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漢服,即中國漢族傳統服飾,曾稱漢衣冠、漢裝、衣冠、中國衣冠、華服、華夏衣冠、
漢家衣裳等,是發展、傳承了四千多年(清代因剃髮易服而消亡,21世紀初開始復興),區別於其他非華夏化民族,體現漢族禮儀風俗、審美品格、思想哲學等文化內涵,並彰顯中華民族認同精神的服飾體系。
公元1645年8月29日(清順治二年七月初九),滿清政權頒布易服令,規定“官民既已剃髮,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 漢民族與其他兄弟民族進過一番血的反抗失敗後,最終延續了三千多年的漢服幾近消失。男子剃髮留辮,辮垂腦後,穿馬蹄袖箭衣、緊襪、深統靴,漢族女裝則保留漢族女性傳統的“
上衣下裳”制。
在1912年清朝滅亡之後,漢族男子改穿西裝、中山裝,漢族女子則習慣穿旗袍。不過,中國大陸出現恢復漢服傳統的新趨勢,漢服又開始進入現實社會,各地的漢服活動層出不窮。有漢服復興者建立網站,昭示天下,加入者很快超過數萬人;也有人在網上流傳漢服設計,並建議教育部統一使用漢服做
學位服。有人將此稱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復興”現象。
復興過程
背景起源
漢服運動的參與者認為漢服運動是公元
21世紀初,在中國國力上升、經濟全球化、一部分漢族人大國思想覺醒的背景下,以青少年族群為主體,以重現清政府統治前中國傳統服飾——漢服——為出發點,藉此復興華夏傳統文化為目標的一場文化運動。
語文改革活動家、文字音韻學家、中國
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著名思想家
錢玄同,在出任浙江軍政府教育司科員時,親自穿上自製的“深衣”、“玄冠”,腰系“大帶”前去上班;大收藏家
王季遷身著漢服游遍美國,宣傳漢文化;儒學家
夏震武束髮著深衣。
1968年至1969年,台灣當局參照宋史、大明集禮、南雍志、三禮圖等制定“中華民國”祭孔冠服。
運動開端
2002年左右,針對當時人們普遍認為
唐裝(即滿式服裝旗袍、
馬褂)是漢族服裝的狀況,不少有識之士,力求正本清源,致力於努力恢復滿清之前的漢族傳統服飾的運動。同年2月14日陝西網友華夏血脈在新浪艦船知識網路版軍事歷史論壇發表了“失落的文明-漢族民族服飾”一帖,兩年內點擊量達到三十多萬並被轉貼到海內外多家網站,喚醒了一大批有識之士投身於民間漢服復興,這標誌著現代漢服運動的開始。
2003年11月22日,民間人士
王樂天先生把漢民族的傳統服裝穿上了街頭。“王樂天事件”再次引起大陸各界人士和整個華人世界對中國傳統文化和
漢民族服飾的關注,影響深遠!王樂天穿的這件漢服是由薄絨
深衣和繭綢外衣兩部分組成,不同於
長袍馬褂的是,漢服沒有紐扣,全部都是系帶。這件漢服雖然簡陋,甚至有點不合身,卻是由王樂天和他的朋友們一針一線縫製的,這幫志同道合的大男人甚至組建了一個工作室,他們查文獻,找規制,甚至手腳笨拙地拿起了縫衣針,有人因此刺破了手指,卻樂在其中。
儘管有人嘲笑,有人不解,王樂天還是坦然地穿過人群,走在鄭州最繁華的街道上。這一行,愈加堅定了他推廣漢服的決心,他希望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去影響他人。很快,網路上出現了很多王樂天身著漢服的照片,那天風很大,他的頭髮有些亂,但飄逸得充滿漢韻古風。新加坡《
聯合早報》的記者張從興偶然看到了這些照片,並據此寫成了一篇報導,這篇文章也成為第一篇報導漢服的文章,並引起了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王樂天的舉動因此廣為流傳,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回響,並在全國掀起了漢服復興的浪潮。
參與人群
漢服運動是由民間發起的愛國復興運動,主體參與人群以70後、80後和90後居多(80後、90後占主體),中心力量是年輕白領和在校大學、國中、高中學生。近幾年00後也逐步參與進來,成為漢服運動的新力量,同時,也有不少受周圍親友影響的
少不更事的兒童及成熟、穩重的中老年人加入。確切的說,漢服運動是不分年齡、性別、職業、興趣的傳統文化支持及復興者,以復興漢民族傳統服飾為切入點來影響大眾,進而發揚傳統文化的舉動。
參與者認為,漢服運動是當前時期的華夏文化復興和中華民族復興運動在文化領域的形式之一。
漢服運動的當前重要網上基地主要還是一些漢服論壇和漢系貼吧等。
相關事記
2002年
2002年2月14日,“華夏血脈”在新浪艦船知識網路版軍事歷史論壇發表《失落的文明-漢族民族服飾》帖子,這是中國現代漢服復興運動的第一篇重要文獻,對漢服運動起到了巨大的理論指導作用。
2003年
2003年7月21日,澳大利亞
華裔青年“青松白雪”(王育良)上傳自製漢服照。
2003年11月22日,“
壯志凌雲”(王樂天)身穿漢服上街,成為第一個被報導身穿漢服公開走上街頭的人。
2003年12月22日,“
信而好古”(李宗偉)在山東束髮著漢服為學生上課,並且他是當代第一個自製深衣,穿深衣出門,束髮著漢服的人,也是第一個著漢服為學生講課的人。
2004年
2004年4月,“
天涯在小樓”(方哲萱)做了一期 《漢服會興起嗎》的專題節目,在天津電台播出。
2004年8月22日, “軒轅慕雪”穿漢服參加黑龍江省第二屆武術傳統項目比賽,為漢服進入大眾視野尋求了一個新的通道。
2004年10月5日, 來自北京、天津、上海、河南、黑龍江、河北的
漢網網友共33人,在北京首次舉行了全國
範圍區域網路友參加的、著漢服祭祀明朝民族英雄
袁崇煥將軍的活動。
2004年11月12日,“天涯在小樓”著漢服獨身參加祀孔大典,並撰寫《一個人的祭禮》,影響頗廣。2004年12
月7日大雪,“寒門仕族”和“晨澍”夫婦共三人將篡改“漢服”成“
壽衣”一詞的某電子公司告上法庭,為漢服訴訟第
一案。
2005年
2005年2月8日,深圳漢流蓮一家迎接新年的到來,為著漢服迎新年第一人
2005年3月13日,漢服同袍“ufe”與“
華夏復興論壇”的儒生一共七人在濟南舉行了
釋菜禮,為儒學實踐派的首次禮儀活動。
2005年4月17日,十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新儒生在山東曲阜孔廟,首次踐行明代
釋奠禮,也是第一次統一著裝的祭禮。
2005年10月1日至10月7日,首屆
漢網漢服知識競賽暨十一北京聚會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40多位漢網網友,參加了這次活動。
2006年
2006年1月8日,上海松江
夏完淳墓漢服祭禮,首次身著“祭服”,行“古禮”,祭祀先烈。
2006年2月19日,苑夫人在安徽合肥公開宣傳漢服,是首次使用條幅,宣傳單的方式公開介紹漢服。
2006年4月7日,上海、杭州、北京的一些同袍盛裝雲集,追懷
上巳節這個美麗浪漫的傳統節日。這是漢服與傳統節日相結合的第一次實踐活動。
2006年4月9日,
中國人民大學的“諸子百家園”里,十幾名學生身著漢服,手持弓箭,這是360年來中國大陸第一次舉行
射禮。
2006年5月6日,明德學堂舉行依正式古禮進行的成人儀式,
吳飛為周天晗行加
冠禮,或為第一次正式的傳統
成人禮。
2006年5月16日,來自武漢市的516名18至20歲的男女學生,在東湖
磨山楚城廣場舉行首屆漢服成人儀式,這也是官方首次參與的大型漢服禮儀。
2006年6月9日,馬來西亞
華裔趙里昱作為第一個穿著漢服回家的海外華人,從美國來到上海。
2006年7月18日,《
重回漢唐》最終版創作錄製完成,這是寫給漢服復興史的第一首歌曲,也引起了眾多
漢服復興者的共鳴。
2006年7月21日,在“天涯在小樓”的倡議下,
中國政府網為漢族更正圖片為“漢服”圖片,新華網不久之後也更正了圖片。這明確地表示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終於正式認可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民族服裝,這是自漢服消失360年以來的一個真正回歸的里程碑。
2006年11月12日,“共工滔天”與“
摽有梅”在上海舉辦周制士婚禮,為當代依古禮舉辦婚禮的第一對新人,他們的婚禮更是成為了後來很多漢式婚禮的模板。
2006年12月17日,全國第一家品牌漢服實體店“重回漢唐”成立。實體店位於
成都文殊坊金馬巷,經營各種款式漢服。
2007年
2007年3月11日,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
葉宏明即提議,確立“漢服”為“國服”;全國人大代表
劉明華則建議,應在中國的博士、碩士、學士三大學位授予時,穿著漢服式樣的
中國式學位服。這是漢服第一次進入全國兩會議案。
2007年3月24日,國內首家漢文化餐廳“
漢風食邑”在北京開張,店內的顧客都是身穿漢服就餐。
2007年4月5日清明,
天涯社區、
漢網、秋雁文學社區等20餘家知名網站聯合發布倡議書,建議2008年奧運會採用我國傳統的服飾禮儀
——“
深衣”作為北京奧運會禮儀服飾,並將
漢族傳統服飾漢服作為中國代表團漢族成員的參會服飾。
2007年4月19日,北京的小豐是首位見諸於報章的,穿漢服過日常生活的人。
2007年5月,福建漢服天下經文化局批准成立,民政局正式核准登記。成為全國首個官方認可的
漢服文化協會。
2007年10月28日,
漢服吧吧主“溪山琴況”(
天風環佩)因心疾去世,享年三十歲。溪山琴況一生為漢服做出無數貢獻。
2008年
2008年1月23日,第一本反映漢服運動的書籍——《漢服》正式出版。
2008年2月20日,首部漢服圖片電影《
三世書》隆重登場。
2008年4月27日,在韓國漢城,同袍
陳小末穿漢服守護奧運
聖火,掀起了海內外同袍穿漢民族傳統服裝迎奧運聖火的序幕
2008年5月4日,馬來西亞第一屆華夏文化生活營圓滿落幕,
宋豫人前往指導。楓中之人等漢人著漢服行
漢禮,學華夏文明
2008年6月13日,廣漢會歌舞興趣小組網路召集,是首個把漢服與
漢舞完美結合推廣的社團。
2008年9月21日,來自我國各省以及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緬甸、汶萊、加拿大、法國等海內外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多名劉氏宗親代表匯集古都長安參加世界第六屆劉氏聯誼大會,著漢服共祭漢高祖劉邦,同時舉行紀念漢長安城建城2210周年大典。
2008年12月,在原上海團隊的基礎上成立了華夏復社,以“大漢之風”為負責人。華夏復社是歷史最久,最有戰鬥力,最不畏強暴,也最有開拓力和創新力的團隊。
2008年12月22日,全國首部漢服題材電視短劇《誰是你的夢》在
成都電視台都市生活頻道《成都情事》欄目播出。
2009年
2009年3月7日,英國同袍聚會,以巡遊方式宣傳漢服。是第一次被報導的海外漢服宣傳事件,也拉開了全球漢服運動的序幕。
2009年3月25日,
明華堂新品發布。提出漢族民族禮服的新概念,將傳統與考究的禮服融合於時尚,並且每一處製作都真實的來自歷史。
2009年5月28日,四川成都民間舉辦的端午節,簽到人數達195人,活動超過240人,觀禮人數超過400。是漢服活動規模最大的一次。
2009年6月1日,
浙江理工大學學生自製漢服學士服,為首次媒體報導實踐漢服畢業照。
2009年8月10日,2009年首屆56個民族之花選拔大賽上,興漢屆集體為漢服選手投票,“蘭芷芳兮”、“咪小咪”、“美淚”分別取得網路票數第一名、第三名、第四名的戰績,由“蘭芷芳兮”代言漢族之花參加第十一屆
亞洲藝術節。
2009年8月12日,
西南大學學生製作了片長43分7秒的漢服短片《
漢家衣裳》,這也是首部漢服運動宣傳短片。
2009年10月28日,“中國
裝束復原小組”花費兩年時間,復原漢、唐、東晉三套衣裳。
2009年12月8日,江陰祭。
2010年
2010年4月10日,
雲南漢服向國內旱區大量捐水,使漢服也走進了慈善行列。
2010年6月16日,南京漢服端午祭祀,接受了
中央電視台英語新聞頻道(CCTV-NEWS)採訪,漢服活動再次被國家媒體所關注。
2010年6月21日夏至,
百度網站的漢服貼吧會員突破2萬人,標誌著漢服宣傳進入一個新紀元。
2010年12月1日,著名詞人
方文山發表關於漢服的微博投票。
2010年12月5日,江陰祭。
2011年
2011年1月21日,百度網站的漢服貼吧會員突破3萬人。
2011年10月6日,漢服吧會員突破5萬人。
2011年11月27日,江陰祭。
2011年12月22日冬至,漢服吧會員突破6萬人。
2012年
2012年1月22日,壬辰年漢服春晚發布。
2012年2月19日,唐迪穿漢服參加的江蘇衛視《非誠勿擾》英國專場節目得到播出,這是涉及漢服的最有影響力的電視節目之一。
2012年2月20日,漢服吧會員突破7萬人。
2012年6月15日,漢服吧會員突破9萬人。
2012年6月20日上午,
江蘇師範大學在徐州泉山校區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碩士研究生畢業典禮,學生和校領導身穿漢服,行漢禮,台上台下寬袍大袖,校樂隊奏起漢樂,宛如 “穿越”到了漢唐盛世。
典禮上演奏的音樂、穿著的禮服也是在忠實於史料基礎上有所改良,用漢朝禮儀形式舉行畢業典禮,這在全國還是首次。江蘇師範大學校長任平說:“長期以來我們的研究生學位服以及學位畢業典禮,都是按照西方的禮制來做的,中國有自己本土化的文化根基,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弘揚我們國家的大學禮制,弘揚我們的漢魂,徐州正好是兩漢文化重鎮。”當天的典禮進行了一個半小時左右,這次別具特色的畢業典禮讓不少學感動的熱淚盈眶。
2012年7月23日,漢服吧會員突破10萬人。
2012年9月4日,漢服吧會員突破11萬人。
2012年11月8日,百度貼吧“漢服吧”會員人數突破12萬人
2012年12月11日,百度貼吧“漢服吧”會員人數突破13萬人
2012年12月23日,江陰祭。
2013年
2013年1月28日,百度貼吧“漢服吧”會員人數突破14萬人
2013年2月9日,癸巳年漢服春晚發布。
2013年03月06日,百度貼吧“漢服吧”會員人數突破15萬人。
2013年04月08日,經過眾多漢服同袍的努力,開創了新浪漢服微吧,為漢服運動又增加了一個較大的輿論平台,其中擔任吧主的有晴空、葉慕雪、朱森森、希文、東晉上虞、米易。
2013年04月30日,首屆海峽兩岸漢服文化節在福州舉行。
2013年8月7日,百度漢服吧會員突破20萬人。
2013年11月1日,由著名詞作家方文山組織的西塘漢服文化周召開,與此次活動相關的作品有:影視作品《聽見下雨的聲音》、歌曲《漢服青史》。
2013年11月9日,首屆中華禮樂大會於橫店召開。
2013年11月22日小雪,漢服運動十周年紀念日。
2014年
2014年1月30日,甲午年漢服春晚發布。
2014年4月17日,百度漢服吧會員突破30萬人。
2014年4月28日,四川綿竹漢服吧(社)吧主“子溪”(dtaja華可)因疾離世,年僅21歲。其生前也為漢服復興作出了諸多 貢獻。
2014年6月中旬,加拿大多倫多地區第一個由聯邦政府承認的非營利性漢服組織The Hanfu Society of Art and Music成立,由創建者朱森森,彥之,雨堂,荼蘼長安,綰月,小吉等多倫多當地漢服同袍組成,中文名多倫多禮樂漢服。這標誌著全球漢服運動的海外漢服推廣及宣傳進入了正 軌。
2014年6月30日,百度貼吧“漢服吧”會員人數突破324,835人。
2014年8月2日,新疆烏魯木齊漢服愛好者在烏魯木齊紅光山進行“及笄禮暨七夕主題活動”,三十餘名同袍身 穿漢服參加活動。
2014年8月5日,CCTV-9頻道22:00漢服紀錄片《
矢志青春》播出。
2014年09月07日,湖南衡陽
南華大學漢文化愛好者們著漢服在衡陽湘江邊上的親水平台放河燈迎接中秋月 圓。中秋節的前夜,南華大學的漢文化愛好者們來到衡陽市湘江邊上的清水平台開展迎接中秋月,歡度中秋 節的活動,他們身著漢服在這裡放河燈,用這種漢文化的傳統形式,表達了同學們對遠方親人的祝福。
2014年11月1日由著名詞作家方文山組織的第二屆西塘漢服文化周召開,朝代方陣,與此次活動相關的作 品有,歌曲MV《天涯過客》。
2014年11月9日,江陰公祭。
2014年11月28日,第二屆·中華禮樂大會在廈門鼓浪嶼召開。
2014年11月29日,百度漢服吧會員突破40萬人。
2015年
2015年1月25日,“第一屆中華傳統文化晚會”在北京大觀園梨香苑上演。
2015年2月18日,乙未年漢服春晚發布。
2015年4月25日,※中國漢服博物館在青島開館。漢服復興越來越被國人所接受和認可。
2015年6月5日,第三屆海峽漢服文化節暨福建漢服天下成立十周年慶祝活動將在福建福州拉開帷幕
2015年6月16日上午,河北美術學院659名畢業學子及全體校領導身著傳統漢服齊聚學校文廟大成殿,隆重舉 行本科畢業生學士學位授予儀式,現場古風漢韻,仿佛穿再現了“大漢盛世”時期。
2015年6月18日,百度漢服吧會員人數超過50萬人。
2015年9月22日,南航“硯湖書院”,學生身穿漢服手捧茶杯行拜師禮開學。
農曆八月十五,南京,著漢服,過中秋。中秋節,許多年輕人身著漢服在玄武湖邊的情侶園裡開展各類傳統遊藝活動,有吟詩作對,射箭投壺,畫扇點燈,在傍晚還舉行了傳統的拜月儀式。據了解,他們的目的是用民族傳統的方式過中秋節。
2015年9月28日,雲南工商學院一場別開生面的新生開學典禮上,6000名身穿漢服的師生集體在孔子像前行 鞠躬禮。
2015年10月16日,百度漢服吧會員人數超過55萬人。
2015年10月31日,第三屆漢服文化周開幕 方文山領銜再約西塘。
2015年11月8日,江陰公祭。
2015年12月26日,
蘭州漢服雅集會舉辦甘肅省內近代第一次的明制祭禮。
2016年
2016年2月7日,丙申年漢服春晚發布。
2016年2月21日,百度漢服吧會員突破60萬人。
2016年5月10日,百度漢服吧會員突破65萬人。添加新參考資料農曆八月十五,河南:百名漢服愛好者展示傳統文化度中秋。
9月15日(農曆八月十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節”。當天,來自河南省全省各地的近百名漢服愛好者,在鄭州市商城遺址公園,開展了以“穿漢家衣裳,過漢家節日”為主題的民俗文化活動。
農曆八月十五,甘肅
張掖漢服愛好者上演漢服秀,表演了傳統“中秋祭月”的祭祀儀式。期間,國學愛好者還誦讀國學經典片段,表演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木偶戲等,現場吸引近萬人觀看。
農曆八月十五,昆明
黑龍潭公園慶中秋,雲南漢服同袍拜月神。上百名男女身著各式華美漢服,進行祭月儀式、文藝表演等活動,並和遊客一起吃月餅、品水果、參與篝火晚會,讓人們在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中歡度中秋佳節。
農曆八月十五,南京建設工地上演漢服中秋嘉年華。南京市棲霞區水一方萬畝荷塘的水面露台上,荷香陣陣,一片韶音雅樂,衣香鬢影,南京公路處為趕工期不能回家團圓的公路建設者,以及當地的村民慶祝中秋佳節。
2016年10月29日,千年漢服與千年古鎮再次相遇 第四屆西塘漢服節開啟文化盛宴。
2017年
2017年,1月27日,丁酉雞年漢服春晚發布。
2017年,3月24日,漢服紀錄片《漢服-預支五百年新衣》騰訊、愛奇藝等網站發布。
2017年,4月15日,漢服紀錄片《漢韻華裳-Glamour of Chinese Hanfu》嗶哩嗶哩網站發布。
2017年,5月16日,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 第二季》05-16期漢服紀錄片《香港仔的漢服夢》優酷獨家發布。
2017年,6月13日,漢服亮相於2017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暨第21屆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發揚傳統文化 “絲路華服”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展示項目亮相絲博會。
2018年
2018年,2月15日,戊戌年漢服春晚發布。
2018年,4月18日,農曆三月初三,由共青團和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等平台聯合發起首屆“中國華服日”,並將每年的三月初三定為“中國華服日”。
2019年
2019年,1月29日,己亥年漢服春晚發布。
運動內涵
漢服運動是民間發起的文化運動,主體參與人群以80後與90後居多,中堅力量是年輕白領和在校大學生。也有不少受周圍親友影響的兒童及中老年人加入。漢服運動是當前時期中華民族復興運動在文化領域的一種形式。而穿著漢族傳統服裝乃憲法賦予的自由權利,不應被某些勢力企圖冠以政治名號而加以利用和破壞。
漢服運動倡導者宣傳,漢服運動是不分年齡、性別、職業、興趣的。支持者以復興漢民族傳統服飾為切入點來影響大眾進而發揚傳統文化的舉動。其活動場域除組織及討論活動計畫的網際網路外,多為大中城市所在的高等院校、具傳統意義的事業單位、景點、公園等。
漢服運動的重要網上基地是
漢網、百度
漢服吧等網上論壇。由於不少城市實體漢服店或與漢文化相關的文化機構、商業場所的應運而生,漢服運動也開始從網路上的熱議更近一步地邁向公眾的日常生活
多方爭議
漢服運動也引起一些爭議,主要集中在以下一些問題:
傳統服飾
正方:漢民族服裝儘管受到其他民族服飾的影響,但其基本民族特徵則並未改變,漢服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根據各個職業、社會階層、年齡、場合等因素都有其對應的不同的
衣冠制度。庶民怎么穿、學者文人怎么穿、官員怎么穿、在家怎么穿、會客和儀式等等等都有嚴格的規定章法。漢服泛指
三皇五帝時期到清政府實行剃髮易服前的漢族所著服裝系統。漢服在各個朝代根據經濟水平、社會文化、審美標準的不同而有不同變化,但是章法未變。例如唐代社會文化開放外向,所以廣袖博帶以及
抹胸女裝的審美在保守的宋代就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男子的圓領袍服卻自唐代一直延續到明代,而交領右衽的形制一直未發生根本改變。
反方:世界上應該是沒有純粹的漢民族服裝的說法。漢服是否能代表漢族,應當12億漢族人民中的大多數以適當程式共同決定,而不是少數人自行代表。同時新時代下人民精神文化面貌的變化,嚴格的禮儀和服飾規定難以被接受和遵守,人們在生活中反倒更傾向於襯衫T恤等現代服飾。漢服運動應當注意到人民自古以來的自主意願,適當的摒棄和改進,尊重人民的選擇而不是讓人民尊重漢服運動的選擇
恢復漢服
正方:各民族的民族傳統服裝都是從古代發展過來的。這正是民族性與傳統性的體現。民族服裝存在的必要性並不能從功利的“穿了又能怎樣”的角度去定奪。漢服是漢族的傳統民族服裝,是民族傳統、民族文化的代表。漢族服裝又是漢族的文化的載體,在現代社會中,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傳統文化對社會的和諧發展所起到的作用。推行漢服,有利於漢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有利於提高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在現代恢復漢服十分必要。
反方:漢服的消失雖然是歷史原因,是一個非正常消亡的過程。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發展變化。傳統文化與漢服並無必然聯繫,事實上漢服復興運動也不僅僅包含漢服傳統服飾這一個要素。不能把恢復漢服與復興傳統文化捆綁,也不能對傳統文化中必要的取精華去糟粕不聞不問,如果僅僅只是將恢復漢服作為恢復發揚傳統文化的結果,那么就偏離了漢服復興運動的實質。
全面恢復
正方:漢服既有可以用於重大儀式和節日穿著的寬袍大袖的禮服,也有緊身窄袖的居家便服。作為民族服裝,它的使用場合有著一樣的彈性空間,漢服運動完全可以追求漢服全面日常化,而是不僅僅在節日、婚禮、重大儀式、
太極和武術、射箭
射禮等場合穿著,運動、居家等場合也完全有必要。這一點包括日、韓、
匈牙利等在內的許多民族都是一樣的,所以日常工作出行完全可以與上述國家一樣穿著自己本民族的服飾。
反方:可在有民族特色的節日、盛大慶典、婚禮、壽辰、
喪禮以及休閒時穿著漢服的禮服和常服。而平時穿著傳統漢服不方便。而且目前一部分漢服復興支持者抵制對漢服樣式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改變的創新,這又加大了推廣漢服的困難。即使
日本、
韓國、
匈牙利等國家也沒有在日常工作出行中大規模的長期的使用民族服飾的報導和證據。