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自然地理,位置境域,地質地貌,河流,氣候,自然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數據,民族構成,政治體制,五套班子,政府機構,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社保,交通運輸,海港,高速公路,鐵路,文化藝術,語言,飲食習俗,名勝古蹟,著名人物,近代名人,當代名人,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據東南沿海出土文物考證,距今6000年前的
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此漁獵種植,生息繁衍。《
禹貢》有九州之說,時汕尾屬九州中的揚州南境;《周禮·夏官·職方》稱為藩服之地。先秦時期屬
南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統一嶺南,嶺南地區設立三個郡:南海郡(治所在今廣州)、桂林郡(治所在今廣西
桂平縣)、象郡(治所在今廣西
憑祥市)。南海郡下設四個縣:
龍川縣、傅羅縣、
番禺縣、
四會縣,龍川縣東境又設揭陽戍(在今豐順),以推行“和輯漢越”的政策。海陸豐地區(
汕尾市)全境屬南海郡傅羅縣。
至秦末,諸侯紛紛叛秦,前204年,新任
南海郡尉趙佗為防北方動亂波及嶺南,於是割據嶺南三郡,自立為王,國號
南越國。西漢建立以後,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西漢中央政府為加強對南越國的管轄權,封名織者為南武侯,在南越國境內建立小諸侯國名南海,其國境在秦龍川縣東境,相當於揭陽戍管轄的範圍。
南海國卻因聯合閩越與西漢政府對抗,而被南越國收復,南越國更因勝戰,將都城 以南武侯之名號定名“
南武城”,即今廣州市。
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漢閩越王郢出兵攻南越國,南越國請求內附。南越國平定後,建為漢十三州之一的
交州,又增設了兩個縣揭陽縣(今潮汕
梅榕一帶)、中宿縣(今清遠一帶)。在漢代,海陸豐地區全境屬交州南海郡傅羅縣。東晉鹹和元年(326年)析南海郡東部置
東官郡。鹹和六年(331)年,從博羅縣析出寶安縣、
海豐縣、安懷縣(今
東莞市);同年,原揭陽縣拆為
海陽縣、
潮陽縣、
綏安縣(今福建省
雲霄縣)、
海寧縣等四縣。海豐縣,隸屬東官郡,轄地包括現汕尾市全境及惠來、普寧、揭西之部分地區。
隋文帝開皇十一年(591年),東官郡與梁化郡等並置為
循州,海豐縣改屬循州。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嶺南俚帥楊世略以循、潮二州來降,遂被唐朝政府封為循州總管,循州總管府初轄循、潮、韶三州;析海豐縣東部置安陸縣,安陸縣治設在大安屯(今
陸豐大安鎮轄地),轄今之陸豐市、陸河縣及惠來、普寧、揭西之一部,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廢安陸縣,復併入海豐縣,仍隸屬循州;循州總管府裁撤,併入廣州總管府。 五代十國時期,循州改為禎州,汕尾隨屬禎州。宋開寶四年(971年)設廣南東路禎州,天禧五年(1021年),因避太子趙禎(後即仁宗)名諱,改禎州為惠州,時海豐、博羅、河源、歸善(今惠東)四縣均屬廣南東路惠州。海豐縣轄興賢、金錫、
楊安、
石塘、
石帆、
吉康、坊廓、
龍溪等8都。元代,汕尾地區屬江西行中書省廣東道惠州路;明代屬廣東布政使司惠州府;清代屬廣東省
惠州府;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海豐縣東部之石帆、坊廓、吉康三都置陸豐縣。縣治在東海(今陸豐東海鎮),海豐、陸豐兩縣同屬惠州府。民國初年,隸屬廣東省潮循,民國19年(1930年),隸屬廣東省第4行政督察區。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海豐、陸豐均屬粵東江專員公署管轄;1953年改屬東行政公署;1957年隸屬惠陽專員公署;1958年12月劃歸汕頭地區專員公署;1983年9月,又歸屬惠陽地區專署管轄。1988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在原海豐、陸豐兩縣的行政區域上設定地級汕尾市,並析海豐縣南部沿海的汕美、
紅草、
馬宮、
東涌、
田墘、
捷勝、遮浪7鎮建置城區;設陸豐縣北部山區的河田、河口、
新田、
螺溪、水唇、上護、南萬、
東坑等8個鎮設定陸河縣。汕尾市管轄城區、海豐縣、陸豐縣、陸河縣。
1992年底,在市城區田乾鎮、遮浪鎮設立紅海灣經濟開發試驗區(現轄田乾、遮浪、東洲三個街道)。1995年,在陸豐所轄的華僑農場設立華僑管理區(以上兩區行政區劃仍屬市城區和陸豐市)。1995年,經國務院批准,陸豐撤縣建市(縣級市),由省政府直轄,委託汕尾市人民政府代管。
2011年5月21日,
深汕特別合作區授牌儀式在廣州舉行。“深汕特別合作區”規劃範圍包括
海豐縣鵝埠、小漠、鮜門、赤石4鎮,總面積463平方公里,合作期限初定30年。
行政區劃
行政區 | 派出機構 | 陸地面積 | 總人口 | 郵政編碼 | 鎮 | 街道 | 政府駐地 |
---|
| / | 421平方公里 | 46萬 | 516600 | 3個 | 4個 | 香城路 |
廣東汕尾紅海灣經濟開發區 | 110平方公里 | 8萬 | 516622 | 0個 | 3個 | 田乾街道 |
| / | 1687.7平方公里 | 167.08萬 | 516500 | 20個 | 0個 | |
汕尾市華僑管理區 | 32平方公里 | 1.86萬 | 516532 | 0個 | 3個 | 尖沙辦事處 |
| / | 1750平方公里 | 102萬 | 516400 | 12個 | 0個 | |
| 468.3平方公里 | 7.1萬 | 516473 | 4個 | 0個 | |
| / | 1005平方公里 | 34.6萬 | 516700 | 8個 | 0個 | |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汕尾市位於廣東省東南沿海,在北緯20°27′~23°28′和東經114°54′~116°13′之間。東同
揭陽市惠來縣交界;西與
惠州市惠東縣接壤;北接河源市紫金縣;南瀕南海,與香港隔海相望。陸域界線南北最寬處90km,東西最寬處132km,總面積5271km2,(不含東沙群島1.8km2)占全省總面積2.93%。大陸岸線長302km,占全省岸線索長度9%;轄內海域有93個島嶼、10個 港口和3個海湖。汕尾市沿海200m等深線內屬全市所轄海洋國土面積 2.38萬平方公里,占全省海洋國土的14%。
地質地貌
汕尾地貌區域為華夏陸台多輪迴造山區,地質構造運動和岩漿活動頻繁。侏羅紀燕山期造山運動基本奠定了本地區現代地貌的輪廓。在地球史上距今最近的是“喜馬拉雅山運動”,使汕尾地區表現為斷裂隆起和平共處塌陷,產生了侵蝕剝削和堆積,北部上升,南部下降。以後的新構造運動繼續抬高,使花崗岩逐步暴露地表,形成廣闊的花崗岩山地,丘陵及台地。
汕尾地質年代最早是三疊繫上統,繼而侏羅系第四系。岩石主要有花崗岩、砂頁岩及第四系列化沖積砂礫層出不窮等組成。經過大自然和人類活動的作用,構成複雜的土壤類型。土壤類型有:水稻土、南方山地草甸土、黃壤、紅壤、
赤紅壤、菜園土、潮沙泥土、濱海鹽漬沼漬土、海濱沙土、
石質土等10多種土類,40多個土屬,70多個土種。
由於歷次地殼運動褶皺、斷裂和火山岩隆起的影響,造成了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兼有的複雜地形地貌。全區位於蓮花山南麓,其山脈走勢為東北向西南方向傾斜。
蓮花山脈由閩粵邊界的銅鼓嶺向東南經汕尾跨惠陽到香港附近入海。地形為北部高丘山地,山巒重疊,千米以上高山有23座,最高峰為
蓮花山,海拔1337.3m,位於海豐縣西北境內;中部多丘陵、台地;南部沿海多為台地、平原。全市境內山地、丘陵面積比例在,約占總面積的43.7%。
河流
汕尾境內主要河流有
螺河、
黃江河、烏坎河和
赤石河4大水系,總長252公里,流域面積3613.7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69.2%。汕尾境內河水流量大,汛期長,平均徑流深1495毫米左右,全市年均產水量達78億立方米。
氣候
汕尾市地處祖國大陸東南部沿海,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海洋性氣候明顯,光、熱、水資源豐富。其主要氣候特點是:氣候溫暖,雨量充沛,雨熱同季,光照充足;冬不寒冷,夏不酷熱,夏長冬短,春早秋遲;秋冬春旱,常有發生,夏澇風災,危害較重。
汕尾市氣候溫暖,多年年平均氣溫為22℃左右,年平均最高氣溫26℃左右,年平均最低氣溫19℃左右,水稻安全生長期約260天左右。境內雨量充沛,多年年平均降雨量為1900~2500毫米,最多年的年雨量可達3728毫米。雨熱同季是汕尾市氣候特點之一,雨季始於3月下旬到4月上旬,終於10月中旬;每年4~9月的汛期,既是一年之中熱量最多的季節,又是降雨量最集中的季節,占全年總降雨量85%左右。全市光照充足,多年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00~2100小時,日照百分率為44~48%,太陽輻射總量年平均120千卡/平方厘米以上,光合潛力每1畝約7400公斤。
自然資源
根據2007年土地變更調查匯總(過渡地類)的數據,全市轄區土地總面積735.29萬畝:農用地面積595.47萬畝,占全市土地總面積81%,其中耕地面積139.95萬畝,園地62.89萬畝,林地351.57萬畝,牧草地435.15畝,其他農用地41.02萬畝;建設用地面積68.48萬畝,占全市土地總面積9.31%,其中居民點與工礦用地50.31萬畝,交通用地3.53萬畝,水利設施用地14.63萬畝;未利用地71.33萬畝,占全市土地總面積9.70%。土壤有水稻土、南方山地草甸土、黃壤、紅壤、赤紅壤、菜園土、潮沙泥土、濱海鹽漬沼漬土、海濱沙土、石質土等10多種土類,40多個土屬,70多個土種。
至2009年,初步探明全市有礦產資源6類17種,即有色金屬、貴重金屬、稀土稀有金屬、燃料、黑色金屬、金屬。主要的礦產有錫、
花崗岩、海河砂、
硫鐵礦、
玻璃砂、礦泉水、地下熱水。其中,儲量較大的錫礦主要分布在海豐縣的長埔、吉水門、銀瓶山,陸豐市的博美等地;境內各地都有花崗岩;硫鐵礦主要分布在海陸豐交界的官田;玻璃砂主要分布在市城區、紅海灣的遮浪和陸豐沿海一帶;陸豐市的大安及海豐大湖有豐富的
高嶺土;陸豐市有儲量豐富的鈦鐵和獨居石及鋯英。此外,全市還有優質的地熱水、礦泉水和數量相當可觀的鎢、銅、鉛、鋅、金屬鈹、
水晶石、鉀長石等礦產資源。
至2009年,汕尾市主要的海洋經濟水產品種有14類,107科,173種,其中年產量超過2000噸的有20多種。上述水產品種中,有相當一部分屬於中上層魚類,集中在遼闊的中深海漁場,尚有開發餘地。龍蝦、膏蟹、鮑魚、魷魚等名貴水產種類繁多,漁業產值居全省之首。境內魚、蝦、蟹、貝、藻類齊全,漁業生產已有數百年歷史。 一般具有捕撈價值的魚類達200多種。大量生產的有
藍圓鯵(巴浪魚)、
海鯰(赤魚)、
竹夾魚、
鮎魚、
大眼鯛(紅目鰱)、大甲參、
石斑等。甲殼類有墨吉對蝦、近緣新對蝦等。貝殼有近江牡蠣(蚝)、
翡翠貽貝、藍蚣等。藻類有廣東紫菜、鵝掌茶等。
人口民族
人口數據
2009年,汕尾市戶籍人口總戶數72.05萬戶,比上年減少2.19萬戶,總人口340.61萬人,比上年增加4.62萬人。其中,女性人口163.29萬人,增加2.04萬人;男性人口177.33萬人,增加2.59萬人。全市人口密度為637人/平方公里。
2018年,汕尾市常住人口299.3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65.10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55.15%;戶籍人口355.7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78.43萬人,占戶籍人口的比重50.15%。
民族構成
汕尾市居住人口分屬於35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占總數的99.91%,其他34個少數民族人口7000多人,約占總人口的0.09%。除海豐縣
鵝埠鎮上北紅羅村有200人屬聚居外,其餘7000多人屬於散居人口,主要分布在重點城鎮和部分經濟比較富裕的農村。在各少數民族中超過100人的有壯族、
畲族、
黎族、土家族、瑤族、苗族,壯族,其中人口最多達1482人。這些人口大部分從外省因工作調動或婚嫁遷入汕尾市、省內遷入者也不少。
華僑華人,港澳台僑胞
汕尾是僑鄉,汕尾籍僑胞主要旅居香港、馬來西亞、印尼等地。祖籍海陸豐的客家人成為台灣客家人第二大群體,被稱為“
海陸客”。
汕尾的通用譯名包括:Shanmei、Hoifun(海豐)、Lukfung(陸豐)等三個單詞。如果按汕尾原鄉的主流語言
閩南語來拼,汕尾海陸豐的地名會被拼成:Soaboi、Haihong、Liokhong,但是這些純粹是假設性拼寫,並沒有被真正使用。這是因為大量旅居香港的汕尾籍華僑,影響了其它各國的汕尾籍華僑。海外的汕尾籍華僑,常常加入
惠州十屬會館,包括
海豐、
陸豐、
歸善、
紫金、
龍川、
連平、
河源、
博羅、
新豐、龍門等十個縣。旅港的汕尾籍,則歸為
鶴佬人(Hoklo Clan)。
政治體制
五套班子
政府機構
汕尾市港務管理局 | 汕尾市環境保護局 | 汕尾市人民防空辦公室 | 汕尾市人民政府駐廣州(港澳、深圳)辦事處 |
汕尾市糧食局 | 汕尾市應急管理辦公室 | 汕尾市民族宗教事務局 | 汕尾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
汕尾市園林局 | 汕尾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 汕尾市外僑事務局 | 汕尾市統計局 |
汕尾市體育局 | 汕尾市司法局 | 汕尾市水務局 | 汕尾市農業局 |
汕尾市審計局 | 汕尾市科技局 | 汕尾市城鄉規劃局 | 汕尾市城市綜合管理和行政執法局 |
汕尾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 汕尾市海洋與漁業局 | 汕尾市發展和改革局 | 汕尾市機構編委辦公室 |
汕尾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 汕尾市質量技術監督局 | 汕尾市旅遊局 | 汕尾市教育局 |
汕尾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 汕尾市公安局 | 汕尾司法局 | 汕尾市海防與打擊走私辦公室 |
汕尾市扶貧辦 | 汕尾市畜牧獸醫局 | | |
|
經濟
綜述
201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20.32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4.03億元,增長5.1%,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8.7%;第二產業增加值406.58億元,增長10.3%,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8.5%;第三產業增加值379.71億元,增長6.4%,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32.7%。三次產業結構為14.6:44.2:41.2,第三產業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在第三產業中,批發和零售業增長4.4%,住宿和餐飲業增長2.5%,金融業增長4.8%,房地產業增長6.2%。現代服務業增加值185.39億元,增長8.0%。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121.44億元,增長11.8%。民營經濟增加值622.23億元,增長8.4%,占地區生產總值的67.6%。2018年,汕尾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3萬元,達到30825元(按平均匯率折算為4658美元),增長7.5%。
2018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上漲1.9%。分類別看,食品菸酒類上漲2.3%,衣著類持平,居住類上漲0.7%,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1.9%,交通和通信類上漲3.7%,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1.7%,醫療保健類上漲3.4%,其他用品和服務下降1.2%。在食品類中,蛋類、水產品類和菜類上漲幅度較大,分別上漲13.1%、9.1%和9.6%。
2018年城鎮新增就業50477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2413人,年末城鎮實有登記失業人員1335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34%,比上年末下降0.04個百分點。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2.27億元,比上年增長15.0%。其中,稅收收入27.81億元,增長19.7%。
2017年12月,廣東省政府發布《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2017-2030年)》,汕尾被定為為地區性中心。
第一產業
2018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21.32億元,比上年增長5.3%。其中,農業產值83.94億元,增長4.7%;林業產值5.47億元,增長4.8%;牧業產值20.18億元,增長4.0%;漁業產值100.84億元,增長5.7%;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0.90億元,增長8.6%。
2018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19.09萬畝,比上年下降0.2%;蔬菜種植面積73.21萬畝,增長3.9%;油料種植面積19.90萬畝,增長3.6%。全年糧食產量38.60萬噸,比上年下降0.6%;稻穀產量34.23萬噸,下降0.4%;蔬菜產量117.38萬噸,增長5.0%;水果產量28.53萬噸,增長9.8%;油料產量3.17萬噸,增長6.2%。
2018年肉類總產量7.60萬噸,比上年增長3.2%。其中,豬肉產量4.49萬噸,增長4.3%;禽肉產量2.60萬噸,增長1.7%。全年生豬出欄60.77萬頭,增長4.3%;生豬年末存欄29.48萬頭,增長2.9%。全年水產品產量56.70萬噸,增長1.7%。其中,海水產量51.85萬噸,增長1.0%;淡水產量4.85萬噸,增長9.4%。
水果主要有荔枝、
龍眼、香蕉、柑、桔等29科 42種。香爐桔是汕尾市特有的優良無病苗木材料。
土特產品
陸豐市:海魚
海豐縣:海魚、海鹽
陸河縣:柿餅、青梅、黃欖
第二產業
2018年全部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8%,其中,大型企業增長14.0%,中型企業增長4.5%,小型企業增長11.5%,微型企業增長20.4%。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長3.2%,集體企業增長16.0%,股份制企業增長2.9%,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36.1%,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長2.5%。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18.2%,重工業增長1.8%。分主要行業看,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283.9%,計算機通訊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下降4.6%,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增長0.1%,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8.8%,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下降15.1%,紡織服裝、服飾業增長1.0%,橡膠和塑膠製品業增長23.5%。
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9%,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1.7%。其中,高端電子信息製造業下降4.5%,先進裝備製造業增長31.7%,石油化工產業下降16.5%,先進輕紡製造業增長2.2%,新材料製造業增長21.1%,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下降51.7%。
2018年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39.90億元,比上年增長15.7%。全市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39個,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完成建築業總產值41.3億元,增長56.7%
2018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6.6%。分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投資增長17.7%;民間投資增長22.9%;港澳台、外商經濟投資下降16.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7.4%;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6%;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9.8%
2018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19.11億元,比上年增長37.8%。按用途分,商品住宅開發投資96.68億元,增長60.1%;辦公樓投資1.10億元,增長100.1%;商業營業用房投資9.76億元,增長33.0%。
第三產業
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9.36億元,比上年增長9.7%。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總額40.24億元,增長9.6%。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42.81億元,增長9.8%;農村消費品零售額166.55億元,增長9.4%。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548.84億元,增長10.0%;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60.51億元,增長7.0%。從消費形態看,商品零售548.88億元,增長10.0%;餐飲收入60.48億元,增長7.0%。
2018年進出口總額177.72億元,比上年下降10.7%。其中,出口總額87.73億元,下降0.5%;進口總額89.99億元,下降18.8%。
2018年契約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5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0%。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03億美元,增長2.7%。
2018年,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940.4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2.4%。其中,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146.39億元,增長6.9%;住戶存款餘額501.36億元,增長6.3%。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425.40億元,比上年末增長4.3%。其中,住戶貸款餘額262.21億元,增長8.3%;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156.10億元,下降2.9%。
2018年實現保費收入24.28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16.94億元,增長9.8%;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7.34億元,增長24.3%;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業務保費收入2.39億元,增長15.4%。全年共支付各項賠款和給付10.56億元,增長10.9%。其中,壽險業務賠付支出7.07億元,增長7.0%;財產險業務賠款支出3.49億元,增長19.8%。
社會事業
教育
2018年全市各級各類教育招生18.22萬人,比上年增長10.3%;在校學生54.51萬人,增長2.4%;畢業生15.31萬人,增長20.1%。基礎教育(含學前教育)招生17.68萬人,比上年增長11.0%;在校學生53.18萬人,增長2.4%;畢業生14.88萬人,增長21.9%。普通本專科學校招生0.33萬人,增長5.3%;在校學生0.66萬人,增長6.8%;畢業生0.22萬人,增長8.9%。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國中畢業生升學率97.3%,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2.7%。
科技
2018年末全市共有市級企業研發中心87家,縣及縣級以上國有研究與開發機構、科技情報和文獻機構10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擁有研發機構97個,高新技術企業34家。全年專利申請量3719件,授權量2485件,分別增長54.5%和175.2%。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756件,增長25.0%;發明專利授權量69件,增長165.0%。
文化
2018年末全市共有各類專業藝術表演團體(公有制)4個,民眾藝術館、文化館6個,縣級及以上公共圖書館5個,博物館6個。全市有廣播電台4座,電視台4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均為99.08%。有線廣播電視用戶48.02萬戶,有線數位電視用戶31.29萬戶。全年出版《汕尾日報》報紙540萬份。全市圖書館共有藏書77萬冊,人均圖書擁有量0.38冊。
衛生
2018年末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1625個(含村衛生室),其中醫院35個,衛生院46個,社區衛生服務業機構10個,婦幼保健機構5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6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4個,衛生監督機構4個,村衛生室1250個。全市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12187人,比上年增長3.2%,其中執業醫生和執業助理醫師5316人,註冊護士4235人。鄉鎮衛生院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516人。
體育
2018年全市體育健兒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獲金牌3枚。在省級各類比賽中獲金牌6枚、銀牌5枚、銅牌3枚。
社保
2018年末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含離退休)62.0萬人,比上年末增長5.1%。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143.5萬人,增長1.2%。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32.63萬人,比上年末增長1.8%。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74.16萬人,增長0.03%。參加失業保險22.5萬人,增長7.1%。參加工傷保險22.09萬人,增長4.2%。參加生育保險22.83萬人,增長3.8%。
2018年社會保險基金征繳收入27.07億元,年末社會保險基金累計結餘48.6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3%和6.9%。全年城鄉醫療救助18.60萬人次。年末城市低保人數1.97萬人,農村低保人數8.18萬人。全年城鎮職工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為1512人。
交通運輸
海港
孫中山在《
建國方略》中曾列
汕尾港為重點發展的廣東四大漁港之一。汕尾港在2010年獲得“中國首批全國文明漁港”。
鮜門港位於廣東省汕尾市深汕區的鮜門中心區,分為三大版塊(鮜門海鮮購物碼頭、鮜門綜合市場、鮜門飯館)
高速公路
鐵路
文化藝術
汕尾是潮汕文化、閩南文化、廣府文化、客家文化的交匯地,文化多元而兼容,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 5項目入選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9項目入選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語言
福佬話主要分布於汕尾市城區、海豐和陸豐大部分地區,使用人口約265萬人;根據其語音特點,可分為8個聲調片和7個聲調片兩大片,分別以海城話和東海話為代表。客家話主要分布在陸河縣、海豐縣東北部和西北部、陸豐市北部山區,使用人口約60萬人。
白話集中於汕尾港和馬宮港,使用人口多數為深水漁民,約4萬人;在汕尾、海城、東海等地,因與港穗商貿往來頻繁,受廣府文化影響較深,會說白話的占相當比例。占米話是粵語在粵東地區深受客家話、福佬話影響的一支土語,分布於海豐縣西南部,使用人口約3.5萬。軍話是一種含有官話成份但深受客家話、粵語、閩南話影響的混合型方言,有陸豐西南鎮青塘村、大安鎮坎石潭村和海豐平東鎮龍吟塘村三個方言島,使用人口約1萬。
北方方言主要集中於汕尾市區,使用人口約2萬,多數於汕尾建市後遷入;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大力推廣國語,汕尾市居民中有80%左右會說國語。
除使用漢語外,聚居在海豐縣鵝埠鎮上北村委會紅羅村的少數民族畲族,人口約200人,使用其民族語言——畲語。
飲食習俗
汕尾市的飲食屬潮汕風格,其匯
閩南地區與廣州地區之所長,風味自成一格,以燜、燉、燒、炸、炒、泡為主。海鮮、湯類和甜菜的烹飪最具特色,口味清鮮,濃郁而不油膩。
風味名菜有燒雁鵝、護國萊、清湯蟹丸、油泡螺球、縐紗甜肉、太極芋泥等。
汕尾市傳統小吃品種眾多且家喻戶曉、遠近聞名,比如小米、
牛肉餅、
菜粿(菜包粿)、韭菜餃、冬節鴿、豬腸粉、層糕粿、菜茶、鹹茶、扁食等等。
名勝古蹟
| 海陸豐是中國13塊革命根據地之一,“ 海豐紅宮紅場舊址”是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廣東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紅宮原為“學宮”,1927年在此召開全縣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中國第一個工農 紅色政權——海豐蘇維埃政府。舊址有 海豐農民運動陳列室,彭湃銅像,紅二、四師會師紀念亭,大成殿和五代祠,鐫刻黨和國家領導人題詞的“碑廊”等。“ 彭湃故居”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征時周恩來和革命軍蘇聯顧問 鮑羅廷及加倫將軍都曾在此住宿和工作。 |
| 玄武山位於陸豐 碣石鎮北郊。元山寺始建於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改建於明洪武27年(1577年。是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宗教開放場所。寺內殿堂廡廊,僧舍廳室,共99健。殿內有清代 林則徐題獻的《水德靈長》和 劉永福鎮碣時題獻的《靈聲滿道》題匾,該二面匾額被國家列為中華名匾。並有同治皇帝及提督、總兵等題匾共40多面。且藏有宋、明、清各代文物1000多件。 |
| 鳳山,是汕尾地方的著名旅遊區,位於市區東南面。這是廣東通 高第一的藝術石雕像。媽祖文化廣場,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為世界第一的專業廣場。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的媽祖聖誕,九月九日的媽祖升天紀念日,舉行廟會,可以看到三個“國家稀有劇種”(白字戲,西秦戲,正字戲)的精湛表演;可以聽到極具 海韻特色的漁歌演唱。以及多種唐音 宋韻的歌舞串演。 |
| 紅海灣遮浪南澳半島素稱“粵東麒麟角”,她瀕臨南海,礁岩多姿多彩,“山、海、沙、石”兼備,“湖、島、灣、嶼”迥異,海水由於地形及海水流向的特殊性,半島東西兩邊的海面景象迥然不同。是國家級天然浴場,數次被作為國際和國內帆板賽比賽場。 |
| 位於 陸豐市區20公里的 金廂鎮省級風景名勝區——金廂灘 濱海旅遊區。該景區是一處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濱海風光於一體的旅遊觀光遊覽區,有呈S型長約8公里、寬60米的海沙灘,灘上沙質以石英沙為主,粵東地區最大的天然海泳浴場。 |
| 位於海豐縣北部7公里處,主峰海拔1337.3米,為粵東沿海第一高峰,狀如一朵盛開的蓮花,故名蓮花山,是廣東省的四大名山之一。明清時期,有高僧在此創建雞鳴寺、 雲蓮寺、金竹寺等7座古剎,宗教文化發達,被譽為“蓮花佛國”。1995年3月,經省林業廳批准,建立“ 廣東蓮花山森林公園”。 |
| 位於海豐縣城北郊五坡嶺上,占地960平方米。亭為六柱八角 重檐攢尖頂,通高9米;亭內覆蓋著一座廡殿頂古石亭,上刻“方飯亭”三字,內豎立石碑刻有文天祥半身畫像,此亭始建於明代正德十年(1515),為紀念南宋文天祥抗元在五坡嶺不幸被捕而建,1957年5月被縣政府頒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
| 陸河 綠色走廊南萬紅椎林生態公園,位於中國最大的紅椎林母林採種基地——南萬紅椎林自然保護區內。這裡有存活距今一億六千萬年被譽為“植物活化石”的 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恐龍的食物——桫欏群;有滿山百年紅椎樹林;有350多年樹齡的“紅椎王”等。 |
著名人物
近代名人
楊其珊(1871-1933)陸豐縣人。廣東省農會執行委員、蘇維埃政府委員,中共第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陳炯明(1878-1933)海豐人。 粵軍之父,聯省自治提倡者。
彭湃(1896-1929)海豐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農民運動大王。黨早期農民運動領導人之一。
黃鼎臣(1901~1995)海豐縣人。第五、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 。
張威(1902-1928)陸豐東海鎮人。中國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府的主要領導成員之一。
鐘敬文(1903~2002) 海豐人。國學大師,詩人,散文家,教育家。有“中國民俗學之父”之稱。
馬思聰(1912~1987)海豐縣人。中央音樂學院首任院長,是中國第一代小提琴音樂作曲家與演奏家。
謝非(1932-1999)陸河人,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廣東省委書記。
呂以輦(1936-1995)數學家,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被譽為“中國數學巨星之一”。
當代名人
彭雲鵬(1944一 )祖籍
陸河縣,生於印度尼西亞,被印尼經濟界公認為新一代“林業大王”和“膠合板大王”。
鐘聲堅,祖籍
陸豐,仁恆置地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
許裕長,陸豐甲子鎮人,1953年出生在,廣東南方恆裕集團董事長。
歐金谷,1944年出生於陸豐縣河口鎮(今陸河縣),廣州軍區副司令員,中將軍銜,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陳建華,1956年3月生,陸豐人,廣州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黨組書記。
龔俊龍,陸豐市甲子人,1959年10月生。香港金龍財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盧紹傑,陸豐市甲子鎮人,飛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汕尾市第五屆政協委員;深圳潮商會副會長;
林國芳,陸豐人,深圳市富安娜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中國家紡行業協會副會長等。
林如光,陸豐人,他一手創辦的嘉豐集團是世界最大的玻璃器皿製造廠商之一,被譽為東南亞“玻璃大王”。
向華強(1948-),籍貫陸豐,黑社會背景,香港電影出品人、監製、演員,中國星集團主席。
溫源寧(1899-1984)陸豐人。英文月刊《天下》原主編。1946年起任國民政府駐希臘大使。文學批評家
錢鐘書的老師
黃毓民(1951-)陸豐人,香港立法會議員,時事政治評論員、香港泛民主派政黨、社會民主連線創黨主席。
彭遠揚(1985-)陸豐人,香港亞視歌手、主持人。
陳揚(1954-)陸豐人。廣州電台、電視台節目主持人。2008年北京奧運會第134號火炬手。
莊佳傑 ,陸豐人,1993年出生於深圳。中國國青隊90後球員
楊一虎,出生於陸豐縣,中國國青隊90後球員,司職前鋒。2012年加盟
貴州人和。
城市榮譽
中國十三塊紅色革命根據地之一
中國第一個工農政權成立的地方
2011中國魅力城市
中國最具投資價值旅遊城市
粵東旅遊黃金海岸
中國首批全國文明漁港
中國四大漁場
中國四大貝雕產地
中國海鮮美食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