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自評量表

焦慮自評量表

焦慮自評量表,由W.K.Zung於1971年編制。從量表結構的形式到具體評定方法,都與抑鬱自評量表(SDS)十分相似,用於評定病人焦慮的主觀感受及其在治療中的變化。SAS適用於具有焦慮症狀的成年人,它與SDS一樣具有廣泛的套用性。焦慮是心理諮詢門診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情緒障礙,因此SAS可作為諮詢門診中了解焦慮症狀的自評工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焦慮自評量表
  • 外文名: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 簡稱:SAS
  • 編制人:W.K.Zung
  • 項目數量:20
  • 評分制度:四級評分
工作程式,測驗的實施,測驗的記分,結果的解釋,注意事項,焦慮相關,

工作程式

測驗的實施

1、測驗材料
焦慮自評量表(SAS)由W.K.Zung於1971年編制。本量表含有20個反映焦慮主觀感受的項目,每個項目按症狀出現的頻度分為四級評分,其中15個正向評分,5個(帶*號)反向評分。
2、適用範圍
本量表可以評定焦慮症狀的輕重程度及其在治療中的變化,適用於具有焦慮症狀的成年人。主要用於療效評估,不能用於診斷。
3、量表內容
1、我覺得比平常容易緊張和著急(焦慮)
2、我無緣無故地感到害怕(害怕)
3、我容易心裡煩亂或覺得驚恐(驚恐)
4、我覺得我可能將要發瘋(發瘋感)
*5、我覺得一切都很好,也不會發生什麼不幸(不幸預感)
6、我手腳發抖打顫(手足顫抖)
7、我因為頭疼、頭頸痛和背痛而苦惱(頭疼)
8、我感到容易衰弱和疲乏(乏力)
*9、我覺得心平氣和,並且容易安靜坐著(靜坐不能)
10、我覺得心跳得很快(心悸)
11、我因為一陣陣頭暈而苦惱(頭暈)
12、我有暈倒發作或覺得要暈倒似的(暈厥感)
*13、我呼氣、吸氣都感到很容易(呼吸困難)
14、我手腳麻木和刺痛(手足刺痛)
15、我因為胃痛和消化不良而苦惱(胃痛和消化不良)
16、我常常要小便(尿意頻數)
*17、我的手腳常常是乾燥溫暖的(多汗)
18、我臉紅髮熱(畫部潮紅)
*19、我容易人睡,並且一夜睡得很好(睡眠障礙)
20、我做惡夢(惡夢)
4、施測步驟
(1)在自評者評定以前,一定要讓受測者把整個量表的填寫方法及每條問題的含義都弄明白,然後做出獨立的、不受任何人影響的自我評定。其評分標準為“1”表示沒有或很少時間有;“2”是小部分時間有;“3”是相當多時間有;“4”是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都有。
(2)評定的時間範圍是自評者過去一周的實際感覺。
(3)如果評定者的文化程度太低,不能理解或看不懂SAS問題的內容,可由工作人員逐條念給他聽,讓評定者獨自作出評定。
(4)評定時,應讓自評者理解反向評分的各題,SAS有5項反向項目,如不能理解會直接影響統計結果。
(5)評定結束時,工作人員應仔細檢查一下評定結果,應提醒自評者不要漏評某一項目,也不要在相同一個項目上重複評定。

測驗的記分

若為正向評分題,依次評為粗分1、2、3、4分;反向評分題(帶有*號者),則評為4、3、2、1分。與SDS一樣,20個項目得分相加即得粗分(X),經過公式換算,即用粗分乘以1.25以後取整數部分,就得標準分(Y)。

結果的解釋

按照中國常模結果,SAS標準差的分界值為50分,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69分以上為重度焦慮。

注意事項

第一,由於焦慮是神經症的共同症狀,故SAS在各類神經症鑑別中作用不大。
第二,關於焦慮症狀的臨床分級,除參考量表分值外,主要還應根據臨床症狀特別是要害症狀的程度來劃分,量表總分值僅能作為一項辨指標而非絕對標準。

焦慮相關

焦慮症症狀
當面臨危險或威脅時,焦慮是人們表現的最普通的情緒反應,常表現為緊張、煩惱、恐懼不安,以及出汗,潮紅,口乾等。它可能由接受陌生任務、即將參加考試或重要約會、手術、失業、人際交往失敗、嚴重的軀體疾病、重大變故和親人的死亡等原因引發。在焦慮狀態時,人往往易怒、緊張不安,有恐懼感、注意力不集中、記憶下降、難以入睡、失眠,常伴隨的身體症狀包括:頭暈、胸悶、心悸、呼吸急促、疼痛、出汗、消化不良、腸胃功能紊亂。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副院長唐宏宇表示,多數病態的焦慮常常沒有明顯誘發因素,患者常感到莫名其妙的恐懼緊張,其軀體和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症狀更嚴重,常被誤診為軀體疾病,如急性的焦慮發作,即驚恐發作,最容易被誤診為心臟病發作。唐宏宇強調,適度的焦慮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過度焦慮才會成為一種疾病。公眾不必因暫時或短時有抑鬱/焦慮症狀而恐懼,有症狀的不一定就是患者,還要看症狀的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如果這些症狀持續兩周以上不可控制,就應該引起人們的重視。
焦慮自評量表的因子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對600名衛校學生和600名醫科大學學生進行了心理衛生狀況調查,並對每個生進行了SAS測試,SAS資料完整者1097人,16~25歲,平均19.2歲,男女之比為1:1.250
1.2焦慮自評量表(SAS)
此表由20個條目構成,每個條目根據最近一周的感覺分1-4級評定,累積各條目得分為SAS總分,總分越高,提示焦慮程度越重。
1.3測試方法
以班級為單位,按統一指導語,要求學生獨立填寫。對SAS中5個反向陳述條目進行特別說明,以消除不理解造成的誤差。
1.4統計分析
將資料輸入浪潮0530H計算機,進行各條目間簡單相關分析,主成份因子分析( Principle Factor alysls )。因子分析時,對初始因子做了因子最大方差正交旋轉,全部分析用SAS統計軟體完成。
2、結果
2,1 SAS單項分析
1097名學生SAS平均得分為27,39±4.98。由表1可見,各項平均得分從1.04±0.27到2.68±0.83不等。平均得分72的項目有不幸預感,靜坐不能和多汗,而且皆為反向陳述條目。各條目與SAS總分間的相關係數除尿意頻數外,其餘呈顯著正相關關係。其中焦慮害怕、驚恐、軀體疼痛、乏力、靜坐不能、呼吸困難、多汗、面部潮紅及睡眠障礙與SAS總分間的相關係數>0.5。各條目間相關係數平均數為0.1476,說明SAS各條目間有一定的相關性。
焦慮自評量表
2.2因子分析
相關分析顯示各條目間有一定的相關性,其中焦慮、害怕、驚恐、乏力等條目間的相關係數>0.5,有較高的相關性,這就有可能用某一公共因子代替或解釋部分條目所代表的精神病理維度及大部分統計信息,故對20個條目進行因子分析。
首先對20個條目利用主成份法提取公因子,建立初始因子負荷矩陣。提取的20個主成份中特徵根>1的有4個,4個主成份方差的累積貢獻率為46.38%,可解釋原20個條目中包含的近一半的信息,故提取前4個主成份作為初始公因子。所得初始因子負荷矩陣見表2。由表2可見,因子Ⅰ中負荷>0.5的條目有9個,因子Ⅱ中有2個,因子Ⅲ與Ⅳ中僅1個,且發瘋感,手足刺痛、呼吸困難、多汗等條目在2個或3個因子上的負荷基本一致,這很難解釋各公因子的含義,故對初始因子負荷矩陣進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轉,使因子負荷矩陣中各元素的平方值向著0和1兩極分化,從而使每一個公共因子只和最少數的條目有相關關係。4因子方差最大正交旋轉後負荷矩陣見表3。由表3可見,因子Ⅰ-Ⅲ中均有4個負荷量>0.5的條目,因子Ⅳ中僅有2個,支配各因子的條目及所反映的精神病理維度為:公因子Ⅰ含焦慮、害怕、驚恐和發瘋感4個條目,可將公因子Ⅰ概括為焦慮心情;公因子Ⅰ含頭昏、暈厥感、手足刺痛、面部潮紅4個條目;公因子Ⅱ含靜坐不能、呼吸困難、多汗和睡眠障礙4個條目,這2個因子可概括為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運動性緊張的客觀表現,但公因子Ⅱ中的4個條目皆為反向陳述題目。公因子Ⅳ中的兩個條目即不幸預感和尿意頻數可解釋為焦慮心情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混合因子。
焦慮自評量表
焦慮自評量表
3、討論
我們根據1097名學生SAS的測試資料,對20個條目進行了因子分析,分析揭示20個條目可概括為4個因子。4個因子主要反映了焦慮心情、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及運動性緊張3方面,這一結論既符合邏輯和ICD-10對焦慮的定義,又驗證了SAS的構想效度
SAS20個條目中有5項為反向陳述題,這5項平均得分高於其他各項,其中不幸預感、靜坐不能和多汗平均得分>2.0。因子Ⅱ、Ⅲ雖都反映了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運動性緊張,但因子Ⅱ中的4個條目系由正向陳述題構成,而因子Ⅲ相反。這和國外對含有反向陳述題的抑鬱自評量表SDS的因子分析結果相似。因此影響自評量表構想效度的因素除各題目的內容外,還與題目的陳述方式有關。
因子分析最早由心理學家斯皮爾曼在研究智力理論時提出來的,後發展成為一種複雜的統計技術,是心理測量工具或雖表條目的同質性及構想效度評估的最有力的統計分析方法。因子分析的基本特徵是可從多個變數中,抽取幾個公共因子,並推知各個公共因子的性質,但因子分析往往受抽取因子和轉軸方法的影響,此外對因子的解釋也是一個主觀過程。因此因子分析時還應結合專業知識來取捨因子及其所包含的條目或變數。我們抽取4個因子是按照特徵根>1的標準,並參考4個因子所反映的信息量來確定的,經極大方差正交旋轉後各因子只與較少的條目有較高的相關性,從而使各因子的解釋更清晰,更合乎邏輯。
該研究測試對象為學生,雖然抽取的4個因子符合ICD-10對焦慮的定義,但能否推論到臨床病人中有待進一步探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