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陽(1473年1月5日—1530年1月28日),字獻吉,號空同,漢族,祖籍河南扶溝,出生於慶陽府安化縣(今甘肅省慶城縣),後又還歸故里,故《登科錄》直書李夢陽為河南...
明代文學家李夢陽的作品之一,通過對南宋將領岳飛曾戰鬥過的古戰場的懷念,抒發對現實中世人逐漸忘卻岳飛這種英雄的無奈之情。...
李夢陽,女,湖北十堰人。1988年出生,中共黨員,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碩士。漢江師範學院教育系老師。 ...
古籍簡介《空同子》·一卷(戶部尚書王際華家藏本)四庫提要明李夢陽撰。夢陽字獻吉,慶陽人,徙扶溝。弘治癸丑進士,官至江西提學副使。事跡具《明史·文苑傳》。...
李夢陽(1473~1530)明代文學家。字獻吉,號空同子。慶陽(今屬甘肅)人。...... 李夢陽(1473一1530),初名莘,字獻吉,號空同子,甘肅慶陽(明代屬陝西)人。十一歲時...
李夢陽(1473年1月5日—1530年1月28日),字獻吉,號空同,漢族,祖籍河南扶溝,出生於慶陽府安化縣(今甘肅省慶城縣),後又還歸故里,故《登科錄》直書李夢陽為河南...
李夢陽故里碑亭是甘肅省慶陽市的一處景點。...... 李夢陽故里碑亭,位於國道309線與省道202線在甘肅省慶陽市的慶城南2公里交匯處。碑亭建於2002年,原國家文化部部長...
《李夢陽及其詩歌創作研究》是2010年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海波。...... 《李夢陽及其詩歌創作研究》是2010年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海波。...
夢回漢唐:李夢陽傳編輯 鎖定 本書為《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傳》叢書之一。該叢書是由中國作家協會主持的國家級文化工程,計畫用5年時間出版120部左右。叢書遴選出在中國...
主題 責任者 萬曉磊 版本 河南省圖書館 日期 載體形態 館藏信息 描述 李夢陽(1472-1530),字獻吉,號空同,漢族,慶陽府安化縣(今甘肅省慶城縣)人,遷居開封,工...
《20世紀以來李夢陽研究》是一本由郝潤華等主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20世紀以來李夢陽研究》是一本由郝潤華等主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1] ...
《李夢陽與明代詩壇》共分六章,並附《李夢陽著述考述》、《目驗李夢陽著述敘錄》、《歷代李夢陽傳記、墓銘》,以其為研究李夢陽的基礎性資料,以便翻檢。《李夢陽...
《李夢陽詩選》是“明清十大家詩選”叢書之一。...... 李夢陽詩選內容簡介 編輯 《李夢陽詩選》是“明清十大家詩選”叢書之一。中國古典詩歌經歷了唐代的輝煌和宋代...
明弘治、正德年間(公元1488—1521年)十文學家的並稱。《明史·文苑·李夢陽傳》:“弘治時,宰相李東陽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夢陽獨譏其萎弱,介言文必秦漢,詩...
《秋望》是明代詩人李夢陽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明代弘治年間,韃靼屢擾,西北邊境多有戰事。李夢陽出使前線,有感而發,遂成此詩。首聯以黃河、長城、秋風、飛雁等,...
前七子是明弘治、正德年間(1488—1521)的文學流派。成員包括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夢陽、何景明為代表。首見於《明史·...
明七子:有“前七子”與“後七子”之分,前七子包括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等七位有名的文人。為區別後來嘉靖、隆慶年間出現的...
"前後七子"出現於明代,由李夢陽、何景明、李攀龍、王世貞等為領袖,稱為前後七子的十四人,標榜所謂的"復古",並且提出"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口號。這種復古,實為...
他們在李夢陽、何景明等前七子之後,繼續提倡復古,彼此標榜,聲勢更為浩大,世稱後七子。 後七子的文學主張基本上與前七子相同,強調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其形成...
相傳此作是諷刺李夢陽負康海搭救之恩的(一說,《中山狼傳》為唐代姚合或宋代謝良作,馬中錫只是修改)。《中山狼傳》文辭華麗優美,故事發人深省,深受後人的喜愛。...
李夢陽從獄中給康海遞了一張紙條,上寫“對山救我”四字。“對山”為康海的別號。康海義不容辭,雖然一直不肯登劉瑾之門,但為了朋友,只得硬著頭皮去拜謁劉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