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漢長城
- 外文名稱:Han Great Wall
- 地理位置:位於烏拉特草原上
-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
- 開放時間:8:00-18:00
- 門票價格:免費
- 烽燧:70座
- 城障:3處
- 修築時間:漢朝
- 長度:5000km以上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甘肅省酒泉市
漢長城又稱外長城。安西境內現存漢長城150公里,烽燧70座,城障3處。東起玉門蘑菇灘,沿甘新公路南側,疏勒河北岸,逶迤向西,與敦煌境內的西鹼墩相連。這些漢長城及...
漢外長城遺蹟是指甘肅省金塔縣境內的漢長城遺址,位於西壩鄉北面北山南麓的北海子一帶。長城牆體堆築於洪積扇軟戈壁及礫石丘陵之上,斷斷續續,蜿蜒而行,痕跡清晰可見...
安西漢長城是西漢時期,為了對外抗禦匈奴騷擾,加強邊塞設防,對內安百姓生活,鞏固中央集權,保障絲路暢通,於漢武帝元鼎四年,由秦長城的終點臨洮開始,向西設亭障至...
漢外長城遺蹟分為南北兩線,現今公開出版的內蒙古地圖上,在達茂聯合旗、固陽縣、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境內繪出有兩條斷續分布的長城。在茫茫的乾旱草原上,這兩...
山丹漢明長城,在山丹縣境內綿延近200公里,壕式漢長城和土築夯打的明長城,雖建於不同年代,但走向、長度卻完全相同。漢長城在北側,明長城在其里,兩者相距10-80米...
敦煌境內北端現存除鹼墩子至馬迷土的漢長城幹線外,還有玉門關至陽關、陽關至黨河口、馬迷土至彎腰墩的漢長城支線。隨著兩千多年歲月的流逝和風雨流沙的破壞,部分...
甘肅漢長城遺址始建於漢武帝元狩二年(前 121年),止於太初四年(前101年)。西起今敦煌市西端的灣窯墩,沿疏勒河經後坑子、玉門關、大月牙湖,由三個墩人安西,...
北齊長城是由南北朝時期北齊的開國皇帝高洋,為了鞏固北方邊防和防禦西部的北周而下令修建的。北齊長城主要修建了三段,共修築了六次。北齊所築長城規模之大,僅次於秦...
山丹縣長城分兩類:一為漢長城,建於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距今已2000多年。全長98.5公里,呈東西走向。由壕溝、自然河烽燧構成。全線以壕溝代替牆垣,雖...
長城及沿線城障修燧漢長城是位於甘肅敦煌縣的一座長城。西起甘肅敦煌縣玉門關以西,沿疏勒河南岸,經灣窯墩,天橋墩,吐火洛,後進入安息縣北湖。...
李二口長城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是明長城的一部分。是明嘉靖年間修築的,這段長城東面是李二口村,這些果園杏園也都是李二口村的。這條溝叫黑石崖溝,溝內有溪水...
外長城是漢武帝太初年間所修的長城,分布在今內蒙古西部、蒙古人民共和國南部。由東、西兩段聯接而成,東段稱”光祿塞”或”塞外列城”,西段稱”居延塞”。漢...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
中國的長城遺址有燕古長城,齊長城,趙長城,明長城,楚長城,漢長城,最著名的是明長城。甘肅靜寧縣入境,進入寧夏西吉縣,沿葫蘆河東岸北行,經西吉縣將台鄉的東坡、...
明長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區修築的軍事防禦工程,亦稱邊牆,明長城用材與秦長城相似,而區別於漢長城、清長城。國家文物局和國家測繪局采經近兩年的調查與測量。2009年4...
趙長城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長城,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戰國時期趙在邯鄲境內沿漳、滏之濱修築的南長城,邯鄲境內遺蹟尚未發現。保留比較好的一段在包頭至石拐公路10...
高句麗榮留王(建武)為了防禦唐朝的進攻,用十六年時間,修築東北自扶餘、西南至海千有餘里的長城。為了完成修築千里長城的任務,榮留王二十五年(642年)“王命...
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舉,被稱為世界最偉大的軍事防禦工程。漢辟河西四郡後漢武帝為保住河西,切斷匈奴與羌族的聯繫保證“絲綢之路”暢通,即開始...
秦,漢,明三代萬里長城的西端都在甘肅境內——臨洮,敦煌,嘉峪關,總里程達4000公里,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可謂長城資源大省,長城文化豐厚。...
玉門關是古漢長城的關隘之一,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定河西四郡之時。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一前105年)修築酒泉至玉門間的長城,玉門關當隨之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