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燒羊肉

紅燒羊肉

紅燒羊肉是中華傳統美食,歷史悠久,尤以回族風味最具特色。主料是羊肉,輔以胡蘿蔔燉製而成。羊肉性溫,適合冬季食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燒羊肉
  • 英文名:mutton braised in brown sauce
  • 主要食材:羊肉
  • 口味:湯鮮肉美
特色,歷史,做法,做法一,做法二,做法三,做法四,做法五,功效,

特色

紅燒羊肉是歷史悠久的回族風味菜,肉爛軟香,湯鮮味醇,風味獨特,深受歡迎。

歷史

紅燒羊肉是歷史悠久的回族風味菜,宋元至明,皆為家庭製作。經巧婦精烹,或推朱紅小車,或提罐沿街叫賣。
清朝末年,汴梁“義和園”清真飯莊的掌廚胡大黑,把羊肉切塊掛麵糊後,用熱油炸黃,添原汁湯,配水發金針菜,燒沸後,蓋鍋稍燜,盛入海碗。成菜肉爛軟香,湯鮮味醇,風味獨特,深受歡迎,從此進入市肆。

做法

做法一

食材準備
羊肋條肉500克。配料:胡蘿蔔20克,青蒜段50克。調料;豆油30克,白酒30克,紹酒40 克,辣椒醬5克,醬油10克,白糖2克,蔥段薑片 20克,八角4顆。
製作步驟
1、將羊肋條肉洗淨,切成4厘米見方的塊。
2、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放入少許蔥段薑片、白酒,燒開,焯水約1分鐘,隨即撈出放清水中洗淨。
3、胡蘿蔔洗淨切成片。
4、炒鍋上火,舀入豆油燒熱,放入蔥段薑片煸炒出香味。
5、再將羊肉燜至5分鐘,再放入蘿蔔,醬油,煸炒呈紅色即成。

做法二

食材準備
主料:羊肉500克,白蘿蔔50克,大蔥1根,生薑1小塊,花椒2小匙,大料適量,桂皮適量,
調料:醬油1大匙,羊肉湯2500克,料酒4小匙,精鹽1小匙,
製作步驟
1.將羊肉洗淨,漂淨血水,切塊,放入沸水中氽一下,撈出洗淨,
2.蘿蔔洗淨,切大塊,
3.蔥、姜洗淨分別切段、拍松,
4.在鍋里加入羊肉湯燒沸,然後加入羊肉、蘿蔔、醬油、鹽、料酒、大料、桂皮、姜、蔥、花椒,燒至肉爛後盛出即可。
注意事項
做這道菜的時候最好要選用肥瘦相間的羊肉,也以可用羊腩來做。

做法三

食材準備
熟羊腰窩肉:300克、淨冬筍:15克、水發金針菜:15克、精鹽:4克、味素:5克、紹酒:10克、水發木耳:20克、雞蛋:半個、濕澱粉:25克、羊肉湯:250克、花生油:1000克(約耗: 80克)
製作步驟
1.將熟羊肉切成大菱形塊,放入濕澱粉20克、雞蛋、醬油.. 10克攪拌的糊中拌勻。冬筍切片,備用。
2.炒鍋放旺火上,添入花生油,七成熱時,將羊肉逐塊下入,炸成柿黃色,撈出潷油。
3.炒鍋內留油少許,先下蔥、薑絲,再放入羊肉塊、木耳、冬筍片、金針菜、精鹽、味素、紹酒、醬油.. 5克和羊肉湯,待湯汁收濃,勾入濕澱粉.. 5克,翻勻裝盤即可。
注意事項
1.羊肉煮至軟爛,掛糊後不宜久煮,以免脫糊。
2.若用生肉紅燒、則失去豫菜正宗風味。

做法四

食材準備
主料: 羊肉1500克
配料: 白蘿蔔500克
調料: 植物油75克,醬油、蔥、姜各15克,鹽4克,味素1克,八角、桂皮、山柰、草豆蔻各3克,整乾椒5克,料酒20克,淨香菜50克,香油10克。
製作步驟
1.生鐵鍋置旺火上燒紅,羊肉皮朝下,烙淨皮上余毛,入溫水中刮洗淨、漂盡血水、瀝乾水,切3厘米見方的塊,入沸水鍋氽過,撈出洗淨、瀝乾水。
2.蘿蔔洗淨、去皮,切與羊肉大小相同的塊;八角、桂皮、山柰、草豆蔻洗淨,入香料袋用繩紮好口。
3.淨鍋置旺火上,放油燒到六成熱,下蔥、姜煸出香味,放羊肉、料酒、醬油一同煸炒,加鮮湯、香料袋在旺火上燒開,移小火上燒至六成爛,撇淨浮沫,放蘿蔔燒至酥爛(形狀完整),取出香料袋,在大火上收濃湯汁,裝盤、淋香油、撒香菜即成。

做法五

食材準備
羊排2.5斤、青蒜適量、色拉油少許、食鹽適量、冰糖1湯匙、蔥2克、姜1塊、蒜適量、八角2個、花椒1小把、料酒2湯匙、生抽1湯匙、老抽2湯匙、香葉2片。
製作步驟
1、羊肉用流動的水沖洗乾淨表面血水,放在大盆中,用清水浸泡半小時,期間換水兩三次,泡出羊肉中的血水後,洗淨瀝乾備用。
2、鍋中放清水,羊肉冷水下鍋,中大火、不要蓋蓋子,煮開後,小火再煮五分鐘。
3、焯水後的羊肉撈出用流動的水沖洗乾淨,瀝乾。4、青蒜切段姜拍碎,蔥打結,大蒜、香葉、大料、桂皮和花椒放入茶包袋裝好。
5、鍋中放少量油燒熱,爆香蔥姜蒜。
6、倒入羊肉塊煸炒出香味。
7、加入足量水,沒過羊肉,加入兩湯匙料酒。
8、加入兩湯匙老抽,一湯匙生抽,放入步驟4的香料包。
9、放入一湯匙冰糖。蓋上鍋蓋,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燜煮兩個小時左右至羊肉完全酥爛入味。
10、開蓋轉大火收濃湯汁,加一點雞精和少許鹽調好味道,撒上青蒜葉,蓋上鍋蓋燜一分鐘(這樣青蒜葉更綠葉更香),開蓋出鍋。

功效

羊肉有山羊肉、綿羊肉、野羊肉之分。古時稱羊肉為羖肉、羝肉、羯肉。它既能御風寒,又可補身體,對一般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腎虧、腹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酸軟、面黃肌瘦、氣血兩虧、病後或產後身體虛虧等一切虛狀均有治療和補益效果,最適宜於冬季食用,故被稱為冬令補品,深受人們歡迎。
1 味甘,性溫。能補血益氣,溫中暖腎。
2 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磷、鐵、鈣、維生素B1、B2和煙酸,膽甾醇等成分。
3 用於氣血不足,虛勞羸瘦;脾胃虛冷,腹痛,少食或欲嘔,腎虛,腰膝酸軟,尿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