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君主

晉國君主周朝時期晉國的國君,始於唐叔虞,終於晉靜公。著名的有晉獻公晉文公晉悼公等。

晉國本是侯爵,曲沃代晉以後開始自大,在國內尊稱為公爵,這也是當時列國的趨勢。

晉侯(唐侯)為姬姓(《晉世家》作“姓姬氏”),按照先秦國君“以國名為氏”原則,先為唐氏,後為晉氏。

基本介紹

  • 本名:晉國君主
  • 所處時代:先秦
  • 民族族群:華夏
統一時期,晉侯虞,晉侯燮,晉武侯(寧族),晉成侯(服人),晉厲侯(福),晉靖侯(宜臼),晉僖侯(司徒),晉獻侯(籍),晉穆侯(費生),晉殤叔,晉文侯(仇),分裂時期,晉昭侯(伯),晉孝侯(平),晉鄂侯(郤),晉哀侯(光),晉小子侯,晉侯緡,曲沃桓叔(成師),曲沃莊伯〔鱓〕,晉武公(稱),再統一時期,晉獻公(詭諸),奚齊,晉侯卓,晉惠公(夷吾),晉懷公(圉),晉文公(重耳),晉襄公(歡),晉靈公(夷皋),晉成公(黑臀),晉景公(據),晉厲公(壽曼),晉悼公(周),晉平公(彪),晉昭公(夷),晉頃公(去疾),晉定公(午),晉出公(鑿),三家分晉後,晉哀公(驕),晉幽公(柳),晉烈公(止),晉孝公(頎),晉靜公(俱酒),
寧族
服人
 ?-前859年
宜臼
前858年-前841年
18年
司徒
前840年-前823年
18年
前822年-前812年
11年
費王
前811年-前785年
27年
前784年-前781年
4年
前780年-前746年
35年
前745年-前740年
6年
晉昭侯把曲沃封給晉文侯的弟弟桓叔,晉國分裂為曲沃
晉侯
(也稱翼侯)
前739年-前724年
16年
前723年-前718年
6年
前717年-前709年
9年
小子
前708年-前705年
4年
前704年-前679年
27年
曲沃伯
成師
前745年-前731年
14年
前730年-前716年
15年
前716年-前679年
37年
曲沃武公統一晉國
前679年-前677年
2年
詭諸
前677年-前651年
26年
奚齊
奚齊
前650年
10個月
前650年
1個月
夷吾
前650年-前637年
14年
前637年
1年
重耳
前636年-前628年
9年
前627年-前621年
7年
夷皋
前620年-前607年
14年
黑臀
前606年-前601年
7年
前600年-前581年
19年
壽曼
前580年-前573年
8年
前572年-前558年
15年
前557年-前532年
26年
前531年-前526年
6年
棄疾
前525年-前512年
14年
前511年-前475年
37年
前474年-前452年
23年
前451年-前434年
18年
前433年-前416年
18年
前415年-前389年
27年
前388年-前357年
32年
俱酒
前356年-前349年
8年

統一時期

晉侯虞

字子於(有些版本誤作“子乾”),其名字屬於“以敵方首領之名為名”。
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當武王邑姜方震大叔,夢帝謂己:‘余命而子曰虞,將與之唐,屬諸參,其蕃育其子孫。’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滅唐而封大叔焉,故參為晉星。--左昭元年(前541年)傳
一說初封“應侯”
《梁孝王世家》褚少孫續: 故成王與小弱弟立樹下,取一桐葉以與之,曰:“吾用封汝。”周公聞之,進見曰:“天王封弟,甚善。”成王曰:“吾直與戲耳。”周公曰:“人主無過舉,不當有戲言,言之必行之。”於是乃封小弟以應縣。是後成王沒齒不敢有戲 言,言必行之。
【索隱】:此說與《晉世家》不同,事與封叔虞同,彼雲封唐,此雲封應,應亦成王之弟,或別有所見,故不同。【正義】:《呂氏春秋》雲“成王戲削桐葉為圭,以封叔虞”,非應侯也。又《汲冢古文》雲殷時已有應國,非成王所造也。
為周成王之弟,故排行為叔(長子與么子之間的排行皆可用“叔”),也稱為“太叔”。在位時國號為“唐”,當稱“唐侯虞”,其子在位時國號變更為“晉”,應該有追稱其為“晉侯虞”。常見稱呼為“晉唐叔虞”。

晉侯燮

又稱“燮父”,“父”是美稱之詞,不是名字的一部分。考古名“韋”。
在位時改國名為“晉”
關於更改國號的原因,舊說是因為晉侯燮遷都之後臨近晉水,據胡阿祥《司馬氏晉國號考說》一文,則是因為唐叔因在宜於種植“禾穀”的封地得“嘉穀”,受到周成王與周公的嘉美, 而“晉”字的本義是“穀子生長豐茂”的 意思,與“嘉穀”之義相應,所以當其子代己就國時,為標誌得“嘉穀”是立國根本,就稱國名為“晉”,其子燮為“晉侯”。
箭矢說也有所依據
《國語.晉語.八.叔向諫殺豎襄》:平公射安鳥,不死,使豎襄搏之,失。公怒,拘將殺之。叔向聞之,夕,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殺之。昔吾先君唐叔射於徒林,殪,以為大甲,以封於晉。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安鳥不死,搏之不得,是揚吾君之恥者也。君其必速殺之,勿令遠聞!”君忸怩,乃趣赦之。

晉武侯(寧族)

有些版本作“寧旅”。譙周作名“曼旗”,《世本》作“曼期”。

晉成侯(服人)

沒有事跡。

晉厲侯(福)

《世本》作“輻”。

晉靖侯(宜臼)

沒事跡。

晉僖侯(司徒)

《晉世家》避諱作“晉釐侯”,有些版本又誤為“晉厘侯”(僖、釐、厘同音)。
因為避諱,晉國愣是把官職“司徒”改成了“太傅”。和宋國因為宋武公名“司空”把官職“司空”改成“司城”有得一拼。

晉獻侯(籍)

有些版本《年表》誤作“晉獻公”。
譙周及《世本》作名“蘇”,考古名“蘇”,一說考古名“斯”。

晉穆侯(費生)

有些版本《年表》誤作“晉穆公”。
其名字記載十分混亂,計有費王、費生、弗生、費壬、(氵費)王、(氵費)生這幾種,而(氵費)又被誤為“沸”、“晞”。今姑且採用《史記志疑》,以“費生”為準,其他視為錯訛。

晉殤叔

據徐伯鴻《晉侯墓葬用鼎制度考》考證當作“鬺叔”。

晉文侯(仇)

一說名為“義和”。
《文侯之命》:1.王若曰:“父義和!丕顯文、武,克慎明德,昭升於上,敷聞在下,惟時上帝集厥命於文王。亦惟先正克左右昭事厥辟,越小大謀猷罔不率從,肆先祖懷在位。“嗚呼!閔予小子嗣,造天丕愆。殄資澤於下民,侵戎我國家純。即我御事,罔或耆壽俊在厥服,予則罔克。曰:‘惟祖惟父,其伊恤朕躬!’嗚呼!有績予一人永綏在位。“父義和!汝克紹乃顯祖,汝肇刑文、武,用會紹乃辟,追孝於前文人。汝多修,扞我於艱,若汝,予嘉。”
2.王曰:“父義和!其歸視爾師,寧爾邦。用賚爾秬鬯一卣;彤弓一,彤矢百;盧弓一,盧矢百;馬四匹。“父往哉!柔遠能邇,惠康小民,無荒寧,簡恤爾都,用成爾顯德。”
他和其弟成師之名都屬於紀念戰績。
《晉世家》:穆侯四年,取齊女姜氏為夫人。七年,伐條。生太子仇。十年,伐千畝,有功。生少子,名曰成師。晉人師服曰:“異哉,君之命子也!太子曰仇,仇者讎也。少子曰成師,成師大號,成之者也。名,自命也;物,自定也。今適庶名反逆,此後晉其能毋亂乎?”
左桓二年(前710年)傳:初,晉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條之役生太子,命之曰仇。其弟以千畝之戰生,命之曰成師。師服曰:“異哉,君之名子也!夫名以制義,義以出禮,禮以體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聽,易則生亂。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古之命也。今君命大子曰仇,弟曰成師,始兆亂矣,兄其替乎?”
前745年,晉昭侯封其叔成師於曲沃,晉國分裂為翼、曲沃兩國,史稱“二晉並立”,習慣上仍把翼國一系稱為晉國。

分裂時期

晉昭侯(伯)

《左傳》孔疏作“晉昭公”,懷疑是傳抄錯誤。
武叔懿子圍郈,弗克。秋,二子及齊師復圍郈,弗克。叔孫謂郈工師駟赤曰:“郈非唯叔孫氏之憂,社稷之患也,將若之何?”對曰:“臣之業,在《揚水》卒章之四言矣。” --左定十年(前510年)傳
孔疏:《唐詩·揚之水》,剌晉昭公也。昭公分國以封沃,沃強盛,昭公微弱,國人將叛而歸沃焉。其三章云:“揚之水,白石粼粼。我聞有命,不敢以告人。”注云:“聞曲沃有善政命,不敢以告人。”鄭《箋》云:“不敢以告人而去者,畏昭公謂已動民心。”

晉孝侯(平)

《索隱》:翼本晉都也,自孝侯已下一號翼侯,平陽絳邑縣東翼城是也。
《今本竹書.周平王.四十年》:晉曲沃桓叔成師卒,子鱓立,是為莊伯。(原註:自是晉侯在翼,稱翼侯。)
《國語》韋昭注稱之翼侯。
《國語.晉語一. 武公伐翼止欒共子無死》韋註: 哀侯,晉昭侯之孫、鄂侯之子哀侯光也。初,昭侯分國以封叔父桓叔為曲沃伯。沃盛強,昭侯微弱。後六年,晉潘父弒昭侯而納桓叔,不克。晉人立昭侯之子孝侯於翼,更為翼侯。後十五年,桓叔之子嚴伯伐翼,殺孝侯。翼人立其弟鄂侯。鄂侯生哀侯。 魯桓三年,曲沃武公伐翼,殺哀侯,後竟滅翼侯之後而兼之。魯莊公十六年,王使虢公命武公以一軍,為晉侯,遂為晉祖考。

晉鄂侯(郤)

有些版本作“郄”。【索隱】:《世本》作“郤”,而他本亦有作“都”。《年表》【索隱】:有本“郤”作“都”者,誤。
“鄂”為地名,非諡號。
翼九宗、五正頃父之子嘉父逆晉侯於隨,納諸鄂。晉人謂之鄂侯。--左隱六年(前717年)傳
《左傳》稱之翼侯。
曲沃莊伯以鄭人、邢人伐翼,王使尹氏、武氏助之。翼侯奔隨。--左隱五年(前718)傳

晉哀侯(光)

《左傳》稱之翼侯。
三年春,曲沃武公伐翼,次於陘庭,韓萬御戎,梁弘為右,逐翼侯(晉哀侯)於汾隰,驂絓而止。夜獲之,及欒共叔。--左桓三年(前709)傳

晉小子侯

有些版本誤作“少子侯”。
《集解》:《禮記》曰:天子未除喪曰余小子,生名之,死亦名之。鄭玄曰:晉有小子侯,是取之天子也。

晉侯緡

《年表》有些版本為“湣”。
曲沃國
簡稱“沃國”(詩經唐風、毛詩正義),伯爵之國。(晉國乃一介侯爵之國,居然可以分封出一個伯爵國!)
《唐風.揚之水.序》:昭公分國以分沃。毛詩正義:別為沃國,不復屬晉。
《國語.晉語一. 武公伐翼止欒共子無死》韋註: 哀侯,晉昭侯之孫、鄂侯之子哀侯光也。初,昭侯分國以封叔父桓叔為曲沃伯。沃盛強,昭侯微弱。後六年,晉潘父弒昭侯而納桓叔,不克。晉人立昭侯之子孝侯於翼,更為翼侯。後十五年,桓叔之子嚴伯伐翼,殺孝侯。翼人立其弟鄂侯。鄂侯生哀侯。 魯桓三年,曲沃武公伐翼,殺哀侯,後竟滅翼侯之後而兼之。魯莊公十六年,王使虢公命武公以一軍,為晉侯,遂為晉祖考。案:「嚴伯」當作「莊伯」,注者避漢明帝諱改「莊」為「嚴」。下同。
有說法翼國方面之所以改稱翼侯,是因為曲沃伯稱晉侯了,竹書認為始自曲沃莊伯,《制度考》則認為始於曲沃桓叔。
《今本竹書.周平王.四十年》:晉曲沃桓叔成師卒,子鱓立,是為莊伯。(原註:自是晉侯在翼,稱翼侯。)
《制度考》:翼人立其子孝侯於翼,只得更號為翼侯。孝侯何以要更號為翼侯?推測起來,此時曲沃愈加強盛, 孝侯比昭侯更加微弱,為了自保其身,只得放棄晉侯稱號,屈稱翼侯以示對曲沃的避讓。是時,桓叔便依仗自身的勢力,堂而皇之地自稱晉侯了。晉侯喜父器銘載:“隹(唯)五月初吉庚寅”,驗諸《張表》,我們選取公元前739年五月曆日與器銘曆日對勘。查《張表》,公元前739年子正五月戊子朔, 初三庚寅,是月為小月,初三新月始出合於初吉,是年為平王32年,也就是晉昭侯七年。《史記·晉世家》載:“七年,晉大臣潘父弒其君昭侯而迎曲沃桓叔。桓叔欲入晉,晉人發兵攻桓叔,桓叔敗,還歸曲沃。晉人共立昭侯子平為君,是為孝侯。誅潘父。” 《詩經·唐風·揚之水》以文學的語言從另一個側面記錄了這件事。《唐風·揚之水》透露,此時,桓叔已穿起了紅邊衣領的中衣,儼然以諸侯自居,並暗中發布了政變令。 恐怕就在這個時候,桓叔鑄造了晉侯的禮器,並自稱晉侯了。自此,晉國二侯並立,事實上已二國分立,所謂“別為沃國,不復屬晉”。

曲沃桓叔(成師)

事跡略去。

曲沃莊伯〔鱓〕

《國語》韋昭注避諱作“曲沃嚴伯”。有些版本作其名為“鱔”或“鮮”。

晉武公(稱)

也稱“曲沃武公”,嚴格來說這個稱呼是錯的,其在位時晉國已經一統了,其死後安可再稱“曲沃”!
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軍為晉侯。--左莊十六年(前678)傳

再統一時期

前679年,曲沃並翼,統一晉國(武公代晉、曲沃滅翼曲沃代翼

晉獻公(詭諸)

《左傳》作“佹諸”。
甲子,晉侯佹諸卒。--左僖九年(前651)經
一說其名為紀念敵方首領。
初,晉武公伐夷,執夷詭諸。蒍國請而免之。既而弗報。故子國作亂,謂晉人曰:“與我伐夷而取其地。”遂以晉師伐夷,殺夷詭諸。周公忌父出奔虢。惠王立而復之。--左莊十六年(前678)傳

奚齊

按照“既葬成君”的理念,則其未成為國君。 
《晉世家》: 於是遂屬奚齊於荀息。荀息為相,主國政。秋九月,獻公卒。里克、邳鄭欲內重耳,以三公子之徒作亂,謂荀息曰:“三怨將起,秦、晉輔之,子將何如?”荀息曰:“吾不可負先君言。”十月,里克殺奚齊於喪次,獻公未葬也。荀息將死之,或曰不如立奚齊弟悼子而傅之,荀息立悼子而葬獻公。十一月,里克弒悼子於朝,荀息死之。
左僖九年(前651): 冬十月,里克殺奚齊於次。書曰:“殺其君之子。”未葬也。荀息將死之,人曰:“不如立卓子而輔之。”荀息立公子卓以葬。十一月,里克殺公子卓於朝,荀息死之。

晉侯卓

一說諡號為“悼”,一說名“悼”。
春秋三傳《秦本紀》《齊世家》《魯世家》《年表》作“卓子”,而《晉世家》《系年》作“悼子”
《秦本紀》【集解】:徐廣曰:一作“倬”。《齊世家》【集解】:徐廣曰:史記“卓”多作“倬”。《魯世家》【集解】:徐廣曰:“卓”,一作“悼”。《晉世家》【札記】志疑云:「秦紀、年表、世家皆作『卓』。徐廣於秦紀雲作『倬』,古通。此或『倬』字傳寫譌『悼』。」

晉惠公(夷吾)

事跡省略。

晉懷公(圉)

夏,晉大子圉為質於秦,秦歸河東而妻之。惠公之在梁也,梁伯妻之。梁贏孕,過期,卜招父與其子卜之。其子曰:“將生一男一女。”招曰:“然。男為人臣,女為人妾。”故名男曰圉,女曰妾。及子圉西質,妾為宦女焉。 --左僖十七年(前643)傳

晉文公(重耳)

《左傳》有一處作“晉重”(很可能原作“晉重耳”,流傳抄寫導致缺字),可做為“國君以國名為氏”的例證之一。
晉文公為踐土之盟,衛成公不在,夷叔 ,其母弟也,猶先蔡。其載書云:‘王若曰,晉重、魯申、衛武、蔡甲午、鄭捷、齊潘、宋王臣、莒期。’--左定四年(前506)傳

晉襄公(歡)

事跡省。

晉靈公(夷皋)

《年表》有些版本作“蜴”,《系年》作“高”。

晉成公(黑臀)

《年表》有些版本作“黑臋”。
且吾聞成公之生也,其母夢神規其臀以墨,曰:‘使有晉國,三而畀驩之孫。’故名之曰‘黑臀’,於今再矣。--《國語.周語下.單襄公論晉周將得晉國 》

晉景公(據)

《左傳》作“獳”。晉景公是歷代晉侯里唯一一個退位的。
晉侯有疾。五月,晉立大子州蒲以為君,而會諸侯伐鄭。--左成十年(前581)傳
十九年夏,景公病,立其太子壽曼為君,是為厲公。後月餘,景公卒。--《晉世家》

晉厲公(壽曼)

《左傳》作“洲蒲”,杜註: 州蒲,本或作“州滿”。《釋文》作“洲滿”。

晉悼公(周)

【集解】:徐廣曰:“一作‘糾’。”為晉侯子孫,也稱“孫周”。
襄公有疾,召頃公而告之,曰:“必善晉周,將得晉國。--《國語.周語下.單襄公論晉周將得晉國 》

晉平公(彪)

《系年》作“晉莊平公”。

晉昭公(夷)

事跡不計。

晉頃公(去疾)

《年表》有些版本作“棄疾”。

晉定公(午)

《系年》作“晉簡公”。
衛大子禱曰:“會孫蒯聵敢昭告 文王、烈祖康叔、文祖襄公:鄭勝亂従,晉午在難,不能治亂,使鞅討之。蒯聵不敢自佚,備持矛焉。敢告無絕筋,無折骨,無面傷,以集大事,無作三祖羞。大命不敢請,佩玉不敢愛。” --左哀二年(前493)傳。這是諸侯國國君“以國名為氏”的又一例證。

晉出公(鑿)

《年表》作“錯”,《世本》作“鑿”。

三家分晉後

晉哀公(驕)

《趙世家》《世本》作懿公,《竹書》《系年》作敬公。

晉幽公(柳)

不計事跡。

晉烈公(止)

《世本》作“晉烈成公”。

晉孝公(頎)

《竹書》作桓公,《韓非子》作桓侯。
《年表》《通鑑》作“傾”。《索隱》說《世本》作“傾”,但查《世本》卻是“傾欣”。

晉靜公(俱酒)

《通鑑》作靖公,《韓世家》《竹書》作悼公。
《世本》作“俱”,《漢書.古今人表》作“任伯”。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