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舌姓

羊舌姓

羊舌姓,據古書《尚友錄》和《元和姓纂》里說,羊舌姓起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那時晉國有一位晉靖侯。晉靖侯本來是周文王、周武王的後代,而他的子孫中有一人被封於羊舌邑(今山西省境內),於是後代就以封地為姓了。羊舌姓的重要人物有春秋時晉國賢者羊舌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羊舌姓
  • 郡望:弘農郡
  • 堂號:京兆堂
  • 現分布地:遼寧、山西等地
  • 名人:羊舌突,羊舌肸,羊舌虎
基本介紹,姓氏源流,源流一,源流二,源流三,源流四,得姓始祖,遷徙分布,歷史名人,羊舌突,羊舌職,羊舌赤,羊舌肸,羊舌鮒,羊舌虎,羊舌叔姬,羊舌食我,郡望堂號,郡望,堂號,通用聯,四言,六言,七言,

基本介紹

羊舌[羊舌,讀音作yáng shé(ㄧㄤˊㄕㄜˊ),古音讀作qiāng(ㄑㄧㄤㄕㄜˊ)]
羊舌姓
羊舌
源出於姬姓,晉之公族,羊舌為中國漢族複姓。羊舌(今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縣羊舌村)為古曲沃地名,晉之公族的食邑。《唐書·宰相世系錄》載:晉之公族食邑於羊舌,一曰鞮、二曰楊氏、三曰平楊,蓋唐叔虞之苗裔,自伯僑以下譜系,以姬伯僑為始祖的羊舌姓世系。三晉曲沃武公姬稱之子,晉獻公姬詭諸之弟姬伯僑,又名文實,周襄王念其先人功勳,仍封於楊,為楊侯,承繼乃祖爵位,謚賢敬。伯僑生姬文,又名遜。晉獻公時公子舍人,襲爵為楊侯。文生姬突,食邑於羊舌,羊舌大夫也,晉獻公使太子申生伐東山赤狄,以羊舌突為軍尉,羊舌之姓由突始,故又稱羊舌突。突生羊舌職,因父為羊舌大夫,遂以羊舌為姓,羊舌職為〖晉國第27任國君〗悼公姬周(BC572—BC558年)羊舌大夫。生子四:赤、肸、鮒、虎,號稱“羊舌四族”。長子羊舌赤字伯華,銅鞮大夫,生楊道字子容;次子羊舌肸叔向,又字叔譽。太傅,肸生羊舌伯石字食我,以邑為氏,號曰楊石。三子羊舌鮒字叔魚;四子羊舌虎字叔羆。羊舌肸,字叔向,又字叔譽,為〖晉國第28任國君〗平公姬彪(BC557—BC552年)
太傅,孔仲尼稱為“古之遺直”。生子羊舌伯石,字食我,為晉上大夫,以邑為氏,號曰楊石,史有“叔向食采楊氏,生伯石,字食我”的記載。
晉國君姬姓家族和羊舌家族、祁氏家族都是姬姓的晉國子孫,就是都為晉唐叔虞的後裔,所以稱為晉之公族。但隨著晉室枝繁葉茂的不斷壯大,公族子孫都以封邑為姓氏,其中最主要的羊舌氏、祁氏兩家交往最好,羊舌食我和祁盈是好朋友,因兩家府中家僕之亂,有違禮法,遭到晉公卿的迫害,晉公令滅祁、羊舌兩家,其中,食我有子孫逃往華山仙谷避難,隱居。其後子孫遂居華陰,姓楊氏,此支楊氏即世居華陰,至令有“天下楊氏出華陰”之說。銅鞮大夫羊舌赤,字伯華。因侄子羊舌食我、祁盈家僕之亂,亦率子孫於周避晉禍,又因晉滅祁、羊舌兩家,所以其子孫也不再姓羊舌氏。改作楊氏,皆因祖上姬伯僑封為楊侯。
生楊道,字子容。《唐書·宰相世系錄》載:赤字伯華,為銅鞮大夫,生/子容(楊道的字)。
羊舌突姓羊舌氏至羊舌食我,凡四世。“羊舌四族”的長子羊舌赤、次子羊舌肸兩支羊舌族的後裔都改姓楊氏了,而三子羊舌鮒、四子羊舌虎的後裔有姓羊舌、羊、楊,繁衍至今的羊舌家族,就是他們的後裔。

姓氏源流

羊舌(Yáng shé)姓源出有:

源流一

出自官職,漢族姓氏。鄭樵通志·氏族略》記載。春秋晉有羊舌職羊舌肸羊舌赤。羊舌姓,現行罕見複姓。今遼寧瀋陽有分布。

源流二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君主晉武公姬稱的後代姬突,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西周時期,晉國第六代君主叫晉靖候姬宜臼(公元前858~前841年在位)。晉靖候有個後代叫姬稱,即春秋時期著名的晉國曲沃武伯,即後來的晉國君主晉武公(公元前678~前676年在位),他有個兒子叫公子伯僑,姬伯僑生姬文,姬文生姬突。到了晉獻公姬佹諸執政時期(公元前676~前651年),晉獻公將姬突封在羊舌邑,其後遂以其封邑名稱為姓氏,稱羊舌氏,史稱羊舌突
在典籍《國語·晉語四》中記載:在春秋霸主晉文公姬重耳執政時期(公元前636~前621年在位),“胥、籍、狐、箕、欒、郤、柏、先、羊舌、董、韓,實掌近官”,說明這十一個貴族世家都是晉國舊姓,羊舌家族顯然為晉國重臣之一,也是晉文公政權的核心權力支柱之一。當時,姬突的後代形成了羊舌氏一族,著名的有多人,如羊舌職(公元前?~前570年)、“羊舌四族”:羊舌赤(伯華)、羊舌肸(叔向)、羊舌鮒(叔魚,公元前580~前531年)、羊舌虎(叔羆,公元前?~前552年)等,皆先後為晉國的高門大戶、晉國卿大夫,時稱羊舌大夫,其世家顯赫一時,也因此引起其他晉卿的不滿與嫉妒。
到了春秋末期的周敬王姬丐六年(晉頃公姬棄疾十二年,公元前514年),范宣子(士丐、士訇)在剪除欒氏黨羽的過程中,羊舌氏一族被大力削減勢力,其封邑被改封給祁氏家族,其間有後裔子孫以及族人逃到其他諸侯國者,之後改單姓為羊氏、楊氏等,世代相傳至今。羊舌肸當時是晉國的太傅,食采於楊氏邑(平陽,今山西臨汾)。他有個兒子叫羊舌伯石,字食我,他後來繼承了父親的封地和爵位後,正式以邑名為姓氏,稱楊氏,即歷史上著名的楊食我。楊食我後來出於情義殺了晉國大夫祁盈的兩個淫亂家臣祁勝和鄔藏,激起其他晉國世家的不滿,其中以趙氏、魏氏、韓氏為首的晉國“六卿”一直視祁氏、羊舌氏這樣的晉國公族為奪取政權路上的絆腳石,藉機挑撥,不僅以亂臣賊子的之名殺了楊食我和祁盈,還攻滅祁氏、羊舌氏兩族,盡分兩族所有的封地。此災難發生後,楊食我的後裔子孫以及其他族人逃到仙谷(今陝西華陰華山),之後有稱羊舌氏、有稱羊氏、楊氏者,隱居下來。一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實行郡縣制,羊舌氏一族所居之地被劃定為弘農郡華陰縣。其後世子孫開基各地,名人輩出。如今,楊氏一族大多源出弘農郡華陰,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楊氏家族第一郡望,亦是羊舌氏、羊氏的著名郡望。
該支羊舌氏、羊氏、楊氏同宗同源,皆尊奉羊舌突為得姓始祖。

源流三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祁盈之後,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西周時期,晉國有個大夫叫祁盈,也受封於羊舌邑(今山西洪洞東南部),時稱羊舌大夫。祁盈,是春秋時期晉國著名大夫祁黃羊之孫,祁午之子,亦是晉國上大夫。他為人正直不苟,並與羊舌肸的兒子楊食我是好朋友。祁黃羊與姬突一樣,也是靖候晉姬宜臼(公元前858~前841年在位)的後代,因此祁氏家族與羊舌氏家族為血緣親戚,由於受封地在祁邑(今河北欒城),因此指地為姓氏,稱祁氏,但與伊祁氏、陶唐氏之後裔的祁氏並非同宗。重情重義的楊食我為祁盈不平,忿而斬殺了祁勝和鄔藏這兩個惡臣。荀躒本來就一直不滿羊舌氏、祁氏家族的勢大,老想取而代之,加之趙氏、魏氏、韓氏等其他家族勢力為首的晉國“六卿”也要乘機消滅祁氏、羊舌氏兩族,因此共同挑唆晉頃公殺了祁盈和楊食我二人,祁氏、羊舌氏家族就此覆滅,子孫後代遷逃四方。
在祁盈的後裔子孫以及祁氏族人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羊舌氏,後大多省文簡改為單姓羊氏、楊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

源於季姓,出自古代一個叫季果的人,屬於以事件紀念為氏。在典籍《左傳釋例》中記載,該支羊舌氏是由於一樁盜羊案形成的:當年有人偷了一隻羊,還強行留下個羊頭給一個叫季果的人。季果當時無法拒絕,就將那羊頭收下,卻埋在了地下。後來盜羊的人被告發遭到官府抓捕,還連累到季果。季果就坦然地說他並沒參與盜羊之事,那盜羊人給他的羊頭也根本未動,而是埋地下的,他沒吃。當即官府就派人到其所述的地方掘地一看,果然發現了羊頭,而且那羊舌還在,於是就宣判季果無罪,當堂釋放。
此事件之後,季果便以“羊舌”為姓氏,以警後世,其後裔子孫皆稱羊舌氏,世代相傳至今。。

得姓始祖

羊舌突。羊舌氏出於姬姓,根據《元和姓纂》上的記載,春秋時期,晉武公的兒子伯僑有孫子名突,在晉獻公時被封為羊舌邑(在現在的山西省洪洞、沁縣一帶)大夫,世稱羊舌大夫、羊舌突,他的子孫即以邑名羊舌為姓,稱羊舌氏。春秋末(公元前514年),羊舌氏被其他晉卿攻滅,其子孫有的逃在國外,而改姓羊,稱為羊氏。故羊舌氏後人奉羊舌突為羊舌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羊舌氏複姓或是古老的漢族姓氏,但人口總數在中國大陸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灣省則沒有,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七十三位門閥。羊舌姓的族人,有好幾代在晉國朝廷當高官,職稱是大夫,被稱為羊舌大夫。另外又有本古書叫《左傳釋例》說,羊知姓由於樁盜羊案形成:有人偷了羊沈走,留下個羊頭給一個叫李果的人,李果就將羊頭埋在地下。後來盜羊的人被告發,連累到李果,李果說他沒參與此事,羊頭是埋地下的,他沒吃。掘地一看,發現條羊舌,於是李果無罪,而被人稱為羊舌,便成了姓,稱羊舌氏。羊舌姓望居京兆郡(即首都長安直轄區。漢代時為“三輔”之首。相當於現在陝西省西安市至華縣一帶地區)、河東郡(秦時置郡。相當於現在山西省黃河以東夏縣一帶地區)。
如今,在遼寧、山西兩省及周邊地區還有很少量的羊舌氏族人分布。

歷史名人

羊舌突

姓姬,名突,春秋時晉國人,羊舌氏的得姓始祖。晉武公子姬伯僑,生姬文,文生姬突。晉獻公時封為羊舌大夫,採食於羊舌邑,其子孫因以邑為姓,稱羊舌氏。
得姓始祖—羊舌突得姓始祖—羊舌突

羊舌職

為〖晉國第27任國君〗悼公姬周(BC572—BC558年)羊舌大夫。生子四:赤、肸、鮒、虎,號稱“羊舌四族”。長子羊舌赤字伯華,銅鞮大夫,生楊道字子容;次子羊舌肸叔向,又字叔譽,太傅。肸生羊舌食我,名食我,字伯石,以邑為氏,號曰楊石。三子羊舌鮒字叔魚;四子羊舌虎字叔羆。

羊舌赤

春秋時晉國中軍尉,字伯華,為羊舌突的長子。時稱他“銅鞮伯華”。孔子說:“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蓋銅鞮伯華之所行。”即卒,孔子嘆曰:“銅鞮伯華無死,天下有定矣。”

羊舌肸

春秋時晉國賢者,字叔向,又稱叔肸,為羊舌突的次子。博議多聞,品德高尚,能以禮讓國,是當時晉國的賢臣。孔子稱之為“遺直”。
羊舌肸羊舌肸

羊舌鮒

羊舌鮒(?-前528年)複姓羊舌,名鮒,字叔魚,羊舌職第三子。是中國有史書記載以來,第一個因為貪污而受到懲罰的官員。

羊舌虎

(生卒年待考),羊舌肸之弟。著名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羊舌虎和欒逞感情很好。欒逞在晉國犯了罪,逃奔齊國。齊莊公微遣欒逞於曲沃,以兵隨之。齊兵上太行,欒逞從曲沃中反,襲入絳。絳不戒,晉平公欲自殺,范獻子止公,以其徒擊逞,逞敗走曲沃。曲沃攻逞,逞死,遂滅欒氏宗。晉國因此也連帶殺了羊舌虎,羊舌肸也為了此事做了奴僕。不久,祁奚說:“我聽說小人得了權位,不爭權奪利是不可能的;君子操心別人的災難,不去挽救是不吉祥的。”於是就去拜見范桓子,勸告他道:“聽說善於治理國家的人,賞賜不會過分,刑罰不會濫用。賞賜若過分恐怕那些缺德小人也能受惠;刑罰若濫用恐怕那些才德君子也受牽累。我們寧可過分賞賜到缺德之人,不可因濫用刑罰而使君子受刑。所以堯用刑罰處死鯀於羽山,卻重用他的兒子禹。周朝用刑罰殺死管叔蔡叔,而用周公為相,這就是不濫用刑罰。”范桓子聽了祁奚的話,趕緊就命令吏卒放出了羊舌肸

羊舌叔姬

晉國大夫羊舌職之妻,叔向之母,以慧著稱,多次準確預言其家人命運。

羊舌食我

(?-前514年)羊舌肸的兒子,名食我,字伯石。食我和祁盈是好朋友,因兩家府中家僕之亂,有違禮法,遭到晉公卿的迫害,晉公令滅祁、羊舌兩家,食我有子孫逃往華山仙谷避難,隱居。其後子孫遂居華陰,姓楊氏,此支楊氏即世居華陰,至今有“天下楊氏出華陰”之說。

郡望堂號

郡望

弘農郡:弘農郡始建於西漢武帝元鼎四年(戊辰,公元前113年),治所在弘農縣(今河南靈寶函谷關城),其時轄地在今天的河南省內鄉以西、宜陽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和陝西省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及華山以南的地區。王莽執政時期改名為右扶風。東漢初期復名弘農郡,東漢末年又因避漢靈帝名諱而改名為桓農郡。三國時期曹魏國再次復名為弘農郡。十六國時期的前秦國移其治到陝縣(今河南陝縣)。北魏時期又改恆農郡。北周明帝再改西恆農郡為弘農郡,還治弘農縣(今函谷關)。隋朝開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廢黜,到隋朝大業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又復置,移治今河南省靈寶縣北部,隋朝義寧元年(丁丑,公元617年)又移治到陝縣。到了唐朝武德初年(戊寅,公元618年),弘農郡被徹底廢黜。
京 兆:亦稱京兆郡京兆尹,實際上“京兆”不是一個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區稱謂,“尹”為其太守。西漢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三國曹魏文帝黃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為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至華縣一帶。曹魏黃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禮為秦公,以京兆郡為秦國,曹魏黃初三年又改名為京兆國。魏明帝青龍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為秦王,改京兆國為秦國。齊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為京兆郡,今西安,下屬五縣,除周至、戶縣外,均在轄區內。西晉時仍置京兆郡於長安,轄區較三國魏時縮小。十六國至南北朝時期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相繼建都長安(後秦稱常安),均在此設定京兆郡(或尹)。隋、唐兩朝均都長安,另建新城。隋朝時期稱大興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長安城,在長安城周圍的京畿地區,以雍州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稱京兆者,均指京師及其附近地區。隋、唐兩朝均設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為郡級建制以統長安、大興(唐改為萬年)等二十餘縣。唐朝以後,長安城不復為都,發展受到一定影響,但仍不失為一個重要的地方性都會。金、元兩朝在陝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與建都之地無關,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華陰以西一帶地區。北洋政府順天府京兆地方府尹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國政府成立時廢黜“京兆”之稱。
河東郡:古代河東郡有四:①指今整個山西省。②秦朝初期(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縣),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夏縣、臨汾市、萬榮縣、永濟市、聞喜縣一帶地區。東晉時期移治到蒲坂(今山西永濟蒲州鎮)。隋、唐兩朝為蒲州河東郡。隋朝時期又分蒲坂,置河東縣為治所。在明朝被並河東縣,劃入蒲州。③唐朝時期有河東道,又設河東節度使,道治在蒲州,節度使治所在太原(今山西太原)。④宋朝時期有河東路,治所在并州(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北以內長城為限,而兼有今陝西東北角。大金國時期分為河東南路、河東北路,南路的治所在平陽(今山西臨汾),北路的治所在太原府,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黃河以東夏縣一帶地區。明朝時期並河東縣入蒲州。

堂號

京兆堂:以望立堂。
河東堂:以望立堂。
種璧堂:漢朝羊公,名伯雍,施捨茶湯三年。有一人喝了以後從懷中掏出一升石子,對羊公說:“你種了這石子,可以得到美 玉,還可以得到漂亮的妻子”。羊公就把石子種了下去,果然長出玉來。鄰居徐氏有一女兒很漂亮,沒有訂婚,因為她要討一雙白璧做的彩禮才許親。羊公知道了,便跪到種石子的地方去挖。果然得到五雙白璧,歡天喜地送到徐家。徐氏一見就許了婚。結婚後,生了十個兒子都很有才。羊公後來做了宰相。

通用聯

四言

羊為吉兆;
舌育英才。
——佚名撰羊舌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羊義通祥。為羊舌複姓嵌字聯嵌“羊”字。下聯之“舌”,謂舌耕。此聯為以鶴頂格鑲嵌羊舌複姓之“羊舌”的嵌字聯。

六言

輩出羊舌強戶;
世為晉國大夫。
——佚名撰羊舌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羊舌複姓出自晉國貴族,世為晉國大夫。

七言

以禮讓國稱遺直;
出言興邦號伯華。
——佚名撰羊舌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晉國賢者羊舌肸,博議多聞,能以禮讓國。孔子稱之為“遺直”。下聯典指春秋時晉國中軍尉羊舌赤,時稱他為“銅鞮伯華”。孔子說:“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蓋銅鞮伯華之所行。”既卒,孔子嘆曰:“銅鞮伯華無死,天下有定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