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姓

季姓

季姓是一個中文姓氏,季姓的來源有七個說法:一說是季姓來自春秋時期公族季札的後代;一說是季姓來自春秋時期季友的後代;一說是季姓來自上古季連的後代;一說是季姓來自生序兄弟排行;一說是季姓來自唐朝時期趙渠改姓;一說是季姓來自蒙古族漢化改姓;一說是季姓來自中國其他少數民族漢化改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季姓
  • 概述 :季姓是一個中文姓氏
  • 基本介紹:季[季,讀音作jì(ㄐㄧˋ)]
  • 得姓始祖:季札
基本介紹,姓氏來源,來源一,來源二,來源三,來源四,來源五,來源六,來源七,遷徙分布,家譜文獻,得姓始祖,郡望堂號,郡望,堂號,宗族特徵,宗祠用聯,四言,五言,七言,十言,字輩排行,人物,季布,季心,季廣琛,季復,季陵,季厚禮,季本,季寓庸,季士言斤,季雨霖,季羨林,季志業,

基本介紹

季[季,讀音作jì(ㄐㄧˋ)]

姓氏來源

季(jì)姓源出有:

來源一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吳國公族季札,屬於以先祖排行稱謂為氏。姬季札,是春秋時期吳國公族,為吳王姬壽夢的四兒子,姬諸樊(後襲王位)之弟,受封於延陵(今江蘇常州)、州來(今安徽鳳台)兩地,史稱為“延陵季子”、“延州來季子”。季札賢明博學,曾多次推讓王位。他曾北游齊、鄭、晉等諸侯國,並觀樂於魯國,在評論盛衰大勢時,頗中時要,以有遠見而著稱。因為季札遠見卓識,賢明仁德,後世子孫以其排行次第為姓氏,以別他族,稱季氏,世代相傳至今。
季氏族人多尊季札為季氏的得姓始祖,稱季氏正宗。

來源二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季友,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時期,魯莊公姬同的小弟弟姬季友最終平定了慶父之亂,其後裔子孫以他的字命氏,稱為季孫氏,世代在魯國執政。姬季友的孫子季孫行父在執政時期,舉賢任能,分財濟貧,受到國人愛戴,諡號季文子。季孫氏後來簡稱季氏。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三代連續執掌魯國國政,當時幾代魯君都昏庸無能,以致出現了魯國人只知道有季氏,而不知道還有君主的情況。
在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三代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字號為姓氏者,稱季氏,世代相傳至今。

來源三

源於羋姓,出自上古顓頊帝的後代季連,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在史籍《史記·楚世家》中記載:“顓頊帝裔孫有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六曰季連,羋姓,楚之後也。季連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後中微,或在中國,或在蠻夷,弗能記其氏。”而在典籍《國語·鄭語》中,則稱祝融之後有八姓:“己、董、彭、禿、妘、曹、斟、羋。融之興者,其在羋姓乎?蠻羋蠻矣,唯荊實有昭德,若周衰,其必興也。”明確指出是羋姓季連部從蠻俗,建立了荊國。楚之先祖從帝嚳起,均居火正稱祝融,至夏王朝時其為重要的成員或盟國。後商湯興起,起而代夏,楚之先祖在此夏、商交替之際分崩離析,出現了祝融六姓或八姓的四處流落的局面。羋姓季連部,就在這一背景下離開故地新鄭一帶,輾轉至丹淅、荊山和漢水流域一帶。根據考古學界的發掘和研究證明,原江漢地區新石器時代序列文化,在夏、商之際發生過極大的動盪,主要表現在陶器製作上,突然大大增加了黃河流域的影響,說明此時有一支來自黃河中游的力量,通過南陽盆地,沿著隨棗走廊,直抵長江北岸。這一論證與有關文獻的記載是相吻合的,說明北來之羋姓季連部與原來荊楚地區先民相融合,終於形成號稱“荊楚”、“楚蠻”的民族,這就是後來對一統中國和中華文化作出重大貢獻的楚族。楚族出自黃帝或顓頊之後,是指族源而言,楚族之直系祖先則是季連,這在陸終之前是不見記載的。
在季連發後裔子孫中,有以其排行次第為姓氏者,稱季氏,也有複姓季連氏者,後也省文簡化為單姓,稱季姓、連姓

來源四

源於生序,出自兄弟排行,屬於。以先祖排行稱謂為氏。據史籍《呂氏春秋》記載,古代兄弟排行順序為“伯、”,例如上述第一個淵源中的春秋時期吳國公子札,就行四,世人皆稱其為季札,後世子孫以其排行順序為氏。當然,古代人類生存條件不好,能存活的孩子不多,而且女孩不列齒序,因此最小的男孩子也通稱“季子”。
春秋時期齊國的公族、戰國時期魏國的公族中,皆有季氏,皆屬於此類姓氏之源。

來源五

源於唐朝時期西趙渠帥季氏,屬於改姓。史書記載:“唐朝時期,西趙渠帥有季氏。”趙渠,就是古趙煚渠,位置在冀州,指的是山陝間的黃河以東、晉豫間的黃河以北,包括了現在的山西南部,河南東北部,和河北西南角、和山東最西的一部分。這裡囊括了華夏族形成過程中所主要活動的地方。趙渠,出自趙煚之名。趙煚為南北朝末期著名的大孝子,甘肅天水人,字賢通。在他十四歲的時候,當時有人盜伐他父親墓地的樹木,趙煚對這個盜樹的人,痛哭流涕,把他執送於官而法辦之。事聞於西魏政權的右僕射周惠達,遂召見趙煚,趙煚長揖不拜,涕泗交流,悲不自勝,周惠達為之酸鼻嘆息者良久。當時西魏政權由宇文泰執政,聞其名,任命趙煚為相府參軍事,趙煚自此始為政府官員。隋朝時期,出任冀州刺史的趙煚為減輕和消除廣袤田地中的鹽鹼對農作物的不利影響,特組織設計並修建了數條泄鹼渠道,其中的主幹渠道被後人稱為趙煚渠。
季姓淵源季姓淵源
趙煚渠即歷代所稱的鹽海子、鹽河。到了唐朝貞觀十一年,冀州刺史李興也曾利用趙煚渠之水灌溉農田。管理趙煚渠的官吏就稱作趙渠帥,其中即有季氏官吏,其後裔子孫皆稱季氏,被認為今河北季姓的重要一支。

來源六

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明、清時期蒙古諸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1)蒙古族博爾濟氏,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孛兒只斤氏後裔,世居東城。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Borgi Hala。蒙古族博爾濟氏在明朝中葉即多有稱漢姓為季氏、邊氏、李氏者,滿族博爾濟氏在清朝中葉以後亦多冠漢姓為季姓、邊姓李姓等。
(2)蒙古族濟魯特氏,世居察哈爾、科爾沁。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Gilut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季氏。
(3)蒙古族扎拉爾氏,亦稱扎喇亦爾氏,源出元朝時期蒙古扎剌赤兒部,以部為氏,乃蒙古汗過開過功勳扎剌赤兒·木華黎的後裔,世居烏魯特、察哈爾等地。後有滿族、達斡爾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Jalar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季姓、趙姓等。

來源七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中國土家族、東鄉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季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氏,世代相傳。

遷徙分布

季氏到2009年1月為止,在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六位的姓氏,人口約二百零八萬餘,占中國人口的0.13%。季氏來源十分繁雜,上古時期有季仲和季狸,而到了商朝末期周文王之父季歷則肯定是表示兄弟排序。與季札基本同時代的魯相季友,其孫季孫行父(又名季文子),曾孫季孫夙(又名季武子),玄孫季孫意如(又名季平子),意如子季孫斯(又名季恆子),斯子季孫肥(又名季康子)等,表明季孫氏已向季氏過渡。
季姓郡望渤海郡季姓郡望渤海郡
西漢時期,季氏名人有楚國人季布、季心兄弟,戚圉侯季必(今江蘇溧陽人),其子賁侯季長,其孫躁侯季暇,曾孫季信成,玄孫季買之,至其玄孫時聖上下詔令其復家。說明此期今湖北、江蘇等地已有季氏族人分布。
東漢到魏、晉、南北朝期間,季氏族人於史書不顯,但據史籍《郡望百家姓》和《姓氏考略》記載,季氏的地望有魯國、壽春、渤海,說明季氏曾經昌盛於今河北、山東、安徽一帶。
隋、唐以前,社會激劇動盪,則北方之季氏族人遷衍江南是勢在必行的。唐朝時期,壽春之季氏族人依然長盛不衰。
兩宋時期,江南之季氏名人漸多,江蘇、浙江成為季氏族人的主要聚居地,而北方之季氏族人則處於分散、小規模的聚居狀態。宋元之交的戰亂,使部分季氏族人遷衍於廣東、福建、江西、湖北等地。
明朝初期,山西季氏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北、河南、山東、湖南、湖北等地。
明清兩朝,由於江浙一帶富庶,社會比較穩定,此兩地之季氏繁衍日盛。據《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記載,兩代季氏進士及第者確切人數總計三十一人,其中以江蘇、上海最多,計有十七名,其中江陰、泰興各四名,高郵、鹽城各兩名。另外浙江五名,河南、江西各兩名,河北、山西、雲南、山東、福建各一名。通過這些數據,可以窺探明清季氏分布之一斑。
1949年,國民黨敗逃台灣島時,有江浙一帶之季氏族人或為學生、或為軍人隨之赴台。
如今,季氏族人在全國分布甚廣,部分遷移至天津靜海、江蘇一帶。尤以江蘇、浙江為多,這兩省季氏約占全國季氏人口的55%以上。

家譜文獻

山東蓬萊季氏族譜三十五卷,首一卷,(民國)李柏齡立,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石印本。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被收藏在山東省煙臺市圖書館。中國吳王壽夢等四子季札公世系圖不分卷,吳如勝纂,手寫本一冊。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季姓郡望壽春縣季姓郡望壽春縣
江蘇季氏宗譜十二卷,(民國)季氏闔族纂修,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一諾堂木刻活字印本。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被收藏在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
江蘇丹徒延陵季氏宗譜二十卷,(清)季忠瑞等修,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冊。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被收藏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
江蘇丹徒季氏重修族譜四卷,(民國)季源海主修,民國十四年(公元1915年)敦讓堂鉛印本六冊。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江蘇常熟海虞季氏宗譜不分卷,(清)季誠纂,清鹹豐八年(公元1858年)木刻活字印本七冊。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江蘇無錫錫山季氏宗譜不分卷,(清)季誠纂,清鹹豐年間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冊。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江蘇江陰季氏支譜十二集,(清)季方曉、季秉信等重修,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木刻活字印本。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蘇江陰澄江季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季榮恩編,清鹹豐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七冊。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江蘇江陰青暘季氏支譜十五卷,首一卷,(清)季念詒輯,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被收藏在哈爾濱師範大學圖書館、上海市圖書館。
江蘇江陰青暘季氏支譜十五卷,首一卷,(清)季幼梅、季保廣等重修,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有二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吉林省圖書館、江蘇省蘇州市圖書館。
浙江常山定陽季氏宗譜八卷,首一卷,(民國)季協理輯,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縣輝埠鎮石姆嶺村下石姆嶺村。
浙江常山季氏宗譜,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二卷、第四卷。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縣招賢鎮大溪沿村。
浙江蘭溪稠川季氏宗譜三卷,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高潮鄉皂洞口村。
福建浦城高路季氏宗譜二十卷,(民國)季孝維、季夢熊等修,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被收藏在福建省圖書館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
季氏宗譜,著者待考,清鹹豐年間木刻活字印本,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僅存一冊。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被收藏在浙江省雲和縣文物管理局。
季氏家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被收藏在江蘇省揚中縣圖書館。
百官季氏宗譜六卷,(民國)季鎔主修,車景囊重纂,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德潤堂木刻活字印本。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蘇州大學圖書館、浙江省上虞縣檔案館。
浙江義烏前洪村志(吳姓,另有繆、王、季、杜、陳等),(現代)吳世春等修,1996年計算機雷射排印本一冊。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得姓始祖

季札。春秋時吳國公族。為吳王壽夢四子,諸樊(後襲王位)之弟。受封於延陵(今江蘇常州)、州來(今安徽鳳台),史稱延陵季子或延州來季子。他賢明博學,多次推讓王位。曾北游齊、鄭、晉等國,並觀樂於魯,論盛衰大勢,頗中時要,以有遠見而著稱。因他遠見卓識,賢明仁德,後世子孫以其排行次第為姓,以別他族,稱季姓。他們尊季札為季姓的得姓始祖。

郡望堂號

郡望

渤海郡:西漢時期從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陽(今河北滄州東關),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遼寧省之間的渤海灣一帶。唐朝時期的東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為主體亦建立過渤海郡,先稱振國(震國),又稱渤海國,其時轄地在今東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區。後來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郡地跨烏蘇里江兩岸,在今遼寧、河北、山東三省之間的渤海灣沿岸一帶。後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為大遼國契丹族耶律·德光所滅,以後不復存在。
魯 郡:亦稱魯國、魯國郡。西漢朝初將秦朝原來的薛郡改為魯國,治所在魯縣(今山東曲阜)。三國時期的曹魏及晉朝改為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曲阜、泗水、滋陽一帶地區。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又改為任城郡。另外,隋朝時期有個魯州魯郡,唐朝時期有個兗州魯郡,其間雖然都轄有曲阜,如隋朝時期曾改魯縣為汶陽縣,繼而恢復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兗州。唐朝時期魯國郡在今山東省的滋縣。
壽春縣:戰國時期原屬於楚國。楚考烈王遷都於此,命名為郢。秦朝時置其為壽春縣,轄地在今安徽省壽縣一帶地區。

堂號

渤海堂:以望立堂。
魯國堂:以望立堂。
壽春堂:以望立堂。
三思堂:春秋時期,季文子聰明又好學,遇到一個問題要再三向人虛心求教,即使學問不如他的人,他也誠心求教,並不覺得丟面子。現在的意思是遇事再三考慮成熟才去做。
銅佛堂:迨至元朝至一百零四世兆封公,官居山西郎山總兵,元滅遂隱居菅縣,時值天災兵禍,人民死亡殆盡,及明太祖平定天下,乃遷山西之民,以補曩昔之災區,於是兆封公由菅縣遷徐州,由華山至豐邑城南尋得故村,村中僅存兆瑞公及僕人芝守仁共十一人,賴此得聚,兆瑞、兆封、兆麟、兆元、兆祥、兆亨、兆貞、兆利、兆乾、兆坎、兆艮、兆震、兆坤、兆離、兆兌、兆巽、兆山、兆海,合為兄弟十八人,乃鑄十八尊銅佛留作記銘。

宗族特徵

1、季姓源起龐雜,但無論出自何支,均為中華大家庭中一員。
2、季姓是典型的南方姓氏。春秋時的季札,秦漢之交的季布、季心兄弟均為南方人,唐宋之後更不必言。
3、季布有一諾千金之譽,當時楚國有諺語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些都激勵季姓後人以此為目標,言必行,行必果。

宗祠用聯

四言

望出渤海;源自季連--全聯典出季姓的源流和郡望。

五言

刻舟尋已化;彈鋏末酬恩--此聯為唐朝時期的詩人季廣琛詩句聯。季廣琛任過瓜州刺史,官至散騎常侍。

七言

一諾千金傳佳話;滿門全孝樹淳風--上聯典指漢朝初期著名遊俠季布,楚人,以言之可信馳名。楚。下聯典指明朝時期的孝子季厚禮,無為人,以孝行著。

十言

得金千斤,不如季布一諾;買宅百萬,豈若里仁為鄰--上聯典指漢朝初期著名遊俠季布,楚人,以言之可信馳名。下聯典指梁國的名人季雅的事典。

字輩排行

浙江台州路橋季氏字輩:“周宏世卜堯秉中天聖朝寶善進士達賢”。
浙江台州黃岩季氏字輩:“敬興宗子洪成國如錫熙兆沫主恩俊秀登祟韜略顯治平□□□乾元”。
浙江台州仙居季氏字輩:“天曾高崇萬千百進寶慶演仁璇璣雲衡聰明俊傑愷悌淳良忠貞孝敬慎謹端祥勤儉宏毅謙厚恭莊英賢韻美義顯克昌”。
浙江青田雁衢季氏字輩:“坎坤震巽益乾兌艮離恆萃復升觀泰鹹臨豫鼎豐”。
浙江青田坑外季氏字輩:(陽行字輩)“國以忠良定 家從孝敬興 適逢熙明景 永久慶看寧,有善為人樂 科學致富長 文裝開世界 共創大華章”
(陰行字輩第25世起)“春遊祖德長慈惠衍蕃昌冠裳承世美禮樂紹書香遠鳥晚歸林天涯莫忘報家村松竹翠歷輩汗漬深”。
浙江樂清左源季氏字輩:“福宗思仕廣文啟公之寧朝廷邦哲(演千)崇慶衍家聲一鄉助國典禎太統元真化行從有道登翰宰群英應昌承聖訓交會萃賢臣。
浙江慶元山徐季氏字輩:“克承仁愛萃毓英美其景自增安守豐裕振立朝廷作為元師光宗耀祖”。
浙江慶元松源季氏字輩:“承禮智閏存惠勝輝佐廷大長奇世應必□以學加日文昌盛遠達顯宗仁孝積祥”。
浙江龍泉北河季氏字輩:“舜仲汝日永長有文禮廣仁盛世繼嘉增經通緯達國穎榮華英毅耀祖傑武雄師啟學必輝奇章”。
浙江龍泉龍淵季氏字輩:“子尙光明正大汝為忠孝賢良資秉清純健懿儀昭肅穆文章履安保泰如尹體志承顏若香倫紀克從學植家世彩鳳征祥”。
浙江龍泉宮頭季氏字輩:“文公良端佛元成國正長和順春廷茂明傅必勝先朝光開學士永作世其祥”。
浙江龍泉安仁季氏字輩:“小日貞自長仁義禮智信老棠蘭戊楊管郎東世士承尙長有永正大光明立志向上以孝為先”。
浙江松陽玉岩季氏字輩:“遠存能仁敬志仲德一時發達萬世承樹善百福增國家永隆慶士民顯懋昌”。
浙江松陽楓坪季氏字輩:“國泰時長玉以邦光允培敦篤承家克昌”。
浙江永康季氏字輩:“乾天安康泰進盛茂文明俊傑愷悌淳良清慎勤儉金玉歸章”。
浙江溫嶺季氏字輩:“文仕天雲幸孟謙升福茂允大承德芳洪志昌嗣壽志學匡時維邦之俊汝學以榮式嘉懋順”。
浙江杭州季氏字輩:
字母:“乾坤永豫豐孝悌忠信謙隨萃升頤坎鼎震井慶恭”;
諱母:“紹大春光逢嘉鳴人應隆學敏立志士善保真聚豐”;
字字:“子尚時卿君國伯仲榮如思敬正宗孔傅必式敦倫”。
浙江雲和季氏字輩:“國太家和順傳宗繼世代時開恆正吉日月道貞明”。
浙江泰順季氏字輩:“國正天(兆)祥(文)順(明)邦家慶永昌維仁乃作則聖道日崇長”。
浙江瑞安季氏字輩:“傳賢書汝第寶善式先型孝友家財聲懋一冠世澤長”。
浙江上虞季氏字輩:“孝悌忠信兼修仁義道德詩書禮樂尙誦聖賢文章”。
浙江常山季氏字輩:“修禮立義世道辛守本安常興時行功昭業顯振家聲名揚慶祥知緒永”。
浙江平陽季氏字輩:“方敬伯文延培元錄德心彥時茂(洵)士煥增錫汝明昌”。
浙江蘭溪季氏字輩:“謨經常昭偉烈敏達彰聖范毅剛起俊傑”。
浙江武義季氏字輩:“千百文再隆進成蔭怡愷悌榮盛祿禎祥淳厚興嘉會恭和祖德”。
江蘇鹽城季氏字輩:“年松兆庭步登青雲文成明達世啟國運永定家傳克純祖武萬代安全”。
江蘇邳州季氏字輩:“宗懷仁昌茂鴻(克)廣延先德忠厚傳家遠萬相以作則元志勝敬良永存慶瑞祥秉心振啟運發展福久長”。
江蘇通州季氏字輩:“星安重倫長則事崇忠侯”。
江蘇如東季氏字輩:“應承先德士克建忠敦本崇正齊蘇必宏名大學道”。
江蘇淮安季氏字輩:“掌首廷生學長仁義禮至信”。
江蘇泰興季氏字輩:“士民顯國用忠良克家昌”。
安徽阜陽季氏字輩:“文兆德允應振永思傳家道錦繡榮盛世明朝培金芝保守如田興華東”。
安徽蕪湖季氏字輩:“萬嗣永昌學一必起時有發祥期書道遇承錫恆長培植純厚祖澤耀芳”。
安徽合肥季氏字輩:“成家先業維汝宏昌忠良友玉道德金邦”。
安徽廬江季氏字輩:“孝友承先澤詩書禮義興忠信傳家本永遠振芳聲立業定安邦克守必榮昌文章開大榜千載荷龍光”。
山東濟南季氏字輩:“自法盛承芳俊德克明大宗佉序之清允愛福作廣尊兆乃王同”。
山東青島城陽字輩:“左國中宗玉先德秉聖殿師允文可昌”。
山東聊城季氏字輩:“存道懷公正慶茂林”。
山東鄆城季氏字輩:“景有鳴萬良懷鴻行茂修明立”。
山東費縣季氏字輩:“文廣凱永景廷紹照興(振)幫恆祥得如意克青允大強”。
山東汶上季氏字輩:“培東守先存厚禮”
山東莒縣季氏字輩:“文武立有英,家善則世昌,中興方德盛,平州令作公”
四川季氏一支字輩:“朝得文上起國正天心順”。
湖北季氏一支字輩:“孺為世國文□□富貴興”。
天津靜海季氏字輩:“鴻如亭紹巒”
季氏一支字輩:“世啟國運永定家傳克純祖武萬代安全”。
季氏一支字輩:“成相正文春學科吉登榮”。

人物

季布

西漢楚人,以任俠名。楚漢戰爭時為項羽部將,數圍困劉邦。漢朝建立後,被劉邦追捕緝拿,後得赦免,累官至河東守。

季心

季布弟,亦以任俠名。聞名關中,方圓數千里志士爭著為其死,曾經殺人,亡命於吳地。官至中尉司馬。

季廣琛

壽州人,唐代大臣。歷瓜州刺史、荊州刺史,曾率兵赴河南,拜青徐等五州節度使。後因兵敗貶溫州刺史,不久擢浙江西道節度使,官至右散騎常侍。

季復

名復或作幾復,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宋代官吏、學者。與弟季中復有文名,其平生篤於學問,博覽群書,為文師韓愈、歐陽修。為政有惠德,得民稱誦,官至朝奉郎知渠州。

季陵

處州龍泉(今屬浙江)人,宋代學者、官吏。政和間三遷太學博士。南宋時遷中書舍人,曾被罷官,後復官右文殿修撰等。

季厚禮

安徽無為人,明代大孝子,以孝行著稱於世。其子立,孫廷春,亦效之,人謂其“一門純孝”。

季本

浙江會稽(今紹興)人,明代大臣、學者。師從王守仁。進士及第後,授建寧府推官,征為御史,以言事謫揭陽主簿。官至長沙知府,落職歸。有《易學四同》、《詩說解頤》等。

季寓庸

江蘇泰興人,明代官吏。進士出身,官至吏部郎。工書畫,畫仿沈周而能登其堂,書宗祝允明而能入其室。
季開生、季振宜
泰興人,兄弟倆均為清順治年間進士,開生官至給事中,以直言著稱。後因諫買揚州女子,幾遭極刑,戍尚陽堡。在戍所被光棍毆死,官司不問。其工於書畫,亦工詩。其弟季振宜,號滄葦,官累至浙江道御史。藏書富甲海內。有《季滄葦書目》、《靜思堂詩集》。

季士言斤

江蘇常熟人,清代書畫家、詞人。詞宗南宋、書學董其昌,宕逸多姿,絕去塵俗。水墨寫生筆趣奇縱。有《問紅詞》。

季雨霖

湖北荊門人,近代資產階級革命者。曾與劉靜庵等創設日知會,密謀革命。武昌起義後,任湖北第八師師長,不久辭職。後被軍閥黎天才殺害。

季羨林

山東臨清人,當代學者,著名教授、文學翻譯家、印度學和佛學專家。通梵文和吐火羅文,可稱一代宗師。著有《季羨林文集》。

季志業

季志業, 曾在蘇州市第一中學任教,畢業於江蘇師範大學,在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工作,常務副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同時兼任中俄21世紀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委員、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等社會職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