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姓

邊姓

邊姓是出現在《百家姓》中的姓氏,據《百家姓》記載,姓氏屬地為隴西郡(秦朝),現在甘肅省。現在浙江省,陝北,內蒙古鄂爾多斯,河南省,山東省,江西省,河北省較為常見。

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13位,人口較多。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200位。人口約四十萬八千餘。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邊氏,邊姓起源,起源一,起源二,起源三,起源四,起源五,起源六,起源七,得姓始祖,邊氏圖騰與族徽,郡望堂號,堂號,郡望,遷徙分布,家譜文獻,字輩排行,邊氏宗祠,歷史名人,邊韶,邊讓,邊鸞,邊鎬,邊肅,邊魯,邊貢,邊復初,邊永,邊鏞,邊宗(三門),邊寅,邊憲,邊寭,邊寧,邊宓,邊景昭,邊連寶,邊楚善,邊壽民,邊爾旺,邊永發,現代名人,邊鐵軍,邊超毅,邊中和,邊文懷,邊茂富,邊發祥,邊鳴濤,邊計濤,邊軍,邊效曾,邊海祿,邊理正,邊雲山,邊鐵生,邊貴祥,邊廣蘭,邊強,浙江分布,通用聯,四言通用聯,五言通用聯,七言通用聯,十言通用聯,

基本信息

詞目邊姓
讀音:Bian Xìng
姓氏:中華姓氏

邊氏

邊氏是中華全體邊姓人的統稱,包括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澳門及海外邊姓僑胞。

邊姓起源

起源一

商朝有諸侯國邊國(位於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帶),邊國國君有伯爵的封號,所以又稱為邊伯,其後以邊為氏。至周王朝時,有大夫亦名邊伯。

起源二

出自子姓。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周朝時,宋平公之子御戎,字子邊,其後世子孫便以邊為姓,成為邊姓一支。

起源三

出自滿族老姓漢化。改為邊姓的滿族老姓包括:邊佳氏、博爾濟氏、沙拉氏、額爾吉氏,以及加入滿族的邊氏(朝鮮族、漢族)等。

起源四

源於蒙古族,出自蒙古乃蠻部領地巴亦答剌黑別勒赤兒,屬於以地名漢化為氏。

起源五

源於蒙古族,出自元世祖孛爾只斤·忽必烈之子孛爾只斤·忽哥赤的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漢化為氏。蒙古族巴亦拉葛赤氏,源出蒙古黃金家族,是元世祖孛爾只斤·忽必烈之子孛爾只斤·忽哥赤的後裔。

起源六

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時期蒙古博爾濟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蒙古族博爾濟氏,源於元太祖“黃金家族”孛爾只斤·鐵木真的後裔,世居東城(今黑龍江勃力)。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Borgi Hala。蒙古族、滿族博爾濟氏,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邊氏、季氏、李氏等。

起源七

源於達斡爾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達斡爾族阿拉邊前氏,世居索倫(今黑龍江嫩江以西廣大地區),是為新滿洲姓氏之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Arabiancian Hala。清朝晚期以後,達斡爾族、滿族阿拉邊前氏多冠漢姓為邊氏。

得姓始祖

邊伯、公子城(子邊)、孛爾只斤·忽哥赤。 子邊,中國的邊氏族人,由來已久,《通志?氏族略》上說,邊姓是宋公子城的後代,城字子邊,他的子孫以王父字為氏。另外,《元和姓纂》指出,周朝初年的宋國是傳自商湯的嫡系子孫,追本溯源,邊氏當然是商湯的後裔了。商湯這一支子孫,最初在中原的河南地區為繁衍中心。望族居陳留郡(今河南省開封陳留郡)。故邊氏後人尊子邊為邊姓的得姓始祖。

邊氏圖騰與族徽

邊氏圖騰
圖騰寓意:龍的傳人,其形似邊,鵬程萬里,龍鳳呈祥。商人以玄鳥為圖騰。據《史記》、《詩經》等記載:簡狄吞玄鳥之卵生商始祖契。《天問》中稱玄鳥,《離騷》中稱鳳凰。邊氏圖騰圖形亦為繁體邊字的草書。
邊姓
邊氏族徽
邊氏族徽為金文邊字形狀。
邊氏圖騰與族徽是在春秋邊卬及以下七世為官時制定的。引自邊江:《中國邊氏族譜史略》及多部古邊氏族譜。2013年中秋節中華邊氏宗人、企業家聯誼會成立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為邊氏宗人標誌。
邊姓

郡望堂號

堂號

陳留堂:以望立堂。
金城堂:以望立堂。
隴西堂:以望立堂。
腹笥堂:後漢邊韶,字孝先,以文學知名,有幾百學生。邊韶有一次白天睡著了,學生私下嘲笑他說:“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邊韶答:“邊為姓,孝為字,腹便便,五經笥。思經事,寐與周公同夢,靜與孔子同志,師而可嘲,出何典籍?”後來邊孝先官做到尚書令

郡望

陳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陳留縣,漢武帝劉徹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122年)改置陳留郡,治所在陳留(今河南開封)。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東部至民權縣、寧陵縣、西至開封市、尉氏縣、北至延津縣、南至杞縣一帶地區。北魏時期改治到浚儀。隋朝開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廢黜,隋、唐兩朝皆為汴州陳留郡。1957年丁酉併入河南省開封縣。
金城郡:西漢朝始元六年(庚子,公元前81年)置金城郡,治所在允吾(今甘肅永靖),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蘭州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東地區。隋朝大業及唐朝天寶、至德年間又曾改蘭州為金城郡。
隴西郡:戰國時期秦國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隴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肅臨洮),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東鄉縣以東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禮縣以北的西漢水上游及天山市東部,包括今甘肅省蘭州市、臨洮縣、鞏昌縣、秦州市一帶。西漢朝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東鄉縣東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禮縣北部的西漢水上游及天山市的東部地區。三國時期曹魏國移治至襄武(今甘肅隴西)。北魏時期轄地在今甘肅省隴西縣附近一帶。

遷徙分布

邊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人口約四十萬八千餘,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24%左右。邊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邊姓出自子姓。上古商代的時候,有個諸侯國叫邊國,邊國國君有伯爵的封號,所以又稱為邊伯。後來邊國滅亡以後,邊伯的後代中有的就以國名作為姓氏,稱為邊氏,世代相傳。還有一支邊姓起源於春秋時期。那時有個宋國,宋國國君宋平公的兒子叫御戎,字子邊。子邊的後代有的以他的字作為姓氏,也稱為邊氏,形成了另一支邊姓的起源。在古代,邊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於陳留
邊姓源起於春秋宋國都城河南商丘,得姓後很長一段時間繁衍於該地,直到宋亡。下歷秦漢,逐漸散居今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陝西等靠近古宋國的地域。西漢時,邊姓名人有與朱買臣、王朝合稱三長史之一的邊通;東漢時邊姓名人漸多,有任京兆尹的邊鳳,九江太守邊讓,尚書令邊韶,此三人均為陳留郡人,表明至少在東漢時邊姓陳留郡望已經形成。另有《董卓傳》中提到的金城人邊章等,表明邊姓已經在甘肅落籍,金城郡望初具規模。魏晉南北朝,邊姓金城郡望昌盛浩大,人丁興旺,並有移居與之相鄰的隴西郡者。黃河百害,唯富一套,隴西郡自然環境優越,又加遠離動盪不安的中原地區,故邊姓後來在隴西郡形成大族。此際至隋,中原一帶戰亂不寧,烽警四起,又加瘟疫肆孽,旱澇天災,百姓流離失所,不惜顛沛流離,徙奔江南,邊姓經此動亂,漸散居今湖北、江蘇、浙江、江西等省。隋唐兩代,邊姓主流依舊在北方繁衍,今山西、北京、天津均有邊姓人的蹤跡,河北、陝西、甘肅等地成為邊姓人繁衍的中心。唐末五代時,邊姓人活動之重心始向江南轉移。北宋中期,邊肅孫邊由於仕宦的緣故,由應天府楚丘(今河南滑縣)落籍於吳(今江蘇蘇州)。南宋至元,邊姓在今南部省份的分布區域愈廣,今湖南、四川、福建、廣東等省份均有邊姓人入遷。而北方的內蒙亦有晉陝甘之邊姓入遷。明初,山西邊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被分遷於河南、河北、山東、江蘇、北京、天津等地。歷有清一代,邊姓逐漸散居於西南、東北和台灣等地。
如今,邊氏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浙江省為多。今山東省的濟南市、德州市、青島市、萊蕪市、菏澤市、淄博市、東營市、濱州市、鄆城縣、臨沂市,甘肅省的臨洮縣,河北省的石家莊市、任丘市、唐山市、霸州市、保定市博野縣、涿州市、定州市、秦皇島,山西省[4]的朔州市、忻州市、五台縣、定襄縣、太原市、大同市、榆次市、侯馬市、介休縣、運城市夏縣,江蘇省的淮安市、徐州市、鹽城市、無錫市;陝西省的西安市、鹹陽市,湖北省的鹹寧市、宜昌市、襄樊市、天門市、仙桃市,浙江省的諸暨市同山縣、金華市、嘉興市;河南省的漯河市舞陽縣、召陵區、源匯區、開封市、商丘市、許昌市、葉縣、平頂山市、南陽市、焦作市博愛縣、新鄉市封丘縣、濮陽市、禹州市、駐馬店;貴州省的貴陽市,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遼寧省的遼陽市、瀋陽市、鐵嶺市、本溪市、錦州市,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吉林省的四平市、松原市、扶餘縣,安徽省的淮南市、鳳台縣、壽縣,內蒙古自治區的包頭市,台灣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湖南省的衡陽市、湘潭市、張家界市、寧鄉市,四川省的阿壩州小金川、松潘縣、廣元市、西昌市、彭州市軍樂鎮等地,均有邊氏族人分布。

家譜文獻

河北任邱邊氏重修族譜二十二卷,末一卷,附考一卷,(清)邊方晉修,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篤敘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河北省石家莊市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洲家譜學會。
河南封邱邊氏重修族譜十卷,(清)邊青黎修,清道光二年(公元1832年)貽謀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河南省圖書館。
邊氏族譜,(清)邊青黎纂修,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河北霸縣邊氏本支支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湖北邊氏家譜六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漢市圖書館。
浙江諸暨暨陽同山邊氏宗譜四十一卷,著者待考,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河南封邱邊氏族譜十卷,(民國)邊濟仁、邊炳漢等纂輯,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貽謀堂鉛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河北濼縣邊氏家譜四卷,(民國)邊柔遠篆修,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唐山華美印刷局石印本。現被收藏在南開大學圖書館。
山西五台邊家莊支系《五台邊氏家譜》,清中葉時,約於1750年間邊成謀創修,1840年由成謀孫邊藩吳第二次續修,1951年由邊奏聯、邊奏鏞第三次續修。2005年由邊新文主編續修出版。所收錄包括起源於明朝洪武年間遷入邊家莊的始祖邊敬後人,包括支衍到五台神西村、耿家會村、定襄縣河南坪村以及山西榆次市、介休縣等多個聚居村的族人。現有該支系族人超過3000人,為山西省邊姓人口大戶之一。
山西省五台縣坪上支系《五台坪上邊氏家譜》,1960年邊安棨修譜作序,2003年邊憲章主編續修。傳該支系自洪武年間志亮志寬二兄弟由洪洞圪針溝大槐樹下移至五台縣坪上村。該支系除五台坪上村外,還包括移居於五台雷村、官莊、南北澗等村,山西介休、忻州、岢嵐、右玉,以及山東、河南、河北族人,已繁衍20餘世,超過1000人。

字輩排行

山東鄄城邊氏字輩:“金文孟(廷)廣道兆祥”
山東濱州邊氏字輩:“雲喜玉清瑞,田越禮智信”
山東長清邊氏字輩:“其紹慶(清)家培(丕)現克孝衍(延)修長薪(金)傳開基業詩書學溫良”。
山東淄博邊氏字輩:“聖洪昌繼凱”。
山東臨沂邊氏字輩:“永文經(景)俊玉”。
山東鄆城邊氏字輩:“鳳夢廣道兆祥慶傳同”。
山東蒙陰邊氏字輩:“丕景振立田開洪樂成圓”。
湖北鹹寧邊氏字輩:“作善吉後志友光康林臣佳”。
湖北宜昌、南漳邊氏字輩:“世忠厚傳……”
安徽渦陽邊氏字輩:“靜興懷心(力)”
湖北沔陽(仙桃市)邊氏字輩:“積厚自有光”。
湖北天門邊氏字輩:“惟爾孫子名震家邦”。
遼寧本溪、錦州邊氏字輩:“萬寶朝忠(鎮)憲成繼廣”。“國文長振久,福海慶雲生”。
遼寧昌圖邊氏字輩:“國永喜誌慶庚生”。
河北河間邊氏字輩:“鳳西德樹增元玄少”。
河南商丘邊氏字輩:“申敬傳家祥紅永.....”。
江蘇邊氏一支字輩:“學振中華偉業乃倉”。
邊氏一支字輩:“孝先緒文祥”。
邊氏一支字輩:“宏德志寶……”
邊氏一支字輩:“學從廣東正志光華”。
資料有待補充。
甘肅省臨洮縣臥龍鄉雁門村邊氏字輩:“....海、世、宏、國、正(第三十六代)....”
山東省聊城市冠縣縣辛集鄉邊莊村邊氏字輩:慶 玉 保 洪 之 樂 志
山東省兗州市王因鎮王因村、前竹亭村、後竹亭村
山東省鄒城市太平鎮邊莊:廣、貽、德、茂、永、
山東省濟寧市長溝鎮南韓村:德、永、業、
河南駐馬店邊氏字輩:戰、理、學、奧、振、思
河北涿州一支字輩:玉、章、文、金......
四川廣元一支字派:德、化、先、元、吉、學......
山東省聊城市莘縣燕店鎮付莊村:計、學、國、立
河南省杞縣邊氏字輩:“星玉照家永,紅中振齊天”
山西省五台縣邊家莊支系字輩:自4世起至23世:(括弧中為一輩多字情況)景廷堯永,崇維學如(崇一四章),成來藩關(業文國彥),奏起遠功,定開錫命。2005年新修家譜擬定24世至39世字輩派語:秉承禹貢,鼎泰璽銘,忠善鴻儒,萬世韶華。
山西省五台縣坪上邊氏支系字輩:自坪上支系邊氏始祖志寬志亮起至34世字輩派語:志,玉,國,□下,,維,洪,□,廷,德,守,進,國,安,廣或達,積,智,祥,增,掌,培,育,新,啟,發,福,貴,旺,生,定,成,永,宏,興。(符號□表示無固定字。)
遼寧省瀋陽市蘇家屯區邊氏字輩:德、國、振、長、鴻

邊氏宗祠

邊氏宗祠,俗稱“邊村祠堂”,位於浙江省諸暨市邊村鄉邊村。光緒三十二年(1906)建成,占地約1800平方米。
坐北朝南。平屋三進,七開間,面寬一致。有門廳、戲台、正廳、後廳和東西看樓及側屋。祠堂雕樑畫棟,製作講究。門廳與正廳前槽均用卷棚頂,瓜柱雕花籃、花枝。卷棚下垂掛花籃,雕飾富麗,色彩和諧。門廳的隔扇,雕飾吉祥;天花板上鑲嵌纏枝木雕。所有檐柱牛腿,浮雕和透雕著不同的歷史典故、人物山水、宮廷市井、海市蜃樓、飛禽走獸圖案。畫面構圖嚴謹,刻工細膩,線條流暢,形象逼真。戲台中的露明構件,悉數用透雕和浮雕裝飾,絢爛精緻。藻井用七彩小斗拱,以螺旋式疊砌,中嵌16尊鎏金木雕神像,將藻井分為上下兩層。藻井內外貼金施彩,金光耀眼。整座戲台,如同精緻的雕籠,其精湛的雕刻藝術,堪稱建築中的瑰寶。
現為浙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邊氏宗祠是一處研究江南地區晚清建築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

歷史名人

邊韶

後漢凌儀人,字孝先,以文學知名。桓帝時,邊孝先官至尚書令,著有《詩頌碑銘書策》15卷。邊韶有一次白天睡著了,學生私自嘲笑他說"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邊韶答:"邊為姓,孝為字,腹便便,五經笥。思經事,寐與周公同夢,靜與孔子同志,師而可嘲,出何典籍?"。後來邊孝先官做到尚書令。

邊讓

字文禮(?-1208),陳留浚儀人。生年不詳,卒於漢獻帝建安中。少辯博能文。靈帝中平中,(公元一八六年左右)大將軍何進聞名欲辟之,恐不至,詭以軍事徵召。著有《章華賦》,今尚存。(見《後漢書文苑傳》)余文皆散失。

邊鸞

唐朝畫家,長安人。他擅長畫花鳥及折枝草木,用筆輕利,設色鮮明。

邊鎬

南唐昇州人,李景時以行營招討洪撫饒信翕等州都虞侯,攻取建州,王延政降,諸將皆爭功,鎬獨無一言。尋平湖南馬氏,進武安軍節度。鎬御下無法,行師唯以活人為務,時稱邊菩薩。會有孫朗之亂,竟喪楚地,坐削官。後周師至,鎬起為將,軍潰被執。世宗命為右千牛衛上將軍,及割淮南請盟,乃歸鎬,景置而不用,後卒於金陵金陵。

邊肅

北宋太宗真宗時期人,字安國,應天府楚丘人。進士及第,除大理評事、知於潛縣,累遷太常博士三司使魏羽薦為戶部判官,祀南郊,超薦尚書度支員外郎。帝以三司鉤取無法,至道初,置行帳司,以會財用之數,命肅主之。帳成,遷工部郎中。真宗幸大名府,命肅經度行在糧草。改判開拆司,出知曹州,徙邢州。會契丹大入,先是地屢震,城堞摧圮,無守備,帝在澶州,密詔肅:「若州不可守,聽便宜南保他城。」肅匿詔不發,督丁壯乘城而辟諸門,悉所部兵陣以代之。騎傅城下,肅與戰小勝,契丹莫測也,居三日,引去。時鎮、魏、深、趙、磁、洺六州閉壁不出,老幼趨城者,肅悉開門納之。擢樞密直學士,徙宣州。車駕朝陵,徙河南府。還,勾當三班院。出知天雄軍,徙真定府,累遷給事中。以王嗣宗代肅。嗣宗與肅有舊隙,諷通判東方慶訟肅前在州,私以公錢貿易規利,遣吏強市民羊,買女口自入。嗣宗上其事,帝以肅近臣,不欲屬吏,遣劉綜任中正以章示之,肅引伏。以守城功,止奪三官,貶岳州團練副使。久之,徙武昌、安遠軍節度副使,起知光州,以泰寧軍節度副使徙泗州,又徙泰州,卒。子調,終尚書兵部員外郎、福建路轉運使。

邊魯

元代書畫家。字至愚,號魯生,宣城(今安徽省宣城)人。官南台宣使。工古文奇字,善墨戲花鳥,名重江湖間。著有《書史會要》、《畫史會要》、《春草齋集》、《梧溪集》等。

邊貢

明代文學家,濟南歷城人,文壇著名的“前七子”之一,詩作以清新婉轉、平淡和粹、興象飄逸見長, 對明代文壇產生過較大影響。

邊復初

洪武壬子(1372)正月初八,直隸莫(河北任丘)明永樂年從軍,以武功起家,授昭信校尉,世襲百戶,賜田三百畝,贈子永奉政大夫戶部郎中,贈孫鏞通議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使。卒於【明】天順辛巳(1461)正月二十八,壽九十。

邊永

(約1409-1484),字仕遠,號朴庵,任丘人。其父邊復初以武功起家,因不為人所重,至死耿耿於懷,囑其兒孫要發奮讀書。邊永遵從父訓,立志讀書取仕,終在明英宗正統十年(1444)中進士,被授外交官。
明代宗景泰元年(1450),邊永奉命出使安南。安南國君想在階上拜接國書,邊永斥責他不讀書不知禮。事後安南國君送黃金給邊永,他拒絕了。為此安南人修築"卻金館"紀念邊永的清廉。景泰三年(1452)又奉命出使占城,該地人素稱狡詐。邊永到了那裡,待之以誠,接之以禮,並曉以利害禍福,使該地君臣心悅誠服。景泰五年(1454)哈密貢使離京,邊永奉命陪送,一切嚴加管束,對貢使供應周到,沒有任何侵擾。哈密貢使深受感動,對甘肅地方官說:"我到京師進貢十三次,從沒見過邊公這樣的陪送官員。"邊永秉承父訓,十分注意親職教育,子孫多有中進士者。據"進士名錄"統計,從明正統十年邊永中進士起,到清同治10年邊瀹慈中進士止,全國邊姓中進士者共42人,而任丘籍邊姓家族中進士者就達29人,占全國邊姓的三分之二強。

邊鏞

字克振,宣德巳酉年,任丘人,明景泰癸卯年舉人,成化初身言書判,科簡為河南道監察御史,擢南京大理寺少卿,召為右通政掌武臣,,,洪治辛酉年卒壽七十三。

邊宗(三門)

字汝嘉,鏞長子。明洪治壬子年舉人,乙未年會魁授刑部主事,改吏部文選司主事。

邊寅

成化戌子年,鏞次子。南京糧儲都察院右副都御使,進階通議大夫。嘉靖癸卯年卒,壽六十七。

邊憲

字汝成,號桂厳,天順甲申年,鏞三子。明成化癸卯年舉人甲辰進士,邊永孫,邊鏞子。授山東青州府推官洪治癸丑年擢湖廣監察御史巡按。,,,嘉靖甲申卒,壽六十一。

邊寭

自汝明,號東阜,成化丁酉年,鏞四子。明洪治戌午年舉人,正德辛未年進士,翰林院庶吉士,癸丑年卒,壽七十七。

邊寧

字汝靖,號東塢。成化丁酉年,鏞五子。明洪治甲子亞魁,授戶部司務改禮部司務。。。嘉靖壬辰年卒,年五十六。

邊宓

字汝周,號莎東,鏞六子,大學生。授和州吏目補壽州吏目。

邊景昭

字文進。明代畫家,字文進,福建省沙縣人,一作隴西(今甘肅省)人。永樂年間召至京,以繪事供奉內廷,授武英殿待詔,與蔣子成、趙廉被稱為“禁中三絕”。

邊連寶

清代約1729年前後在世。字肇畛(一作趙珍),號隨園,直隸任邱人。生卒年均不詳,約清世宗雍正中前後在世,年七十四歲。著有《隨園集》、《古文病餘草》、《續草》、《長語》、《清史列傳》等,並傳於世。

邊楚善

[明]福建沙縣人,文進次子。學父法。亦善花果翎毛,工致可愛。《閩畫記》

邊壽民

清代著名畫家。初名維祺,字頤公,又字漸僧、墨仙,號葦間居士。江蘇淮安秀才。代表作有:《碧梧雙峙圖》、《老圃秋容圖》、《寒江秋思圖》、《寒蘆落雁圖》、《蘆叢棲息圖》、《沙洲雁影圖》、《瀟汀南雁圖》等。

邊爾旺

字化之,1863年生,1944年3月17日卒,山西五台邊家莊人。四十歲開始,致力於整修五台縣邊家莊到盂縣閻家莊的山路,歷二年把崎嶇小路修成坦途。此後又被推為董事,組織人馬修築了10公里長的下山馱炭道(牲畜運煤盤山路)。此後又連續修築山底村至百家莊的上山路、狐峪溝路、金山村至代縣的小嶺路。此後閻錫山請他到太原督軍公署監修南北汽車道,並監修北井溝大橋、石嶺關山洞、葫蘆河石橋,繼而又請他修筑北同蒲360米段家嶺隧道,取名爾旺洞,被授予銅葉雙穗獎章。去世後,建塔於太原風峪溝泰山龍泉寺,並在邊家莊祖墳立墓碑紀念。(據五台縣誌)

邊永發

1933出生2015年10月14日卒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東三爻村人, 16歲入黨 ,1951年參加韓戰在韓戰中曾多次立功, 曾立有三等功,和集體二, 三等功, 轉業後在西安公安部, 交通部, 測繪局 ,等部門任職 ,後轉回村任信和磚瓦廠廠長, 三爻醬醋廠廠長, 後又擔任東三爻村村村支書, 後被寫入東三爻村村史 。

現代名人

邊鐵軍

男,1931年2月23日-2007年2月24日,河北省河間市人,石油部四大標兵之一,與鐵人王進喜齊名。新中國石油事業的開拓者之一。石炭系構造(天然氣)的發現者,開發中國第一口天然氣氣礦。
1946年在河北省參加革命。曾任河間三十里舖區公所文書和調配員。
1950年投身新中國石油事業,是新中國石油事業的開拓者之一,先後在玉門油礦擔任鑽井隊鑽井工、司鑽、鑽井隊長等職務。在克拉瑪依大會戰中,與鐵人王進喜一起被評為石油部四大標兵。
1958年率隊轉戰四川參加石油大會戰,曾任龍女大隊大隊長、川中礦務局生產辦公室主任、威遠會戰指揮部指揮、廣寧石油指揮部指揮、石油溝氣礦礦長、川東礦區礦長、川東鑽探公司經理、四川石油管理局重慶辦事處主任等職務。
邊鐵軍同志的一生,充滿傳奇,功勳卓著,為甩掉祖國貧油落後的“帽子”,他深入戈壁沙漠,橫跨天山崑崙;在克拉瑪依油田、在巴山蜀水、嘉陵江畔留下了光輝的足跡,為祖國石油工業的發展耗盡了畢生的精力。並成功發現了石炭系構造,使四川油氣田一躍成為全國主要的天然氣生產基地,曾受到華國鋒主席、康世恩副總理、余秋里部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多次接見,他的學生遍布祖國各大油氣田。
標桿樹玉門齊名王鐵人,堅苦卓絕找油氣!大炮震巴蜀功成石炭系,四川石油留美名!是邊鐵軍同志一生的真實寫照。他無愧於黨,無愧於國家,更無愧於千千萬萬的石油人。

邊超毅

男,1917年3月—1986年11月24日,山西省五台縣神西村人,祖籍山西省五台縣邊家莊村。1938年6月參加工作,1940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前歷任中共盂縣縣委組織部長,中共陽泉市委常委兼組織部長。1949年初隨解放大軍南下,歷任中共湖南湘北建設學院組織科長,湘潭地委宣傳部副部長、部長、地委委員,中共中央中南局城工部辦公室第一副主任,組織部工業幹部處處長。1954年後先後任中共洛陽地委秘書長、洛陽市委書記處書記、洛陽地委書記處書記、河南省科委副主任。1969年任中共洛陽市委書記,1975年任河南省科委黨分組書記兼河南省革命委員會農業組副組長等職。1982年5月離休。妻謝黎(1920-1981.8.20)歷任中共山西省盂縣、平定縣委委員兼宣傳部長,中共盂縣縣委副書記,湖南省湘潭縣委副書記兼宣傳部長,中共湘潭地委黨校副校長、黨總支書記,中共中央中南局組織部幹部科科長,中南局宣傳部文教幹部處副處長,中共洛陽市委常委、副市長,河南省教育廳副廳長,中共洛陽市委副書記、洛陽市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邊中和

男,又名起泰,1926年農曆11月11日—2002年農曆6月24日,山西省五台縣邊家莊村人。1946年參加革命工作,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山西省定襄縣一區副區長、區長,定襄縣財委秘書,定襄縣人委辦公室主任,忻定縣副縣長,定襄縣副縣長,嵐縣副縣長,嵐縣革委會副主任,嵐縣縣委副書記,定襄縣人大副主任,定襄縣人民政府顧問。1986年離休。

邊文懷

男,1928年8月出生於山西省定襄縣南澗村,祖籍山西省五台縣坪上村。自幼遷居五台縣鳳棲岩村。194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參加八路軍,歷任文書,師、旅組織科幹事,師政治部秘書,軍、兵團政治部組織部幹事等職。1951年赴朝參戰。回國後於1959年調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任研究處幹事,後任解放軍總政治部保衛部秘書,案審處副處長。1982年任總政治部保衛部副部長,1986年任軍事檢察院副檢察長,1988年授予少將軍銜。1992年離休,先後被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和中華詩詞學會吸收為會員。 

邊茂富

男,山東萊蕪人,散打運動員。2004全國武術散打冠軍賽75KG冠軍 ,2004全國武術散打俱樂部聯賽總決賽冠軍 ,2005十運會男子77.5公斤級季軍 ,2005第八屆世界武術散打錦標賽75KG冠軍 ,2006第三屆"世界盃"武術散打賽75KG冠軍 ,2007全國武術散打冠軍賽80KG級冠軍 ,2008“功夫王爭霸賽”80kg冠軍擂主 ,2009首屆世界功夫王爭霸賽冠軍。

邊發祥

男,1937年10月生,浙江省浦江縣人。浙江金華師範學校高級講師。先後畢業於金華師院、杭州大學。現任金華師範學校高級講師、金華市科普作協秘書長、《科普之窗》編輯。從事師範教育四十年。曾在全國、省、市各級刊物上發表過百餘篇文章,出版過十餘部著作。主要著作有主編《國小自然學學做做》(寧廈人民出版社)、《奧林匹克競賽輔導》(國小自然版)(海南出版社)、《自然科學學習指導叢書》(第一、二、三、四、五冊)(三環出版社)、《保健五百訣》(天津科技出版社)、《實用科技》(金華市成教辦)、《傳統手工業與副業》(瀋陽出版社),參編(學生實用小百科)(國小部分)(海南出版社)等書。此外有作品《年齡、生育、人才——祝你生一個理想的孩子》發表於1981年國務院計生辦主辦的《中國計畫生育報》上。《養蠶》於1983年發表於中國科協和中國科普作協合編的《農村家庭多種經營——養殖業》一書中。《造福後代談優生》等文章榮獲市科普創作二等獎。《心理學知識在化學教學中的運用》獲省、市優秀論文二等獎。他多才多藝,除懂得化學、生物外,還愛好書畫和攝影。1991年被評為省科技先進工作者。事跡被收入《中國科普作家辭典》、《中國當代著作家大辭典》。

邊鳴濤

高級經濟師,七屆、八屆省政協常委。

邊計濤

男,1988年出生,陝西鹹陽人。高級軟體工程師,網際網路網路安全工程師,西安歲寒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畢業於西南石油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任西電網路安全研究中心攻防實驗室團隊負責人,組織參與過陝西省網路安全技能大賽、2016陝西省黨政機關網路安全大賽組委會出題,培訓等工作。主要負責網路安全鞏固防禦技術研究,信息安全緊急事故回響處理,以及安全類產品軟體研發等內容。擅長逆向工程,二進制漏洞,惡意代碼分析。曾獲2012年四川省大學生信息安全大賽二等獎,2016湖湘杯全國網路安全技能大賽特等獎。

邊軍

青海西寧人。擅國畫。青海日報社。

邊效曾

(1922--1990),高級工程師。山東濟寧人。1946年畢業於中央大學地質系。曾任中央地質調查所技佐。建國後,歷任地質部429地質隊、304地質隊工程師、地質科副科長,地質部北方地質總局工程師,福建省地質局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副局長,中國地質學會第三十二、三十三屆理事。曾領導湖北大冶鐵山礦區普查勘探工作,找到尖林山隱伏礦體。撰有《關於鐵礦成礦類型的劃分問題》等論文。

邊海祿

(1894-1960),民兵英雄。山西定襄人。194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定襄縣村工救會主席、基於民兵隊隊長、區長。抗日戰爭中,帶領民兵埋地雷,打伏擊,打擊日、偽軍。1941年在繼成村保衛戰中,率領民兵苦戰七晝夜,擊退三百餘名日、偽軍的“掃蕩”,斃傷敵六十餘人。1944年出席晉察冀邊區群英大會。解放戰爭中,帶領全村民兵連續作戰十四個月,擊退國民黨政府軍一個營二百餘次圍攻,斃傷敵三百餘人。1950年出席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後任定襄縣村黨支部副書記。

邊理正

河南駐馬店人,黃埔軍校第18期畢業(黃埔第十八期分2個總隊。第一總隊於1941年4月1日入伍。1943年2月畢業於成都北校場,計1600人。第二總隊於1941年11月25日入伍。1943年10月8日畢業於成都南校場,計1237人)。曾於1941年4月-1943年2月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學習,畢業後參加抗日戰爭,直至抗戰勝利。

邊雲山

現代作家,1962年出生於北大荒,做過醫生,經過商。代表作是長篇小說《樺林峪》,《紅塵藝人》。

邊鐵生

1944年生,中國畫國家,筆名老鐵,河北保定人。久居京華,中國藝術研究院文研中心書畫師,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書畫家,中國書畫人才研修中心研修員,北京藝術交流中心藝術家會員,北京市職工美術書法協會會員,並被國內多家書畫團體聘為名譽院長、顧問、理事、教授。幾十年研習國畫、寄情翰墨。畫工小寫意山水、禪意人物,古絲路壁畫意臨等。多作長城山水雄古巷涼,意現唐宋邊塞詩詞風骨。並探索中華傳統人文精神。國際、國內書畫展賽多次獲獎,“紅岩杯全國書畫篆刻大展一等然”,“中國國際文學藝術博覽會”二等獎,“中華警魂書畫大展賽”銅獎。作品被國內多處紀念館、旅遊名勝、愛國教育基地收藏並流傳國外。作品入選:《中國美術選集》、《20世紀國際美術精作博覽》、《世界華人美術書法作品》。藝傳入編:《世界名人錄》、《世界華人書畫篆刻名家大辭典》、《中國國際書畫篆刻家年鑑》等幾十部專著。獲:跨世紀翰墨書畫人才,世界傑出華人藝術家,當代中外書畫名人等稱號。

邊貴祥

河北省香河縣人,1928年2月3日出生,1944年8月參加革命。曾參加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對越自衛還擊戰等戰役。
1953年起先後任紅一團一營參謀長、營長、軍作訓參謀、團長等職,1970年1月起任163師師長,1979年起任海南軍區副司令,1989年離休。
2008年9月1日10時48分,這位曾歷經數十場戰爭、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被越軍懸賞3萬美金買其人頭的163師老師長,在廣州軍區總醫院逝世,享年81歲。
他逝世後,邊貴祥的兒子邊防軍,從殯儀館領回父親的骨灰,用磁鐵在上面晃一晃,“叮叮叮”三塊彈片破灰而出,最大的有花生米大。這些物件盤踞在邊貴祥的腿部、腹部、頭部已有數十年。邊貴祥在住院期間,這三塊會發出“咯咯”響聲的彈片,讓醫院無法給他做核磁共振,直至動用了派克CT才照出邊貴祥患了癌症。

邊廣蘭

女。生於1958年,畢業於湖北工業大學藝術系、1996年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碩士研究生班。現任襄陽市民眾藝術館副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湖北美術院特聘藝術家。享受省政府津貼的突出貢獻專家,襄陽市美術家協會主席、襄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
作品《歲月如歌》參加由文化部、中國美協、中國書協主辦的“世界華人書畫展”並獲銅獎。
撰寫有20萬字的《少兒中國美術史話》由湖南少兒出版社出版、發行,獲“湖北省民眾文化科研成果優秀成果獎”。
《秋收冬藏》、《夢醉荷蔭》獲中國文化部藝術研究院頒“中國畫學術精誠獎”。

邊強

1948年2月生於西安,祖籍河北河間,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書記、副所長,2008年退休。甘肅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省古籍保護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甘肅彩陶研究會顧問;政協蘭州市城關區七、八屆常委;甘肅省黃埔軍校同學會城關聯絡組長;《甘肅黃埔》編委;甘肅省作家、美術家、攝影家、書法家、電視藝術家協會和詩詞學會等文藝團體的會員;甘肅省文學藝術評論家協會理事;曾任甘肅省攝影家協會顧問、《現代攝影》《甘肅攝影》執行主編,《中國工藝美術全集·甘肅卷》主編。
2011年專著《甘肅關隘史》由北京科學出版社出版,被文史界譽為是填補甘肅乃至全國史學研究的空白之作。

浙江分布

有邊姓聚集村落大約有人數2萬左右; 從中原遷徙來大約有近千年先祖邊肅公。
邊肅是諸暨邊村邊氏宗族的先祖。1920年編寫的《暨陽同山邊氏宗譜》輯有宋代魏了翁撰寫的《邊氏宗譜敘》,此文敘述了諸暨邊村邊氏始祖謹公(字慎夫,號敬齊)與邊肅的源淵關係。文中記載:
謹公為承奉郎,由溫遷暨宅傍同山,慮遺緒之失傳也,遂征尋經理往牒,詳布糸圖,以示將來。固知肅公有三子。伯子石隱,不仕,名位無稽。仲子守公,西川郡佐,大展其才。令子紀昌遂占其籍。四世之後有經公轉抵河南,三嗣紛然星散不能縷述再傳。而應隆公起以節度顯職扈蹕至杭命巡海得道溫之松門裡,擇而居之而锺毓謹公焉,此乃締暨嫡屬之祥也。
魏了翁(1178-1237),字華父,號鶴山,邛州蒲江(今屬江西)人,官至端明殿學士,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邊氏宗譜敘》是魏了翁於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撰寫的,應是邊村邊氏溯源的一份重要史料。
元代脫脫撰的《宋史》,在卷301列傳第六十中找到了《邊肅傳》,全文如下 :
邊肅,字安國,應天府楚丘人。進士及第,除大理評事、知於潛縣,累遷太常博士。三司使魏羽薦為戶部判官,祀南郊,超薦尚書度支員外郎。帝以三司鉤取無法,至道初,置行帳司,以會財用之數,命肅主之。帳成,遷工部郎中。
真宗幸大名府,命肅經度行在糧草。改判開拆司,出知曹州,徙邢州。會契丹大入,先是地屢震,城堞摧圮,無守備,帝在澶州,密詔肅:“若州不可守,聽便宜南保他城。”肅匿詔不發,督丁壯乘城而辟諸門,悉所部兵陣以代之。
子調,終尚書兵部員外郎、福建路轉運使。

通用聯

四言通用聯

姓啟邊國;望出陳留:全聯典指邊氏的郡望和源流。
五經笥腹;四傑蜚聲:上聯典指東漢時期的浚儀人邊韶,字孝先,以文學知名,能言善辯,教授弟子數百人。一天,他正假寢,有弟子私下嘲笑他說:“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他聽後應聲對道:“邊為姓,孝為字。腹便便,五經笥(盛飯食或裝衣物的竹器)。但欲眠,思經事。寐與周公通夢,靜與孔子同意(意旨相同)。師而可嘲,出何典記?”嘲笑他的弟子大為慚愧。桓帝時,官至尚書令。下聯典指明朝時期的歷城人邊貢,字廷實,號華良,弘治年間進士,任兵科給事中,明嘉靖年間官至南京戶部尚書。他早年就負有才名,喜歡遊覽江山,飲酒賦詩,與李夢陽、徐禎卿、康海號稱“弘治四傑”。
官稱佛子;朝采令名:上聯典指五代時期的南唐昇州邊鎬,中主李璟時,以行營招討洪、撫、饒、信、歙等州都虞侯,繼而先後攻克建州、潭州,執閩主王延政,殺楚王馬希廣,分別滅了閩、楚二國,官至武安節度使。諸將爭功時,他從來一言不發。善於以仁慈用兵,時人稱他為“邊菩薩”、“邊佛子”。下聯典指北宋時期的楚丘人邊肅,字安國,進士出身,真宗時歷官工部郎中、曹州知州邢州知州。契丹入侵時,正逢地震,城牆倒塌,真宗密詔令他見機行事,他打開城各城門,嚴陣以待,敵軍卻退了回去。真宗曾秘密採訪朝臣中有令聞(好名聲)者,得二十四人,其中有邊肅。
孝先笥腹;文禮逸才:上聯典指東漢時期的以邊韶事典。下聯典指東漢時期的邊讓,字文禮,善屬文,孔融稱其有俊逸才。
盧龍節度;聞望名臣:全聯典指北宋時期的楚丘人邊肅事典。

五言通用聯

稻田留野老;煙翅破寒江:此聯為清朝書畫家邊壽民自題聯。邊壽民,淮安人,或作山陽,一名維騏,字頤公,號漸僧,又號葦間居士。

七言通用聯

唐人愛讀邊鸞畫;明士喜吟仲子詩:上聯典指唐朝時期的畫家邊鸞,京兆人。最長花鳥。下筆輕利,用色鮮明。或謂其牡丹圖,人畜六七,大小相戲,狀態如生,推為絕筆。他如蜂蝶蟬雀,並居妙品。下聯典指明朝時期的詩人邊習,字仲學,著有《邊仲子詩》等。
名列弘治十才子;官居紹興二侍郎:上聯典指明朝時期的戶部尚書邊貢,歷城人。與李夢陽等號稱“弘治十才子”。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吏部尚書邊知白,字公式,紹興中歷戶、吏二部侍郎,直學士院。
負才俊偉馳芳譽;持躬端敏紹家風:下聯典指東漢時期的九江太守邊讓,字文禮,浚儀人。恃才氣,不屈曹操,操殺之。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名人邊承遇事典。

十言通用聯

聞望崇高,天子殷殷採取;腹笥富厚,門人濟濟從游: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工部郎中邊肅的事典,邊肅,字安國,楚丘人。下聯典指東漢時期的學者邊韶事典。邊韶,字孝先,浚儀人。嘗言:“邊為姓,孝為字,腹便便,五經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