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鯛

大眼鯛

大眼鯛,Priacanthus tayenus (Richardson, 1846),大眼鯛科大眼鯛屬的一種魚類。又稱大目魚,大目蓮,潮汕地區俗稱紅目鰱。體稍延長,側扁;頭中等大;吻頗短;眼大;口大,向上傾斜;下頜稍長於上頜,向前方突出;牙細小,圓錐形;前鰓蓋偶角處有一個帶鋸齒緣的強大棘;體被櫛鱗,細小而粗糙,堅固不易脫落;側線完全;背鰭鰭棘向後逐漸增長;背鰭鰭條部與臀鰭同型;胸鰭短小,腹鰭長大,鰭膜間有黑色斑點;尾鰭上下葉向後呈絲狀延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眼鯛
  • 拉丁學名:Priacanthus tayenus (Richardson,  1846)
  • 別稱長尾大眼鯛、大目魚、大目蓮、紅目鰱
  • 二名法:Priacanthus tayenu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鱸形目
  • 亞目:鱸亞目
  • :大眼鯛科
  • :大眼鯛屬
  • :大眼鯛
  • 分布區域:西太平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
  • 英文名:Purple-spotted bigeye 
外形特徵,原因,

百科名片

大眼鯛Priacanthus tayenus;bigeyes
分類學地位 taxonomy
|__真核生物域Eukarya
|__動物界Fauna
|__脊索動物門Chordata
|__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__有頜上綱Gnathastomata
大眼鯛大眼鯛
|__硬骨魚綱Osteichthyes (魚綱Pisces__硬骨魚系)
|__幅鰭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__棘鰭總目Acanthopterygii
|__鱸形目Perciformes
|__鱸亞目Percoidei
|__鱸總科Percoidea
|__大眼鯛科Priacanthidae

外形特徵

鱸形目(Perciformes)大眼鯛科(Priacanthidae)約18種海魚的統稱,其中一些種類稱為金時鯛(catalufa)。體鮮紅,有些則色淺或色深,色深者或帶雜色斑;多具圓形大眼。棲息於各大洋的熱帶與亞熱帶海區,大部分為肉食性,且於夜間活動。大西洋的普通大眼鯛(Priacanthus arenatus)長可達41厘米(16英寸)。斑鰭大眼鯛(P. cruentatus,玻眼齧魚、金時鯛)見於大西洋與太平洋,長約30厘米。鋸大眼鯛(Pristigenys serrula,突眼斑鰭大眼鯛)為太平洋種。
大眼鯛
大眼鯛屬的一種。又稱大目魚,大目蓮。體稍延長,側扁;頭中等大;吻頗短;眼大;口大,向上傾斜;下頜稍長於上頜,向前方突出;牙細小,圓錐形;前鰓蓋偶角處有一個帶鋸齒緣的強大棘;體被櫛鱗,細小而粗糙,堅固不易脫落;側線完全;背鰭鰭棘向後逐漸增長;背鰭鰭條部與臀鰭同型;胸鰭短小,腹鰭長大,鰭膜間有黑色斑點;尾鰭上下葉向後呈絲狀延長。大眼鯛為暖水性底層魚類,分布於西太平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自印度尼西亞到日本;中國主要產於南海和東海南部。通常棲息於底質為沙泥、水深25~75米的海區。游泳緩慢,不作長距離洄游。食物主要為長尾類、橈足類和端足類等。一般體長120~160毫米,大者可達250毫米。在南海常年均可捕獲,冬春旺汛。因皮厚肉粗,多製成乾品,部分鮮銷。
也是大眼鯛科(Priacanthidae)約18種海魚的統稱。

原因

魚眼有大有小,形狀各異,這與它們日常所接觸光線的強弱有關係。通常生活在水上層活動的魚大都有一雙正常的眼,而生活在渾濁的水底或者常常鑽入泥里的魚,如泥鰍、黃鱔等,視覺就不太重要了,所以眼睛變得很小。生活在水深500米以下的魚類,由於那裡的光線極弱,所以它們的眼睛很大,否則會看不到東西。例如生活在我國南海的大眼鯛,眼睛竟占頭的長度的1/2,可以算是頭眼比例的冠軍了。但是,棲息在水深2000米左右的深海魚,情況卻完全相反,由於那裡根本就沒有光線,眼睛再大也不管用,所以它們的眼睛就變得非常小,甚至完全退化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