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歷史沿革,區劃人口,民族構成,地理概況,氣候條件,綜述,氣溫,降水,日照,太陽輻射,風,災害,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草場資源,森林資源,植物資源,野生動物資源,旅遊資源狀況,綜述,希熱廟,德嶺山水庫,甘其毛道口岸,溶洞景觀,海力素旅遊點,經濟概況,農牧林業,農牧業,種植業,林業,畜牧業,產品,工業和建築業,固定資產投資,交通運輸,郵電通信,國內貿易,對外貿易,金融保險,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環境保護,人民生活,
基本情況
回首過去的征程和歲月,烏拉特中旗人無愧逝去的千年。 雄關漫漫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踏著世紀之交的鐘聲,我們跨入一個嶄新的時代,入世在即、西部大開發、積極財政政策為我旗插上騰飛的翅膀;知識經濟、網上浪潮,拉近了我們與世界的距離。打開草原久閉的視窗,機遇大於挑戰,希望多於困難,發展的空間十分廣闊。建設烏拉特中旗文明、美好、富裕的明天,全旗人民充滿必勝的決心和信心。 位置面積] 烏拉特中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地處東經107°16ˊ-109°42ˊ,北緯41°07ˊ-42°28ˊ。北與蒙古國交界,有國界線184公里。東與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固陽縣為鄰,南與烏拉特前旗、五原縣、臨河市、杭錦後旗相依,西連烏拉特後旗。
歷史沿革
烏拉特中旗境內發現舊石器時代石器製造場遺址,還有聞名於世起於新石器時代的陰山岩畫,這些文化遺存證實,早在古老的幾十萬年、幾萬年前,這裡就有人類勞動、生息和繁衍。
史載,烏拉特中旗是匈奴發祥地域。春秋戰國為匈奴牧地,至趙武靈王築長城於陰山下,陰山南為趙九原地。秦屬九原郡及北假之地,陰山北仍為匈奴牧地。漢屬五原、朔方兩郡各一地。三國至晉,為南匈奴牧地。五胡十六國先後為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赫連夏屬地,北境為拓跋鮮卑所踞。南北朝屬沃野、懷朔鎮各一地。隋唐屬豐州,北境為突厥所踞;唐景龍二年(708年)屬中、西受降城地。遼時東境屬雲內州西京道,西境屬西夏地。金沿襲遼制。元屬德寧路,隸砂井總管府。明初屬東勝衛,隸山西布政司,未幾皆入瓦剌蒙古部。清順治五年(1648年),清廷賜牧烏拉特部於烏拉山、河套北陰山前後;元太祖弟哈薩爾後裔率烏拉特部由呼倫貝爾草原西遷而來,分設烏拉特前、中、後旗,自此始有建置,後隸會盟的烏蘭察布盟。民國初年隸屬未變,抗戰期間旗境東部淪陷敵手,至1945年日本投降,得以光復。1949年綏遠"九一九"和平起義,全境隨之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隸屬烏蘭察布盟。1952年10月15日,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合併,稱烏拉特中後聯合旗。1958年5月劃歸河套行政區,7月隸屬巴彥淖爾盟。1970年劃出西部8個公社、2個牧場另置潮格旗(今烏拉特後旗)。1981年9月,更名為烏拉特中旗,行政區域未變。旗府駐海流圖。
區劃人口
2001年4月,根據巴盟行署《關於烏拉特中旗調整撤併部分蘇木鄉鎮的批覆》(巴署字[2001]28號檔案),將呼勒斯太蘇木、杭蓋戈壁蘇木合併為呼勒斯太蘇木,石哈河鄉、郜北鄉、雙盛美鄉、楚魯圖鄉合併為石哈河鎮。截止2002年底,全旗轄5鎮8蘇木3鄉,鎮蘇木鄉下屬村、嘎查120個(其中農區行政村55個,牧區嘎查65個),居民委員會22個,礦區管委會1個、自然村278個。2002年,烏拉特中旗總戶數41067戶、總人口138949人(含盟屬牧場1個、種畜場1個),總戶數比上年增加2252戶,增長5.8%;總人口比上年減少570人,減少0.41%;總人口中,男71501人,女67448人,性別比106(女:100);農業人口103234人,比上年增加136人,增長0.13%;非農業人口35715人,比上年減少706人,減少1.94 %。城鎮人口27635人,比上年減少816人,減少2.87%,占總人口19.9 %,比上年減少0.5 個百分點;鄉村人口111314 人,比上年增加246人,增長0.22%,占總人口80.1 %,比上年增長0.5個百分點。年內出生1001人,出生率7.17‰;死亡443人,死亡率3.18‰,自增率3.99‰。
民族構成
2002年,全旗總人口138949人,其中蒙古族25374人,占18.3%,比上年增長1.49 %;漢族112575人,占81%,比上年減少0.83 %;回族760人,占0.55 %,比上年增長0.66 %;滿、藏、達斡爾、鄂溫克、錫伯、壯、朝鮮、土、苗、彝等少數民族240人,占0.17%,比上年減少2.83%。
地理概況
烏拉特中旗地處內蒙古高原西部,由
陰山山脈東西走向的二狼山、烏梁素太山、查斯太山分割成南北不同的自然景觀,依次為南部山前平原、中部山地、北部丘陵高原3種基本地貌,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和過渡變化,海拔為1020-1070米。山前平原區,屬河套平原,介於狼山山地與烏加河古河道之間,呈東西長120公里,南北寬2-10公里的狹長地帶,由山前洪積扇和河套沖積平原組成,其南緣與黃河沉積平原相接,整個地勢西高東低,縱向南北高,中間低,海拔1020-1048米。中部山地由二狼山、烏梁素太山、查斯太山組成,東西走向,處於中國地台與蒙古地槽的分界線。山地分兩部分,烏不浪口以西為中低山,一般海拔1609-1700米,最高峰1912.1米,山體南陡臨河套平原,北坡較緩向高平原延展為丘陵及高平地。烏不浪口以東屬低山,一般海拔1400-1600米,該段有東西向平行兩支山體,南支查斯太山,北支哈太山,兩山間分布海流圖盆地及大面積緩坡丘陵。北部丘陵高原區,海拔1150-1350米,最高點索倫山海拔1393米,中低丘陵分布在中、東南部查斯太山與哈太山之間,海拔1400-1600米。境內有黃河、內陸河兩大水系,大小河流(溝)57條、湖泊6個、中小型水庫10餘座。主要河流(溝)有東烏蓋河、狼山口溝(河)、烏蘭補隆河、韓烏拉河、海流圖河、烏不浪口溝(河)、石哈河、莫楞河。土壤有6個土類、16個亞類、52個土屬、217個土種,以棕鈣土為主,占土壤總面積73.61%;栗鈣土次之,占22.32%;其次為鹽土、灌淤土、風沙土、草甸土,分別占2.12%、1.75%、0.45%、0.20%。山前平原以鹽土、灌淤土為主,狼山山地東部、高平原南緣、海流圖盆地東南部以栗鈣土為主,高平原以棕鈣土為主,山丘陵低洼地、湖盆地、河溝灘地分布一些草甸土、鹽土,此外還有一些零星風沙土。植被地處半荒漠地帶,以荒漠草原為主體,天然草場植被稀疏、低矮,以多年生小灌木及多年生叢生草為主。境內西、北部多為檸條、生豬毛藜,東部多為針茅、無芒隱子草、泠蒿。70年代以來,經引種、馴化、選育、培育出宜種植的優良籽草和飼料作物,有沙打旺、草木樨、蘇丹草、玉米、穀子等品種。
氣候條件
綜述
烏拉特中旗深居大陸,遠離海洋,地處高原,地域遼闊。氣候差異很大,具有高原寒暑劇變的特點,屬大陸性乾旱氣候區。表現為四季分明,夏季短促,春季乾燥多風;秋季溫和涼爽,降雨量少蒸發量大;冬季漫長,持續5個月(11月-次年3月),冬春少雨雪,夏季雨量集中,晝夜溫差大的特點。
氣溫
年平均氣溫3.0-6.8℃,南部山前6.0-6.8℃,海流圖為4.5℃,東部石哈河地區3℃,北部烏蘭蘇木3.7℃。南北氣溫相差3.8℃,東西氣溫相差0.6-1.5℃。全旗各地7月份最熱,極端最高為38.7℃,平均氣溫為19.8-23.4℃,冬季極端最低-39.4℃
降水
由於地形複雜,地域遼闊,各地區降水差異很大。全旗年平均降水量在115-250毫米,南部、東部偏多,北部、西部偏少。東部石哈河地區降水量最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37.5-250.6毫米,最少的是川井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為115-140毫米。山前灌區年平均降水量為156-189毫米,海流圖地區為200.9毫米。
日照
烏拉特中旗年平均日照時數為3098-3250小時,日照百分率為71%-73%。陰山以南為3097.6小時,日照百分率為73%;後山東南部山旱區日照時數為3130-3215小時,日照百分率為71%-72%;北部牧區3215-3250小時,日照百分率為71%-73%。全年各月日照變化以12月最少為207-216小時,5月份最多為311-330小時。作物生長季節(4-9月)光照時數達1732-1809小時,占全年的55%-56%。
太陽輻射
太陽輻射是氣候過程和農作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源泉,農作物生長季節(4-9月)太陽輻射量為93.3-98.0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的63%-65%。海流圖年輻射量合計151.08千卡/平方厘米,太陽總輻射與全國各地比較,小於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區,大於其它地區,不論在全國、全區來講,光能資源是很豐富的。
風
烏拉特中旗風能資源較豐富,在國內僅次於東南沿海及其島嶼,是內蒙古自治區風能最佳區和佳區。一年中平均≥8米/秒的時數,北部為2382小時,占全年的27.2%,中部為871小時,占全年的93%。烏拉特中旗歷年平均大風(風速≥17.0米/秒,8級)日數為28-74天,最多的年份為60-129天,最少4-34天,春季大風日數為15-26天,占全年的35-53%。
災害
危害烏拉特中旗農牧業生產的主要氣象災害有乾旱、冰雹、乾熱風、霜凍、大風、沙塵暴、白毛風、白災、寒潮等
礦產資源
烏拉特中旗以川井─桑根達來中生代拗陷南緣為界,隸屬兩個1級構造單元。 北為內蒙古大興安嶺地槽褶皺系,南為華北地台。固查公路烏拉特中旗段為界,以南為內蒙古深大斷裂,北緣西段接受沉積的沉降帶,以北為東西緯向隆起褶皺帶。區內地質構造比較複雜,褶皺斷裂都很發育,褶皺構造受到斷裂破壞,尤其受到多次大規模岩漿岩活動影響,地層有些缺失,但因區內以山區為主,地層岩相出露較好,這些有利條件導致各種有益礦產資源的生成或賦存。
截至2002 年底,已發現各類礦藏 65 種,具有一定工業開採價值的 50 種,已經開發利用的有36 種,區內共有礦產地 281 處。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種類多,分布在全旗鄉、鎮、蘇木。大中型礦床少,小礦點礦化點多,全旗具有礦產儲量的產地共76處,礦產資源潛在經濟價值達307億元以上。
土地資源
烏拉特中旗所轄總土地面積34643799.8畝,其中農用地33664341.2畝,占總土地面積97.2%; 建設用地139284.5畝,占總土地面積0.4%;未利用地840174.1畝, 占總土地面積的2.4%。 耕地1051223.5畝,占農用地面積3.1%; 園地1219.2畝,占農用地面積0.0036%;林地126581.4畝,占農用地面積0.038%; 牧草地32336753.8畝, 占農用地面積的96%; 其它農用地148563.3畝,占農用地面積0.44%。居民點及工礦用地81877.1畝,占建設用地面積的59%; 交通用地38894.8畝,占建設用地面積的28%; 水利設施用地18512.6畝,占建設用地面積的13%。 牧草地是全旗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為烏拉特中旗主體用地類型。利用用地布局是耕地集中連片,主要集中在山前河套灌區和後山旱作農業區兩大片,占全旗耕地面積的98%,牧區只有零星的飼草料地。區域間的差異大,全旗各類用地具有明顯的差異性,陰山山區和北部高平原為廣袤的草場,是烏拉特中旗的主體經濟區域;前山河套灌區是主要農業區,東南部山旱區則是農牧結合的半農半牧區。全旗土地面積大,土地類型多樣,適宜農、牧、林業的綜合發展。全旗後備土地資源潛力大, 耕地面積呈上升趨勢, 據2002年全旗土地利用變更調查表明:有宜農荒地資源1.6萬公頃,有宜林荒地2.0萬公頃,98%分布在山前灌區,在國家投資、集體投資、個人投工投勞和引資轉包開發下, 使全旗耕地面積新增6464. 7公頃。全旗2002年人均土地面積15.87公頃(折 238畝),人均耕地面積 0.54 公頃(折8.15畝), 牧區畜均占有草場面積1.28公頃(折19.2畝),隨著人口增加和各種非農牧用地的增加,人均耕地、畜均草場數量逐年下降,保護土地資源應引起全旗各族人民的高度重視。
水資源
烏拉特中旗以狼山山地丘陵與烏蘭察布高原交接處為分水嶺,劃為兩個水系。山脈南側為黃河水系,北側為內陸河水系。
屬黃河水系的烏拉特中旗流域面積是10875.612平方公里,大小山溝45條,主要河流6條,由於地面坡度大,溝谷河系較為發育,河床迂迴曲折,所以旗內大部分中小型水庫修建在各大河谷下游處,是山前農業的主要水源。旗內河谷徑流主要是降雨形成,各地徑流受降雨左右,趨勢與降雨的地帶性分布一致。黃河流域地表徑流深為4-10毫米之間,多年平均地表徑流量5973.4萬立方米;多處平均地表徑流模數5492立方米/年.平方公里。屬內陸河水系的烏拉特中旗流域面積是12121.778平方公里,主要河流8條,降水為河流唯一水來源,徑流年際及年內變化主要受降雨影響。內陸河地區地表徑流深在3毫米左右,多年平均地表徑流量為1631.364萬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徑流模數為1345.8立方米/年.平方公里。
烏拉特中旗地表水資源非常貧乏,全旗地表水資源總量為2.58億立方米,包括引黃水量2.2億立方米,引黃水量穩定可靠,用於發展農業。
地下水分布不均勻,地下水形成及賦存條件與分布規律受多種因素控制和影響,全旗地下水資源總量為4.94億立方米,可供水量為1.4億立方米。
草場資源
烏拉特中旗草場面積大,草原資源豐富,全旗有草場2198033.53公頃,占全旗土地總面積的95.1%。以荒漠草原為主體的天然草場劃分為12類32組86個草場型。
森林資源
烏拉特中旗森林植被為荒漠化草原類型,以旱生植被為主。林業用地面積1072.324萬畝,其中有林地9.96萬畝,分人工林和天然林,人工林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區,林種有農田防護林、防風固沙林、一般用材林、經濟林等,樹種有楊、柳、榆、沙棗、蘋果、梨等,天然林主要分布在中低山區,林種為水土保持林,樹種有山榆、杜松、山柳;灌木林地139.6209萬畝,以天然灌木林為主,集中分布在高平原低的丘陵區,林種為防風固沙林和水土保持林,樹種主要有藏錦雞兒、檸條錦雞兒、蒙古扁桃、梭梭、白茨、叉子園柏、霸王等;疏林地6.477萬畝,為中低山天然林次生植被;未成林造林地23.1746萬畝,主要分布在山前灌區、東部低山丘陵區,林種為農田防護林、防風固沙林和水土保持林;宜林地892.7337萬畝,集中分布在牧區、山旱區,為林木覆蓋度不足30%的宜林荒地、荒沙及退耕還林地,經營措施以封育為主,封、飛、造結合;苗圃地0.3584萬畝。
植物資源
據1981年草原普查資料,全旗野生種子植物有67科255屬426種。其中有飼用價值的植物有42科150屬289種,其中禾本科牧草居飼用種子的首位,有29屬58種,其次是菊科,有20屬49種,具有引種價值的12種5科7屬。有藥用價值的植物 186種,主要有麻黃、山大黃、馬齒莧、銀柴胡、王不留行、角茴香、蒙古扁桃、甘草、地丁、遠志、鎖陽、菟絲子、知母、天仙子、地黃、車前子、沙參、菌陳、蒲公英、蒼耳、蒲草、秦艽、蓯蓉、紫草等。
野生動物資源
據初步調查統計,全旗範圍內生存的野生動物有:野驢、石羊、黃羊、團羊、青羊、狼、土豹子、狐狸、野雞、石雞、鵪鶉、野鴨、地脯、撈魚鸛、喜鵲、烏鴉、老鷹、貓頭鷹、老雕、灰鶴、天鵝、野兔、兔猻、獾子、猞猁、刺蝟、黃鼠、松鼠、蛇等。
旅遊資源狀況
綜述
烏拉特中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長期以來,北方各民族形成了獨特的民族風情等人文景觀和歷史文化。境內現存陰山岩畫、趙長城、秦長城、漢受降城、高闕塞石築城遺址遺蹟等。全旗地域遼闊,境內山地、丘陵、高平原具有多種地貌類型,景觀差異明顯。陰山山脈以南是富庶的河套平原,以北是廣袤的草原,不同的地貌,不同的動植物種群為觀光旅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希熱廟
距旗政府所在地-海流圖鎮以東12公里,建於清康熙十九年(1681年),由第一代活佛呼勒慶貴禪師在康熙帝的資助下建成,為東方21個佛教勝地之一。希熱廟興盛時期僧人達300多名,香客西至拉薩,東至烏蘭浩特,北至大庫倫(今蒙古國烏蘭巴托),名揚四海。希熱廟旅遊區的三眼泉水是希熱廟的靈魂,幾百年來慕名求泉水治病的患者源源不斷。相傳這三眼泉水各有妙用:一謂能治眼病;二謂能治胃病;三謂能治心血管病、狂犬病。1996年經國家有關部門化驗鑑定為天然優質飲用礦泉水。
德嶺山水庫
(蒙古大營)位於德嶺山鎮北部,距海流圖鎮南15公里,離五海(五原-海流圖)公路僅6公里,交通便利。這裡風景優美,氣候怡人,地域開闊,盛產多種魚類,水庫周圍山清水秀,北有廣袤草原,是體現具有蒙古族風情、草原風光、草原特色的度假村。
甘其毛道口岸
是國家一類季節性陸路口岸,年易貨量達4千噸,易貨總額合人民幣1.3億元。這裡大量雲集著區內外客商、遊人和蒙古國客商,給全旗旅遊業的發展帶來無限生機,具有拓展優勢和個性化特色,適宜季節性旅遊和跨國游。
溶洞景觀
烏蘭蘇木北界298界樁附近的溶洞、索倫山溶洞,這些景點風景天然獨特,極具觀賞性。
海力素旅遊點
位於新呼熱與桑根達來蘇木接壤處,距海流圖鎮60公里。此地青山綠水,樹木成林,一眼望去碧波蕩漾,綠草如茵,大有開發前景。
巴仁寶勒格度假村
(水庫)位於海流圖鎮東北5.8公里處,度假村總面積達1800畝,中心是巴仁寶勒格水庫,水面達19萬平方米。該水庫由天然礦泉水匯集而成,水質優良、清爽甘甜,四季常流不息。度假村鄰水畔建有現代化蒙古包14頂,為遊客提供餐飲服務。可開展划船、釣魚、游泳、休閒度假、祭敖包、觀賞烏拉特民俗婚禮表演、品嘗民族風味套餐等活動,是一處集旅遊觀光和休閒度假為一體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旅遊度假村。
瑙乾塔拉草原旅遊區
位於巴音哈太蘇木南側2公里處,是該蘇木牧民舍登在自己的家庭生態牧場上創辦的。瑙乾塔拉漢語意思為"綠色草原"。在這塊綠地上,建有現代化蒙古包2頂,傳統蒙古包3頂,有2峰駱駝、2匹馬供遊人騎乘和駕車遊玩。來到這裡,既可以見識這位老牧民苦心經營的家庭生態牧場所產生的多種經濟效益,體驗蒙古民族生活習俗,同時也能盡情遊覽迷人的草原風光。
"青青草原之家"草原旅遊點
位於海流圖鎮北17公里處,距海--川(海流圖--川井)公路2公里。由烏蘭蘇木牧民敖特恆巴圖在自家的草場上創辦。有傳統蒙古包3頂,馬2匹。盛夏時節,牛羊滿坡,炊煙裊裊,景色迷人。
經濟概況
2006年,烏拉特中旗在旗委和旗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抓住西部大開發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機遇,圍繞旗委、政府確立的"生態立旗、開放活旗、工業強旗、養殖富民、推進產業化"的發展戰略,以擴大投資、拉動消費、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為重點,大力推進農牧業產業化進程,努力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全面完成2006年的經濟發展目標,使國民經濟在整體上保持了穩定增長的良好態勢,城鄉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各項社會事業有了新的發展。
國民經濟穩定增長。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完成87685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0.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46806萬元,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21273萬元,增長33.6%;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9606萬元,增長9.1%。產業結構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調整,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上年的56.8∶20.4∶22.8調整為53.4∶24.3∶22.4。
市場物價平穩略減。全旗市場物價總水平呈下降趨勢,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了1.5%,分項目看,食品類下降2.5%,居住類價格指數下降2.4%,煙、酒、家庭設備用品、衣著、交通通訊類價格指數分別下降0.3%,1.4%、2.2%、2.5%,醫療保健和娛樂文化用品分別上漲0.4%、0.7%。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下降0.1%,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下降0.4%。
財政收入繼續增長,運行質量有了顯著提高,支出結構明顯改善。全旗地方財政收入完成5313萬元,比上年增長29.2%;財政總支出為23612萬元,比上年增長30.5%。在財政支出中基本建設支出增長2倍,企業挖潛改造資金增長38.7%,教育事業費增長11.9%,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農牧林業
農牧業
全旗農牧業生產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農牧業生產能夠依據市場需求變化,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把握市場、抓住特色、重點突破,實現了由傳統的糧經二元結構向糧經草三元結構的歷史性跨越,使農林牧漁業生產保持了穩定增長的態勢。全旗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實現46806萬元,比上年增長3.4%。
種植業
種植業結構在調整中穩步發展。全年農作物總播面積55.63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4.98萬畝,比上年減少1.03萬畝;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2.88萬畝,比上年減少2.7萬畝;種草面積7.77萬畝,比上年增加5.9萬畝。農作物種植糧經草比例由上年的67.4∶26.4∶6.2調整為今年的62.9∶23.2∶13.9,糧經飼比例由上年的50.7∶26.4∶22.9調整為今年的44.7∶23.2∶32.1。在農作物產量中,糧食總產量11.8萬噸,較上年增長6.3%;油料產量1.84萬噸,比上年減少4.7%。種植業結構依據市場需求變化進一步得到調整,有效地推動了農村經濟向健康化方向發展。
林業
林業生產發展較快。全旗林業生產以退耕還林(草)工程和治理沙源項目為重點,完成人工造林28.45萬畝,飛播造林6萬畝,四旁植樹66萬株,完成育苗1125畝,當年苗木產量200萬株。植樹造林和林業管理工作已納入法制化軌道,造林成活率穩定增長,濫砍濫伐現象得到遏制。
畜牧業
畜牧業生產堅持走"典型帶動"、"北繁南育"、"引種入牧"、"農牧結合"的路子,使農區養殖業由小規模大群體向大規模大群體轉變,呈現出牧業生產強勁的發展勢頭。全旗日曆年度牲畜總頭數達117.2萬頭只。其中;生豬4.01萬口,良種、改良種占98.2%,繁成率為81.9%;死亡率為1.7%,出欄率為43.4%,商品率為34.3%。
農牧業生產條件繼續改善,農牧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基礎建設進一步加強。年末擁有機械總動力21.39萬千瓦,比上年增長4.6%;擁有大中型拖拉機752台,擁有小型拖拉機10789台,分別比上年增加27台和346台。農村用電量3759.9萬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4%。
產品
農牧業主要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計算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糧食 萬噸 11.85 6.7
小麥 萬噸 4.06 -14.5
玉米 萬噸 6.14 28.5
油料 萬噸 1.84 -4.7
甜菜 萬噸 0.61 15.1
瓜類 萬噸 0.37 -13.9
豬肉 噸 7016 20.7
羊肉 噸 6232 -17.8
牛肉 噸 144 -44.4
奶類產量 噸 3024 88.5
羊毛產量 噸 983 -11.2
山羊絨產量 噸 179 7.8
牲畜總頭數 萬頭只 117.2 5.4
大牲畜 萬頭只 0.63 -17.1
羊 萬頭只 112.56 8.4
豬 萬頭只 4.01 -38.5
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經濟健康發展。工業經濟在市場約束加劇,各種矛盾和困難比較突出的情況下,狠抓企業轉制完善工作,把發展工業放在扶優、扶強、扶大和引進項目、招商引資上來,使全旗經濟呈現出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並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全旗全部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8840萬元,比上年增長50.9%。其中:國有企業增加值314萬元,減少44.5%;集體企業增加值712萬元,增長20.5%,私營企業增加值4650萬元,增長2.4倍,港澳台投資企業增加值1566.5萬元,增長6.5%,有限責任公司增加值1597萬元,增長21.8%。工業經濟運行質量有所提高,全旗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由上年的1524萬元增長到1778萬元,增長17%。其中:國有企業的貢獻率4%,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鄉及鄉以上工業效益綜合指數達98.7%,工業品產銷率達96%。
建築業快速發展。固定資產投資的大幅度增長有力地推動了建築業的快速發展。全旗建築業年內完成增加值308萬元,比上年增長38.7%。其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0506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積8560平方米。
鄉及鄉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計算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原煤 噸 176223 112.61
鐵礦石(成品礦) 噸 47180 -13.9
食用值物油 噸 286 -34.4
小麥粉 噸 5400 14.89
白酒 噸 960 20.91
黃金 千克 479 30.2
鐵合金 噸 4405 76.3
服裝 萬件 16.34 2.9
機制磚 萬塊 5290 10.02
水泥 噸 15000 18.11
無毛絨 噸 78 11.43
固定資產投資
緊緊抓住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主動出擊,追加措施,最佳化環境,擴大開放,多項目引資金,使全年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繼續擴大,有力促進全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9425萬元,比上年增長28.2%,完成增加值9416萬元,比上年增長28.8%。基本建設投資完成17938萬元,比上年增長16.9%;城鎮工礦區私人建房完成投資980萬元,農村個人投資完成2612萬元。
交通運輸
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發展迅速,特別是郵電、通信業分營以後,加大了服務領域的開拓和市場競爭力度,生產經營活動有了飛躍性的進展。隨著基礎建設的加強,全旗的運輸通信條件明顯改善。2006年全旗公路貨運量74576噸,比上年減少27.9%,公路貨物周轉量11829908噸/公里,比上年增加5.4倍;公路客運量514821人,下降36.1%,公路旅客周轉量33680851人/公里,比上年減少7.6%。
郵電通信
郵電通信事業高速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412萬元,比上年增長34.5%。全部蘇木鄉鎮實現了程控化,數字行動電話系統和公共媒體通信網的開通及廣泛使用,極大地促進了信息交流,方便了用戶。2006年末全旗固定電話用戶達15836戶,比上年增加了3928戶,行動電話用戶11839戶,比上年增加5539戶,全旗電話普及率為20部/百人,比上年增加了7部。
國內貿易
全旗消費品市場需求繼續上升,拉動內需已見成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8926萬元,比上年增長11.6%。其中:城鎮的零售額增長13.4%。農村的零售額增長6.2%。從行業看,批零貿易業零售額26026萬元,增長10.7%;餐飲業2171萬元,增長31.7%;其他零售額729萬元,下降0.4%。
對外貿易
烏拉特中旗有國家一類陸路季節性口岸--甘其毛道口岸,外貿進出口增長比較快,推動整體經濟的健康發展。年內全旗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3626萬元。其中,進口總額1746萬元,出口總額為1880萬元。
金融保險
金融業發展迅速。年末,全旗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達52124萬元,比上年增長了16.3%。居民儲蓄存款餘額40618萬元,比上年增長了11.4%。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為35265萬元,同比增長6.1%。其中:短期貸款29122萬元,增長7.2%;中長期貸款6143萬元,增長2.1%。全年銀行現金收入為264974萬元,比上年增長96.9%,銀行現金支出為292993萬元,比上年增長2倍
保險事業健康發展,全年保險費業務總收入929萬元,比上年增長了40.5%。其中:財產險收入132萬元,下降6.5%;人壽險收入797萬元,同比增長53.3%。全年支付各類賠款122萬元,下降27.8%。財產險賠付54萬元,下降10.7%;人壽險賠付68萬元,下降37.2%。
科技教育
科技事業取得較好的成績,2002年取得科技成果1項,全年簽訂各類技術契約7項,契約成交金額達到136萬元。
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年末全旗普通中學招生2801人,畢業生1667人,在校學生6949人,其中少數民族1373人;國小招生1885人,畢業生2664人,在校學習9834人,其中:少數民族1675人。學齡人口國小入學率為100%,國小畢業升學率為100%。
文化衛生
年末,全旗藝術表演團體從業人員23人。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檔案館1個。廣播電台1座,廣播人口覆蓋率100%,電視人口覆蓋率95%。全年出版《烏拉特中旗周刊》75000份。
衛生事業不斷發展。年末,全旗共有衛生機構43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0個,設在農牧區的16個,個體門診23個。醫療衛生單位病人床位347張,衛生技術548人,衛生技術人員中有蒙醫生32人。
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事業快速發展,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增強。一年來,在重點實施沙源治理工程的同時,切實加強了對環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年末,全旗環境保護系統共有工作人員23人。全年完成環境污染治理項目2個,完成治理項目投資78萬元。防治工作全面展開,並取得了較好成效。
人民生活
全旗有蒙古族、漢族、回族等13個民族。年末,全旗總人口13.8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76萬人,鄉村人口11.13萬人,少數民族2.6萬人,其中蒙古族人口2.5萬人。
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繼續得到改善。年內,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大扶貧濟困力度,城鎮居民收入水平明顯提高。全旗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737元,比上年增收425元,增長8%。全年職工平均工資為9478元,其中:國有單位職工平均工資9865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47元。其中:農民人均純收入2073元,牧民人均純收入3770元。
2002年城鄉居民每百戶家庭耐用品擁有量
名稱 城鎮居民 農村居民
彩電 105 51
電冰櫃 65 13
電風扇 62 16
洗衣機 94 43
機車 58 65
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事業繼續發展。全旗有4922名職工參加了養老保險,有4279名職工參加了基本醫療保險。各種社會救濟對象得到國家救濟的人數1.2萬人,有789人脫離貧困保障線。城鎮社區服務中心有1個,設有服務點2個;社會福利院床位52張,收養老人20人,比上年減少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