和智慧財產權的情況下,公約締約國承認,保護世界遺產是整個國際社會的義務。《世界遺產名錄》如今已收錄了981個自然和文化遺產,其中包括從印度的泰姬陵馬里通布圖城等歷史遺蹟,還包括像澳大利亞的大堡礁這樣的自然奇觀。世界遺產中心是公約的常設秘書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保護特殊遺產提供技術援助,如(高棉吳哥高棉古都和摩洛哥非斯城。正在阿富汗開展一個新項目,阿富汗的文化遺產之豐富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不能把我們共同遺產的這個方面,即文化和自然遺址,與人的個性割裂開來,是不同個性的人創造了文化表達方式多種多樣的豐富多彩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尤其是在開發中國家。這一文化遺產大都表現為非物質遺產的形式:節日、歌曲、語言和激發創造性和團結精神的集會地點。教科文組織制定了第一部旨在保護這一遺產的國際法律文書:《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一個國際評審委員會在2001年選中了首批19項《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其中包括中國的崑曲;該委員會定期將其他傑作列入該名錄,目的是提供法律保護和財政幫助。
形式為:
(1)、制定國際準則性檔案,如公約議定書、建議書、宣言等;
(2)、召開各類政府間國際會議;
(3)、組織開展各類專業學術研究活動;
(4)出版各類圖書、期刊、報告、文獻、音像製品及電子製品;
(5)、以專家諮詢、設備支助等形式向會員國提供技術援助;
(6)、舉辦培訓、研修、實習等活動;
(7)、向非政府國際組織提供支助;
(8)、與會員國和地區性機構合作開展業務活動。

秘書處

  • 簡要介紹
秘書處由巴黎總部及各地區辦事處的國際公務員組成。2007年1月,秘書處的工作人員約為2100人,來自170多個國家,他們包括幹部(專業人員)和非幹部類(一般事務人員)。由於採取了非集中化措施,約三分之二的人員在總部工作,700多人在總部外工作,總部外由50個辦事處、2個聯絡處和1箇中心組成。
  • 中期戰略
《2002--2007年中期戰略》以及《2002--2003年計畫與預算》是2001年10--11月召開的教科文組織大會第三十一屆會議通過的決議III/1所批准的教科文組織改革的計畫支柱。這一戰略旨在從一個嶄新的角度提出本組織的主要功能。簡而言之,《中期戰略》是圍繞著“教科文組織通過教育、科學和文化及傳播為全球化時代的和平與人的發展作出貢獻”這個唯一的統一專題制定的。因此,它應力求將教科文組織的職權和作用與以人為本的全球化聯繫起來。
該《戰略》用一個共同的目標將四個重大計畫領域統一起來,並確定了為數有限的戰略目標,即整個組織共12個,每項計畫各3個。圍繞這些戰略目標制定了涉及並應當貫穿到所有計畫之中的兩項橫向專題:“消除貧困,尤其是赤貧”,和“信息和傳播技術為發展教育、科學及文化事業和建設知識社會作出貢獻”。
  • 總部外網路
非集中化是教科文組織構思並實施符合各國具體情況和需要、具有世界影響的計畫之手段。總部外網路由分布在全世界按地區和按專題劃分的各種辦事處(國別辦事處、地區辦事處、多國辦事處和聯絡處)組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機構和中心秘書處在總部和總部外開展的計畫得到一系列在教科文組織主要行動領域從事更高水平工作的機構和中心的協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各機構和中心所在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洲高等教育中心 (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阿卜杜勒·薩拉姆國際理論物理中心的里雅斯特,義大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洲國際能力培養研究所 (亞的斯亞貝巴衣索比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研究所 (漢堡,德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水教育學院 (代爾夫特,荷蘭)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規劃研究所 (巴黎,法國;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所 (加拉加斯委內瑞拉) (西班牙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局 (日內瓦,瑞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 (莫斯科,俄羅斯聯邦)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技術和職業教育與培訓中心 (波恩,德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研究所 (蒙特婁,加拿大)
聯合國加勒比教育革新為發展服務網 (布里奇頓巴貝多

相關合作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予會員國的援助主要是通過智力合作的方式來體現,如派遣專家、組織召開大型或專業國際會議/研討會、人員培訓、參與會員國在相關領域的能力建設、制訂國際準則性檔案、提出或倡導新思想新理念等等。開展多邊外交和教育、科學、文化、傳播等領域國際交往的重要視窗和陣地。與該組織在全民教育、掃盲、高等教育、遺產保護以及生物多樣性、海洋、水文、地質等領域的合作成績顯著,並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教育領域
聯合國教科文全委會與教科文組織在教育領域的合作不斷擴大,內容涉及到各級各類教育和教育科研等方面。這些活動的受益範圍遍及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作為一個國際智力合作機構,教科文組織在教育方面開展的活動形式主要是:(1)、舉辦各種類型的國際會議,促進政策性對話;(2)、開展教育研究,對當今世界教育方面的某些熱點問題進行探討;(3)、促進教育人員與教育成果交流,通過發行出版物和建立信息網促進信息傳遞與交換;(4)、舉辦培訓活動;(5)、開展實驗項目。
出席國際教育大會。中國對教育大會歷來十分重視,通過會議宣了中國教育方針、政策,掌握了世界教育發展趨勢,接觸了各國主管教育的負責人,加強了國際合作與交流,推動了中國教育領域的高層對話。
召開高層次專題研討會。為適應國家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際需要,教科文全委會在教科文組織支持下與教育部合作舉辦了一系列頗具規模和影響的國際研討會,例如近兩年來召開的:第四屆九個發展中人口大國全民教育部長級會議(2001年);農村教育國際研討會(2003年);亞太地區教育革新會議、世界開放大學校長會議以及環境、人口健康促進可持續發展教育會議(2003年)。這些研討活動為中國教育界宣傳取得的成績和學習其他國家有益的經驗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實施全民教育計畫。自1990年世界全民教育大會以來,教科文組織將教育領域的工作重點放在了發展基礎教育、掃盲和職業技術教育方面。為配合國家教育部提出的在二十世紀末實現“兩基”的目標,教科文組織合作開展了一些既對國內教育發展有促進作用又能產生較好國際影響的活動。
從1993年起,教科文組織對中國的一些西部地區的掃盲、成人技術培訓、女童教育研究、少數民族教育研究和基礎教育革新等都給予各種支持,包括舉辦研討會、培訓班、資助開發鄉土培訓教材和資助試點項目等。
2003年12月,中國成立了由十個部委和社會團體組成的中國全民教育論壇,提出了新的“中國全民教育行動計畫”。在該論壇項下,中國將與教科文組織合作,每年組織一個主題的論壇活動並專題研討會。
科學領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科學領域涉獵廣泛,除基礎科學、工程科學外,主要精力放在當前人類面臨的主要問題上,如可持續發展問題,生命倫理問題,人類安全問題,水資源管理問題等。為此,教科文組織專門設立了如下重點計畫項目:
  • 人和生物圈計畫
該計畫是教科文組織針對全球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一項政府間科學計畫。
中國於1978年加入該計畫並成立了“中國人和生物圈國家委員會”,設在中科院。該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確定人和生物圈計畫在中國的優先領域,並組織實施和提供指導,以及為政府提供政策諮詢。2004年截止中國共有25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和生物圈保留地。
  • 國際水文計畫
國際水文計畫以開展全球性水科學研究,進行水科學的國際培訓和信息交流,提高各國決策人員和公眾對水科學的認識,加強會員國制定水資源總體規劃,幫助解決重大的水資源問題和與水有關的社會經濟發展問題為主要目標。1975年中國成立了“國際水文中國國家委員會”,設在水利部。1983年,教科文組織在中國建立了“國際泥沙研究培訓中心”。該“中心”的任務是:促進泥沙科學研究,承擔技術諮詢,協調各國專家的研究活動,組織國際培訓、學術研討會,參與國內重點江河泥沙的研究並承擔有關項目的諮詢等。
  • 國際地質對比計畫(IGCP)
該計畫的主要目標是:1、增強對全球環境控制因素的了解,改善人類生存條件;2、為能源、礦產等自然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出更有效的途徑;3、通過對全球若干地區的對比研究,提高對地質作用與地質概念的認識;4、提高研究方法和技術水平。該計畫還涉及到管理和勘探礦物資源及解決各類環境問題,近些年來將減災、抗災以及提高人們對自然災害的認識作為重點。中國由國土資源部牽頭,從1977年以來共參加國際地質對比計畫(IGCP)的96個項目,其中主持14個,共同主持14個。中國先後有逾千名科學家參加了IGCP項目。
從1996年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各國建立由“教科文組織支持的世界地質公園”。建立地質公園的目標有三:1、保持一個健康的環境;2、進行廣泛的地質科學教育;3、實現本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中國於1998年正式啟動這一工作。至今已在全國建立了44個國家地質公園
  • 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IOC)
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成立於1961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負責全球海洋科技事務的一個職能自治機構,也是教科文組織的兩個旗艦項目之一。海委會的宗旨是促進海洋科學調查並提供相關服務,以便通過會員國的一致行動,了解海洋的性質和海洋資源狀況,幫助各國尤其是開發中國家提高海洋科研能力。
海委會正從一個單純的側重海洋科研調查的國際機構轉變為包括海洋調查、海洋服務、海洋與海岸帶管理、海洋法律與政策制定在內的全方位的海洋國際機構,在國際海洋界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國家海洋局積極參與海委會的活動,對提高中國海洋科研能力,獲取海洋科技信息,培養海洋科技人才,促進地區性的海洋研究合作等方面發揮了有益的作用。
文化領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文化領域的活動涉及文化政策、文化多樣性、藝術、著作權、物質和非物質遺產、文化間對話、歷史、文化與青年、文化與婦女及性別平等諸多方面。我國近些年來參與該企業文化領域的活動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世界遺產的申報和保護,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關於文化政策的討論以及參與一些文物保護方面的國際公約的制定或修訂。
文化和自然遺產
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是教科文組織發起的一項深受各國歡迎的國際合作活動,也是教科文組織最具影響力的另一個旗艦項目。該項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確認符合標準的世界遺產並對公約締約國境內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物古蹟和自然景觀/資源加以保護。在1972年,該組織的第17屆大會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迄今為止,世界上已有190個國家批准或加入了該公約。全球共有981處遺產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985年我國加入《世界遺產公約》,迄今為止,我國共有46處文化和自然遺產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從而使我國的遺產數量僅次於義大利之後位列世界第二。2004年6月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在蘇州召開,這是我國首次承辦該會議。截至2013年6月,全球世界遺產總數達到981處,我國世界遺產地的數量增加至46處,位於世界遺產名錄國家排名第二,僅次於擁有49個世界遺產地的義大利。正在卡達首都多哈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22日(台北時間)對本屆會議中國提交的“大運河”文化遺產申請項目進行了表決,該項目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到目前為止,中國的世界遺產數量共46處。
“大運河”文化遺產申請項目由隋唐宋時期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元明清時期以北京、杭州為起始的京杭大運河,從寧波入海與海上絲綢之路相連的浙東運河三條河流組成,涉及沿線8個省市27座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個遺產點,河道總長1011公里。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時間較早、規模最大、線路最長、延續時間最久的運河,被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委員會在《國際運河古蹟名錄》中列為最具影響力的水道。
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教科文組織在近些年來逐漸完善的一個優先計畫。中國文化部等一直關注該項目的發展,並積極參與了相關的活動、研討和政策討論。
非物質文化包括所有傳統和民間文化的表達形式,如口傳文化傳統、習俗、語言、音樂、舞蹈、宗教儀式、節日、傳統醫學和藥典、烹調藝術及所有與物質文化(如工具和聚居地等)相關的特殊技能。,2001年,經過各國提名和專家委員會的評審,教科文組織公布了第一批 “人類口傳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國的崑曲名列其中。第二批“代表作”已於2003年公布,中國古琴順利入選。按照規定,“代表作”每兩年公布一次。
截至2011年11月底,我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非物質類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總數已達36項,成為世界上入選“非遺”項目最多的國家。36個入選非物質遺產名錄的項目包括:
1.崑曲(2001)
5.中國蠶桑絲織技藝 (2009)
6.福建南音(2009)
7.南京雲錦(2009)
8.安徽宣紙(2009)
9.貴州侗族大歌(2009)
10.廣東粵劇(2009)
11.《格薩爾》史詩(2009)
12.浙江龍泉青瓷(2009)
13.青海熱貢藝術(2009)
14.藏戲(2009)
15.新疆《瑪納斯》(2009)
16.蒙古族呼麥(2009)
17.甘肅花兒(2009)
18.西安鼓樂(2009)
19.朝鮮族農樂舞(2009)
20.中國書法(2009)
21.中國篆刻(2009)
22.中國剪紙(2009)
23.中國雕版印刷(2009)
24.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2009)
25.中國端午節(2009)
26.媽祖信俗(2009)
27.京劇 (2011)
28.中醫針灸(2011)
29.羌年(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
30.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
31.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
32.麥西熱甫(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
33.中國活字印刷術(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
34.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
35.中國皮影戲 (2011)
36.赫哲族伊瑪堪說唱(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
記憶遺產
記憶遺產反映了語言、民族和文化的多樣性,它是世界的一面鏡子,同時也是世界的記憶。但是,這種記憶是脆弱的,每天都有僅存的重要記憶在消失。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了世界記憶計畫,來防止集體記憶的喪失,並且呼籲保護寶貴的文化遺產和館藏文獻,並讓它們的價值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傳播。
目前共有100個國家的299份具有世界意義的文獻和文獻集合入選了《世界記憶名錄》。其中我國已有9份古文獻遺產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1.中國傳統音樂錄音檔案(1997,現存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
2.清朝內閣秘本檔(1999,現存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3.清代大金榜(2003,現存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4.納西東巴古籍文獻(2005,現存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東巴文化研究所)
5.中國清代樣式雷建築圖檔案(2007,現存中國國家圖書館等)。
6.《本草綱目》(2011,1593年金陵版現存中國國家圖書館)
7.《黃帝內經》(2011,1339年胡氏古林書堂刻本現存中日美圖書館)
8.僑批檔案-海外華僑銀信(2013,現存廣東省檔案局與福建省檔案局)
9.中國元代西藏官方檔案(2013,現存西藏自治區檔案館)
10.南京大屠殺檔案 (2015,現存南京大屠殺檔案館)
4.文化政策及其它國際公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每十年召開一次關於文化政策的高層國際會議。中國參加了1998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的“文化政策為發展服務”政府間國際會議,會議提出了將文化納入可持續性發展的核心政策決策過程中。如今,教科文組織正著眼於在國際法中引入文化多樣性原則。該組織第32屆大會(2003年10月)已批准就制定一份文化多樣性國際準則性檔案擬訂起草工作。

出版物

《信使》雜誌,季刊,創刊於1948年,因經費原因於2012年停刊。2017年5月在中國政府資助下復刊,目前有漢語、英語、世界語、法語、阿拉伯語、俄語、葡萄牙等8種文本;世界語版《信使》雜誌由國際世界語協會出版,雜誌主編為黃銀寶
教育展望》季刊,中、英、西、俄文;
《國際教育雜誌》英、法文;
自然與資源》季刊,中、英、法、西文;
國際社會科學雜誌》季刊,中、英、法、西、俄文;
博物館》季刊,中、英、法、西、俄文;
《著作權公約》 季刊,中、英、法、西、俄文;
《教科文組織統計年鑑》年刊,英、法、西文;
《出國留學》年刊,英、法文;
《世界教育報告》雙年刊,已出四期,中、英、法、德、西、俄文;
《世界科學報告》雙年刊,已出三期,中、英,法、西、俄文;
《世界文化報告》不定期,英、法文;
《世界傳播報告》不定期, 已出三期, 中、英、法、西、俄文。
相關信息
  • 基本信息
2011年10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投票通過關於巴勒斯坦以成員國身份加入該組織的提案。當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法國巴黎舉行會議審議有關接納巴勒斯坦為該組織成員國的提案,最終以107票贊成、14票反對、52票棄權通過了該提案。這是巴勒斯坦首次獲準以成員國身份加入聯合國機構。
  • 美國中止繳費
美國政府2011年10月31日宣布,作為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投票接納巴勒斯坦為正式成員國的回應,美國中止向該組織繳納原定在11月支付的6000萬美元的會費。
美國務院發言人紐蘭在華盛頓召開的記者會上宣布了上述決定。她指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當天投票通過有關接納巴勒斯坦為正式成員國投案的舉動是“令人遺憾的、不成熟的”,將損害為使巴以之間達成“全面、公正和持久的和平”而進行的努力。
紐蘭說,美國會通過的相關法律禁止向那些在巴以達成和平協定前就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家地位的聯合國機構提供經費。如今美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繳納的會費占該機構總會費收入的22%。
美白宮發言人卡尼當天也指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投票是“不成熟的”。他強調,美國只支持促使巴以兩國舉行直接談判的努力,因為這是解決巴以分歧的唯一途徑。
  • 伊朗態度
2011年11月1日,伊朗外交部發言人梅赫曼帕拉斯特在德黑蘭說,巴勒斯坦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明國際社會對巴勒斯坦的支持。
梅赫曼帕拉斯特當天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同時表示,美國政府不應站在世界主流的對立面,而應以現實的態度認識巴勒斯坦問題。他敦促美國放棄對以色列的全面支持,認為此舉有辱美國的自身名譽。

退出國家

1984年,美國就以該組織過於政治化為由選擇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後於2003年回歸。
2017年10月12日,據美聯社,美國將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當天,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表示,以色列也將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18年12月31日,美國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決定將正式生效,這將是美國第二次退出該組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