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症(社恐(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恐懼症)

社恐(社交恐懼症)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社交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亞型,恐懼症原稱恐怖性神經症,是神經症的一種。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為主要表現,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覆出現,難以控制。恐懼發作時常常伴有明顯的焦慮和自主神經症狀,患者極力迴避導致恐懼的客觀事物或情境,或是帶著畏懼去忍受,因而影響其正常活動。常見的恐懼症亞型包括廣場恐懼、社交恐懼和特殊恐懼症三種。

基本介紹

  • 外文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
  • 別名:社交焦慮障礙,social phobia
  • 多發群體:17~30歲
  • 常見症狀:焦慮,抑鬱,恐懼,強迫
  • 傳染性:無傳染性
  • 西醫學名:社交恐懼症
病因,症狀,就醫,就診科室,相關檢查,鑑別診斷,治療,藥物治療,心理治療,預後,

病因

社交恐懼症的確切病因目前尚未明確,可能是由遺傳因素、生物學因素、社會心理因素等各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 遺傳因素
社交恐懼症患者的一級親屬,即父母、子女、同父母的兄弟姐妹等患此病的風險明顯增高,提示該病有遺傳的可能。
  • 生物學因素
社交恐懼症的生物學病因目前尚未明確,可能的機制包括去甲腎上腺素系統的功能亢進、5-HT系統敏感性升高、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軸)過度反應等。
影像學研究提示以杏仁核為核心的條件性恐懼網路超敏可能與該病的發生有關。神經影像學研究初步顯示,社交恐懼症患者可能存在基底神經節和紋狀體等區域的腦血流增強、多巴胺功能障礙。
  • 社會心理因素
該病存在顯著的家庭因素影響。社交恐懼症的患者,其父母往往對孩子傳達一種負性的社交體驗,如父母婚姻衝突、父母過度保護或拋棄、兒童期虐待、兒童期頻繁搬遷、兒童期缺乏與成人的親近關係、在學校表現差等。

症狀

社交恐懼症主要表現為患者在處於社交場合或與人打交道時,會出現明顯而持久的害怕、焦慮,害怕尷尬、害怕丟臉的行為舉止,為了減輕這些恐懼,患者往往會迴避社交場合。患者能夠認識到這些害怕是過分和不必要的,但無法控制。
這些恐懼可影響功能或引起明顯的痛苦,還可能會伴發軀體症狀,如臉紅、心跳加快、口或咽喉部乾燥、吞咽困難、全身顫抖或肌肉抽搐、出汗、噁心或嘔吐等。此外,排尿恐懼和嘔吐恐懼也是社交恐懼的一種特殊表現。
典型症狀
社交恐懼症的患者在處於社交場合、人多的場所或與人打交道時,會出現過度的擔心和恐懼,害怕出醜或尷尬,例如被介紹給他人、成為被關注的中心、在他人注視下做事情等;甚至在常見的社交場合都會出現焦慮和害怕的情緒,如在公共場合吃飯、面對別人講話等。一旦面臨這種情況,患者常常“手腳無措”,出現嚴重焦慮反應。
為了減輕這些焦慮、恐懼的情緒,患者往往會主動迴避這些場合。如果不能迴避,在恐怖場景到來前,患者往往會擔心很久,甚至可能繼發抑鬱症狀,使他們的社交、上學、工作都存在明顯的困難。
  • 兒童臨床表現
兒童社交恐懼症主要表現為患兒與陌生人(包括同齡人)交往時,出現持久的焦慮,表現為過於膽小、緊張、害羞、害怕或尷尬,對自己的行為過分關注,並有社交迴避行為,通常拒絕上學和迴避同齡人的集體活動。但患兒與家長或熟悉的人在一起時社交關係良好。
  • 共病現象
70%~80%的患者終身至少會有另外一種精神疾病的診斷,即共病現象。常見的是情感性障礙、其他焦慮障礙、飲食障礙、物質濫用障礙等。社交恐懼症的共病現象可能會增加自殺的風險。
情感性障礙:主要包括躁狂症抑鬱症雙相障礙。基本症狀為“三高”和“三低”,可根據這些症狀進行診斷。“三高”包括情感高漲、思維奔逸、語量和動作增多,“三低”包括情緒低落、思維遲緩、動作緩慢。
其他焦慮障礙:主要包括驚恐障礙、廣泛性焦慮症。驚恐障礙患者常體驗到將發生災難結局性的恐怖與害怕,有瀕死感,症狀突發突止、不可預測。廣泛性焦慮症患者經常或持續存在無明確對象或固定內容的焦慮不安,包括緊張、害怕、過分擔心等,常緩慢起病。
  • 軀體表現
社交恐懼症常伴隨有軀體的表現,如臉紅、心跳加快、口或咽喉部乾燥、吞咽困難、全身顫抖或肌肉抽搐、出汗、噁心或嘔吐等自主神經症狀,其中害羞臉紅是社交恐懼症最突出的自主神經表現,極度緊張時候可能出現驚恐發作。

就醫

當出現對社交或公共場合感到害怕、焦慮等表現,並會主動迴避社交活動時,應及時就診。醫生會對患者的症狀進行詳細詢問從而判斷疾病嚴重程度。

就診科室

可到精神專科醫院或者綜合醫院的精神科、臨床心理科就診。

相關檢查

該病無特殊相關檢查,主要是通過一些常規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一些量表檢查可能對診斷有幫助,如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焦慮自評量表(SAS)等。

鑑別診斷

  • 正常社交焦慮
大多數人都有過社交焦慮或迴避的經歷,但這種害怕是可以被理解和控制的,不會妨礙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社交恐懼症患者則會對社交場合表現出過度的、不合理的恐懼和害怕,會主動去迴避這些場合,並且無法自控。
兩者在迴避行為上有類似之處,迴避型人格障礙的核心恐懼也是他人的拒絕、嘲笑或羞辱,但人格障礙的患者所針對的場景更廣泛,社交恐懼症患者則相對局限,並且能認識到這種焦慮或擔憂是過度的、不合理的,而且人格障礙形成時間較長,起病隱匿。
兩者驚恐發作的特徵類似,但驚恐障礙是在沒有尷尬或窘迫下發生的,是一種急性焦慮發作,具有不可預測性,也可以在發作之後出現尷尬體驗。社交恐懼症發作時伴有的軀體症狀很少會出現頭暈或呼吸症狀。
兩者均存在對人多場合的恐懼和迴避,但廣場恐懼症害怕的是在人多的場合出現危險時無法及時逃脫,而不是這些場合本身的原因。兩者的主要區別是害怕、焦慮的對象不同。
抑鬱症患者可出現社交行為的減少,多因情緒低落、動力不足所致,且伴隨其他核心症狀:愉快感的喪失、對事情興趣減退、精力疲乏等,並且有可辨識的起病時間。
可有對社交場合的迴避,這種迴避是源於自我形成的強迫觀念或害怕別人發現其強迫性動作。強迫動作、強迫思維是鑑別的要點。
有創傷性事件的明確史,社交迴避是為了增加安全感和避免創傷性再體驗。

治療

社交恐懼症的治療以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結合的治療方案。其中藥物治療主要包括選擇性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苯二氮䓬類、β-阻滯劑、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s)、新型抗抑鬱劑、其他藥物等。心理治療主要包括認知行為治療和動力性心理治療。

藥物治療

  • 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
是社交恐懼症的一線用藥,治療效果好,且不良反應少、耐受性好,常用帕羅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氟西汀等,用藥劑量及次數遵醫囑。這些藥物最長需要6周才能起效,一般需要服用9個月~1年,需在醫生指導下規律治療,如果較早減藥或停藥,則容易復發。該類藥物對共病抑鬱、驚恐障礙、廣泛性焦慮障礙或強迫症均有效。
  • 苯二氮䓬類
對於控制焦慮症狀的效果好,且起效快,劑量調整迅速,可作臨時套用,常用氯硝西泮阿普唑侖等。用藥劑量及次數遵醫囑。該類藥物長期使用可能會產生藥物依賴和撤藥反應,也可導致過度鎮靜、運動協調障礙和記憶問題。慎用於酒精或藥物依賴的患者。
  • β-阻滯劑
對於表演前焦慮高度有效,可在表演事件前1小時左右按需服用,能有效減輕社交恐懼症伴隨的軀體症狀,如心跳加快、顫抖、出汗等,且很少損害注意和協調能力,沒有藥物依賴性。常用普萘洛爾阿替洛爾
該類藥物對廣泛性社交焦慮障礙的患者大部分沒有幫助。
  • 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s)
對社交恐懼症高度有效,並且對一些共病抑鬱有效。
該類藥物耐受性較差,不良反應明顯,如失眠、直立性低血壓、性功能下降、體重增加等,與含酪胺的食物相互作用可導致致命的高血壓,因此使用受限。但對於一些難治性患者可嘗試套用。
  • 新型抗抑鬱劑
文拉法辛米氮平等具有一定的療效。
  • 其他藥物
對於SSRI部分有效的難治性社交恐懼症患者,可用丁螺環酮增強療效,這類藥物對於伴有抑鬱情緒的患者改善效果欠佳。
D-環絲氨酸被認為與暴露療法聯合使用有效。

心理治療

對於社交恐懼症的患者來說,單靠藥物治療的效果並不顯著,應配合心理治療,且心理治療需要患者的興趣、支持和理解,心理治療更為重要。
  • 認知行為治療
目前最為常用的認知行為治療的心理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法:暴露療法、認知重建、放鬆訓練和社交技能訓練。
暴露療法
是治療恐懼症最重要的治療方法,包括想像暴露和實景暴露兩種形式。暴露的實質是主動接觸能引發患者恐懼的刺激,並保持這種接觸直到他們的焦慮開始減少。
暴露療法的目的是幫助患者面對他們害怕的情景,並適當地使其恐怖等焦慮反應持續一段時間後,通過自然的條件作用過程使這種害怕的程度逐漸降低。
暴露療法對各型恐怖症都起效快、療程短、療效穩定且持久,但也可能導致患者恐怖和不適暫時加重,因此需要患者強烈的治療動機和配合。操作時要注意:
  • 每次暴露治療的時間間隔相對較短則效果會更好;
  • 每次暴露的時間儘可能長;
  • 間隙期鼓勵患者面對恐怖的對象而不是迴避;
  • 採用漸進式暴露治療還是衝擊治療,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定;
  • 漸進式暴露治療的暴露等級設定要與患者討論可以接受的最大等級跳躍;
  • 最好對恐怖症的其他共病,如抑鬱發作廣泛性焦慮症驚恐障礙等需要藥物明顯控制後才採取暴露療法。
認知重建
讓患者識別焦慮發生之前、當中及發生後的一些負性想法,並與患者一起討論和評估這些想法是否合理,試圖以合理想法替代不合理的想法。主要針對自我觀念差、害怕別人負性評價的患者,與暴露療法聯合使用效果更好。
放鬆訓練
這是一種輔助治療方法,訓練患者逐步放鬆肌肉及呼吸,為其他行為療法做好準備。
患者需採取舒適體位,用交替收縮和放鬆的方式訓練全身各部位肌肉,同時輔以深呼吸訓練,練習時間酌情從幾分鐘到半小時不等。
社交技能訓練
主要採用模仿、角色表演、糾正反饋和指定練習等方式,教會患者一些基本的社交技巧,學會適當的社交行為,減輕在社交場合的焦慮。
  • 動力性心理治療
能夠識別出一些與社交焦慮和迴避行為相關的潛意識衝突,通過對這些衝突的探索可使患者長期獲益。但隨著藥物治療及認知行為治療的發展,該療法不再像以前那樣受關注。

預後

社交恐懼症病程較長,一般在發病25年後可能痊癒。受教育水平高、發病年齡晚和不合併其他精神障礙者預後較好。
社交恐懼症尤其易與情緒障礙共病,如躁狂、抑鬱障礙等,是一種高度致殘的精神障礙,對患者的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都有很大的影響,應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
參考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